台北馬拉松跑者戰鞋榜 Nike被愛迪達超越,問題竟是「太相信數據」?

「Nike這幾年為什麼不在台灣辦活動了?」是許多馬拉松跑者的共同疑問,問題就出在2020年接管Nike的領導團隊一個轉型「轉得太徹底」的策略。如今希爾回鍋任執行長,Nike能再次穩站跑者首選品牌、帶台廠吃訂單?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圖片來源:Nike提供 創立一甲子的Nike向來是運動品牌標竿,營業額、市值都遙遙甩開第2名。然而,疫情後的這幾年,Nike面臨跑鞋百花齊放的市場競爭加劇、行銷策略錯誤導致銷售下滑等挑戰,近兩年遭遇逆風。 2024年以來,Nike股價已下跌約25%,比3年前的高點下跌超過5成。 除了股價疲軟,在運動圈的聲勢似乎也不振。 7年前,Nike在台一週內會在北、中、南舉辦數場活動,與經銷商合作街頭路跑,遊覽車載著田徑專業教練、配速員與市民跑者在台中綠園道訓練,透過Nike App記錄跑步旅程,這些都已成回憶。自2020年起,Nike在台灣已經4年半沒舉辦市民跑者活動。 然而,沉寂已久的Nike似乎有甦醒的跡象。 今年11月,中國社群媒體小紅書上出現「2024基普喬格破速中國行」訊息,里約奧運全馬金牌得主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造訪上海、北京,並首度往南到廣州與跑者見面,可看出Nike不再只經營國際大城市的通路,重新維繫與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關係。 Nike品牌核心:獨創標語、金牌選手激勵對談 《天下》記者身為Nike今年培育的市民跑者,在廣州獨家參加Nike舉辦的基普喬格見面會。他與教練和逾百位跑者對談,台下有挑戰奧運的菁英選手,也有懷抱著再破個人馬拉松目標的市民跑者,場地布置除了有落地的巨大基普喬格相片之外,最重要的是,有一面牆是與會跑者寫的精神標語。 (康瓊之攝) 獨創標語是Nike的強項,是跑者記住Nike的理由,膾炙人口的「Just Do it」,毫無疑問成了Nike的品牌核心。 2019年,Nike宣言「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激勵年輕世代勇敢跨出舒適圈,而5年後,則是以「贏家愛自虐」形容馬拉松跑者。講述鮮明品牌故事,傳播跑者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內涵,一直是Nike的市場策略。 然而,消費者不再把Nike勵志標語掛在嘴邊的這幾年,Nike發生了什麼事? Nike數位轉型太徹底,輸給小品牌? 「Nike為什麼不辦活動了?」在公立國中擔任國文老師的市民跑者邱馨儀納悶長達5年。 Nike曾經引領話題。從街頭路跑、創立素人菁英跑者團隊,甚至在2014年舉辦第一屆Nike Women Run,「Nike一直在做開創的事,」邱馨儀觀察,Nike是路跑初學者的第一間學校,也讓有夢想的人打破紀錄,甚至帶領跑者走進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 但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Nike選擇改走數位轉型的路。 「Nike前執行長太相信數據,」一位曾主要服務Nike的行銷公關指出,曾任eBay執行長的多納霍(John Donahue)自2020年初接下Nike執行長一職,這幾年轉型轉得太徹底,Nike不再舉辦實體活動,倒是在元宇宙、NFT等應用浪潮興起時,砸大筆投資。 2021年時,Nike甚至宣布收購當時紅極一時的虛擬鞋公司RTFKT,Nike官方新聞稿指出,該次收購將加速品牌數位轉型的腳步,並融合體育、創意、遊戲及文化為運動員及創作者提供服務。看似炫砲的行銷策略,但也因為注意力和資金都轉移到數位行銷,影響了營運。 攤開財報,疫情期間Nike確實受惠居家運動熱,2021財年營收年增近兩成,稅後純益翻倍,股價更創新高,達到152美元。 但好景不常,Nike沒料到疫情在2022年好轉,未拉升實體活動比例,2023財年獲利開始出現年減。 疫後,消費者開始踏進實體店面,新興品牌靠著品牌旗艦店、舉辦街頭路跑活動,甚至是跑姿動態檢測,搶食Nike的市場,在這兩年獲得高成長。 「實體體驗這件事對運動產品來說很重要,」在台灣代理瑞士On昂跑的星裕國際戶外運動事業處資深經理鄭秀卿指出。 富邦證券分析報告推估,明年全球運動休閒產值將年增5.2%,但進一步分析,愛迪達今年已三度上修營運目標,預期今年將成長逾7%,新興品牌Hoka、瑞士On昂跑受投資市場關注。 其中,Hoka推動母集團德克斯(Deckers Outdoor)2023年營收較去年相比,成長5億美元。能有高成長的原因,「在於年輕品牌比較沒包袱,」鄭秀卿認為。 Nike領導團隊換人當,有望站穩龍頭? 台灣Puma品牌行銷經理蕭語婕觀察,「運動品牌最終目標都是銷量,」品牌除了注入運動科技元素外,還得打造出運動的純粹形象,才能抓住消費者信仰,讓他們心甘情願掏出錢包。 Nike誤判實體店面、直接面對跑者的重要性,像是走入虛擬世界1000多個日子後,終於回到人間。 新任執行長希爾(Nike提供) 「Nike回來了,」從2018年開始跑步的市民跑者喬治,總是觀察菁英選手穿哪款跑鞋,如今Nike睽違多年,終於在台灣舉辦素人跑者十週集訓,他像是看到救星一般。「Nike永遠只贊助最強運動員,」他指出,仍有大量消費者認為,「勾勾」還是很酷的。 Hoka台灣代理商、星裕國際協理孫海德分析,「雖然線上購物是長期趨勢,但實體通路仍然重要。」 Nike過去4年營運低迷,不僅把實體通路拱手讓人,還助長其他品牌銷量,已讓它學到這門教訓。 如今,曾於Nike奉獻30載的新任執行長希爾(Elliott Hil)回鍋。他經歷過Nike只是市場老三、排在愛迪達和Reebok後的時候,當時營收不到9億美元;2018年希爾升任消費者與市場部門總裁,3年後退休時年營收已440億美元。 曾任職Nike長達17年的格拉罕(Nicole Graham)也在今年1月回到Nike任行銷長,熟悉Nike的經銷商表示,「未來可以期待更多和素人跑者互動的線下活動。」 他們能否兼顧線上與線下營運,帶領品牌創造更大規模的運動經濟,不只眾多跑者全心期待、台系鞋廠供應鏈有機會拿下更多訂單,全球投資人也在看Nike是否能再創營運高峰,站穩寶座。(責任編輯:曹凱婷)

十二月 24, 2024 - 13:15
 5334
台北馬拉松跑者戰鞋榜 Nike被愛迪達超越,問題竟是「太相信數據」?

「Nike這幾年為什麼不在台灣辦活動了?」是許多馬拉松跑者的共同疑問,問題就出在2020年接管Nike的領導團隊一個轉型「轉得太徹底」的策略。如今希爾回鍋任執行長,Nike能再次穩站跑者首選品牌、帶台廠吃訂單?

Nike-運動品牌-kipchoge-Puma-Hoka-馬拉松-希爾-跑者-跑鞋 圖片來源:Nike提供

創立一甲子的Nike向來是運動品牌標竿,營業額、市值都遙遙甩開第2名。然而,疫情後的這幾年,Nike面臨跑鞋百花齊放的市場競爭加劇、行銷策略錯誤導致銷售下滑等挑戰,近兩年遭遇逆風。

2024年以來,Nike股價已下跌約25%,比3年前的高點下跌超過5成。

除了股價疲軟,在運動圈的聲勢似乎也不振。

7年前,Nike在台一週內會在北、中、南舉辦數場活動,與經銷商合作街頭路跑,遊覽車載著田徑專業教練、配速員與市民跑者在台中綠園道訓練,透過Nike App記錄跑步旅程,這些都已成回憶。自2020年起,Nike在台灣已經4年半沒舉辦市民跑者活動。

然而,沉寂已久的Nike似乎有甦醒的跡象。

今年11月,中國社群媒體小紅書上出現「2024基普喬格破速中國行」訊息,里約奧運全馬金牌得主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造訪上海、北京,並首度往南到廣州與跑者見面,可看出Nike不再只經營國際大城市的通路,重新維繫與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關係。

Nike品牌核心:獨創標語、金牌選手激勵對談

《天下》記者身為Nike今年培育的市民跑者,在廣州獨家參加Nike舉辦的基普喬格見面會。他與教練和逾百位跑者對談,台下有挑戰奧運的菁英選手,也有懷抱著再破個人馬拉松目標的市民跑者,場地布置除了有落地的巨大基普喬格相片之外,最重要的是,有一面牆是與會跑者寫的精神標語。

(康瓊之攝)

獨創標語是Nike的強項,是跑者記住Nike的理由,膾炙人口的「Just Do it」,毫無疑問成了Nike的品牌核心。

2019年,Nike宣言「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激勵年輕世代勇敢跨出舒適圈,而5年後,則是以「贏家愛自虐」形容馬拉松跑者。講述鮮明品牌故事,傳播跑者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內涵,一直是Nike的市場策略。

然而,消費者不再把Nike勵志標語掛在嘴邊的這幾年,Nike發生了什麼事?

Nike數位轉型太徹底,輸給小品牌?

「Nike為什麼不辦活動了?」在公立國中擔任國文老師的市民跑者邱馨儀納悶長達5年。

Nike曾經引領話題。從街頭路跑、創立素人菁英跑者團隊,甚至在2014年舉辦第一屆Nike Women Run,「Nike一直在做開創的事,」邱馨儀觀察,Nike是路跑初學者的第一間學校,也讓有夢想的人打破紀錄,甚至帶領跑者走進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

但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Nike選擇改走數位轉型的路。

「Nike前執行長太相信數據,」一位曾主要服務Nike的行銷公關指出,曾任eBay執行長的多納霍(John Donahue)自2020年初接下Nike執行長一職,這幾年轉型轉得太徹底,Nike不再舉辦實體活動,倒是在元宇宙、NFT等應用浪潮興起時,砸大筆投資。

2021年時,Nike甚至宣布收購當時紅極一時的虛擬鞋公司RTFKT,Nike官方新聞稿指出,該次收購將加速品牌數位轉型的腳步,並融合體育、創意、遊戲及文化為運動員及創作者提供服務。看似炫砲的行銷策略,但也因為注意力和資金都轉移到數位行銷,影響了營運。

攤開財報,疫情期間Nike確實受惠居家運動熱,2021財年營收年增近兩成,稅後純益翻倍,股價更創新高,達到152美元。

但好景不常,Nike沒料到疫情在2022年好轉,未拉升實體活動比例,2023財年獲利開始出現年減。

疫後,消費者開始踏進實體店面,新興品牌靠著品牌旗艦店、舉辦街頭路跑活動,甚至是跑姿動態檢測,搶食Nike的市場,在這兩年獲得高成長。

「實體體驗這件事對運動產品來說很重要,」在台灣代理瑞士On昂跑的星裕國際戶外運動事業處資深經理鄭秀卿指出。

富邦證券分析報告推估,明年全球運動休閒產值將年增5.2%,但進一步分析,愛迪達今年已三度上修營運目標,預期今年將成長逾7%,新興品牌Hoka、瑞士On昂跑受投資市場關注。

其中,Hoka推動母集團德克斯(Deckers Outdoor)2023年營收較去年相比,成長5億美元。能有高成長的原因,「在於年輕品牌比較沒包袱,」鄭秀卿認為。

Nike領導團隊換人當,有望站穩龍頭?

台灣Puma品牌行銷經理蕭語婕觀察,「運動品牌最終目標都是銷量,」品牌除了注入運動科技元素外,還得打造出運動的純粹形象,才能抓住消費者信仰,讓他們心甘情願掏出錢包。

Nike誤判實體店面、直接面對跑者的重要性,像是走入虛擬世界1000多個日子後,終於回到人間。

新任執行長希爾(Nike提供)

「Nike回來了,」從2018年開始跑步的市民跑者喬治,總是觀察菁英選手穿哪款跑鞋,如今Nike睽違多年,終於在台灣舉辦素人跑者十週集訓,他像是看到救星一般。「Nike永遠只贊助最強運動員,」他指出,仍有大量消費者認為,「勾勾」還是很酷的。

Hoka台灣代理商、星裕國際協理孫海德分析,「雖然線上購物是長期趨勢,但實體通路仍然重要。」

Nike過去4年營運低迷,不僅把實體通路拱手讓人,還助長其他品牌銷量,已讓它學到這門教訓。

如今,曾於Nike奉獻30載的新任執行長希爾(Elliott Hil)回鍋。他經歷過Nike只是市場老三、排在愛迪達和Reebok後的時候,當時營收不到9億美元;2018年希爾升任消費者與市場部門總裁,3年後退休時年營收已440億美元。

曾任職Nike長達17年的格拉罕(Nicole Graham)也在今年1月回到Nike任行銷長,熟悉Nike的經銷商表示,「未來可以期待更多和素人跑者互動的線下活動。」

他們能否兼顧線上與線下營運,帶領品牌創造更大規模的運動經濟,不只眾多跑者全心期待、台系鞋廠供應鏈有機會拿下更多訂單,全球投資人也在看Nike是否能再創營運高峰,站穩寶座。(責任編輯:曹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