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開始的斷捨離之道:東西捨不得丟,是對過去未來執著,眼前當下更重要
源自日本,現在已經為國人所熟知的「斷捨離」,其精神可不僅僅是把東西處理掉而已。很多人因為東西好不容易到手而捨不得丟、想著有一天能派得上用場、或是單純覺得很麻煩,故選擇不丟棄無用的物品。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本斷捨離訓練師-佐藤仁美(音譯)指出斷捨離的精神之所在:比起「物品」更要以「自己」為主軸;比起過去或未來,眼前當下更重要。 最初由日本主婦山下英子推廣的斷捨離,如今更發展出「斷捨離訓練師制度」,由受過專業訓練者指導民眾進行身心靈的斷捨離。 不被「物」所束縛,才能找回原本的自己! 2年前取得斷捨離訓練師資格,現年53歲的佐藤仁美,於42歲結婚並於45歲高齡產女。喜歡做家事的她,產後卻由於女兒生性活潑好動,邊育兒邊兼顧家務的她,忙得團團轉而疲憊不堪,差點就做出虐待女兒的事,她因此產生自卑感和罪惡感。 佐藤仁美開始接觸斷捨離之後,找到了動起來的契機,清理、減少身邊的物品,看著自己整理出來的舒適空間,她重新樂於打掃並逐步重拾自信,她更發現自己對女兒發脾氣的次數也大為減少。 在精進斷捨離的過程中,她注意到自己不再拘泥凡事講求節省,不再被「物」的概念所束縛,了解到活在當下的意義。 她透過在媒體撰文、寫部落格等方式,分享斷捨離帶給她的改變,希望能幫那些同樣身陷負能量漩渦裡的人打打氣,藉由身心靈的斷捨離,找回原本的自己。 「物」歸原主,以自己為主軸,當下比過去未來更重要! 佐藤仁美指出,沒辦法好好整理居家環境的人,往往會以「好不容易到手、說不定哪一天能派得上用場、很麻煩……」等藉口說服自己留下物品。 她認為對於好不容易到手的東西捨不得丟,是對過去的執著;說不定有一天能派得上用場是對未來的不安;嫌麻煩而不想動手做則是在逃避現實。大家常不自覺地用「丟了可惜」的說詞,來概括表達這些複合的想法。她提醒道, 斷捨離的精神在於要「物」歸原「主」,以自己為主軸;比起過去或未來,眼前當下更為重要。 她指出,當我們說「東西還可以用」時,是以東西為主軸。如果轉念思考,改成「還想用、還在用」的話,才會是以人為主軸。我們常覺得東西丟了可惜,因而放任東西堆積如山。但是,在有限的空間放置不用的東西,對空間而言是一種浪費,維護成山的無用物品所耗費的時間也是一種浪費。 她建議與其留下待變瘦之後可以穿的衣服,不如等真的變瘦之後,再買適合的衣服。也就是不寄望於未知的將來,而是以當下作為最優先考量。 斷捨離不是為他人而做,而是對自己的元氣補給 談到50歲開始的斷捨離之道,佐藤仁美以廚房的斷捨離為例,其要訣就在於將不要、不適用、令人不快的東西去除,篩選留下必要、適用和令人開心的東西。 斷捨離不是為他人而做,是為自己而做。 整理出整潔的廚房,對於在此做料理的自己而言,也算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 人們經常會出門找尋可以讓自己重新充電的能量景點(Power Spot)。但對於佐藤仁美來說,「家」才是她的元氣補給站,出門奔波的人們總要回家,回到一個能療癒自己、款待自己,讓自己重拾元氣的地方。 透過斷捨離,把家打造成最佳的能量景點,擺放喜歡的物品,不需捨近求遠,每天都能活力充沛地生活。 資料來源:Our Age網、ameba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大人社團」,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源自日本,現在已經為國人所熟知的「斷捨離」,其精神可不僅僅是把東西處理掉而已。很多人因為東西好不容易到手而捨不得丟、想著有一天能派得上用場、或是單純覺得很麻煩,故選擇不丟棄無用的物品。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日本斷捨離訓練師-佐藤仁美(音譯)指出斷捨離的精神之所在:比起「物品」更要以「自己」為主軸;比起過去或未來,眼前當下更重要。
最初由日本主婦山下英子推廣的斷捨離,如今更發展出「斷捨離訓練師制度」,由受過專業訓練者指導民眾進行身心靈的斷捨離。
不被「物」所束縛,才能找回原本的自己!
2年前取得斷捨離訓練師資格,現年53歲的佐藤仁美,於42歲結婚並於45歲高齡產女。喜歡做家事的她,產後卻由於女兒生性活潑好動,邊育兒邊兼顧家務的她,忙得團團轉而疲憊不堪,差點就做出虐待女兒的事,她因此產生自卑感和罪惡感。
佐藤仁美開始接觸斷捨離之後,找到了動起來的契機,清理、減少身邊的物品,看著自己整理出來的舒適空間,她重新樂於打掃並逐步重拾自信,她更發現自己對女兒發脾氣的次數也大為減少。
在精進斷捨離的過程中,她注意到自己不再拘泥凡事講求節省,不再被「物」的概念所束縛,了解到活在當下的意義。
她透過在媒體撰文、寫部落格等方式,分享斷捨離帶給她的改變,希望能幫那些同樣身陷負能量漩渦裡的人打打氣,藉由身心靈的斷捨離,找回原本的自己。
「物」歸原主,以自己為主軸,當下比過去未來更重要!
佐藤仁美指出,沒辦法好好整理居家環境的人,往往會以「好不容易到手、說不定哪一天能派得上用場、很麻煩……」等藉口說服自己留下物品。
她認為對於好不容易到手的東西捨不得丟,是對過去的執著;說不定有一天能派得上用場是對未來的不安;嫌麻煩而不想動手做則是在逃避現實。大家常不自覺地用「丟了可惜」的說詞,來概括表達這些複合的想法。她提醒道,
斷捨離的精神在於要「物」歸原「主」,以自己為主軸;比起過去或未來,眼前當下更為重要。
她指出,當我們說「東西還可以用」時,是以東西為主軸。如果轉念思考,改成「還想用、還在用」的話,才會是以人為主軸。我們常覺得東西丟了可惜,因而放任東西堆積如山。但是,在有限的空間放置不用的東西,對空間而言是一種浪費,維護成山的無用物品所耗費的時間也是一種浪費。
她建議與其留下待變瘦之後可以穿的衣服,不如等真的變瘦之後,再買適合的衣服。也就是不寄望於未知的將來,而是以當下作為最優先考量。
斷捨離不是為他人而做,而是對自己的元氣補給
談到50歲開始的斷捨離之道,佐藤仁美以廚房的斷捨離為例,其要訣就在於將不要、不適用、令人不快的東西去除,篩選留下必要、適用和令人開心的東西。
斷捨離不是為他人而做,是為自己而做。
整理出整潔的廚房,對於在此做料理的自己而言,也算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
人們經常會出門找尋可以讓自己重新充電的能量景點(Power Spot)。但對於佐藤仁美來說,「家」才是她的元氣補給站,出門奔波的人們總要回家,回到一個能療癒自己、款待自己,讓自己重拾元氣的地方。
透過斷捨離,把家打造成最佳的能量景點,擺放喜歡的物品,不需捨近求遠,每天都能活力充沛地生活。
資料來源:Our Age網、ameba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大人社團」,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