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估營收成長、三成服務業加薪4%!CEO看2025景氣:憂地緣但台海微降溫?|天下雜誌

【2025經濟大預測】新的一年,企業主看全球景氣,好壞五五波;但看自家公司營收獲利,一面倒說讚。然而,也有產業吃不到AI紅利,缺工更是大挑戰。 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 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全球AI新商機,台灣晶圓代工獨步世界功不可沒。圖為台積電高雄廠所在地。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川普當選後,不確定性沒有變少,」時常與企業家往來,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營運長陳彩凰觀察。 這也反映在2024年《天下》對兩千大CEO所做的調查。世局難料,企業主對2025年全球景氣的判斷,猶如擲銅板,偏好偏壞,機會各半。 看全球:AI加分,地緣減分 53.2%對2025年全球景氣看法樂觀,但也高達46.8%持悲觀看法。雖然,樂觀比例較前兩年回升。 看好全球景氣的理由,跟台灣位居國際AI熱潮的關鍵供應鏈有關。因為排名第一位的,即「持續看好AI需求」;其次才是全球走上降息循環,有助全球經濟軟著陸。 無論是問企業主看壞2025年全球景氣的原因或企業經營的最大挑戰,都指向同一個答案: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而且,情況較前一年調查更加惡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現身2024年台積運動會,重申全球化已死,台積受迫地緣政治,未來挑戰重重。更早,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也公開指出,地緣政治衝突比過去更激烈,如今從事集團的國際佈局要更謹慎。 「台灣企業主比全球企業主更擔心地緣政治,也反映台灣的產業特性和地理特性,」KPMG台灣所執行長施威銘說。 產業特性是指,台灣以製造業為主,且深入鑲嵌在全球供應鏈體系,每當地緣政治牽動關稅、貿易、物流等變動,台廠就易受波及;地理特性則是台灣緊鄰中國,台海危機如影隨形。 看台灣:自信爆棚但產業M型化 但若把目光聚焦台灣,企業主超有自信。 超過六成對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站上3%表達樂觀,持不樂觀者不到四成。 企業主的信心,也反映在對自家公司的營收和獲利成長率預測。相較2024年營收、獲利有兩成多預期萎縮,2025年的比例大幅縮小至一成以內,大多認為會有個位數成長。 台灣基本面不壞,企業主也更願意在國內加碼投資。66.6%看好台灣投資環境,優於前兩年。約一成企業主預估,2025年在台投資金額會較2024年成長超過一成。 惟產業復甦M型化難見改善。傳統製造業不但對國內景氣受惠AI無感,對國內投資環境的滿意度也最低。 一名智庫資深研究員私下直言,台灣的產業政策只剩下科技業,攤開賴政府新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名單,幾乎都是科技業和金融業老闆,傳產沒幾個人,「就看得出來政府不關心傳產,科技業大老決定台灣的走向。」 服務業加薪比例創新高 另一個政府須留心的是,缺工和人才不足正成為台灣投資環境的一大隱患。 自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變數持續盤據台灣經商環境的最大挑戰,但近兩年,人才、人力問題排名持續往上。包括傳產和服務業擔心缺工、科技業感到人才不足,以及各界普遍感受的勞動成本增加。 中南部傳產不斷哀號,員工遭科技業挖角,技職畢業的新鮮人也選擇進科技業產線,而不加入傳產。 觀光餐飲大缺工,服務業雇主總算決定大加薪留才。 服務業更慘,自疫情以來,缺工已影響服務品質及產業發展。以晶華酒店為例,雖不到要關飯店樓層或關部份餐廳的地步,但仍因人力不足,要靠大量東南亞專班生、同事加班、甚至調度原本在太魯閣晶英的同事北上支援,才能正常營運。 缺工之嚴峻,已讓服務業雇主意識到非大幅加薪不可。超過三成服務業CEO表示,2025年為員工平均加薪幅度會較2024年成長4%以上,比例高於科技製造業和傳統製造業,也創下14年來新高。 看新政:新政府滿意度不到三成 總統賴清德走馬上任,迄今執政滿半年。企業主被問及對新政府的施政滿意度,36.9%無意見,比例最大;次之是不滿意,佔比34.2%;感到滿意的不到三成,佔比最少。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解讀,不滿意的大於滿意,且滿意比例不到三成,對新政府來說是壞消息。 且表達沒意見,通常反映態度消極,企業具高政治敏感度,不滿意也可能勾選沒意見。因此,其實調查結果反映了,可能有七成企業主不滿新政府的施政,較民眾滿意度更低。 問企業主擔不擔心未來5年內兩岸開打?仍有逾半表達擔心,但比例較前一年略減;表示不擔心的比例則為36.5%,與前一年持平。 不過,高達65.9%外商企業表達擔心未來5年內兩岸發生戰爭,較台灣企業高出近10個百分點。這已反映在國內併購市場,近年海外併購,愈來愈少見外商收購國內企業,原因就是外商總部不放心把資源投入在高戰爭風險的台灣。 不滿非核家園、碳費 2025年將是民進黨政府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年,但非核家園是否限制台灣發展,也備受爭議。主要是AI發展對電力需求龐大,光靠再生能源已不能滿足,燒天然氣的灰電則不受矽谷科技業青睞。 此次調查,多達66.5%企業主支持台灣繼續使用核電,僅14.7%表態不支持。 同樣的調查,過去兩年詢問企業主支不支持非核家園目標,也都有半數表態不同意。這顯示,在國內水電供應穩定度差強人意、再生能源發展進度落後、供應鏈對淨零轉型高標準等多重壓力下,企業主迫切希望國家能源政策轉向。 2025年也是碳費上路的第一年,徵收對象為年碳排放量2.5萬噸以上企業,涵蓋鋼鐵、水泥、電力、半導體等產業,初估約200多家公司。每噸費率為300元,2025年申報,2026年才付費。 相較其他亞鄰國家,台灣起步算慢,但國內企業界顯然尚未做足準備。除金融業外,約四成企業認為費率定價不合理,又以傳統製造業佔比近半為最。 再請企業主自評新制上路對企業獲利的影響,排除金融業,多數企業回答影響在兩成以內。但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各有6.8%、7.3%認為減幅達兩成以上,衝擊較劇。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解釋,對服務業來說,不只店面用電,還要計算物流、倉儲的排碳量,因此不只大型商場,連電商都有減碳的議題。 他觀察,這幾年服務業的總務部門愈來愈忙,譬如,商場和供應商在談合約,要斤斤計較哪一段碳排算誰的,例如出廠到統倉歸供應商,從統倉到門市才歸商場。 看好台灣投資環境的同時,企業海外投資佈局熱度依舊不減。甚至,多數專家預期,隨川普上任,一手握著加徵關稅的棒子,另一手高舉減國內企業稅的胡蘿蔔,將迫使更多台廠赴美蓋廠。 看海外佈局:赴美持續,也回補中國 展望2025年,東南亞仍是兩千大企業主海外新增投資的首選,比重達28.2%,較十年前倍增。 北美延續過去兩年趨勢,取代中國,成為企業主海外佈局次佳選擇,佔8.2%,較前一年小幅增加。 若看不同產業前三大投資地的歷年變化,趨勢則不盡相同。 東南亞雖為四大產業的海外投資首選,但傳統製造業已步入高原期,僅服務業和科技製造業持續加碼,金融業則走向反轉,較前一年比重下滑。 北美市場對金融業最具吸引力,比重較前一年倍增。10月金管會同意玉山銀行赴美申設達拉斯代表人辦事處,這將成為玉山銀在美國的第二個分支機構。永豐銀行總經理莊銘福也說,若美國台資企業愈來愈茁壯,不排除再增設據點。 但對科技製造業而言,投資美國的高峰期已過,反而回頭加碼中國市場。科技製造業預計2025年在中國新增投資佔比為9.1%,較前一年增加2.3個百分點,是四個產業中增幅最大。 越南退燒,台商轉向泰國、大馬 中經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觀察,台商會繼續往東南亞走,但國家會不同。川普在首任總統任內曾對越南發動301調查,認為越南對美國有不公平貿易。一旦未來美國對越南實施懲罰性關稅,在越南設廠的台廠將首當其衝。 泰國成為台廠佈局東南亞的新熱點,惟政局不穩將成經營挑戰。(王建棟攝) 「自2023年起,台廠開始大幅增加對泰國、馬來西亞投資,越南反而沒那麼多,」徐遵慈說,但其他國家的政治風險未嘗不低,例如泰國政變頻仍,光2023至2024年就換了兩任總理。 長此以往,徐遵慈示警,台灣「護國神山群」半導體供應

十二月 10, 2024 - 08:40
 5844
九成估營收成長、三成服務業加薪4%!CEO看2025景氣:憂地緣但台海微降溫?|天下雜誌

【2025經濟大預測】新的一年,企業主看全球景氣,好壞五五波;但看自家公司營收獲利,一面倒說讚。然而,也有產業吃不到AI紅利,缺工更是大挑戰。

2025經濟大預測-兩千大CEO調查-地緣政治-景氣-供應鏈-碳費-兩岸-非核家園 全球AI新商機,台灣晶圓代工獨步世界功不可沒。圖為台積電高雄廠所在地。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川普當選後,不確定性沒有變少,」時常與企業家往來,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營運長陳彩凰觀察。

這也反映在2024年《天下》對兩千大CEO所做的調查。世局難料,企業主對2025年全球景氣的判斷,猶如擲銅板,偏好偏壞,機會各半。

看全球:AI加分,地緣減分

53.2%對2025年全球景氣看法樂觀,但也高達46.8%持悲觀看法。雖然,樂觀比例較前兩年回升。

看好全球景氣的理由,跟台灣位居國際AI熱潮的關鍵供應鏈有關。因為排名第一位的,即「持續看好AI需求」;其次才是全球走上降息循環,有助全球經濟軟著陸。

無論是問企業主看壞2025年全球景氣的原因或企業經營的最大挑戰,都指向同一個答案: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而且,情況較前一年調查更加惡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現身2024年台積運動會,重申全球化已死,台積受迫地緣政治,未來挑戰重重。更早,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也公開指出,地緣政治衝突比過去更激烈,如今從事集團的國際佈局要更謹慎。

「台灣企業主比全球企業主更擔心地緣政治,也反映台灣的產業特性和地理特性,」KPMG台灣所執行長施威銘說。

產業特性是指,台灣以製造業為主,且深入鑲嵌在全球供應鏈體系,每當地緣政治牽動關稅、貿易、物流等變動,台廠就易受波及;地理特性則是台灣緊鄰中國,台海危機如影隨形。

看台灣:自信爆棚但產業M型化

但若把目光聚焦台灣,企業主超有自信。

超過六成對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站上3%表達樂觀,持不樂觀者不到四成。

企業主的信心,也反映在對自家公司的營收和獲利成長率預測。相較2024年營收、獲利有兩成多預期萎縮,2025年的比例大幅縮小至一成以內,大多認為會有個位數成長。

台灣基本面不壞,企業主也更願意在國內加碼投資。66.6%看好台灣投資環境,優於前兩年。約一成企業主預估,2025年在台投資金額會較2024年成長超過一成。

惟產業復甦M型化難見改善。傳統製造業不但對國內景氣受惠AI無感,對國內投資環境的滿意度也最低。

一名智庫資深研究員私下直言,台灣的產業政策只剩下科技業,攤開賴政府新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名單,幾乎都是科技業和金融業老闆,傳產沒幾個人,「就看得出來政府不關心傳產,科技業大老決定台灣的走向。」

服務業加薪比例創新高

另一個政府須留心的是,缺工和人才不足正成為台灣投資環境的一大隱患。

自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變數持續盤據台灣經商環境的最大挑戰,但近兩年,人才、人力問題排名持續往上。包括傳產和服務業擔心缺工、科技業感到人才不足,以及各界普遍感受的勞動成本增加。

中南部傳產不斷哀號,員工遭科技業挖角,技職畢業的新鮮人也選擇進科技業產線,而不加入傳產。

觀光餐飲大缺工,服務業雇主總算決定大加薪留才。

服務業更慘,自疫情以來,缺工已影響服務品質及產業發展。以晶華酒店為例,雖不到要關飯店樓層或關部份餐廳的地步,但仍因人力不足,要靠大量東南亞專班生、同事加班、甚至調度原本在太魯閣晶英的同事北上支援,才能正常營運。

缺工之嚴峻,已讓服務業雇主意識到非大幅加薪不可。超過三成服務業CEO表示,2025年為員工平均加薪幅度會較2024年成長4%以上,比例高於科技製造業和傳統製造業,也創下14年來新高。

看新政:新政府滿意度不到三成

總統賴清德走馬上任,迄今執政滿半年。企業主被問及對新政府的施政滿意度,36.9%無意見,比例最大;次之是不滿意,佔比34.2%;感到滿意的不到三成,佔比最少。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解讀,不滿意的大於滿意,且滿意比例不到三成,對新政府來說是壞消息。

且表達沒意見,通常反映態度消極,企業具高政治敏感度,不滿意也可能勾選沒意見。因此,其實調查結果反映了,可能有七成企業主不滿新政府的施政,較民眾滿意度更低。

問企業主擔不擔心未來5年內兩岸開打?仍有逾半表達擔心,但比例較前一年略減;表示不擔心的比例則為36.5%,與前一年持平。

不過,高達65.9%外商企業表達擔心未來5年內兩岸發生戰爭,較台灣企業高出近10個百分點。這已反映在國內併購市場,近年海外併購,愈來愈少見外商收購國內企業,原因就是外商總部不放心把資源投入在高戰爭風險的台灣。

不滿非核家園、碳費

2025年將是民進黨政府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年,但非核家園是否限制台灣發展,也備受爭議。主要是AI發展對電力需求龐大,光靠再生能源已不能滿足,燒天然氣的灰電則不受矽谷科技業青睞。

此次調查,多達66.5%企業主支持台灣繼續使用核電,僅14.7%表態不支持。

同樣的調查,過去兩年詢問企業主支不支持非核家園目標,也都有半數表態不同意。這顯示,在國內水電供應穩定度差強人意、再生能源發展進度落後、供應鏈對淨零轉型高標準等多重壓力下,企業主迫切希望國家能源政策轉向。

2025年也是碳費上路的第一年,徵收對象為年碳排放量2.5萬噸以上企業,涵蓋鋼鐵、水泥、電力、半導體等產業,初估約200多家公司。每噸費率為300元,2025年申報,2026年才付費。

相較其他亞鄰國家,台灣起步算慢,但國內企業界顯然尚未做足準備。除金融業外,約四成企業認為費率定價不合理,又以傳統製造業佔比近半為最。

再請企業主自評新制上路對企業獲利的影響,排除金融業,多數企業回答影響在兩成以內。但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各有6.8%、7.3%認為減幅達兩成以上,衝擊較劇。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解釋,對服務業來說,不只店面用電,還要計算物流、倉儲的排碳量,因此不只大型商場,連電商都有減碳的議題。

他觀察,這幾年服務業的總務部門愈來愈忙,譬如,商場和供應商在談合約,要斤斤計較哪一段碳排算誰的,例如出廠到統倉歸供應商,從統倉到門市才歸商場。

看好台灣投資環境的同時,企業海外投資佈局熱度依舊不減。甚至,多數專家預期,隨川普上任,一手握著加徵關稅的棒子,另一手高舉減國內企業稅的胡蘿蔔,將迫使更多台廠赴美蓋廠。

看海外佈局:赴美持續,也回補中國

展望2025年,東南亞仍是兩千大企業主海外新增投資的首選,比重達28.2%,較十年前倍增。

北美延續過去兩年趨勢,取代中國,成為企業主海外佈局次佳選擇,佔8.2%,較前一年小幅增加。

若看不同產業前三大投資地的歷年變化,趨勢則不盡相同。

東南亞雖為四大產業的海外投資首選,但傳統製造業已步入高原期,僅服務業和科技製造業持續加碼,金融業則走向反轉,較前一年比重下滑。

北美市場對金融業最具吸引力,比重較前一年倍增。10月金管會同意玉山銀行赴美申設達拉斯代表人辦事處,這將成為玉山銀在美國的第二個分支機構。永豐銀行總經理莊銘福也說,若美國台資企業愈來愈茁壯,不排除再增設據點。

但對科技製造業而言,投資美國的高峰期已過,反而回頭加碼中國市場。科技製造業預計2025年在中國新增投資佔比為9.1%,較前一年增加2.3個百分點,是四個產業中增幅最大。

越南退燒,台商轉向泰國、大馬

中經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觀察,台商會繼續往東南亞走,但國家會不同。川普在首任總統任內曾對越南發動301調查,認為越南對美國有不公平貿易。一旦未來美國對越南實施懲罰性關稅,在越南設廠的台廠將首當其衝。

泰國成為台廠佈局東南亞的新熱點,惟政局不穩將成經營挑戰。(王建棟攝)

「自2023年起,台廠開始大幅增加對泰國、馬來西亞投資,越南反而沒那麼多,」徐遵慈說,但其他國家的政治風險未嘗不低,例如泰國政變頻仍,光2023至2024年就換了兩任總理。

長此以往,徐遵慈示警,台灣「護國神山群」半導體供應鏈,不只跑去美國,還跑去東協,對台灣產業競爭力和總經環境是否有不利影響,待台灣社會凝聚共識。


調查說明

本次調查係針對2024年《天下雜誌》1350大製造業、650大服務業、100大金融業、以及15家金控之CEO發出問卷。調查執行期間自2024年10月1日至11月1日止,總計回收80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38.2%。

調查執行:《天下雜誌》調查中心熊毅晰、劉育潔

(雜誌原標題:六成看好台灣投資環境 AI給自信、傳產仍傷悲/責任編輯:曹凱婷)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813期2025經濟大預測,單本即享免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