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電婦女催生、籲大學開「愛情課」,為什麼中國生育率還是跌跌不休?
未來十年中國人口可能減少5千萬人,中國國務院急推「生育友善社會」新政。除了砸錢補貼、支持住房,還致電關懷婦女進行產前檢查,並呼籲大學生修「戀愛學分」。但專家預期婚育率仍將在歷史低點徘徊。曾經靠行政力量降低生育率的國家,為什麼反向操作如此困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國人口正在萎縮,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帶給這個國家日益增加的壓力。 根據《彭博》模型預測,未來十年,中國人口預計將減少5100萬人。往更長遠看,聯合國預測到2100年,中國人口數量可能會縮減至目前的一半。 「中國人口面臨三大趨勢:老化、低生育率,和低結婚率,」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上個月表示, 「孩子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中國老化的速度和規模都是前所未見。」 對此,一直在研議對策的北京,近期推出一系列措施挽救。 多管齊下的生育計畫 中國國務院表示,正在起草一份「生育友善社會」計畫。根據《美國之音》,政策內容包含13條促進生育意願的政策,例如擴大託育體系,加強住房與就業支持、為移工和彈性就業人員提供生育保險、落實育嬰假等等。 目前,計畫尚未拍板定案,許多細節仍在討論中。不過,根據《金融時報》與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分享,中國官員已經開始行動。 首先是全國各地二、三十歲的女性不斷接到地方官員電話,詢問她們成立家庭的計畫。來電者會要求女性進行產前身體檢查,或表示將為生育多個孩子的婦女提供補助。 除了直接打電話「關懷」,在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和《生活時報》上,也有愈來愈多文章強調「分娩有益母親健康」,甚至有助於預防癌症和治療某些疾病。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一份官方刊物則呼籲大學開設「婚戀教育課程」,鼓勵教授「愛情理論」和「現實案例分析」,以促進「愛情婚姻的系統知識」。 然而,中國的出生率、結婚率持續創下歷史新低,專家紛紛悲觀指出,即使現在祭出這麼多極端手段,也很難改變趨勢。 為什麼沒效? 遠因在於,中國過去數十年來一直實行嚴格的一胎化政策。雖然這項政策於2016年正式結束,但「一胎化政策改變了中國幾代人的生育觀念,導致中國年輕一代缺乏生育意願,」中國人口學家易福賢表示。 一些人認為,中國政府當初既然能以行政權力控制人口數量,現在要反向操作應當不困難。然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家王峰指出,「新瓶裝舊酒是不會有效果的,因為低生育率的根本原因完全不同。」 中國年輕男女晚婚、生得少或不生,是經濟衰退與教育水準提高共同催化的結果。 在這個國家失業率上升,經濟成長又乏力的前提下,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特別不願意犧牲工作去育兒,因為這不僅會加重生活負擔、面臨職涯懲罰,還很可能無法給下一代好的起跑點。 「任何人都可以撫養孩子,但我希望如果懷孕,可以給我的孩子最好的生活,」一名28歲的中國銀行業女性表示,「但這不是我可以實現的。」 「如果政府想要提高出生率,就應該為父母,尤其是單親媽媽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中國女性主義作家沈洋直言,否則人們很輕易能看穿政府的無效宣傳。 事實上,如今政府能直接回應的兩大領域,都沒有明顯動作。 其一是勞動條件。 勞權組織中國勞工通訊表示,勞工經常要忍受長工時,在製造業尤為明顯,「通常工人要從上午8點工作到晚上8點,每個月只能休兩天,」「除非有大家庭支持,他們難以撫養下一代」。對於城市白領而言,加班情況也屢見不鮮。 其二是為晚婚人士打造合適的環境。 中國官方最新2020年的數據,中國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9.38歲,中國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7.95歲。目前,這兩個數字很可能已經超過30歲。 人們不斷延遲結婚年齡,影響了生育的可能性,但中國政府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回應,甚至阻止女性凍卵。 (延伸閱讀:為什麼中國面臨少子化危機,卻仍禁止未婚女性凍卵?) 雖然政府推出了各式補貼措施獎勵婚戀與生育,但核心問題沒能回應,加上一胎化政策長期對這片土地的影響,中國年輕人很難在一連串的電話轟炸下就決議走入婚家。 (資料來源:FT, Bloomberg, Reuters, VOA)
未來十年中國人口可能減少5千萬人,中國國務院急推「生育友善社會」新政。除了砸錢補貼、支持住房,還致電關懷婦女進行產前檢查,並呼籲大學生修「戀愛學分」。但專家預期婚育率仍將在歷史低點徘徊。曾經靠行政力量降低生育率的國家,為什麼反向操作如此困難?
中國人口正在萎縮,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帶給這個國家日益增加的壓力。
根據《彭博》模型預測,未來十年,中國人口預計將減少5100萬人。往更長遠看,聯合國預測到2100年,中國人口數量可能會縮減至目前的一半。
「中國人口面臨三大趨勢:老化、低生育率,和低結婚率,」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上個月表示, 「孩子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中國老化的速度和規模都是前所未見。」
對此,一直在研議對策的北京,近期推出一系列措施挽救。
多管齊下的生育計畫
中國國務院表示,正在起草一份「生育友善社會」計畫。根據《美國之音》,政策內容包含13條促進生育意願的政策,例如擴大託育體系,加強住房與就業支持、為移工和彈性就業人員提供生育保險、落實育嬰假等等。
目前,計畫尚未拍板定案,許多細節仍在討論中。不過,根據《金融時報》與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分享,中國官員已經開始行動。
首先是全國各地二、三十歲的女性不斷接到地方官員電話,詢問她們成立家庭的計畫。來電者會要求女性進行產前身體檢查,或表示將為生育多個孩子的婦女提供補助。
除了直接打電話「關懷」,在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和《生活時報》上,也有愈來愈多文章強調「分娩有益母親健康」,甚至有助於預防癌症和治療某些疾病。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一份官方刊物則呼籲大學開設「婚戀教育課程」,鼓勵教授「愛情理論」和「現實案例分析」,以促進「愛情婚姻的系統知識」。
然而,中國的出生率、結婚率持續創下歷史新低,專家紛紛悲觀指出,即使現在祭出這麼多極端手段,也很難改變趨勢。
為什麼沒效?
遠因在於,中國過去數十年來一直實行嚴格的一胎化政策。雖然這項政策於2016年正式結束,但「一胎化政策改變了中國幾代人的生育觀念,導致中國年輕一代缺乏生育意願,」中國人口學家易福賢表示。
一些人認為,中國政府當初既然能以行政權力控制人口數量,現在要反向操作應當不困難。然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家王峰指出,「新瓶裝舊酒是不會有效果的,因為低生育率的根本原因完全不同。」
中國年輕男女晚婚、生得少或不生,是經濟衰退與教育水準提高共同催化的結果。
在這個國家失業率上升,經濟成長又乏力的前提下,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特別不願意犧牲工作去育兒,因為這不僅會加重生活負擔、面臨職涯懲罰,還很可能無法給下一代好的起跑點。
「任何人都可以撫養孩子,但我希望如果懷孕,可以給我的孩子最好的生活,」一名28歲的中國銀行業女性表示,「但這不是我可以實現的。」
「如果政府想要提高出生率,就應該為父母,尤其是單親媽媽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中國女性主義作家沈洋直言,否則人們很輕易能看穿政府的無效宣傳。
事實上,如今政府能直接回應的兩大領域,都沒有明顯動作。
其一是勞動條件。
勞權組織中國勞工通訊表示,勞工經常要忍受長工時,在製造業尤為明顯,「通常工人要從上午8點工作到晚上8點,每個月只能休兩天,」「除非有大家庭支持,他們難以撫養下一代」。對於城市白領而言,加班情況也屢見不鮮。
其二是為晚婚人士打造合適的環境。
中國官方最新2020年的數據,中國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9.38歲,中國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7.95歲。目前,這兩個數字很可能已經超過30歲。
人們不斷延遲結婚年齡,影響了生育的可能性,但中國政府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回應,甚至阻止女性凍卵。
(延伸閱讀:為什麼中國面臨少子化危機,卻仍禁止未婚女性凍卵?)
雖然政府推出了各式補貼措施獎勵婚戀與生育,但核心問題沒能回應,加上一胎化政策長期對這片土地的影響,中國年輕人很難在一連串的電話轟炸下就決議走入婚家。
(資料來源:FT, Bloomberg, Reuters, 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