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祖師廟重建影像紀事
圖文提供/李梅樹紀念館梅樹月自 2012 年起,每年三至四月之間,李梅樹紀念館...
自 2012 年起,每年三至四月之間,李梅樹紀念館主辦「梅樹月」藝術文化活動,傳承與發揚李梅樹熱愛鄉土的精神,以藝術的平民化、生活化為理念,關注地人文歷史。(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李梅樹紀念館,新北市文化授權轉載,下同)
圖文提供/李梅樹紀念館
梅樹月
自 2012 年起,每年三至四月之間,李梅樹紀念館主辦「梅樹月」藝術文化活動,傳承與發揚李梅樹熱愛鄉土的精神,以藝術的平民化、生活化為理念,關注地人文歷史。舉辦系列展覽,不是為了懷舊,而是希望藉由展覽內容透露的線索與訊息,重新追索前人走過的歷史足跡與時代記憶。
失去歷史的記憶,如同是拔除土地的根源,也將抹滅人與土地的記憶和情感。時間,讓作品更加滿溢歷史的張力。藝術家創作的每一件作品,好比一盞燈,在隱晦的時光隧道中,照映出時代的印記。李梅樹曾說 :「富貴浮雲,藝術千秋。」期待透過梅樹月舉辦的系列展覽,以歷史串接土地的記憶,用藝術淬煉時代的雋永。
更多資訊,歡迎拜訪李梅樹紀念館網站:用藝術,說土地的故事 https://limeishu.org.tw/
三峽祖師廟於 2018 年獲新北市政府正式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市定古蹟」,2019 年梅樹月展覽期間,祖師廟的廟埕廣場上,以三十二幀黑白影像輸出照片,重現當年克難建廟的「鏗鏘歲月」。
這三十二幅記錄著從 1940 年代末到 1980 年代初祖師廟重建過程的影像,一部分是李梅樹紀念館珍藏多年的舊照片檔案,在未經任何修復加工的情況下,予以數位化後重新放大輸出;另一部分則是已停刊的《雄獅美術》雜誌為了製作專題報導,於 1979 年特地委請專人前往祖師廟工地現場,實地拍攝記錄匠師們工作情形的影像照片。
《新北市文化》季刊特別與李梅樹紀念館合作,獲得館方授權刊登 2019 年梅樹月「三峽祖師廟重建影像紀事」,特此感謝。
1947 年,李梅樹史無前例地以一介西畫家的身份,擔綱起家鄉信仰中心三峽祖師廟於戰後的重建計畫,從此奉獻心力、鞠躬盡瘁,直到他 1983 年過世為止。
在長達三十六年的廟宇重建過程之中,李梅樹不僅禮聘多位傳統廟宇建築名家及民俗藝師參與建廟,並首倡結合民俗與學院精神,親自邀集臺灣多位水墨書畫名家提供作品手稿,透過雕刻匠師們運用鬼斧神工般的技法,鐫刻在廟宇牆堵與石柱上,使祖師廟彷如一座集眾家美學於一身的美術館,重寫臺灣廟宇建築藝術史。
之所以對祖師廟建築及設計煞費苦心,是因受西洋美術影響的李梅樹,認為建廟除了彰顯宗教信仰之外,當可注入新的生命於傳統建築之中,讓祖師廟晉升成為融合文化、藝術、教育、觀光等方面的多功能廟宇。
三峽祖師廟於 2018 年終獲新北市政府正式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市定古蹟」,指定理由除了廟本身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外,正因其「廟宇建築由藝術大師李梅樹督造,廟宇各部位的營造與裝飾多出自當時知名匠師與藝術家之手,富有高度宗教藝術美學之價值」,而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已故的美術學者施翠峰曾說 :「如果把祖師廟看成是一部電影,李梅樹先生無疑是這部電影的導演。」而曾經參與建廟過程的匠師們,都是電影裡各司其職的演員、燈光師、音效師等不可或缺的角色。觀眾如我們何其有幸,得以觀賞這部耗費數十年光陰、匯聚眾人心血共同打造的鉅作。
2019 年梅樹月展覽期間,祖師廟的廟埕廣場上,展出三十二幀廟宇重建過程的黑白影像紀事大型輸出照片,重現當年在木石塵屑飛揚中克難建廟的「鏗鏘歲月」。
影像內容則包含了祖師廟尚未重建前的舊貌、廟宇重建施工情形及不同階段的樣貌、木雕與石雕師傅們埋首作業的情形、李梅樹在工廠巡視及督導雕刻師傅、畫家當場揮毫、外賓參觀祖師廟、中殿上樑典禮、迎回祖師爺神像等難得一見的歷史鏡頭。
儘管其中有許多照片皆已呈斑駁或褪色現象,但對照今日華麗輝煌的廟宇外觀,卻更顯其彌足珍貴。觀者可從這些影像紀錄中,回首前人艱辛建廟的血汗史。
2019 年梅樹月,在臺北大學草原展出逾 40 張李梅樹主持三峽祖師廟重建計畫時期所留下的手繪廟宇設計圖稿,其中有廟體各部位的建築工程圖、藍晒圖,也有裝飾性的美術設計圖稿如中殿前的銅獅設計圖、廂房石雕螭龍窗櫺圖騰、廟宇壁面浮雕設計草圖、造型燈飾設計圖等,皆以等比例放大之大圖輸出模式,在臺北大學圖書館前的「北大草原」露天展出。
本文轉載自《新北市文化》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
更多信傳媒報導
在山重水複間 看見柳暗花明的風景哲學—專訪黃冠閔
閃耀耶誕季 點亮台中慶典之城
主播撞臉觀音畫?!她們做公益首選府城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