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污染,地球竟更暖化?船隻、電廠潔淨排放出現什麼事?
異常炎熱的2023年,連大氣專家都坦言,至今還沒找到真正原因。不過令人意外地,減少空污的措施,可能是促使暖化加劇的因素之一。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雲層減少是造成全球暖化加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圖片來源:NASA提供 英國氣候模型專家暨美國戈達德太空研究所(GISS)所長施密特(Gavin Schmidt)向來自信,但2024年3月,他在《自然》(Nature)期刊坦言,他與同僚實在難以理解2023年全球升溫比預期高出攝氏0.2度。 施密特擔憂,如果氣候模型專家累積至今的知識及精美模型,無法解釋剛剛發生的事情,那可能意味著氣候變遷已經將地球的運行推向「未知的領域……根本改變了氣候系統的運作方式。」氣候變遷的速度與運作模式都可能因此改變。未來的氣候情境可能比以往預測的更糟糕。 9個月後,施密特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年會上再次提到這個話題,整場討論感覺像是謀殺案的調查。 一場像在查案的研討會 參與者仔細審視每一項可疑因素與相關證據。目前已經得出較3月份更清楚的結論:部份嫌疑因素已被排除,新的線索則指向其他可能因素,結論看來是全球暖化的速度將略為上升,但這個「案件」尚未結案。 2023年無疑是最奇怪的一年。首先,早在下半年聖嬰現象發生前,氣溫就屢創紀錄;其次,該年的氣溫升幅遠超過一般聖嬰年的預期範圍;第三,各大洋流域的升溫模式也特別怪異。 年會上,幾個「強迫因素」也被提出來討論。2022年1月,位於南太平洋的東加海底火山爆發,讓溫室氣體水蒸氣長時間停留在乾燥的平流層。此外,太陽正處於11年黑子週期的高峰期,在這段「太陽極大期」內,太陽提供的光量約比平均水準多出0.05%,且光譜偏向紫外光。 關鍵1:船舶排出的硫減少 與此同時,2020年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新規定上路,大幅削減了船隻燃料中的硫含量。 船隻燃料中的硫會轉變成硫酸鹽顆粒,隨著船隻煙囪排放到大氣中。這當中有些顆粒會被風吹向陸地,減少這些顆粒可以讓陸地空氣變得更乾淨,挽救更多生命。但這些顆粒也會促進雲的形成,使現有的雲變得更明亮,並反射陽光,促使海洋表面自然降溫。 IMO的新規定一生效,氣候科學家們就迫不及待觀察它對氣溫的影響。在AGU會議上,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科學家蓋特爾曼(Andrew Gettelman)發表了針對這個現象的研究結果。透過觀察發現,那些由船隻燃燒含硫燃料產生的「船跡雲」明顯減少。模型顯示,這樣的變化使海洋表面每平方公尺接收到的陽光輻射量增加了大約1.2瓦。 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為排除部份嫌疑因素提供了更多證據。德國科學家戈斯林(Helge Goessling)利用衛星數據和天氣紀錄爬梳的結果顯示,地球反射回太空的陽光自本世紀初以來逐漸減少,2023年是目前最暗的一年。原因看起來是雲層減少,特別是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關鍵2:中國電廠變綠 或許有部份與IMO的新規則有關,但僅此還不足以解釋反射率的顯著變化。挪威氣候研究機構CICERO大氣科學家薩姆塞特(Bjorn Samset)則指出另一個可能性:硫排放不足的元凶不是船隻燃料成分改變,而是燃煤電廠變乾淨了。 自2014年以來,中國陸續關閉污染嚴重的燃煤電廠,並清理其他電廠排出的廢氣,以減少硫排放。 薩姆塞特認為,減少污染的行動正在對北太平洋產生顯著影響。當地的空氣變得更乾淨、雲層減少,加劇了暖化現象。 無論是硫排放的變化,或雲層模式的改變,兩者都顯示,暖化趨勢增強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施密特認為,AGU會議的討論進入尾聲時,關於各種潛在嫌疑因素的討論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接下來幾週內,他預期GISS和其他機構的模型專家將開始嘗試把所有因素整合成具連貫性的論述,並套用最新的硫排放數據、反射光減少的數據,進行新的氣候模型運算。 對這些結果的深入分析,可望讓科學家更有把握地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本文由《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責任編輯:王儷華)
異常炎熱的2023年,連大氣專家都坦言,至今還沒找到真正原因。不過令人意外地,減少空污的措施,可能是促使暖化加劇的因素之一。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英國氣候模型專家暨美國戈達德太空研究所(GISS)所長施密特(Gavin Schmidt)向來自信,但2024年3月,他在《自然》(Nature)期刊坦言,他與同僚實在難以理解2023年全球升溫比預期高出攝氏0.2度。
施密特擔憂,如果氣候模型專家累積至今的知識及精美模型,無法解釋剛剛發生的事情,那可能意味著氣候變遷已經將地球的運行推向「未知的領域……根本改變了氣候系統的運作方式。」氣候變遷的速度與運作模式都可能因此改變。未來的氣候情境可能比以往預測的更糟糕。
9個月後,施密特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年會上再次提到這個話題,整場討論感覺像是謀殺案的調查。
一場像在查案的研討會
參與者仔細審視每一項可疑因素與相關證據。目前已經得出較3月份更清楚的結論:部份嫌疑因素已被排除,新的線索則指向其他可能因素,結論看來是全球暖化的速度將略為上升,但這個「案件」尚未結案。
2023年無疑是最奇怪的一年。首先,早在下半年聖嬰現象發生前,氣溫就屢創紀錄;其次,該年的氣溫升幅遠超過一般聖嬰年的預期範圍;第三,各大洋流域的升溫模式也特別怪異。
年會上,幾個「強迫因素」也被提出來討論。2022年1月,位於南太平洋的東加海底火山爆發,讓溫室氣體水蒸氣長時間停留在乾燥的平流層。此外,太陽正處於11年黑子週期的高峰期,在這段「太陽極大期」內,太陽提供的光量約比平均水準多出0.05%,且光譜偏向紫外光。
關鍵1:船舶排出的硫減少
與此同時,2020年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新規定上路,大幅削減了船隻燃料中的硫含量。
船隻燃料中的硫會轉變成硫酸鹽顆粒,隨著船隻煙囪排放到大氣中。這當中有些顆粒會被風吹向陸地,減少這些顆粒可以讓陸地空氣變得更乾淨,挽救更多生命。但這些顆粒也會促進雲的形成,使現有的雲變得更明亮,並反射陽光,促使海洋表面自然降溫。
IMO的新規定一生效,氣候科學家們就迫不及待觀察它對氣溫的影響。在AGU會議上,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科學家蓋特爾曼(Andrew Gettelman)發表了針對這個現象的研究結果。透過觀察發現,那些由船隻燃燒含硫燃料產生的「船跡雲」明顯減少。模型顯示,這樣的變化使海洋表面每平方公尺接收到的陽光輻射量增加了大約1.2瓦。
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為排除部份嫌疑因素提供了更多證據。德國科學家戈斯林(Helge Goessling)利用衛星數據和天氣紀錄爬梳的結果顯示,地球反射回太空的陽光自本世紀初以來逐漸減少,2023年是目前最暗的一年。原因看起來是雲層減少,特別是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關鍵2:中國電廠變綠
或許有部份與IMO的新規則有關,但僅此還不足以解釋反射率的顯著變化。挪威氣候研究機構CICERO大氣科學家薩姆塞特(Bjorn Samset)則指出另一個可能性:硫排放不足的元凶不是船隻燃料成分改變,而是燃煤電廠變乾淨了。
自2014年以來,中國陸續關閉污染嚴重的燃煤電廠,並清理其他電廠排出的廢氣,以減少硫排放。
薩姆塞特認為,減少污染的行動正在對北太平洋產生顯著影響。當地的空氣變得更乾淨、雲層減少,加劇了暖化現象。
無論是硫排放的變化,或雲層模式的改變,兩者都顯示,暖化趨勢增強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施密特認為,AGU會議的討論進入尾聲時,關於各種潛在嫌疑因素的討論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接下來幾週內,他預期GISS和其他機構的模型專家將開始嘗試把所有因素整合成具連貫性的論述,並套用最新的硫排放數據、反射光減少的數據,進行新的氣候模型運算。
對這些結果的深入分析,可望讓科學家更有把握地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本文由《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責任編輯:王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