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文豪勵志文學系列》先知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下)
愛默生散文集(Essays)《本書簡介》愛默生的作品有散文、論文、日記、書信集、
愛默生建議,要經常接觸自然、要不斷閱讀人文史上的經典的文學、藝術,最重要的是要不斷經驗、不斷行動。(圖片來源/picryl)
愛默生散文集(Essays)
《本書簡介》
愛默生的作品有散文、論文、日記、書信集、演講詞、詩集、代表性人物、生活行爲、英國人的特色等10餘種,其中最著名的,乃是被引介到台灣的「愛默生散文集」(Essays First Series & Second Series)。
這本散文集共有21篇,談論範圍從文學、歷史、藝術、詩,到自然、經驗、風俗、美德,乃至愛情、友情、精神、靈魂,…天上、地下、神聖、世俗簡直無所不包。
但他最主要的論點則集中在美德、自然、藝術與靈魂這幾個領域。 他的觀念在前面我們大體上已經介紹過了,這裡我們再補充幾點:
他認爲靈魂是一道光,「它不是才智或意志力,而是才智與意志力的主人,他是人存在的基礎,…是永恆。」
他談人的「自立」時說:「要堅持做你自己,絕對不要模仿。」又說:「只有能拋棄一切外在的依賴,單獨挺立的人,才是強大而能戰勝一切的人。」
要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嚴格意義下的人呢? 他說:「首先你必須拒絕當一個世俗的人(non-conformist)。隨世俗而活是容易的,孤獨一個人活也是簡單的,但『真正偉大』的人則是處於群眾之中,還能保持他的心靈的獨立,又能享受孤獨的甜美的人。」 (in the midst of the crowd keep with perfect sweetness the independence of solitude.)
對他最熱愛的大自然,他說「我們住在大自然中如同寄生的植物,我們從她的根和果子吸收生命的養分。我們永遠無法離開大自然,如同我們口渴時需要喝水,我們的眼睛和手腳,也需要石頭和大地。」
又說:「人除非也能和大自然同款活在當下,超越於時間之上,否則他將永遠得不到快樂與強健。」(He can not happy and strong until he too live with nature in the present, above time.)
這正是「萬物一體」的精義,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不是和大自然對立的怪物。什麼「征服」高山、「征服」沙漠、「征服」海洋,什麼「人定勝天」,都是扭曲的思想的產物。人就是大自然的子女,本來就是和大自然一體的,什麼「征服」、「戰勝」的思想,都是假想人類高高在上,和這一切對立,於是人可以任意殺戮、摧毀大自然的一切。
愛默生堅決反對這樣的思考。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毫無疑問,他正是環保主義的先驅。
後代作家對愛默生有諸多讚詞,V•吳爾芙說:「他把我們帶到世界的峰頂,於是一切過去的事都變得微不足道,……」
亨利•米勒說:「他是一名能鼓舞又能啓發人心的作家,讀完他的作品,人心將變得純化與高貴。…」
反對愛默生最激烈的是同時代的愛倫坡,他說:「作家應是藝術家,而不是傳教士。」
這話說得漂亮,作品當然要有藝術性,但在藝術性之外更要有思想。作家不得「傳教」,難道世間的「教」就只能讓和尚、牧師、神父傳?其實就是因爲這些「正統」的傳教士思想、學識過度狹隘,傳來傳去傳到最後大都只能傳出「迷信」的部份,所以真正了解宗教的作家如愛默生、梭羅、托爾斯泰等,才不得不被迫跳出來傳。
另外還有一種奇怪的批評,說他「優雅冷漠」、「漠不關心」。
愛默生唯一的缺點就是關心得太多,他幾乎什麼都關心。這從它10巨冊的作品的目錄,就可以看出來。
所謂「冷漠」大概是指他欠缺如愛倫坡那種瘋人般的激情吧。没錯,他的確沒有彼款激情。他只是關切,只是批判,只是呼喚,只是理性的說明。他雖然是先知,卻不是動輒憤怒詛咒的激動型的以色列先知,毋寧說是更接近東方的菩薩(Bodhisattva)。他了解世間一切愚行的成因,因而寬厚的對待世人,耐性的規勸世人。但無論如何,他總是站在一個距離外觀照眾生、及他自己。投入慾望的追逐是不可能的,任嗔恨、憤怒、嫉妒、憂慮充滿也是不可能的,他就是永不止息的宣說,你聽也好,不聽也好,他就是非說不可,因爲這就是他覺醒後賦予自己的使命。
美國人何其幸運能在建國的初期,擁有這批「人的菁華」,所以才能凝塑強大的人性基礎,讓自己的國家逐步偉大起來。
回頭看看台灣吧,整個文學界數十年來瀰漫著一股「爲藝術而藝術」,乃至「為實驗而實驗」的扭曲文風,半世紀來,看不到一本振奮人心的偉大的文字作品。掌握主流媒體的文學教授多數思想尚未開發,只能任美、法末流的文學理論進出,別人說好,就跟著說好,全然沒有自己的文化判斷力。在這些人長年的渲染下,年輕學生的困感自是不可言喻。
就看今年某大報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好了,小說、散文、詩的前三名,總共9篇,沒有一篇是言之有物的,幾乎全部都是不知所云的「文字垃圾」,不但對人心沒有半點啓發,反而盡是鬼扯般的攪混與醬化,而這樣的作品竟能赢得評審者的嘉許。讓人看了簡直不得不悲嘆,台灣真的要沒希望了。
沒有偉大的說教,就沒有偉大的國民。
没有偉大的國民,這個國家只好繼續昏睡下去。
我們相信愛默生的這帖藥,正是目前身陷迷茫之海的台灣所迫切需要服用的靈藥,他將幫助我們的年輕朋友迅速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生命的本質。當這兩個找尋都清楚了,文學的主題自然也就清楚了。
但愛默生散文集收錄的作品大多,一般人恐怕一時也看不完,因此這裡僅挑出最精彩的一篇〈美國學人〉(The American Scholar)做為推薦:
美國學人(The American Scholar)
本文是1837年愛默生在哈佛學院的演講詞。他在會中呼喚美國學生覺醒,不要繼續當人云亦云的「群眾」,而要發願成為一個自立自主的偉大的「個人」,這樣美國社會才會有光明的希望。
文中一開始,他即以高亢而興奮的語調宣稱:時候到了,美國依賴歐洲的日子已經結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來臨了,美國人即將站立起來,用自己的腳走自己的路。
本文由於氣勢雄渾,說理清晰,主題明確且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戰門氣息,在那個時代是篇石破天驚的偉大的演說,故被時人尊爲美國文化的「獨立宣言」。
到 1837年,美國雖然已經獨立了60年,但一般人民卻仍然不具美國意識,所有書店充斥的盡是英國作家的作品。出名的美國作家不過三、兩名,多數作家的寫作風格仍是全盤仿英的英腔英調,除了一些西部槍戰、與印地安人故事的廉價小說外整個出版界幾乎完全看不到美國。愛默生等諸文化先覺者,看了都十分焦急,不斷對話討論,之後乃有這篇講詞的出現。
在愛默生演講完,這篇講詞又印成了小冊,造成大學生的搶閱,震撼了文化界。於是一時風起雲湧,老幹新枝不斷論述激盪,新思潮的作品不斷產生,終於帶來美國文藝復興運動的誕生。
這個運動所產生的作家計有愛默生、霍桑、梅爾維爾、梭羅、惠特曼…等,全屬不世出的文學高手,其實力不但遠勝英國當代名家,即使較之於所謂「第二次美國文藝復興」的好手如海明威、費茲傑羅、福克納、史坦貝克、納布可夫、馬拉慕、索爾貝婁…等人,不論在品格上、在氣度上、在思想力上以及在對生命的了解上,也都高出甚多。可以說美國三百年來的文學史中,最優秀的作家全應了這篇文章而誕生了。其影響力之大,可謂空前,無怪乎日後這篇文章乃被美國國會列爲國家的重要文獻之一。
這篇文章的主旨,雖然是在反對歐洲的文化制約,但主要重點卻在教導美國青年不要盲從,不要成爲被拉著鼻子走的「群眾」或「羔羊」,而應努力奮鬥讓自己成爲一名特立獨行,有自己思想、見解的偉大的「個人」——即他所謂的「Scholar」。
Scholar 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學者或博學的人。然而綜觀愛默生在文中的意思卻又不止於此,事實上它所指的應該是「Thinker」(思考者)或是「Philosopher」(哲人)。因爲在本文中知識豐富的「學者」,反倒不時被他批判、被他稱為「書呆子」,視之爲不能思考、亦不知變通之人。因此,我想譯成「學人」——即不斷學習成長之人,應比較符合愛默生的原意。
在愛默生的想像裡,如果一個國家裡的大學生,人人都能成爲獨立自主的「個人」(學人),那麼這個國家在他們的影響下,一定會變得健康而強盛。
然而當時的美國人卻已深陷在扭曲的商業體制內,不得動彈。由於職業的瑣屑分工,使工作的人變得微不足道,乃至成爲所謂的「群眾」或「羔羊」。人活在世間,每天爭逐的盡是薪水與升遷,完全忘記了自己還有個心靈,這個心靈極需要你去看顧、了解與提升,
愛默生認為,如果人們繼續這樣下去,將是這個國家的災雞,因此才提出這篇鼓舞人們自立自強、覺知成長的鴻文。
那麼,他所提出的所謂偉大的「個人」(學人),又是什麼款的人呢?
首先,愛默生認為這個人必須自由而勇敢,在他的內心絕無任何恐懼和憂慮。
其次,這個人必須能夠全然信任自己,任何事都照自己的本性去做,絕不向世俗低頭。
第三,這個人必須要有能力傳達出歷史上偉大榜樣的德行或英勇的情操,以此抵抗當代俗不可耐的光鮮。
因爲一個偉大的「個人」(學人),正是一個能思考的人,他是這個世間的「頭腦」,也是這個世間的「眼睛」,有了他的存在世間才有生氣的「靈魂」。
由此可見愛默生是賦予「學人」世間最高的價值了。那麼人們該如何做,才能成爲這樣的一個學人呢?
他建議我們:要經常接觸自然,體會自然,久了自然將會給他深刻的教導。要不斷閱讀人文史上的經典的文學、藝術,因爲這些作品正是世間唯一有價值的「活動的靈魂」。最重要的是要不斷經驗、不斷行動。因爲空想是無益的,不行動即是怯懦。沒有行動,思想永遠無法檢驗,也永遠無法成熟而轉爲真理。
在文章的最後,他又回到先前的呼籲,要美國人勇敢而自信的站起來,用自己的腳走路、用自己的手工作、用自己的嘴大聲說出自己的意見。地球上一個「人的國家」將首度出現,如果我們決定要這麼做。
此篇講稿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呼籲,文中充滿了他對美國無比熱愛與無窮的信心。
更多信傳媒報導
大美文豪勵志文學系列》先知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上)
從「激進照護器官(Organ of Radical Care)」開始 人類生育與成家的複層政治性
如何將土壤碳匯轉為碳權? 5步驟申請黃碳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