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就踏進特戰部隊的他,如何成為上櫃電商公司最年輕主管?
眼前這個笑得靦腆的大男孩是張君安,27歲的他已經是上櫃電商公司創業家兄弟的產品編輯部門經理,站得高挺的身形讓人很難不去注意,但誰都想不到陽光笑容背後,有著讓人想像不到的人生際遇。(本文於2019年採訪撰寫)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圖片來源:卓杜信攝 在如今考不上大學比考上還難的時代,18歲的張君安並不像他的同學,高中一畢業就急著丟掉惱人的教科書,享受起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他空出的雙手反而托起硬挺挺的槍來,為自己開啟了為期4年的軍旅生活。 問起張君安為何不到大學享受青春年華,反而選上讓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軍事生活? 第一次接受媒體訪問的張君安顯得相當不自在,只見他拿出一張捏了再捏的A4紙,上頭密密麻麻地,列出好幾點關於這次專訪的答案,「針對這個問題,其實有幾點原因可以解釋……」張君安在找到預先列出的答案後,才放寬心地回答。 (Cheers雜誌提供) 原來,除了抱持著想存錢分擔家計外,張君安對軍旅生活的想望更源自父親。他的父親在擔任3年義務役的期間,正是服勤於以嚴格訓練出名的蛙人部隊,從小聽著父親分享過往榮耀時光,讓張君安的心底也萌出對軍旅的憧憬,也才會高中一畢業就選了陸軍,立志成為特戰部隊的一員。 「跟我做,跟我來!」這句話讓他撐過萬難 但光憑憧憬,就能扛得住軍隊裡各種合理、不合理的磨練嗎?這題沒寫在採訪大綱上的提問,像是觸動到張君安心底的某處,他這才將那張答案紙摺起,開始侃侃談起那4年軍旅光陰。 「我就是會想讓事情走到最後,因為我很害怕花力氣累積的事情被推翻,」張君安回憶,當時就算鐵了心要當個軍人,但高中的他其實連10下伏地挺身都做不完,剛帶起菜鳥鋼盔的他,成了名符其實的天兵,不僅在集合場合不識相地喝水被罵,也在訓練中不慎失神而受了傷,甚至在特戰部隊資格考中的傘訓中被刷掉。 一次又一次的挫敗,倒也沒讓張君安停下腳步,撐下去的動力都是衝著一句話:「跟我做,跟我來!」他邊說著邊舉起手來,做出跟代表著陸軍步兵學校,精神堡壘上雕像一樣的動作。 陸軍步兵學校精神堡壘雕像。(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玄史生,CC BY-SA 3.0) 張君安解釋,「臨陣當先」一直是陸軍步兵的士官精神,每到在艱困的訓練中想放棄的時候,總會看見跑在前方的長官回頭來把他扶起,要他跟著大夥繼續為前衝。 他進一步舉例,當初參與突擊兵訓練時,在還看不見日光的清晨3點,就得開始跑上2萬公尺才能吃早餐,就連太陽西落後也要再跑一次2萬公尺,高強度的訓練,不僅讓張君安的膝蓋半月軟骨偏移,也動搖了原本堅定的心。 張君安因此向當時的連長表明退意,原以為自己會被罵個狗血淋頭,卻沒想到連長只是拿了顆止痛藥給他,又拍了拍他的背,要他把今天的訓練堅持完,沒想到這一堅持,不僅讓張君安撐過當天,也撐完結訓率不到3成的突擊兵訓練。 面對難捱的高壓訓練中,張君安也淬鍊出屬於自己的「小框哲學」。他開始不去在意痛苦會持續多久,反而將整段突擊兵訓練拆解成一段又一段的小框,接著告訴自己:每次只要專心處理一個框裡的任務就足夠了。 「我那時候每天要吃上14顆止痛藥,」張君安講得一派輕鬆,卻不難看見突擊兵訓練在他人生中的舉足輕重,他接著說:「別想太大的困難,一天一天地把訓練做完就會結束了。」 把持著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信念,張君安開始適應軍旅節奏,但愈發安穩的生活,卻又包裹不住他想不斷挑戰自我的心,「當了3年班長,我覺得階段性的目標達成了,才會選擇離開部隊,」當我們陪著張君安回憶完軍旅生活,只見他拿出那張捏得發皺的答案紙,又急著尋覓起列出的訪談重點。 張君安指著紙上的列點解釋,多數的軍人同袍退役後,普遍轉戰保全、保險、房仲等業務,但他在退伍時,又想起原本對文字的熱情,才會到創業家兄弟的產品編輯部門,擔任起商品文案撰寫的角色。 「小框哲學」,一次只想著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然而,張君安原以為軍人的背景,能夠讓自己快速融入創業家兄弟講求快狠準的「野戰風格」,但高壓的軍事環境裡,也漸漸消磨掉他對文字的掌握能力。 察覺到自己的力不從心,張君安仍舊選擇「小框哲學」面對。既然面對有時限壓力的編輯工作,他開始藉著每天寫日記,練習快速整理想法並鍛鍊寫作能力,這才讓自己逐步跟上公司成長的速度。 (Cheers雜誌提供) 張君安的努力,其實都看在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的眼裡,「君安的魅力,就在於能夠判斷出當下該做哪件事,並且自律地如期完成,」郭書齊邊說邊舉例,在優化編輯部工作流程的專案中,張君安自願擔起整合各部門需求的角色,這份繁瑣的工作在他手裡卻顯得再井然不過了,讓過去占據人力半天以上的更換檔次上架工作,能夠以電腦自動化取代,珍貴的人力資源得以進行更有產值的工作內容,「點子並不值錢啊!願意舉手又能夠做好的人,就能擁有最好的戰功,」郭書齊點著頭、滿意地說。 如今,張君安雖剛勝任一部之長不足兩個月,但問起他要如何管理整個產品編輯?只見那張答案紙又被拿到了眼前,「首先我想組織團隊的向心力,再來就是要多用數據化的方式管理……」 專訪結束後,張君安回到自己的座位,像是卸下心上石般,終於放下那張已被捏得不成「紙形」的答案紙,旋即瞄了眼電腦螢幕上列了一條條的待辦事項後,就忙不迭轉過頭,跟同事討論起今天的工作任務來。 或許,張君安不會是那個擁有最特別管理技巧的經理人,但能肯定的是:在創業家這個野戰部隊裡,肯定能看見一個身影,舉起手來拍著夥伴肩膀,要大家:「跟他做,跟他來!」。 (本文轉載自Cheers雜誌)

眼前這個笑得靦腆的大男孩是張君安,27歲的他已經是上櫃電商公司創業家兄弟的產品編輯部門經理,站得高挺的身形讓人很難不去注意,但誰都想不到陽光笑容背後,有著讓人想像不到的人生際遇。(本文於2019年採訪撰寫)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在如今考不上大學比考上還難的時代,18歲的張君安並不像他的同學,高中一畢業就急著丟掉惱人的教科書,享受起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他空出的雙手反而托起硬挺挺的槍來,為自己開啟了為期4年的軍旅生活。
問起張君安為何不到大學享受青春年華,反而選上讓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軍事生活? 第一次接受媒體訪問的張君安顯得相當不自在,只見他拿出一張捏了再捏的A4紙,上頭密密麻麻地,列出好幾點關於這次專訪的答案,「針對這個問題,其實有幾點原因可以解釋……」張君安在找到預先列出的答案後,才放寬心地回答。
原來,除了抱持著想存錢分擔家計外,張君安對軍旅生活的想望更源自父親。他的父親在擔任3年義務役的期間,正是服勤於以嚴格訓練出名的蛙人部隊,從小聽著父親分享過往榮耀時光,讓張君安的心底也萌出對軍旅的憧憬,也才會高中一畢業就選了陸軍,立志成為特戰部隊的一員。
「跟我做,跟我來!」這句話讓他撐過萬難
但光憑憧憬,就能扛得住軍隊裡各種合理、不合理的磨練嗎?這題沒寫在採訪大綱上的提問,像是觸動到張君安心底的某處,他這才將那張答案紙摺起,開始侃侃談起那4年軍旅光陰。
「我就是會想讓事情走到最後,因為我很害怕花力氣累積的事情被推翻,」張君安回憶,當時就算鐵了心要當個軍人,但高中的他其實連10下伏地挺身都做不完,剛帶起菜鳥鋼盔的他,成了名符其實的天兵,不僅在集合場合不識相地喝水被罵,也在訓練中不慎失神而受了傷,甚至在特戰部隊資格考中的傘訓中被刷掉。
一次又一次的挫敗,倒也沒讓張君安停下腳步,撐下去的動力都是衝著一句話:「跟我做,跟我來!」他邊說著邊舉起手來,做出跟代表著陸軍步兵學校,精神堡壘上雕像一樣的動作。
張君安解釋,「臨陣當先」一直是陸軍步兵的士官精神,每到在艱困的訓練中想放棄的時候,總會看見跑在前方的長官回頭來把他扶起,要他跟著大夥繼續為前衝。 他進一步舉例,當初參與突擊兵訓練時,在還看不見日光的清晨3點,就得開始跑上2萬公尺才能吃早餐,就連太陽西落後也要再跑一次2萬公尺,高強度的訓練,不僅讓張君安的膝蓋半月軟骨偏移,也動搖了原本堅定的心。
張君安因此向當時的連長表明退意,原以為自己會被罵個狗血淋頭,卻沒想到連長只是拿了顆止痛藥給他,又拍了拍他的背,要他把今天的訓練堅持完,沒想到這一堅持,不僅讓張君安撐過當天,也撐完結訓率不到3成的突擊兵訓練。
面對難捱的高壓訓練中,張君安也淬鍊出屬於自己的「小框哲學」。他開始不去在意痛苦會持續多久,反而將整段突擊兵訓練拆解成一段又一段的小框,接著告訴自己:每次只要專心處理一個框裡的任務就足夠了。
「我那時候每天要吃上14顆止痛藥,」張君安講得一派輕鬆,卻不難看見突擊兵訓練在他人生中的舉足輕重,他接著說:「別想太大的困難,一天一天地把訓練做完就會結束了。」
把持著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信念,張君安開始適應軍旅節奏,但愈發安穩的生活,卻又包裹不住他想不斷挑戰自我的心,「當了3年班長,我覺得階段性的目標達成了,才會選擇離開部隊,」當我們陪著張君安回憶完軍旅生活,只見他拿出那張捏得發皺的答案紙,又急著尋覓起列出的訪談重點。
張君安指著紙上的列點解釋,多數的軍人同袍退役後,普遍轉戰保全、保險、房仲等業務,但他在退伍時,又想起原本對文字的熱情,才會到創業家兄弟的產品編輯部門,擔任起商品文案撰寫的角色。
「小框哲學」,一次只想著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然而,張君安原以為軍人的背景,能夠讓自己快速融入創業家兄弟講求快狠準的「野戰風格」,但高壓的軍事環境裡,也漸漸消磨掉他對文字的掌握能力。 察覺到自己的力不從心,張君安仍舊選擇「小框哲學」面對。既然面對有時限壓力的編輯工作,他開始藉著每天寫日記,練習快速整理想法並鍛鍊寫作能力,這才讓自己逐步跟上公司成長的速度。
張君安的努力,其實都看在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的眼裡,「君安的魅力,就在於能夠判斷出當下該做哪件事,並且自律地如期完成,」郭書齊邊說邊舉例,在優化編輯部工作流程的專案中,張君安自願擔起整合各部門需求的角色,這份繁瑣的工作在他手裡卻顯得再井然不過了,讓過去占據人力半天以上的更換檔次上架工作,能夠以電腦自動化取代,珍貴的人力資源得以進行更有產值的工作內容,「點子並不值錢啊!願意舉手又能夠做好的人,就能擁有最好的戰功,」郭書齊點著頭、滿意地說。
如今,張君安雖剛勝任一部之長不足兩個月,但問起他要如何管理整個產品編輯?只見那張答案紙又被拿到了眼前,「首先我想組織團隊的向心力,再來就是要多用數據化的方式管理……」
專訪結束後,張君安回到自己的座位,像是卸下心上石般,終於放下那張已被捏得不成「紙形」的答案紙,旋即瞄了眼電腦螢幕上列了一條條的待辦事項後,就忙不迭轉過頭,跟同事討論起今天的工作任務來。
或許,張君安不會是那個擁有最特別管理技巧的經理人,但能肯定的是:在創業家這個野戰部隊裡,肯定能看見一個身影,舉起手來拍著夥伴肩膀,要大家:「跟他做,跟他來!」。
(本文轉載自Cheers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