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劍指台灣晶片?中研院士謝長泰建議 台灣最該做一件事
【謝長泰專欄】台灣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創下歷史新高,對美順差更是大幅飆升。台灣即將成為川普關稅戰的下一個目標,該如何因應?政府可以做什麼? 台灣對美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將使台灣成為川普的靶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美國與世界的貿易戰即將瞄準台灣。 川普總統誓言要對科技產品課徵最高100%進口關稅,理由是這些產業是從美國偷來的。川普認為,懲罰性關稅將促使台灣科技製造商將產線遷往美國。 為什麼台灣成為川普的目標? 川普:貿易順差就是「佔美國便宜」 自從川普上次執政以來,有三項重大改變。 首先,台灣的貿易順差,特別是對美順差在過去4年飆升。台灣整體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創下15%的歷史新高,也是全球佔比最高的國家,且在AI熱潮下還會進一步攀升。台灣對美順差增幅更為明顯,從2020年的300億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670億美元。 在川普眼中,一個對美國出口遠多於進口的國家,就是在「佔美國便宜」。因此,龐大的貿易順差(尤其是對美順差),將使台灣成為川普的靶心。 其次,英特爾和台積電過去4年間的命運發生了急劇逆轉。由於英特爾的戰略失誤,再加上AI的蓬勃發展,讓台灣晶片製造商的地位自2020年以來不斷增強。台積電幾乎壟斷了高階晶片製造,與此同時,英特爾最近解雇了執行長季辛格,在晶片產業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 川普把關稅「武器化」 第三,首屆川普政府主要是利用關稅來解決經濟問題,但第二屆川普政府似乎相信,關稅是一種強大武器,可用來實現其他非經濟目標。就在過去兩週,美國威脅要用關稅施壓丹麥出售格陵蘭島,迫使哥倫比亞接收其在美移民,並威脅加拿大和墨西哥遏止吩坦尼和移民流入美國。 對於那些認為關稅可以「買下格陵蘭島」或「讓加拿大成為第51州」的人來說,相信關稅可以扭轉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頹勢並不為過。這種思維與拜登政府的做法其實沒有太大差異,不同的是,拜登用的是胡蘿蔔,而川普則認為大棒更有效。 川普究竟會如何用關稅對付台灣,目前細節仍不清楚。 是針對半導體晶片嗎?若是如此,影響將相當有限,因為台灣晶片很少直接出口到美國。 是針對裝了台灣晶片的iPhone和AI伺服器嗎?問題則較複雜,關稅是針對最終產品的整體價值,還是僅針對晶片的附加價值?如果是後者,又該如何計算?此外,由於許多最終產品是由中國、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出口,美國將需要這些國家的配合,才能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關稅。 台灣該做什麼? 台灣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宣布台幣逐步升值。 1985年美日「廣場協議」有效緩和了貿易緊張局勢,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日本的貿易順差。 台幣逐步升值也會產生相同作用。降低台灣的貿易順差,不僅可以緩解與川普政府的貿易緊張,也能減輕與未來美國政府的貿易摩擦。 台灣奉行的「弱台幣」政策是基於「出口好、進口不好」的思維。這與川普執著於雙邊貿易赤字其實是同樣的誤導邏輯。 事實上,不論是否能緩和貿易局勢,台幣升值符合台灣的長遠利益。台幣走強將提升台灣勞工購買力,也有助於主要服務國內市場的中小企業。 台灣該反擊美國貿易戰嗎? 貿易報復的基本原則是在對他國施壓的同時,將自身損害降至最低。關稅成本由哪一方承擔,取決於出口國的供給彈性與進口國的需求彈性。 舉例來說,假設美國對台灣半導體晶片徵收關稅(暫且不論技術細節),如果有相近的替代品,那麼台灣公司就必須透過降低價格來吸收關稅成本;反之,如果沒有替代品,那美國企業將承擔大部份關稅成本。 就高階晶片而言,顯然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任何關稅成本都將由輝達或蘋果等美國企業承擔。但另一方面,成熟製程的電腦晶片(如聯電生產的),因為市場上確實存在其他公司的替代品,聯電等企業將因必須降價競爭而遭受損失。 不過,半導體關稅看來主要將由美國企業承擔。因此,台灣最有效的回擊策略,就是讓美國企業承擔較高關稅的成本,並向美國政界證明關稅如何損害美國經濟。 可以對美國出口台灣的產品課報復性關稅嗎?基於同樣的道理,台灣的半導體設備進口品主要來自科磊(KLA)和應材等公司,這些設備也沒有相近的替代品。徵收關稅只會增加台灣企業的成本,對美國企業造成的傷害卻微乎其微。 這並不表示台灣不會付出任何代價。即使高關稅成本完全轉嫁給美國企業吸收,也可能對AI革命產生重大影響,最終降低AI相關產品的需求,這些產品多半由台灣製造。 現在不是「裝沒事」的時候 因此,台灣政府仍應盡其所能,避免美台關稅戰。台灣駐美代表需要積極向川普政府、國會議員和美國媒體表明,高關稅將讓人人變成輸家。現在不是美台互動可以照表操課、一切如常的承平時期。台灣切身利益受到威脅,台灣官員必須挺身而出。 更大的問題是,在中國威脅台灣主權、美國威脅台灣經濟生計的新國際局勢中,台灣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其全球戰略。在一個沒有真正盟友的世界裡,台灣要如何生存?這個題目很難有完美的答案,但至少政府需要像聲張其政治主權一樣,用同樣的力道保護台灣的經濟生計。

【謝長泰專欄】台灣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創下歷史新高,對美順差更是大幅飆升。台灣即將成為川普關稅戰的下一個目標,該如何因應?政府可以做什麼?

美國與世界的貿易戰即將瞄準台灣。
川普總統誓言要對科技產品課徵最高100%進口關稅,理由是這些產業是從美國偷來的。川普認為,懲罰性關稅將促使台灣科技製造商將產線遷往美國。
為什麼台灣成為川普的目標?
川普:貿易順差就是「佔美國便宜」
自從川普上次執政以來,有三項重大改變。
首先,台灣的貿易順差,特別是對美順差在過去4年飆升。台灣整體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創下15%的歷史新高,也是全球佔比最高的國家,且在AI熱潮下還會進一步攀升。台灣對美順差增幅更為明顯,從2020年的300億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670億美元。
在川普眼中,一個對美國出口遠多於進口的國家,就是在「佔美國便宜」。因此,龐大的貿易順差(尤其是對美順差),將使台灣成為川普的靶心。
其次,英特爾和台積電過去4年間的命運發生了急劇逆轉。由於英特爾的戰略失誤,再加上AI的蓬勃發展,讓台灣晶片製造商的地位自2020年以來不斷增強。台積電幾乎壟斷了高階晶片製造,與此同時,英特爾最近解雇了執行長季辛格,在晶片產業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
川普把關稅「武器化」
第三,首屆川普政府主要是利用關稅來解決經濟問題,但第二屆川普政府似乎相信,關稅是一種強大武器,可用來實現其他非經濟目標。就在過去兩週,美國威脅要用關稅施壓丹麥出售格陵蘭島,迫使哥倫比亞接收其在美移民,並威脅加拿大和墨西哥遏止吩坦尼和移民流入美國。
對於那些認為關稅可以「買下格陵蘭島」或「讓加拿大成為第51州」的人來說,相信關稅可以扭轉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頹勢並不為過。這種思維與拜登政府的做法其實沒有太大差異,不同的是,拜登用的是胡蘿蔔,而川普則認為大棒更有效。
川普究竟會如何用關稅對付台灣,目前細節仍不清楚。
是針對半導體晶片嗎?若是如此,影響將相當有限,因為台灣晶片很少直接出口到美國。
是針對裝了台灣晶片的iPhone和AI伺服器嗎?問題則較複雜,關稅是針對最終產品的整體價值,還是僅針對晶片的附加價值?如果是後者,又該如何計算?此外,由於許多最終產品是由中國、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出口,美國將需要這些國家的配合,才能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關稅。
台灣該做什麼?
台灣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宣布台幣逐步升值。
1985年美日「廣場協議」有效緩和了貿易緊張局勢,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日本的貿易順差。
台幣逐步升值也會產生相同作用。降低台灣的貿易順差,不僅可以緩解與川普政府的貿易緊張,也能減輕與未來美國政府的貿易摩擦。
台灣奉行的「弱台幣」政策是基於「出口好、進口不好」的思維。這與川普執著於雙邊貿易赤字其實是同樣的誤導邏輯。
事實上,不論是否能緩和貿易局勢,台幣升值符合台灣的長遠利益。台幣走強將提升台灣勞工購買力,也有助於主要服務國內市場的中小企業。
台灣該反擊美國貿易戰嗎?
貿易報復的基本原則是在對他國施壓的同時,將自身損害降至最低。關稅成本由哪一方承擔,取決於出口國的供給彈性與進口國的需求彈性。
舉例來說,假設美國對台灣半導體晶片徵收關稅(暫且不論技術細節),如果有相近的替代品,那麼台灣公司就必須透過降低價格來吸收關稅成本;反之,如果沒有替代品,那美國企業將承擔大部份關稅成本。
就高階晶片而言,顯然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任何關稅成本都將由輝達或蘋果等美國企業承擔。但另一方面,成熟製程的電腦晶片(如聯電生產的),因為市場上確實存在其他公司的替代品,聯電等企業將因必須降價競爭而遭受損失。
不過,半導體關稅看來主要將由美國企業承擔。因此,台灣最有效的回擊策略,就是讓美國企業承擔較高關稅的成本,並向美國政界證明關稅如何損害美國經濟。
可以對美國出口台灣的產品課報復性關稅嗎?基於同樣的道理,台灣的半導體設備進口品主要來自科磊(KLA)和應材等公司,這些設備也沒有相近的替代品。徵收關稅只會增加台灣企業的成本,對美國企業造成的傷害卻微乎其微。
這並不表示台灣不會付出任何代價。即使高關稅成本完全轉嫁給美國企業吸收,也可能對AI革命產生重大影響,最終降低AI相關產品的需求,這些產品多半由台灣製造。
現在不是「裝沒事」的時候
因此,台灣政府仍應盡其所能,避免美台關稅戰。台灣駐美代表需要積極向川普政府、國會議員和美國媒體表明,高關稅將讓人人變成輸家。現在不是美台互動可以照表操課、一切如常的承平時期。台灣切身利益受到威脅,台灣官員必須挺身而出。
更大的問題是,在中國威脅台灣主權、美國威脅台灣經濟生計的新國際局勢中,台灣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其全球戰略。在一個沒有真正盟友的世界裡,台灣要如何生存?這個題目很難有完美的答案,但至少政府需要像聲張其政治主權一樣,用同樣的力道保護台灣的經濟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