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AI代理人打敗AI泡沫?經濟學人年度特刊《2025全球大趨勢》:AI終於賺錢了?|天下雜誌
【2025全球大趨勢】2025年,AI泡沫會破裂,還是終於要開始真正創造價值?經濟學人年度特刊《2025全球大趨勢》預測,接下來這一年,AI代理系統將日趨成熟,企業實際應用將加速。 AI可說是史上最大的商業豪賭,究竟會不會泡沫,大家都在關注。圖片來源:2025全球大趨勢 這可能是商業史上最大的豪賭。 2022年11月底ChatGPT上線後,世界掀起AI狂潮。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數週內吸引超過上億使用者,創下歷史紀錄。 投資者也趨之若鶩。2024到2027年,預計將有超過1.4兆美元投入AI資料中心,全球頂尖的AI晶片製造商輝達的市值超過3兆美元,已翻了8倍。 靠AI賺錢的企業還很少 不過,只有5%的美國企業表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正在使用AI,且只有少數AI新創公司獲利。 製作AI模型所需的能源和資料愈來愈受限,使發展愈顯艱難。投資者的熱情和商業現實之間的落差,似乎很難再撐下去,這使2025年變得關鍵,趕在投資者失去熱情前,讓AI變得更高效實用的競賽已經開始。 從創新的最前線來看,種種限制拖慢了科技突破的腳步。訓練大型模型需要大量能源。用來訓練GPT-4(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的所需電力,相當於美國5000個家庭的全年用電量;而前身GPT-3只需100個家庭的全年用電量。因此,發展更大、更先進的模型,需要更雄厚的資金支持。 一些預估指出,下一代模型可能需要耗資10億美元來訓練,模型愈大,查詢(又稱推論)的成本也愈高,同時,訓練資料也即將短缺。根據一份預估,網路上高品質的文字資料存量,將在2028年用盡。 世界各地的企業急著尋找對策,像是更高效、更專業的晶片,以及較不耗能但更專業、更小的模型。有些人則設想或許能開發新的高品質資料來源,像是課本,或生成合成資料,來供訓練使用。 投資者已將大量資金投入到OpenAI等明星企業,但實際上,OpenAI、Anthropic和Google等提供的旗艦模型,彼此的功能和成效差異不大,至於其他企業如Meta、Mistral和xAI的AI模型,則緊追在後。 AI的實際應用也還很少 AI的終端使用者則面臨著另一種挑戰,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都在尋找AI的最佳用法。這需要時間:需要做出投資、重新思考流程和訓練員工。 有些產業在採用AI技術上遙遙領先,例如五分之一的資訊科技公司表示他們正在使用AI。 隨著AI科技變得愈來愈精密複雜,例如,2025年即將推出能規劃並執行更複雜任務的AI「代理」系統,各界採用AI的進程可能會更快。 但文化因素也同樣重要。美國有三分之一員工表示每週會用AI協助工作一次。一份研究發現,美國78%的軟體工程師至少每週使用一次AI,高於2023年的40%;人資員工則是75%,高於2023年的35%。OpenAI表示,他們75%的收入來源顯然來自一般消費者而非企業訂閱。 員工私下偷偷在用AI 這表示很多人是私下偷偷在用AI,例如員工拿來修改文章或生成報告,但可能擔心如果他們承認使用AI提高工作效率,老闆會給他們更多工作,或是暗示企業不需要那麼多員工。 這顯示出要增加AI的採用規模,不僅要克服技術上的難關,也要克服管理面的挑戰。老闆需要創造一個鼓勵透明與實驗的環境。 2025年,AI最具突破性的進展可能出現在其他領域,例如藥物研發(首批AI開發的藥物可望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和國防(未來可能成為重要武器系統的無人機加入了AI技術)。 西方擔心中國會利用AI來取得軍事和經濟上的優勢,諷刺的是,中國工程師變得相當擅長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創新,這部份要歸功於美國限制他們取得最先進的AI晶片。 因此,2025年的AI競賽將以多種形式展開。投資者失去信心時,通常也是新科技悄悄獲得更多進展的時刻。 AI泡沫將會破裂,還是終於開始真正創造價值?2025年,答案可能是:兩者各有一些。(Rachana Shanbhogue《經濟學人》商業主編) 【領先一步,預知未來!請購買《2025全球大趨勢》獨家中文版,單本即享免運】
【2025全球大趨勢】2025年,AI泡沫會破裂,還是終於要開始真正創造價值?經濟學人年度特刊《2025全球大趨勢》預測,接下來這一年,AI代理系統將日趨成熟,企業實際應用將加速。
這可能是商業史上最大的豪賭。
2022年11月底ChatGPT上線後,世界掀起AI狂潮。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數週內吸引超過上億使用者,創下歷史紀錄。
投資者也趨之若鶩。2024到2027年,預計將有超過1.4兆美元投入AI資料中心,全球頂尖的AI晶片製造商輝達的市值超過3兆美元,已翻了8倍。
靠AI賺錢的企業還很少
不過,只有5%的美國企業表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正在使用AI,且只有少數AI新創公司獲利。
製作AI模型所需的能源和資料愈來愈受限,使發展愈顯艱難。投資者的熱情和商業現實之間的落差,似乎很難再撐下去,這使2025年變得關鍵,趕在投資者失去熱情前,讓AI變得更高效實用的競賽已經開始。
從創新的最前線來看,種種限制拖慢了科技突破的腳步。訓練大型模型需要大量能源。用來訓練GPT-4(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的所需電力,相當於美國5000個家庭的全年用電量;而前身GPT-3只需100個家庭的全年用電量。因此,發展更大、更先進的模型,需要更雄厚的資金支持。
一些預估指出,下一代模型可能需要耗資10億美元來訓練,模型愈大,查詢(又稱推論)的成本也愈高,同時,訓練資料也即將短缺。根據一份預估,網路上高品質的文字資料存量,將在2028年用盡。
世界各地的企業急著尋找對策,像是更高效、更專業的晶片,以及較不耗能但更專業、更小的模型。有些人則設想或許能開發新的高品質資料來源,像是課本,或生成合成資料,來供訓練使用。
投資者已將大量資金投入到OpenAI等明星企業,但實際上,OpenAI、Anthropic和Google等提供的旗艦模型,彼此的功能和成效差異不大,至於其他企業如Meta、Mistral和xAI的AI模型,則緊追在後。
AI的實際應用也還很少
AI的終端使用者則面臨著另一種挑戰,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都在尋找AI的最佳用法。這需要時間:需要做出投資、重新思考流程和訓練員工。
有些產業在採用AI技術上遙遙領先,例如五分之一的資訊科技公司表示他們正在使用AI。
隨著AI科技變得愈來愈精密複雜,例如,2025年即將推出能規劃並執行更複雜任務的AI「代理」系統,各界採用AI的進程可能會更快。
但文化因素也同樣重要。美國有三分之一員工表示每週會用AI協助工作一次。一份研究發現,美國78%的軟體工程師至少每週使用一次AI,高於2023年的40%;人資員工則是75%,高於2023年的35%。OpenAI表示,他們75%的收入來源顯然來自一般消費者而非企業訂閱。
員工私下偷偷在用AI
這表示很多人是私下偷偷在用AI,例如員工拿來修改文章或生成報告,但可能擔心如果他們承認使用AI提高工作效率,老闆會給他們更多工作,或是暗示企業不需要那麼多員工。
這顯示出要增加AI的採用規模,不僅要克服技術上的難關,也要克服管理面的挑戰。老闆需要創造一個鼓勵透明與實驗的環境。
2025年,AI最具突破性的進展可能出現在其他領域,例如藥物研發(首批AI開發的藥物可望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和國防(未來可能成為重要武器系統的無人機加入了AI技術)。
西方擔心中國會利用AI來取得軍事和經濟上的優勢,諷刺的是,中國工程師變得相當擅長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創新,這部份要歸功於美國限制他們取得最先進的AI晶片。
因此,2025年的AI競賽將以多種形式展開。投資者失去信心時,通常也是新科技悄悄獲得更多進展的時刻。
AI泡沫將會破裂,還是終於開始真正創造價值?2025年,答案可能是:兩者各有一些。(Rachana Shanbhogue《經濟學人》商業主編)
【領先一步,預知未來!請購買《2025全球大趨勢》獨家中文版,單本即享免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