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移工娃娃、棉被「我替台灣人謝謝你們」 被當瘋子的清大貓哥,為何為漁工如此奉獻?
濕冷的貢寮澳底漁村,印尼漁工們竟收到百箱絨毛娃娃,促成這一切的,是一位神奇的中年男子、清大「蘇格貓底」餐廳老闆貓哥,他開書車、衝到印尼學爪哇語,這一切,只為讓他能多接近漁工的心靈一點點⋯⋯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在漁港邊,貓哥車一停,漁工們便湧上開箱,場面歡騰。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濕冷的北海岸公路,奔馳著一輛廂型車,司機一頭黑白相間長髮,打扮鬆垮輕便,說著台灣人都聽不懂的語言。 他叫林群,但更多人叫他「貓哥」。不分海內外,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瘋子」、「crazy person」,但對北海岸數千名東南亞籍漁工們來說,他徹徹底底是個聖誕老人,一個能與他們休戚與共的台灣人。 一個絨毛娃娃,療癒數千名漁工 當鮮綠色的廂型車駛入宜蘭頭城梗枋漁港,港口邊漁工早已互通聲息,貓哥打開後車廂,十幾名印尼籍漁工立刻湧上開箱,裡頭是棉被、衣物與五顏六色的絨毛娃娃:五條悟、玩具總動員、彩虹熊⋯⋯此刻都被漁工們緊緊抱在懷裡。 這些物資來自全台各地,由貓哥獨力配送到北海岸各個港口。其實貓哥募集衣物已有5年之久,但直到近日,一張漁工抱著娃娃、露出燦爛笑容的照片,透過《獨立評論》報導在網路上傳播,許多台灣人才明白,原來一個絨毛娃娃,竟能給印尼漁工們如此強大的療癒效果。 對漁工來說,絨毛娃娃這種非必需品是生活中的奢侈品。 各地愛心大量湧進,短時間內,貓哥便收到上百箱物資,為了把好的物資留給漁工,細膩的他精挑細選,有些衣物甚至還細緻地裝在乾洗店的塑膠袋裡。 挑選的人群中,只見個頭嬌小的印尼移工Johan(約翰),在堆積如山的箱子裡選了一個小小的熊貓娃娃,說要帶回船上,「這樣會有安慰的感覺,」他羞澀地用爪哇語說。 原來,台灣多數印尼籍漁工,為省租金,至今仍居住在船上,一住便是5、8年,狹小的船艙便是他們的家,沒有洗手間、更沒有多餘空間,對約翰來說,只夠擺一個小小的娃娃,讓來台8年的他心靈有靠。 「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的心靈脈絡,」貓哥感性地說,印尼人遠渡重洋,做沒有台灣人願意做的基層漁工工作,船上水氣重,棉被、衣物都消耗得快,漁工們不可能有餘裕再買非必需品,送娃娃的初衷,是希望能讓漁工們感受到一點點來自台灣的善意與感謝。 多數印尼籍漁工為省房租,選擇住在船上,船上沒有洗手間、也沒有多餘空間,但他們一住可能就好幾年。 從蘇格貓底走到澳底 一般人很難理解,這個中年大叔到底經歷什麼,才讓他願意為漁工如此奉獻? 貓哥今年52歲,自幼喪母的他生於花蓮,家境並不寬裕。但他有個淑世理想,高中時他受到《人間》與黨外雜誌啟發,點燃對人文思想的興趣,在大姐支持下,一路從輔大法律念到清大哲學所,一度想走學術,無奈家中無法供給他繼續念博班,他便轉身創業,開啟當年還少見的二手咖啡書店,後更在清華大學開設「蘇格貓底」餐廳,舉辦沙龍、講座,一開13年,成為一代清大人心中人文地標。 而他並非只會在店裡清談。愛閱讀的他,看了東南亞書店「燦爛時光」的創業故事後,特別砸了數百萬買來書車,沒事便載著大批東南亞書籍到台灣各地,就為讓移工們能享受閱讀樂趣。 然而,2019年,他與清大的租約結束,貓哥頓失重心,愛海的他決定移居澳底,希望藉經營水上活動,迎來事業第二春。 他的書車也一起到了澳底,貓哥本來滿懷期待,希望北海岸數千名東南亞漁工也能來看書,然而漁工無論在學歷、愛好上都與看護工有落差,港邊書車始終乏人問津,「借閱率不到百分之一,」他苦笑回憶。 貓哥與他的書車,如今成了載送物資的工具。 比起公益活動的受挫,商業上的打擊則更為殘酷。貓哥先是跟合夥人發生糾紛,接著又遇到疫情打擊,將他推入深深憂鬱谷底。 為漁工募集衣物,一開始卻被當詐騙 在低潮中,貓哥仍關心著港邊的外籍漁工,他在漁工身上找到認同感——那是種一無所有,單靠自己白手起家、勇闖異鄉的決絕,一如他當年從花蓮北上。 他發現港邊漁工不少人衣著襤褸,身上沾滿油污,便在臉書上向臉友幽默呼籲,「身材回不去的,不要再硬撐,把衣服捐出來,」沒想到迴響出奇熱烈。 然而,想做好事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即使貓哥在路上,一碰到漁工便宣傳自家有物資,但長達一個月,大批物資仍堆在貓哥家中,無人問津。 原來,漁工們不相信天底下有這麼好的事,擔心是詐騙,情急之下,貓哥連忙打給「移民工文學獎」得主、來自印尼的看護Erin Cipta,透過視訊,讓Erin得以用爪哇語(印尼普遍通行的方言)向漁工們解釋,「貓哥是好人、不是來騙錢的。」 沒幾天,貓哥物資立刻全部被拿光,漁工們開始知道,貓哥的書車,便是聖誕老人的雪橇。 衝去印尼學爪哇文,「我要會說!」 靠著Google翻譯、Erin救援,加上比手畫腳,貓哥也跟漁工們相處了三年多。 直到去年一月初,一位漁工突然跑來貓哥家,問他有無工作機會,貓哥便聘請他為自己年終掃除一週,工作結束的那天,只聽見漁工不斷重複「回去、謝謝」,看著不解的貓哥,臉上露出苦笑,讓貓哥摸不著頭緒。 到了隔天,貓哥才從能說台語的印尼看護工口中,得知那名漁工已回印尼,貓哥當下非常失落,他恨自己無法聽懂對方的話、無法向對方好好道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要會說!」他立刻寫信給人在印尼的Erin,要Erin快教自己爪哇語,邊寫邊對著螢幕流淚。 貓哥很急,他眼見台灣缺乏爪哇語學習資源,一不做二不休,買了機票便衝到印尼,和Erin上了一個月爪哇課,因Erin中文程度有限,貓哥的爪哇語還是用英文學的,「他思想非常獨立,沒人可以影響他,」Erin說,貓哥做事非常有決心,總是在想能為別人做什麼,很少想到自己。 港邊的冰淇淋店與祈禱室 行動有了成果,回台後,貓哥與漁工們的情誼上升了一個境界。 而貓哥也逐漸找到生意的出路,他在澳底開了「南島冰淇淋店」,店裡成了漁工們上岸後的聚會所在,漁工們在此喝咖啡、吃冰淇淋,和貓哥交換生活喜怒哀樂,當有台灣人在時,貓哥便成了最好的通譯。 貓哥的南島冰淇淋店,如今已成周遭漁工上岸後群聚聊天、吐苦水的重要場所。 冰淇淋店內的漁工,已退下工作服,呈現生活樣貌,只見一名
濕冷的貢寮澳底漁村,印尼漁工們竟收到百箱絨毛娃娃,促成這一切的,是一位神奇的中年男子、清大「蘇格貓底」餐廳老闆貓哥,他開書車、衝到印尼學爪哇語,這一切,只為讓他能多接近漁工的心靈一點點⋯⋯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濕冷的北海岸公路,奔馳著一輛廂型車,司機一頭黑白相間長髮,打扮鬆垮輕便,說著台灣人都聽不懂的語言。
他叫林群,但更多人叫他「貓哥」。不分海內外,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瘋子」、「crazy person」,但對北海岸數千名東南亞籍漁工們來說,他徹徹底底是個聖誕老人,一個能與他們休戚與共的台灣人。
一個絨毛娃娃,療癒數千名漁工
當鮮綠色的廂型車駛入宜蘭頭城梗枋漁港,港口邊漁工早已互通聲息,貓哥打開後車廂,十幾名印尼籍漁工立刻湧上開箱,裡頭是棉被、衣物與五顏六色的絨毛娃娃:五條悟、玩具總動員、彩虹熊⋯⋯此刻都被漁工們緊緊抱在懷裡。
這些物資來自全台各地,由貓哥獨力配送到北海岸各個港口。其實貓哥募集衣物已有5年之久,但直到近日,一張漁工抱著娃娃、露出燦爛笑容的照片,透過《獨立評論》報導在網路上傳播,許多台灣人才明白,原來一個絨毛娃娃,竟能給印尼漁工們如此強大的療癒效果。
對漁工來說,絨毛娃娃這種非必需品是生活中的奢侈品。
各地愛心大量湧進,短時間內,貓哥便收到上百箱物資,為了把好的物資留給漁工,細膩的他精挑細選,有些衣物甚至還細緻地裝在乾洗店的塑膠袋裡。
挑選的人群中,只見個頭嬌小的印尼移工Johan(約翰),在堆積如山的箱子裡選了一個小小的熊貓娃娃,說要帶回船上,「這樣會有安慰的感覺,」他羞澀地用爪哇語說。
原來,台灣多數印尼籍漁工,為省租金,至今仍居住在船上,一住便是5、8年,狹小的船艙便是他們的家,沒有洗手間、更沒有多餘空間,對約翰來說,只夠擺一個小小的娃娃,讓來台8年的他心靈有靠。
「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的心靈脈絡,」貓哥感性地說,印尼人遠渡重洋,做沒有台灣人願意做的基層漁工工作,船上水氣重,棉被、衣物都消耗得快,漁工們不可能有餘裕再買非必需品,送娃娃的初衷,是希望能讓漁工們感受到一點點來自台灣的善意與感謝。
多數印尼籍漁工為省房租,選擇住在船上,船上沒有洗手間、也沒有多餘空間,但他們一住可能就好幾年。
從蘇格貓底走到澳底
一般人很難理解,這個中年大叔到底經歷什麼,才讓他願意為漁工如此奉獻?
貓哥今年52歲,自幼喪母的他生於花蓮,家境並不寬裕。但他有個淑世理想,高中時他受到《人間》與黨外雜誌啟發,點燃對人文思想的興趣,在大姐支持下,一路從輔大法律念到清大哲學所,一度想走學術,無奈家中無法供給他繼續念博班,他便轉身創業,開啟當年還少見的二手咖啡書店,後更在清華大學開設「蘇格貓底」餐廳,舉辦沙龍、講座,一開13年,成為一代清大人心中人文地標。
而他並非只會在店裡清談。愛閱讀的他,看了東南亞書店「燦爛時光」的創業故事後,特別砸了數百萬買來書車,沒事便載著大批東南亞書籍到台灣各地,就為讓移工們能享受閱讀樂趣。
然而,2019年,他與清大的租約結束,貓哥頓失重心,愛海的他決定移居澳底,希望藉經營水上活動,迎來事業第二春。
他的書車也一起到了澳底,貓哥本來滿懷期待,希望北海岸數千名東南亞漁工也能來看書,然而漁工無論在學歷、愛好上都與看護工有落差,港邊書車始終乏人問津,「借閱率不到百分之一,」他苦笑回憶。
貓哥與他的書車,如今成了載送物資的工具。
比起公益活動的受挫,商業上的打擊則更為殘酷。貓哥先是跟合夥人發生糾紛,接著又遇到疫情打擊,將他推入深深憂鬱谷底。
為漁工募集衣物,一開始卻被當詐騙
在低潮中,貓哥仍關心著港邊的外籍漁工,他在漁工身上找到認同感——那是種一無所有,單靠自己白手起家、勇闖異鄉的決絕,一如他當年從花蓮北上。
他發現港邊漁工不少人衣著襤褸,身上沾滿油污,便在臉書上向臉友幽默呼籲,「身材回不去的,不要再硬撐,把衣服捐出來,」沒想到迴響出奇熱烈。
然而,想做好事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即使貓哥在路上,一碰到漁工便宣傳自家有物資,但長達一個月,大批物資仍堆在貓哥家中,無人問津。
原來,漁工們不相信天底下有這麼好的事,擔心是詐騙,情急之下,貓哥連忙打給「移民工文學獎」得主、來自印尼的看護Erin Cipta,透過視訊,讓Erin得以用爪哇語(印尼普遍通行的方言)向漁工們解釋,「貓哥是好人、不是來騙錢的。」
沒幾天,貓哥物資立刻全部被拿光,漁工們開始知道,貓哥的書車,便是聖誕老人的雪橇。
衝去印尼學爪哇文,「我要會說!」
靠著Google翻譯、Erin救援,加上比手畫腳,貓哥也跟漁工們相處了三年多。
直到去年一月初,一位漁工突然跑來貓哥家,問他有無工作機會,貓哥便聘請他為自己年終掃除一週,工作結束的那天,只聽見漁工不斷重複「回去、謝謝」,看著不解的貓哥,臉上露出苦笑,讓貓哥摸不著頭緒。
到了隔天,貓哥才從能說台語的印尼看護工口中,得知那名漁工已回印尼,貓哥當下非常失落,他恨自己無法聽懂對方的話、無法向對方好好道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要會說!」他立刻寫信給人在印尼的Erin,要Erin快教自己爪哇語,邊寫邊對著螢幕流淚。
貓哥很急,他眼見台灣缺乏爪哇語學習資源,一不做二不休,買了機票便衝到印尼,和Erin上了一個月爪哇課,因Erin中文程度有限,貓哥的爪哇語還是用英文學的,「他思想非常獨立,沒人可以影響他,」Erin說,貓哥做事非常有決心,總是在想能為別人做什麼,很少想到自己。
港邊的冰淇淋店與祈禱室
行動有了成果,回台後,貓哥與漁工們的情誼上升了一個境界。
而貓哥也逐漸找到生意的出路,他在澳底開了「南島冰淇淋店」,店裡成了漁工們上岸後的聚會所在,漁工們在此喝咖啡、吃冰淇淋,和貓哥交換生活喜怒哀樂,當有台灣人在時,貓哥便成了最好的通譯。
貓哥的南島冰淇淋店,如今已成周遭漁工上岸後群聚聊天、吐苦水的重要場所。
冰淇淋店內的漁工,已退下工作服,呈現生活樣貌,只見一名漁工德地(音譯)拿起店內的印尼書籍,專心閱讀,神情宛如大學生,但德地其實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孩子一個13歲,一個8歲,都在上學,都須用錢。德地透露,印尼教育相當昂貴,即使是公立學校,一學期學費折合台幣高達8000元,為讓孩子受教育,德地沒有選擇,只能到台灣當漁工。
店內另外幾名漁工,則談起一名印尼同胞,因和台灣船長語言不通產生誤會,而被怒打耳光的事件。
聽多了漁工在台灣的困境,貓哥為漁工做的也愈來愈深入。印尼漁工多數信仰伊斯蘭教,祈禱前需淨身更衣,但澳底漁港沒有祈禱室,相當不便,為此貓哥買來貨櫃屋,讓漁工有地方淨身祈禱。
祈禱室啟用的那天,30幾個漁工祈禱後,便結伴來貓哥家拜訪,一個接一個向貓哥握手,表達心中真誠的感謝,「我有掉下眼淚,」貓哥說,當握到第三人手時,他的情緒便已潰堤。
漁工早已把貓哥當成家人。在貓哥買了貨櫃屋後,政府終於看到漁工需求,用漁業署的閒置空間,在澳底港設了簡易祈禱室,《天下》記者跟著貓哥進入祈禱室,只見裡面雖簡陋,卻被漁工們打掃得一塵不染,衣櫃裡掛著鮮艷斑斕的衣服,那是漁工們祈禱時穿的衣服,不少也來自貓哥募集的物資。
貓哥一坐下,漁工們便搭著他的肩,親熱地勸他加入伊斯蘭教,「信仰讓生命有意義,」一名長相神似火星人布魯諾的漁工熱切地說,接著另名漁工隨即接話,開心地說信教後,目前單身的貓哥,更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
祈禱開始了,坐在一旁沙發上,貓哥靜靜地看著漁工們五體投地,用阿拉伯語吟唱著禱文,「他們很有一種宗教的榮耀感,」貓哥笑著說,不少漁工知道他在學爪哇語,紛紛拿了許多原文宗教經典給他,就是希望貓哥能更靠近他們一點。
貓哥認真地看著漁工們換上整潔服飾,衷心祈禱。
助人是會上癮的
漁工們開啟了貓哥的另一個世界,某種程度也治癒了他中年危機的憂傷。
「助人是會上癮的,」與貓哥相識多年的「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店長張正,如此解釋貓哥行為,「因為他感情豐沛,所以需要別人給他豐沛的感情,」他笑著說。
貓哥的世界還在探索中,他規劃明年要在造船廠園區開冰淇淋店,還要設置漁工康樂室。
他的印尼世界,還在澳底繼續擴張。
(責任編輯:黃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