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衛福部僅一句「加強跨院協調機制」...工會揭急診現況:醫師要花2小時幫病人找可收治的醫院

農曆年後各地醫院傳出急診大爆滿,上週六深夜,急診醫學會也發出求救,向政府及全國訴

2月 25, 2025 - 03:35
 3760
批衛福部僅一句「加強跨院協調機制」...工會揭急診現況:醫師要花2小時幫病人找可收治的醫院

農曆年後各地醫院急診室爆滿引發社會關注,醫師工會及多名在野黨立委要求衛福部重視此問題,盡快提出改革和具體解方。(圖片來源/freepik)

農曆年後各地醫院傳出急診大爆滿,上週六深夜,急診醫學會也發出求救,向政府及全國訴說若再不處理急診雍塞問題,恐造成大量急診醫護人員離職,進而影響人民健康與就醫品質。

因應近期嚴重醫院壅塞、待床超量現象,行政院長指示衛福部進行研議與對外說明,24日下午衛福部緊急召開記者會,提出「三大因應策略」及「兩大改革方向」因應措施。

不過對此,國民黨立委廖偉翔委員指出,大量醫護人力持續的流失,已經是很嚴重的國安問題,而且越多醫護人力流失,也造成留下來的人更沉重的負擔,形成惡性循環,並批評批評衛福部次長林靜儀的發言,展現執政的無能跟傲慢,應向全國醫護道歉並下台負責,「醫護前線在失火,結果後方的長官不不幫忙救火,還冷嘲熱諷第一線醫護人員,證明林真的不適任。」

立委牛煦庭也呼籲,衛福部應適時雙管齊下,除透過合理的健保點值給付,讓醫療院所有足夠的資源照顧醫護人員,更應利用合理的評鑑機制確保醫療品質,以改善醫護人員的人力及資源,而非用冷嘲熱諷的方式回應辛苦的基層醫護。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則表示,有關大小夜班的護理津貼,卻獨漏急診以及ICU病房,且總統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曾高喊三班護病比入法,至今卻毫無進展,「對於衛福部所提供的三班護病比各項數據,僅是一個掩蓋真相的平均值,與第一線護理人員所記錄的實際況相差甚遠,衛福部應重新檢視護病比的計算方式。」

對於衛福部提出的應變方案,醫師工會怎麼看?真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嗎?

急診現況:醫師花2、3小時幫病人找到可以收治或手術的醫院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急診主治醫師陳亮甫先指出,自從去年開始急症就已發生壅塞、住院待床時間極長、住院待床病人極多都卡在急症狀況,早已不是新聞,實際上目前的病人在醫學中心等候住院時間可能平均都達5-7天,等候加護病房更是一床難求,當然也嚴重影響到許多病人接受手術或確切治療的時間。

「其實這樣的問題當然還是來自於整個病房收治量能的萎縮,在護理人力大量流失的情況之下,導致急症病人無處可去。」陳亮甫表示,背後原因包括來自於健保制度的設計、醫院的配床制度、跨院之間的協調機制不明確,還有病人的就醫習慣等。

而針對昨天衛福部的回應,陳亮甫表示,醫師工會認為這樣的方向實際上都沒有錯,「但是是現在就已經有在做的事情,例如以院區的協調機制來說,我們其實本來有這樣需求的病人轉院,就是醫療上面的必需,如果這些醫院沒有足夠量能收治的話,當然是要讓他到適當的醫院去尋求治療,可是現在其實缺乏一個適度調節的機制,也導致其實急診醫師可能要花2、3個小時幫病人找到可以收治他、治療他或給他動手術的醫院。」

陳亮甫無奈表示,政府針對這件事情,卻只有簡單一句「加強跨院的協調機制」,方向正確但實際上沒有提出任何具體與現在不同的改善措施。「再例如說急重症資源要加強挹注的這塊,我們知道制度的調整需要很多時間、各方的協調,可是實際上現在對急重症醫護來說需要的不是願景、不是口號,不是一個會再檢討的承諾,而是必須要看到確切的時間表。」

他強調,如果現在那麼多的治療都已經因為沒有辦法上病房,在急診就必須要執行、讓急診現有的人力還必須要扛起病人的治療責任的話,相關的治療費用也應該要有所調整、補助,「這部分是我們迫切的希望,不要只是願景和承諾,希望可以盡快看到。」

對於衛福部針對急診壅塞提出的解方,醫師工會表示方向正確,但缺乏具體實際作為。(圖片來源/衛福部)

衛福部因應急診壅塞三大策略,醫師工會提4點質疑與建議

醫師公會也針對衛福部祭出的方案,提出4點質疑與建議:

1、衛福部首要提出院內調床機制的出現,其實現況許多醫院仍將一定比例的病床保留給「可等候」的門診患者,例如住院做心導管檢查、常規手術或癌症化療,主因無他,這些病人病況相對穩定、可預期出院時日、產值較高。若要讓醫院像是COVID疫情期間無限期將是類病人延後,除了醫院總額新制的限制門診佔比以外,還得提供醫院替代選項的財務誘因,方有可能改變院方的收治策略。

2、院間床位協調機制目前仍仰賴醫院之間的電話聯繫,並且也無法得知他願真實床位狀況,各區EMOC(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在病人無床可轉時,會傳真各急救責任醫院要求回覆不能接受轉院的原因,而各醫院便會回覆以無空床傳真回覆,然後可能就沒有下一步了。若衛福部要想介入此點,必須在名存實亡的跨院協調機制之外另謀出路。

3、對於護理人力荒,衛福部的反應始終慢一拍,去年提出的獎勵金措施就因特殊單位(急診、ICU)及白班遭受不合理差別待遇而飽受批評,加以現行護理人力數據及護病比計算基準多有所失真,對於急診所提出的「醫護病比」限制更是毫無反應,在醫療需求持續高漲之下,進一步加劇個別醫院內急診與各病房間資源調動的矛盾,最終壓力仍舊落在一線護理師肩上而難以緩解。

4、健保給付調整急重症給付的呼聲早已許久,也是政府提到改革方案時萬用的口號,但實際上的進程卻僅牛步。近期急診壅塞加劇,許多病人原因在病房接受的治療都轉移到急診端進行,但急診的留觀、治療費用皆無調整。可理解改變需要時間,但此刻急重症醫療人員需要看到的應是時間表而不是似曾相識卻又無比遙遠的「研議」說詞。

呼籲民眾小病勿往急診跑,給醫護人員多點耐心 

醫師工會強調,台灣的醫療問題並非一朝一夕,政府也注意到其中許多源於民眾根深柢固的就醫習慣,和無法挑戰的就醫自由,而官員也不止一次提到,此時引起社會關注的時刻,正好是進行社會溝通的契機。

「我們也要對民眾喊話,除了輕症避免徑直衝向醫學中心急診以外,請體諒此刻的急診人員正處在極度的身心不適與壓力之中,且他們絕對都沒有受到國家政府醫院的善意對待,能理解您的身心不適,但過度的情緒表達不僅觸法更保證無法讓你獲得合適的醫療照護。急診是看天吃飯的崗位,而我們希望不管何時都能為民眾撐傘,請支持我們。」

陳昭姿也強調,過去曾在立法院提出相關附帶決議,要求醫療院所若有盈餘,應優先用來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及薪資待遇,並認為台灣並不缺乏專業護理人員,缺乏的是完善且人道的醫護權益保障制度,「否則我們始終無法改變僅6成護理系畢業生,願意進入醫療體系服務的窘境。」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7綠委控遭冒名連署罷免 質疑藍營濫用黨員資料 找律師提出刑事控訴
下一代AI記憶體不需要電容 旺宏已準備和三星海力士一較高下
韓國瑜、傅崐萁有心結?藍營鴿派、鷹派出現矛盾 新會期內部團結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