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紀錄片《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誰殺了瓊貝妮?

(讀者投書─作者為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林玫玲。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N

十二月 28, 2024 - 08:15
 5271
Netflix紀錄片《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誰殺了瓊貝妮?

《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敘述1996年發生於科羅拉多的一起命案,過程中可以看到警方、媒體及群眾如何以共同形成的思考偏誤對受害家庭進行二次傷害,讓真相離世人愈來愈遠。(圖片來源/Netflix)

(讀者投書─作者為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林玫玲。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Netflix紀錄片《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敘述1996年發生於科羅拉多(Colorado)州波爾德(Boulder)城的命案,被害者是6歲美國兒童選美皇后瓊貝妮‧拉姆齊(JonBenét Patricia Ramsey)。本片以今昔交錯的手法,釐清謀殺疑雲。但犯罪現場的污染,導致此案難以偵破。在瓊貝妮案,可以看到警方、媒體及群眾如何以共同形成的思考偏誤(Cognitive bias)對受害家庭進行二次傷害,讓真相離世人愈來愈遠。

波爾德警局的「拉姆齊家」理論

瓊貝妮是個漂亮小女孩,選美比賽屢屢奪冠。但就在耶誕節隔日,被發現陳屍於家中地下室。

由於經手的凶殺案不多,也未辦過綁架勒索案,故波爾德警局在犯罪現場造成很多程序問題。第一時間未將拉姆齊的房子視為犯罪現場加以封鎖,造成犯罪現場被污染。

為了掩飾過失,警方開始散播不實消息。刑警琳達‧安特(Linda Arndt)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從被害者父親約翰(John)的眼神,就知道凶手是他。這種以主觀感受作為判斷的思考偏誤,跟講求證據、嚴謹推理的辦案模式相悖。實驗室的人早就告知警方檢驗出不明男性的DNA,這就排除拉姆齊一家人犯案的可能。但警方卻隱瞞媒體和地方檢察官數月。

警方以「因為雪地裡沒有腳印,所以無人闖入」的論點,暗示瓊貝妮的父母約翰和派西(Patsy)是凶手,試圖用輿論將他們定罪。警方無視專家的調查結果,咬定勒索信是派西寫的。刑警史蒂夫‧湯瑪斯(Steve Thomas)猜測因為瓊貝妮尿床,派西一怒之下攻擊她,接著朝綁架案應有的樣子策畫。但他對派西的指控,跟證據不符。

對拉姆齊家的迫害,警方未曾停止。他們找來前美國小姐瑪麗蓮‧凡德伯‧艾特勒(Marilyn Van Derbur Atler),現身說法。瑪麗蓮是被父親亂倫的受害者,她的家庭就像瓊貝妮一樣,父親的大眾形象是慈父。約翰創建市值10億美元的公司,是名富豪。慈父、幸福家庭、女兒是選美皇后等相似因素,讓大眾將兩人聯想在一起,得出「瓊貝妮長期遭父親性侵」的結論。這個結論,無視瓊貝妮的兒科醫生的證詞──瓊貝妮從未遭受性虐待、精神虐待或肢體虐待,她是備受疼愛的孩子。這種誤導,干擾人們的想法,進而產生錯誤認知。這就是現成偏誤,思考偏誤類型的其中一種。

儘管瓊貝妮同父異母的姊姊梅琳達(Melinda)疾呼約翰是世上最有愛心的父親,從未虐待過他們,但大眾依舊不相信。2016年,CBS指控瓊貝妮的哥哥柏克(Burke)是凶手,只因為吃了他一塊鳳梨點心。從此,謠傳「哥哥是凶手」。這讓同父異母的哥哥約翰‧安德魯(John Andrew)感嘆儘管柏克控告CBS並達成和解,但傷害已經造成。

偏見一旦形成,無論如何力挽狂瀾,都無法回歸原貌。這就是拉姆齊家永難擺脫的夢魘。

捕風捉影的媒體亂象

警方將扭曲的消息給了幾位記者。記者違背「必須確認消息是否正確」、「使用兩個消息來源」等素養,故意以「有人闖入嗎?或者涉案的是家人?」之問題,引導觀眾將凶手指向約翰和派西。

為了牟利,小報以「小美女於遇害前幾個月受虐?」為題大肆報導,捏造瓊貝妮死前遭性虐待。他們把約翰描繪成垂涎女兒美色、長期對其性侵的狼父,把派西描寫成年華老去、嫉妒女兒美貌的壞母親。一連串的報導,讓大眾認為他們是有問題的父母。群眾開始放大檢視拉姆齊家的言行。有人說瓊貝妮看起來像小女人,而且具性的意識。有人評價瓊貝妮的鏡頭,看起來像妖豔俗氣的矮小妓女。有人批評約翰和派西是逼迫女兒參加選美比賽的壞爸媽。瓊貝妮的性感打扮,導致她被性化的現象,讓他們飽受指責。虐待兒童專家甚至表示,瓊貝妮吹薩克斯風的模樣像極性興奮的孩子。這些評語,讓約翰和派西備感屈辱。

大眾從「他們讓瓊貝妮參加選美比賽」的前提,得出「她被性化」、「她被戀童癖者覬覦」等結論,故父母即使不是凶手,也必須對女兒的死負責。接著,從前提「瓊貝妮擁有驚人的美貌」,得出「所以約翰對她進行性虐待」的結論。上述邏輯推理是荒謬的。

邏輯推理有三種方式:演繹(Deductive reasoning)、歸納(Inductive reasoning)、溯因(Abductive reasoning)。三者皆由前提、規則、結論組成。演繹使用規則和前提導出結論,故是用來決定結論。歸納經由大量前提和結論組成的例子來學習規則,故是用來決定規則。溯因則用來決定前提,藉由結論和規則來支持前提以解釋結論。(註1)

刑警、檢察官通常使用溯因推理。「女童參加選美比賽」、「女孩擁有美貌」等前提,跟「被戀童癖者覬覦」、「父親對她進行性侵」等結論,沒有必然關係,故無法形成規則。即使有像瑪麗蓮這樣的實例存在,也無法證明「(可能因為)女兒美貌,(普遍所以)父親對她進行性侵」的規則是合理的。

人性,樂於旁觀他人之不幸。唯有他人不幸,才能稍微襯托自己的幸福。就這樣,媒體利用人性之惡,興風作浪。它處理這起罪行的方式是粗暴的,完全漠視受害家庭的痛苦,是新聞價值衰落的完美展現。

盧‧史密特(Lou Smit)的「闖入者」理論

當報導都聚焦在「瓊貝妮是遭性虐待的孩子」這個壓倒性論點時,英國電視台《誰殺了瓊貝妮》紀錄片的創作者麥克‧崔西(Michael Tracey),跟約翰的親友聊過,始終沒有找到性虐待的證據。  

為了破案,波爾德地方檢察官亞歷‧亨特(Alex Hunter)聘請盧‧史密特刑警。盧曾經手多起備受矚目的案件,調查超過150起凶殺案,深受科羅拉多州警察、檢察官、法官敬重。

實地勘查拉姆齊的房子後,發現現場有被闖入的證據。他坦言不知道拉姆齊家有沒有涉案,只知道瓊貝妮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由於豬皮最接近人類的皮膚,故用豬做測試,發現電擊槍造成的傷口跟瓊貝妮臉上、背上的傷口很相似。這是此案的重大突破。

盧發現床沒濕,故推翻史蒂夫的尿床論。他認為繩子是闖入者帶進來,用來綁東西。凶手從地下室那扇開著的窗戶進出,而且是特殊的人。唯有特殊的人,才會闖進有父母在的房子,然後躲在裡面。他斷言此人是戀童癖者,在某場選美比賽看上瓊貝妮。他以為凶手是經驗豐富的人,做了絞索,帶著幻想,知道怎麼進入房子。波爾德在拉姆齊案之前和之後,都有嫌疑人半夜闖入民宅,意圖性侵或性侵得逞。這支持了盧的「闖入者」理論,而非社區居民宣稱的這裡是很安全的地方。

由於遲遲未破案,亞歷接受州長辦公室的大陪審團(公民審判團)建議。盧擔憂在不實消息滿天飛的情況下,拉姆齊家會被起訴,因為大陪審團的法律知識深受質疑。1年後,亞歷宣布大陪審團的決定:「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起訴目前任何受到調查的人。」

打造成巨星的陰謀論

嫌疑犯從瓊貝妮的父母、蓋瑞‧奧利瓦(Gary Oliva)、蘭迪‧西蒙斯(Randy Simons)、約翰‧馬克‧卡爾(John Mark Karr)到柏克,始終跟不明男性的DNA不符,由此排除這些人涉案的可能。

事實上,大陪審團有起訴約翰和派西,起訴的不是謀殺,而是虐童。他們認為拉姆齊夫婦讓瓊貝妮處於這種狀況,因此導致死亡。大陪審團不知道誰做了什麼,但認為那裡有事發生。他們認為約翰和派西意圖阻礙、拖延,並阻止殺害女兒的凶手被起訴。他們以為父母知道發生什麼事,或者應該幫她,卻未做到。

大陪審團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當派西看完勒索信,第一時間是撥打911。她的舉動啟人疑竇,因為勒索信明明寫著:「找任何人談你的情況,例如警方、聯邦調查局等,你的女兒就會被斬首。」報警後,她打電話給朋友,請他們過來協助。派西報警,可以說是在約翰的催促下進行的,打電話給友人,可以說是因為無助。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身為母親的她,難道不擔心一旦綁匪知道她找人談瓊貝妮的事,將會置女兒於危險中?又,讓朋友在屋裡自由行動,確實很像有意破壞犯罪現場。

2014年,Youtuber戴夫‧約翰遜(Dave Johnson)提出被謀殺的瓊貝妮,事實上沒有受到傷害,而是被獻祭。約翰、派西、瓊貝妮之所以同意被獻祭,是為了獲取某種利益,那就是女孩長大後,將被打造成紅遍全球的巨星。這位巨星,就是美國流行天后凱蒂‧佩里(Katy Perry),故瓊貝妮被謀殺是虛構案件。Youtuber喬格‧瑟夫(Jungle Surfer)也支持此論點。(註2)

戴夫的論點有可能嗎?當然可能。真相有時以某種形式,被隱藏起來。盧曾說他不知道拉姆齊家有沒有涉案,只知道瓊貝妮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派西在女兒被綁架後,無視勒索信的要求,反而大張旗鼓讓親友知道。這使筆者想到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有沒有可能那具屍體不是瓊貝妮,而是替代她的無名女屍?

瓊貝妮案或許不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但警方、媒體、群眾用偏見檢視拉姆齊家,進而將其定罪,已經間接殺死了瓊貝妮。

備註:

(1)(邏輯推理)見《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0%BB%E8%BE%91%E6%8E%A8%E7%90%86

(2)「水果姐」凱蒂‧佩里其實是1996年被謀殺的美國兒童選美皇后瓊貝妮特‧拉姆齊?

(閣樓研究室 默薇),見《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3oJRNl4mY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輕憂」的退休生活 老年憂鬱可能正在發生
全球麻疹疫情升溫》為何麻疹在新冠疫情後蔓延?醫分析「4原因」
努力小農》長良里蘿蔔節又來了 台灣小農種碳實踐現場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