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聆聽!「多一對AI耳朵」聽出訊息量多3倍的話中話

透過傾聽來學習,要從設定特定的意圖開始。為了證明或說服而傾聽,或者為了改正或建議

2月 16, 2025 - 11:22
 5056
深度聆聽!「多一對AI耳朵」聽出訊息量多3倍的話中話

分析對話中的內容、情緒和行動,將會讓你獲得3倍的資訊量。(圖片來源/Andrea Piacquadio@pexels)

透過傾聽來學習,要從設定特定的意圖開始。為了證明或說服而傾聽,或者為了改正或建議而傾聽,和成為一個好傾聽者的傾聽不一樣。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是人本心理學開山祖師,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傾聽者之一,他主張,真正的傾聽是要「和對方一起想,而不是為了對方去想或者去想關於對方的事」,我們若要讓對方好好表達他們真正的想法、感受或相信的東西,就要把我們的自我放在一旁。

全神貫注對待對方的價值,在現代社會中常被忽略,《你都沒在聽》(You’re Not Listening)的作者凱特.墨菲(Kate Murphy)就指出:「我們被鼓勵要傾聽自己的心、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傾聽自己的直覺,但很少被鼓勵要好好地、特意地去傾聽別人。」

當我們刻意提醒自己傾聽的意圖是什麼,就更可能配合這份意圖去思考與行動。這部分很容易忘記,但就算只是花個五秒鐘提醒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傾聽,都有很大的效果。這奠下高效傾聽的基礎,讓之後的策略有發展基石。

內容、情緒和行動三個頻道同時傾聽

打下地基後,也就該準備把你過去傾聽的溝通範圍擴大三倍。任職於摩立特時,我有幸和大衛.肯特密切合作,他是家庭動態與人際溝通領域的佼佼者。肯特可以做到看著人們互動(可能是婚姻觸礁的夫妻,也可能是功能不彰的領導團隊)、幾乎馬上就可以偵測出檯面下發生什麼事。他怎麼做到的?他的其中一項祕招就是:你要透過三個頻道同時傾聽:內容、情緒和行動(如下圖)。

我們最熟悉的傾聽,或許要算是傾聽對方告訴我們的內容,這些是相關的事實以及他們的主張。這裡面包含了實在的資訊,還有他們的信念、理由和結論。假設一位部屬米卡來找你,想討論她碰上的一個客戶問題,對方對於她提的每套方案看來都很不滿意。傾聽內容可以聽到實際發生的細節、米卡對客戶提了哪些方案、他們之間通過多少次電話以及客戶對方案的哪些部分不滿意。

第二條頻道是傾聽情緒。透過這個頻道,我們傾聽以了解對方傳達了哪些感受,包括這些感受背後有哪些需求與渴望。我們這些受過訓練也經過社會化的人,會把非常理性的思考和知覺形式放在前面,要花一點工夫才能學會如何掌握情緒訊息。有時候,我會深陷在傾聽事實當中,忘了也要把注意力分給情緒資訊,然而,經驗告訴我,這個管道非常豐富,常常也是到底發生什麼事的重點。

舉例來說,我們在聆聽米卡講話時如果也調到情緒頻道,可能會注意到她的語調很沮喪,或者她的肩膀垮了、眉頭深鎖,指向她對自己很失望,因為幫不了她很在乎的客戶。米可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明講出這些情緒,但就算沒有說出口,她也表現出來了,透過情緒頻道傾聽,讓我們得以從她的語調和身體語言中認知到。

最後,好的傾聽也需要去聽對方所講內容中有什麼行動。和我們對談的人,實際上是要透過和我們的溝通去做什麼?他們想要叫我們做什麼?舉例來說,就算你沒要求,米卡也列出很多可反駁客戶意見的證據,這可能表示她想要徵求你的協助,說服她的客戶說她是對的。在傾聽行動時,你要知道她打算面對客戶時堅持立場(而不是妥協或轉向),還有,她也試著要你做她的後盾。

AI 如何幫助你透過三個頻道傾聽

現代,你很容易就錄下任何電話或視訊會議,然後使用AI文字稿應用程式寫出還不錯的對話文字稿。(當然,你要先徵求許可才能錄音!)拿到文字稿之後,請你最喜歡的AI聊天機器人檢視一下,然後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 關於內容頻道:對方在會議中傳達了哪些關鍵重點或訊息?

2. 關於情緒頻道:對方在我們的對話中可能感受到哪些情緒?

3. 關於行動頻道:對方在整個對話中採取了哪些行動?

我試過之後,得到的豐富回饋讓我萬分著迷;等到AI更有能力直接聽取對話並精密評估語調之後,品質只會更好。然而,這不是指要讓AI替你傾聽,反之,這對你來說是一個機會,可以理解另一對「耳朵」(在這裡,是一個全無利害關係的AI聊天機器人)的認知,來和你自己的心得比較。AI的答案或許不完美,但可以給你另一種觀點,去比對你聽到的傾聽三角。

內容來源:《心理安全感提問的技術:5步驟深掘對話,建立安心溝通循環,理解沒明說的想法,收穫隱藏的智慧》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從廢輪胎到你的新鞋 橡膠如何在技術、商業與環保間平衡 賣出新高度?
人工智慧基本法與 ESG 大有關係? 美歐英日法案各有考量
「台灣尚勇」神曲幕後推手 吳坤龍用音樂點燃臺灣棒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