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流感事件》中醫觀點解釋流感成因、為何會肺浸潤及如何預防養生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旅遊,卻不幸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享年48歲。

2月 7, 2025 - 11:14
 3951
大S流感事件》中醫觀點解釋流感成因、為何會肺浸潤及如何預防養生

藝人大S春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旅遊,卻不幸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中醫師提出成因和預防關鍵。(圖片來源/webbiz@photoAC)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旅遊,卻不幸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享年48歲。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大S疑似因肺炎重症「大白肺」喪命,意味著嚴重肺炎導致呼吸困難,而當嚴重肺炎時,肺泡裡面會積滿痰液與發炎的水,當肺泡在痰水裡,空氣就無法進入交換氣體,「血氧飽和度下降到89以下就是缺氧狀態,如果一直沒有處理缺氧狀態,可能半天幾小時內,心跳呼吸就停止而死亡!」

至於最近在爭論大S是肺炎還是敗血症,蘇一峰解釋,其實這是大白肺疾病的一體兩面。肺炎指的是肺部因為感染等等原因發炎、敗血症指的是因為感染等等原因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肺炎和敗血症經常同時存在,彼此不是互斥的疾病,譬如大S就是流感肺炎引起敗血症。」

有醫師質疑日本醫療體系效率,推測大S如果在台灣患肺炎,也許很快被能被大醫院用葉克膜救回,但日媒表示大S剛抵達東京羽田機場就已經發燒,卻仍泡湯導致病情加重。

關於大S死亡的消息漫天飛,近來流感疫情也來勢洶洶,重症與死亡案例屢見不鮮。不過,除了西醫的診斷與治療,中醫是否能提供不同的觀點來看待流感?此外,流感是否一定會導致肺浸潤?如果發生肺浸潤,如何透過中醫進行預防與治療?

中醫看流感的成因:「正虛邪實」便容易生病

有40多年經驗的廖中醫師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先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疾病的發生並非單純來自於病毒或細菌,而是「正虛邪實」的結果。指因邪氣過盛,致正氣抗病機能低下所出現的病理現象,亦即當人體的正氣(免疫力)不足,而外邪(如病毒、寒氣、濕氣等)趁機入侵,便容易生病。

廖中醫師指出,單一的細菌或病毒並不一定能直接導致疾病,關鍵在於人體自身的抵抗能力,要有2億個單位的細菌病毒才可能致病。「如果人體內部環境健康、氣血充足,即便遭遇流感病毒,也未必會發病。相反地,若免疫系統脆弱,體質處於虛弱狀態,便容易受到外邪侵犯,進而誘發疾病。」

一般流感是否會導致肺浸潤?

他也提到,西醫認為肺浸潤(Lung Infiltration)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進而導致肺部發炎與浸潤現象,但中醫的觀點則有所不同。「中醫認為,肺部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重要器官,當濕氣過重、氣滯血瘀,肺部便容易出現問題,所謂濕體質,即體內水分代謝異常,導致痰濕內阻,進一步影響肺部功能,導致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等症狀。」

在治療方面,廖中醫師強調,中醫並不主張立即採取「針抽」等侵入性手段,而是透過調整體質來改善病況。例如,使用祛濕、化痰的中藥,如半夏、茯苓、陳皮等,或透過針灸、拔罐等方式來促進氣血流通,達到緩解肺浸潤的效果。

那麼一般流感是否會導致肺浸潤?

廖中醫師表示,一般流感若及時治療、休息得當,通常不會演變成肺浸潤。然而,若患者體質本身較弱,或病情嚴重未能及時控制,就可能導致肺部受損,進而發展為肺浸潤,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通常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因流感而併發肺部疾病,因此這類族群更要注意養生與預防。

過度依賴醫美恐損健康,中醫強調內外兼顧

另外,現代醫學強調疫苗接種來預防流感,但廖中醫則認為,疫苗屬於「被動免疫」,並非長久之計,中醫更強調「養生」與「調理」,即透過飲食、作息、藥膳等方式來提升人體自身的防禦能力,從而達到「主動免疫」的效果。

廖中醫師批評現代人過於依賴醫美與人工方式來維持外在美觀,卻忽略了內在健康的維護,衛福部和教育部也沒有好好教育民眾何為健康,基本上都是西醫治療為基礎,而沒有中醫養生的衛教觀念。

他也提到,許多名人過度使用醫美技術,如填充劑、溶血劑等,「長期破壞經絡與氣血運行,使身體處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狀態,最終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罹患各種疾病。」

而針對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的案例,許多人質疑日本醫療是否延誤治療,對此,廖中醫師認為日本的醫療技術並不亞於台灣,但現代醫療體系往往過於依賴西藥與侵入性治療,忽略了中醫的概念。「若大S當初能夠接受中醫調理,例如冬天時服用十全大補湯來提升體質,或是在急性期透過針灸、藥物調理,或許能避免惡化而能救回。」他強調這類情況其實並不罕見,只是一般平民的案例較少受到關注。

十全大補的藥材包括當歸、熟地、川芎、芍藥(四物)、人蔘、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黃耆、肉桂,中醫師指出能提升身體抵抗力,減少感冒、感染機率。(圖片來源/freepik)

食藥同源,中醫強調日常養生勝過打疫苗

廖中醫師也強調,「食物」其實就是最好的藥,「古老中醫師講說『食藥同源』,透過攝取原生有機、無農藥的食物,搭配身體的自體免疫、24節氣進補原則,其實就是最好的養生。」他強調根本不用搶打疫苗,中醫建議透過日常保健來提升自身免疫力,以降低感染風險:

1. 飲食調理

(1)避免生冷、油膩、過甜食物,以免助濕生痰。

(2)多食用薑、蔥、蒜等溫性食物,促進氣血循環。

2. 規律作息

(1)充足睡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避免熬夜與過度勞累。

(2)適度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可促進氣血流動,增強抗病能力。

3. 中藥調理

(1)高風險族群可在流感季節前服用玉屏風散,以增強抵抗力。

(2)若出現感冒初期症狀,可適量服用感冒茶飲,如葛根湯、麻黃湯等,以緩解症狀。

4. 避免過度醫美與侵入性治療

(1)經常接受醫美或使用人工填充物,可能影響氣血運行,導致免疫力下降。

(2)盡量選擇自然養生方式來維持健康,而非過度依賴外在修飾。

廖中醫師強調,流感與肺浸潤並非無法預防或治療的疾病,關鍵在於如何維護自身的健康基礎,中醫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要身體狀況良好,便能有效抵禦外邪侵襲,讓身體回歸自然的平衡狀態,從根本提升對抗疾病的能力。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聯發科2024年每股盈餘66.92元 蔡力行:與輝達合作個人 AI超級晶片5月亮相
沒買車位有望免負擔車道公設?「虛坪改革」捲土重來 內政部:今年法案的重中之重
無懼DeepSeek可能抄襲、運算成本又低 美國科技巨頭今年仍加大投資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