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文豪勵志文學系列》隱士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上)
美國獻給世界的禮物梭羅,是美國貢獻給這個世界的最珍貴的禮物。如同德國給這個世界貢
梭羅是愛默生的入室弟子,一般的文學研究者,都把他當成愛默生思想的繼承者,但兩人不管在性格上、思想上,在行爲上、在文體上、乃至在成就上,都有極大的差異。(圖片來源/picry)
一個國家要能持續偉大,其實需要她己身所孕育出的文化菁英,透過著書立說不斷呼喊,將偉大的信念注入一代又一代美國普羅大眾的心裡。 偉大的信念帶來偉大的行動,然後這個文化(民族、國家)才偉大得起來。沒有偉大的榜樣來激勵、學習,人絕對無法高尚,國家也不可能偉大。
爲上天所寵愛的美國,在19世紀何其幸運的誕生了一批文化青英,例如愛默生、梭羅、惠特曼、梅爾維爾、馬克吐溫等思想家與文學家,這些人的言說與著作,他們的熱情與關懷,大力的將美國人的思想與行動提升到一個超越西歐的高度。
筆者希望能藉挑選出美國文化思想史上最卓越的六位作家,以及其六本傑作,透過此一系列專文《大美文豪勵志文學系列》推薦給台灣有志之士作爲勵志與學習的榜樣。
美國獻給世界的禮物
梭羅,是美國貢獻給這個世界的最珍貴的禮物。
如同德國給這個世界貢獻了尼采,俄羅斯貢獻了托爾斯泰,英國貢獻了莎士比亞,美國給我們這個世界貢獻了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美國貢獻給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並不是「民主」、「人權」,那是次好的禮物,而且他國也經常收不到;如果收到,也是七折八扣的。但「梭羅」這份禮物,則是紮紮實實的一份好禮,一份讓人怦然心跳、一份讓收到的人可能因此改變整個人生的超級好禮。
年輕的美國,建國不到八十年,即能給這個世界貢獻出其他的交化要四、五百年,才能孕育的出來的「人的精華」,由此可見這個文化潛力的雄厚。
「梭羅」這份禮物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食物,而正是尼采所說的「猛虎的糧食」。心靈不夠強壯的人是不配吃的,硬吃,恐怕也要漏屎。但如果是一名求知若渴的青年,得到這份美好的食糧,他將目眩神迷,全身每個細胞都因驚嘆而受到震動。當他繼續吃,他將逐日清醒,當他把整份吃完時,他將恭敬的捧起那本書,將它置在書架的最上層。他感激、讚嘆,並深深感到因緣的不可思議,這本書竟然漂洋過海,來到太平洋最西的島嶼,目的就是要來解除他的迷惑。他曾經是個迷惘的青年,如今他知道路了。他知道只要依照這本書指示的方向走下去,終有一天,他一定能夠了解自我,以及一切生命存在的目的。
能在生命關鍵的時刻碰到這本書,定然是他此生至大的福報。
這正是作者當年閱讀本書後的心情。 那年我剛出社會,上班了一年,因覺得荒誕,不能忍受而辭職,人躲到我的母校旁的東海花園,隱居了兩年。在我的背包裡躺著的,正是梭羅的這份禮物——「湖濱散記」(Walden)。
我決心要好好的、仔細的讀它一遍,因爲以前上課時都在混,根本沒紮紮實實的唸過。 我花了十天,逐字讀完後,便下定決心:再也不去「上班」了。而這個「不上」,目一眨,便是二十年。
如今我已成了一名資深的「下班族」了。回想起那兩年內,我所精讀的書,除了梭羅外,尚有托爾斯泰、沙特、卡繆、海明威、喬易斯、芥川、三島由紀夫、…但無疑,給我最大影響的是梭羅。
正是他清楚而明白的告訴我,「不上班,是多麼美妙的事。又經過了好幾年,我才悟出:原來人類六、七千年的文明,正是由一群「不上班的人」創造出來的。
需要舉例嗎? 上述幾名現代作家,就沒有一個是上班的。還有更偉大的人類文明的奠基者:釋迦牟尼、蘇格拉底、老子、耶穌……他們也沒有一個是「上班族」。全是悠閒的無業游民。
是的,無業游民對這個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一個決定不上班的人,只是步踵先賢的腳步而己,並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人類現在多數人都成了「上班族」了,但「上班族」這個新發明,歷史也不過才兩百多年。爲什麼人類這麼快就習慣它了呢?
你或許會問:「不上班哪來飯吃?」也就是哪來錢生活?問得好。這也正是梭羅在本書中努力要回答你,並親身實驗,要證明給你看的。只要人們還能覺受,頭腦還有基本的清楚度,你將被他說服。
正港的鄉土作家
「湖濱散記」這本書,現在大名是遍傳四海了,只要有文明的地方,大概就有這本書的譯文。然而在當時,梭羅寫這本書的時候,卻根本就沒想到整個「世界」。
在這本書簡短的序文裡,他說的很明白,他說:「我並不打算寫一首詩來歌頌沮喪,卻想像早晨的公雞,站在屋頂元氣的啼叫,盼能喚醒我的鄰居。」(I do not propose to write an ode to dejection, but to brag as lustily as chanticleer in the morning, standing on his roost, if only to wake my neighbors up.)
他所關心的只是鄰居,也就是Concord鎮民,頂多包括新英格蘭的居民而己。至於英國人、歐洲人讀不讀他的書,他可一點兒也不關心。梭羅是一名正港的「鄉土」作家,除了幾次跑到隔壁州遊歷外,終其一生都在Concord這個人口不到三千人的小鎭度過。他的偉大作品「Walden」裡頭所描述的自然風光,也全在Concord四周4、5哩處。梭羅認爲Concord周圍的森林,有全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觀以及一切生物,他只要研究一地,便可以了解整個世界。話雖然誇大了些,但通過他在書中的描述,他說服了我們。
梭羅曾說,「如果你不覺得你腳下的土地,比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土地都美,那麼你這個人已經沒救了。」這句話正表達了他對他家鄉土地熱烈的愛。同時也點明了,一個不愛白己腳下的土地的人,不過是一名仍在昏睡中的人。
他就像一隻花豹
在梭羅的內心中,至少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自我」,在做拉扯。一個是想成爲隱士的渴望;另一個則是對社會不公不義的憤怒,這個憤怒逼他成爲一個體制的反抗者。
梭羅的本質是全然的隱士,因爲他對紛紛擾擾的世間,完全沒有興趣。對人類最熱衷的權力、金錢、名聲,根本不屑一顧。他唯一的熱愛,便是進入森林,在林中任意遊走,研究一切他有興趣的生物。他對自然的愛,對一切野性生物的愛,顯然超過人類太多。一進入森林,他便感到全然的自由與自在,他說,他經常覺得他就像一隻獵犬,或一隻花豹。如能一輩子在森林中生活,無疑將令他感到超級幸福。
然而在現實上,他卻活在十九世紀的美國社會中。身爲一名已然覺醒的知識人,他有義務爲仍被蒙蔽的他的同胞發聲。他已經得到了真理,而他的鄰人仍在昏睡,他怎能忍心不喚醒他們?
他不得不經常發表激烈的政治性演講,他支持廢奴、他歌頌起義、他主張抗稅、他反對政府、…但令他更痛心的是,人們寧可昏睡,而不肯打開眼睛…。 他感到鬱卒,無力,…但他一進入森林,他所有的精神立刻又元氣的恢復了。
梭羅擁有一項特殊的能力,愛默生稱之爲「耐性」,說他可以一動也不動的坐著,坐到成爲石頭的一部份,直到躲避他的動物,全又爬出來做牠們原本在做的事。梭羅也寫道,他可以從早晨日出就坐在門口,坐到夕陽西下,就定定的坐在那,什麼事也不做。這項能力其質就是東方的「禪定」。梭羅精研Veda,Upanishad…等諸婆羅門經典,當然在其中學到了「修鍊」的諸種法門。
梭羅曾說:「真正的哲學家是如此愛智慧,以致願意依照智慧的指示去生活。」這句話亦是他終身的信條。智慧引導他進入森林,並告訴他最好的生活,便是像自然的生物一樣,單純而健康的過活。此一信念,他終身奉行不渝。
他以動、植物的聲帶發聲
梭羅是愛默生的入室弟子,在愛默生家中當了兩年的管家,同時擔任編輯和撰稿。因此一般的文學研究者,都把他當成愛默生思想的繼承者。也因爲如此,數十年來梭羅都被當成「次要作家」或「小愛默生」,隨便一頁便介紹過去。
然而這些研究者的看法,都極爲膚淺。事實上,梭羅與愛默生是大不相同的。不論在性格上、思想上,在行爲上、在文體上、乃至在成就上,兩人攏大異其趣。這兒我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盼能對兩人的風格有所釐清。
首先在性格上:愛默生是屬於舊派的紳士階級,心地善良寬容、樂觀且從不生氣,是個誨人不倦的教師。他看事情絕不往惡的方向去想,擁有近乎「聖人」般的人格。但他與人交往卻絕不熱絡,不論與誰,總是保持著「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愛倫坡、吳爾芙、亨利•米勒全說他是「活在雲端」的人物。因悲憐世人,乃站在雲頂上,爲地面上的眾生指出生命之道。
梭羅則近似森林中的野人,因受了高等教育,才使他成爲研究野生物的「學者」,否則他應是個獵人。他富正義感、嫉惡如仇,全身每一根骨頭都是叛逆。他徹底反體制,厭惡世人虛偽、盲從、詐騙,完全不能接受這個世界,同樣的他亦不擅和俗人交往,特别是知識階級。但他卻會把他最熱烈的友情獻給他的印地安朋友,以及革命志士。
其次,在思想上:他們兩人對自然、對生命、對靈魂的了解,同屬最高層次,都達到了與萬物合一的境界。但在語言表達上,愛默生比較圓融,往往只是點到爲止,接下來你自己去想。梭羅則激進得多,不但明確指出問題所在,並且措辭激烈,絕不妥協。愛默生偶而會說幾句討好保守派的話;梭羅則根本對那些愚頑、守舊的人深惡痛絕。
美國著名女詩人Emily Dickinson曾說:「智慧的光要徐徐綻放,否則將弄瞎人們的眼睛。」愛默生深諳其道;梭羅則否。
在生活行為上:愛默生過的是一般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與妻子兒女住在一起,不時享受著天倫之樂。梭羅則是獨身主義者,在森林中可以四處爲家。他們同等的熱愛自然,愛默生是知道自然的種種好處,而令自己要經常與自然爲伍;梭羅則根本就是自然的一部份,他活在自然中如魚得水,他是樹木、草葉,是松鼠、林鳥,是甲蟲、是長蛇,…當他發言時,經常不以人的聲帶發聲,而是以動、植物的聲帶。
在作品的文體上:愛默生擅用抽象語言,愛與菁英階級談經論道,但他有一個原則,就是絕口不提自己的生活瑣事。梭羅正好相反,他全以通俗口語對大眾說話,而且所談的幾乎總是自己身邊的事。愛默生用字典雅深奥,說理綿密詳盡,舉例含義幽深乃至隱晦、跳躍,除了受過高等教育者,一般人極難窺其堂奥。梭羅的文字則清楚、流暢,不但充滿詩意,並且可以讓一般人完全了解。
或許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比喻 :走在愛默生思想的河流中,要辛苦瀝沙,才得的到金子;但走在梭羅思想的礦道中,你四處都會踢到金塊。
在文學成就及對後人的影響上:愛默生是19世紀美國文壇的領袖,文名盛極一時。過世後,他的作品成爲經典,但因爲說理深奥,用字過典,乃漸失大眾市場。20世紀後,僅剩學院人士及社會菁英在閱讀,在海外幾乎看不到譯本,頂多只有「格言」集在流傳。
在梭羅這兒,情況正好相反。他在生前,知名度僅及 Concord小鎮,過世後知名度則逐年暴漲,直到20世紀70年代,因地球危機加深,環保主義興起,美國人開始尋找歷史上最早提倡關懷自然的人,終於發現了梭羅,乃尊他爲「美國環保之父」。
此一冠冕乃千倍的加速了他的作品的流行。現在不但世界名國都有他的譯本,他的作品也進入了各國的教科書,甚至他的頭像,也如同流行歌手一般被印在T-Shirt上面,於校園、或抗爭場合四處可見。
21世紀的梭羅是真正名揚四海了,雖然在生前,梭羅對自己的作品即有絕對的信心能流傳下去,然世事無常,竟然成了「流行偶像」,這恐怕是他怎樣也想像不到的事吧。
更多信傳媒報導
朝聖十大火鍋燒烤店家 來台中大啖鍋烤美食!
努力小農》小農種碳有了專業土壤檢測站
川普政策是美國社會深層力量的展現 台灣需要建構新的外交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