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遭彈劾!民主韓國為何老是出現失敗總統?

韓國總統尹錫悅14日傍晚正式遭到國會彈劾,即刻停職,成為盧武鉉、朴槿惠之後史上第三位遭到彈劾的總統。接下來會如何?最新發展又會如何影響台灣?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14日傍晚,韓國國會以204票贊成、85票反對、8票無效、3票棄權,成功通過彈劾總統尹錫悅,贊成票數達到三分之二的法定門檻。韓國再度出現下場慘澹的總統。 但其實,整個2024年的韓國政壇就像一齣超乎常理的鬧劇,政治仇恨不斷被放大,最終引爆「總統危機」。 尹錫悅3日以國家被癱瘓為由,宣布戒嚴。卻不提年初,最大反對黨共同民主黨領袖李在明險遭刺殺,才是國會黨爭惡化的主因。 解嚴後,韓國陷入領導真空狀態。尹錫悅幾乎神隱,執政黨國民力量與總理試圖越權接管總統職權。但這個接管結構,沒有經過選民確認。過去10天裡,韓國究竟由誰主導,成了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民主韓國,為何老是出現「失敗總統」? 在全國憤怒情緒的推動下,韓國國會連續兩週末進行總統彈劾案終於成立。韓國被公認為強健民主國家,但為何屢屢產生「失敗的總統」?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韓國研究主任車維德(Victor Cha)指出,這背後有兩大結構性因素。 首先,韓國總統僅有五年任期,無法連任。任期過半時舉行的國會選舉,往往成為總統政治生涯考驗。一旦國會期中選舉失利,總統很快就成為「跛腳鴨」,施政舉步維艱。 其次,韓國選民結構可分成,進步派、保守派各佔三分之一,其餘約三分之一為中間派。自1987年民主化以來,除朴槿惠之外,歷任總統均未能在選舉中獲得過半票數支持,執政基礎普遍脆弱,易遭反對派圍攻。 尹錫悅正是真實寫照。2022年,他以0.7%的微弱優勢擊敗李在明;上任至今,一直面臨國會「朝小野大」困境。 然而,當總統以敵視取代民主對話、妥協與共存的核心價值,既有制度性問題便愈發惡化。首爾大學政治學教授康元澤指出,韓國當前的鬧劇是「專斷的總統與過分的反對黨」之間的衝突所致。 3日深夜,尹錫悅已譴責「國會已成為罪犯巢穴」,揚言「將粉碎反國家勢力」,反對黨竟成該以軍隊壓制的敵人。 總統忙於權鬥,韓國民眾一天只吃1.8頓過活 尹錫悅欲藉戒嚴逮捕異己,但反對他的勢力不只在國會。今年夏季,民間逾143萬人連署請願,要求彈劾總統。11月下旬,總統的蓋洛普民調支持率掉到19%,其中經濟、民生和物價方面的滿意度最差。 當政治人物忙於內鬥,韓國民眾正因高生活成本和經濟停滯苦不堪言。根據韓國國立精神健康中心的調查,過去一年內,有七成韓國人曾遭受嚴重精神壓力或持續憂鬱等心理問題,這一數字較2022年相比,提升9.7個百分點。在尹錫悅執政下,韓國人過得比疫情時期還焦慮。 以外食為例,韓國平民美食如炸醬麵漲到每碗160台幣,刀削麵達到200台幣。約500萬戶單人家庭不得不縮衣節食,每天僅維持1.8頓用餐量。 內需疲軟、高利率環境下,去年韓國有將近100萬家自營商歇業,其中接近一半屬於零售與餐飲業。就業市場受到連帶影響,年輕人平均需花近一年時間才能找到滿意工作,許多人索性放棄求職,當前估計有44.3萬人處於「躺平」狀態。 大企業也勒緊褲帶。三星電子、LG顯示器、KT電信、樂天等知名企業紛紛推行自願提前退休計劃。韓國經濟人協會警告:「目前,我們的經濟正面臨極其嚴峻的局勢。從自營業者、中小企業到大企業,無一倖免。」 經濟低成長,漢江奇蹟褪色 韓國引以為傲的漢江奇蹟逐漸退色。過去半世紀,韓國經濟平均成長率為6.4%,但到了尹錫悅時期,韓國央行警告經濟下行快於預期,明後年恐將步入1%低成長時代。 從產業面來看,韓國以大型出口企業為中心的成長模式達到瓶頸,沒有找到新的成長動能,又在主要出口市場面臨中國崛起帶來的激烈競爭。 根據《朝鮮日報》報導,過去10年裡,韓國在半導體、造船、鋼鐵、智慧型手機、汽車、石化、顯示器、煉油八大主力產業中,有七個領域的出口市佔率已被中國超越。剩下石化領域,韓國勉強以1個百分點保住領先地位。 尹錫悅唐突的戒嚴風波,發生在韓國經濟最需要穩定領導的時刻。韓國央行總裁李昌鏞直言,韓國經濟與金融市場亟需的「關鍵結構性改革」恐因這場風波而被迫延後。 「台海與韓國何干?」 李在明的外交態度牽動台灣 在地緣政治層面,美國正處於政權交接之際,北韓與俄羅斯的威脅持續升高。北韓會不會依循其過去慣性習性,在政治過渡期間,測試重大武器或挑起危機?值得關注。 目前,北韓官媒僅在沉默8天後,評論稱尹錫悅將「法西斯獨裁政權的刀槍指向人民」、韓國社會陷入「阿鼻地獄」。前韓國統一部長官康仁德認為,這是北韓的核心策略,將韓國所有社會問題歸咎於執政者,煽動內部政治鬥爭。 「北韓最希望看到韓國內部長久分裂下去,」韓國統一研究院研究特聘員朴泂重進一步指出。 如今,唯一確定的是,非民選的總理韓悳洙將暫代總統職務。若憲法法院在180天內完成對彈劾案的審理,裁定彈劾成立,韓國將在明年4月至6月間重新選出新總統。 若2025年提前舉行總統大選,解嚴風波的最大贏家李在明被視為下一任總統的熱門人選。考量到他的反日傾向及對北韓與中國的鴿派立場,韓國可能會形成一個更重視與北韓及中國關係的新政府。 CSIS韓國專家車維德指出,屆時美國總統拜登、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與尹錫悅共同促成的美日韓安全伙伴關係,可能面臨變數。 值得台灣注意的是,李在明曾公開表示:「中國與台灣的問題與我們韓國何干。」隨著韓美日三國領導層在今明兩年內相繼更替,這將有可能顛覆過去4年來奠定的東北亞安全合作基礎。  

十二月 14, 2024 - 11:09
 5949
尹錫悅遭彈劾!民主韓國為何老是出現失敗總統?

韓國總統尹錫悅14日傍晚正式遭到國會彈劾,即刻停職,成為盧武鉉、朴槿惠之後史上第三位遭到彈劾的總統。接下來會如何?最新發展又會如何影響台灣?

尹錫悅-南韓彈劾-南韓總統-戒嚴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14日傍晚,韓國國會以204票贊成、85票反對、8票無效、3票棄權,成功通過彈劾總統尹錫悅,贊成票數達到三分之二的法定門檻。韓國再度出現下場慘澹的總統。

但其實,整個2024年的韓國政壇就像一齣超乎常理的鬧劇,政治仇恨不斷被放大,最終引爆「總統危機」。

尹錫悅3日以國家被癱瘓為由,宣布戒嚴。卻不提年初,最大反對黨共同民主黨領袖李在明險遭刺殺,才是國會黨爭惡化的主因。

解嚴後,韓國陷入領導真空狀態。尹錫悅幾乎神隱,執政黨國民力量與總理試圖越權接管總統職權。但這個接管結構,沒有經過選民確認。過去10天裡,韓國究竟由誰主導,成了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民主韓國,為何老是出現「失敗總統」?

在全國憤怒情緒的推動下,韓國國會連續兩週末進行總統彈劾案終於成立。韓國被公認為強健民主國家,但為何屢屢產生「失敗的總統」?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韓國研究主任車維德(Victor Cha)指出,這背後有兩大結構性因素。

首先,韓國總統僅有五年任期,無法連任。任期過半時舉行的國會選舉,往往成為總統政治生涯考驗。一旦國會期中選舉失利,總統很快就成為「跛腳鴨」,施政舉步維艱。

其次,韓國選民結構可分成,進步派、保守派各佔三分之一,其餘約三分之一為中間派。自1987年民主化以來,除朴槿惠之外,歷任總統均未能在選舉中獲得過半票數支持,執政基礎普遍脆弱,易遭反對派圍攻。

尹錫悅正是真實寫照。2022年,他以0.7%的微弱優勢擊敗李在明;上任至今,一直面臨國會「朝小野大」困境。

然而,當總統以敵視取代民主對話、妥協與共存的核心價值,既有制度性問題便愈發惡化。首爾大學政治學教授康元澤指出,韓國當前的鬧劇是「專斷的總統與過分的反對黨」之間的衝突所致。

3日深夜,尹錫悅已譴責「國會已成為罪犯巢穴」,揚言「將粉碎反國家勢力」,反對黨竟成該以軍隊壓制的敵人。

總統忙於權鬥,韓國民眾一天只吃1.8頓過活

尹錫悅欲藉戒嚴逮捕異己,但反對他的勢力不只在國會。今年夏季,民間逾143萬人連署請願,要求彈劾總統。11月下旬,總統的蓋洛普民調支持率掉到19%,其中經濟、民生和物價方面的滿意度最差。

當政治人物忙於內鬥,韓國民眾正因高生活成本和經濟停滯苦不堪言。根據韓國國立精神健康中心的調查,過去一年內,有七成韓國人曾遭受嚴重精神壓力或持續憂鬱等心理問題,這一數字較2022年相比,提升9.7個百分點。在尹錫悅執政下,韓國人過得比疫情時期還焦慮。

以外食為例,韓國平民美食如炸醬麵漲到每碗160台幣,刀削麵達到200台幣。約500萬戶單人家庭不得不縮衣節食,每天僅維持1.8頓用餐量。

內需疲軟、高利率環境下,去年韓國有將近100萬家自營商歇業,其中接近一半屬於零售與餐飲業。就業市場受到連帶影響,年輕人平均需花近一年時間才能找到滿意工作,許多人索性放棄求職,當前估計有44.3萬人處於「躺平」狀態。

大企業也勒緊褲帶。三星電子、LG顯示器、KT電信、樂天等知名企業紛紛推行自願提前退休計劃。韓國經濟人協會警告:「目前,我們的經濟正面臨極其嚴峻的局勢。從自營業者、中小企業到大企業,無一倖免。」

經濟低成長,漢江奇蹟褪色

韓國引以為傲的漢江奇蹟逐漸退色。過去半世紀,韓國經濟平均成長率為6.4%,但到了尹錫悅時期,韓國央行警告經濟下行快於預期,明後年恐將步入1%低成長時代。

從產業面來看,韓國以大型出口企業為中心的成長模式達到瓶頸,沒有找到新的成長動能,又在主要出口市場面臨中國崛起帶來的激烈競爭。

根據《朝鮮日報》報導,過去10年裡,韓國在半導體、造船、鋼鐵、智慧型手機、汽車、石化、顯示器、煉油八大主力產業中,有七個領域的出口市佔率已被中國超越。剩下石化領域,韓國勉強以1個百分點保住領先地位。

尹錫悅唐突的戒嚴風波,發生在韓國經濟最需要穩定領導的時刻。韓國央行總裁李昌鏞直言,韓國經濟與金融市場亟需的「關鍵結構性改革」恐因這場風波而被迫延後。

「台海與韓國何干?」 李在明的外交態度牽動台灣

在地緣政治層面,美國正處於政權交接之際,北韓與俄羅斯的威脅持續升高。北韓會不會依循其過去慣性習性,在政治過渡期間,測試重大武器或挑起危機?值得關注。

目前,北韓官媒僅在沉默8天後,評論稱尹錫悅將「法西斯獨裁政權的刀槍指向人民」、韓國社會陷入「阿鼻地獄」。前韓國統一部長官康仁德認為,這是北韓的核心策略,將韓國所有社會問題歸咎於執政者,煽動內部政治鬥爭。

「北韓最希望看到韓國內部長久分裂下去,」韓國統一研究院研究特聘員朴泂重進一步指出。

如今,唯一確定的是,非民選的總理韓悳洙將暫代總統職務。若憲法法院在180天內完成對彈劾案的審理,裁定彈劾成立,韓國將在明年4月至6月間重新選出新總統。

若2025年提前舉行總統大選,解嚴風波的最大贏家李在明被視為下一任總統的熱門人選。考量到他的反日傾向及對北韓與中國的鴿派立場,韓國可能會形成一個更重視與北韓及中國關係的新政府。

CSIS韓國專家車維德指出,屆時美國總統拜登、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與尹錫悅共同促成的美日韓安全伙伴關係,可能面臨變數。

值得台灣注意的是,李在明曾公開表示:「中國與台灣的問題與我們韓國何干。」隨著韓美日三國領導層在今明兩年內相繼更替,這將有可能顛覆過去4年來奠定的東北亞安全合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