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村干部想回到取消农业税前,继续干“要钱要命”的工作……

【文/贺雪峰】 在农村调研,最经常听到又特别感到震惊的一句话就是,与取消农业税之前比,现在的乡村干部更忙了,而且也更不好当了。 取消农业税前,“收粮派款,刮宫引产”,一件“要钱”,一件“要命”,“要钱要命”的工作肯定是很难做的,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结果,现在的乡村干部回想起来,“要钱要命”的工作并不是最难的,因为虽然这两件工作不容易做,当时终究还是有办法有手段,一般可以在期限内完成。而只要完成了这两件最难的工作,其他工作的任务就没有那么多,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一年时间还有闲暇。 简单地说,“要钱要命”的工作虽然很难,却第一,还是有办法的,包括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出了问题上级会为乡村撑腰兜底;第二,两件工作都只是季节性的,并不需要全年都做这两件天下第一难的事情;第三,只要能完成这两件工作,其他工作即使有瑕疵,上级也不苛求。 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不再向农村收取税费,计划生育工作也正好变得容易,基层治理中的主要工作是不出事,尤其是不能有太多越级上访。村民动辄到北京上访,首都基本安全都保证不了,这是不行的。取消农业税后有一段时间,只要不出事,基层工作好坏无所谓。 取消农业税后不久,农村公共品筹资筹劳出现困难,基本生产生活秩序无法维持。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农村转移支付。为了保证国家转移资源的安全,以及为了更加有效地让资源落地,国家权力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乡村社会内部,同时而来的是国家标准、规范的下乡。 国家资源是通过各个部门下达的,借资源下乡,国家各个部门都开始对乡村提要求,定规矩,进行检查监督,对乡村工作中的问题一票否决,并对乡村工作进行评比排名。因为涉及资源安全,每个部门的要求都很严很高,几乎每个部门都会提出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仅仅应付上级部门要求都来不及,乡村两级就缺少时间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群众需要,解决群众问题。结果是乡村干部工作很忙,群众却不理解,上级也不满意。这个时间,乡村干部开始怀念起取消农业税前的日子,就成为莫大反讽。 取消农业税前,上级对乡村的主要考核就是完成收粮派款和计划生育任务的情况。取消农业税后,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是发展主义导向的。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收入,成为决定地方领导人晋升最为重要的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快,又没有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地方领导人晋升机会就很大了。 农民在高标准农田里收割小麦。资料图:新华社 发展主义导向到十八大以后有所纠正,国家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而且注重社会发展,不仅注重政府工作目标的达成,而且强调群众的获得感。地方也都开始建设服务型政府,农村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治理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群众满意度成为衡量基层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 各个部门也都通过对地方与基层工作的考核来评价地方工作,各个部门考核得分汇总,形成地方“高质量发展”得分。从部门工作来讲,得分最低的上黑榜,得分最高的上红榜。从地方政府来讲,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高质量发展”得分总排名,实行末位淘汰,排名倒数的下级政府领导人必须要保证第二年不再垫底,不然就“让有能力搞好工作的人”来干。 从经济指标到社会指标,最大的不同点是,经济指标相对容易统计,多是硬指标,社会指标相对不好统计,多是软指标。对于基层治理来讲,十八大以前,只要基层不出事,发展指标主要在县市两级,县市对乡村要求就不高。十八大以后强调社会指标,加上借资源下乡,几乎所有部委都开始对地方和基层工作定标准、提要求、进行考核排名,地方政府领导人就不能只注重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求乡村必须更好地完成各个部委下达的社会发展任务,必须在部委工作考核排名中取得好成绩,这些由各个部委条条进行考核的排名成绩加总,就成为一级政府年度“高质量发展”得分。得分靠前很重要。 因为“高质量发展”得分不只是经济指标,还包括大量社会指标,有的指标容易进行量化测度,有的指标却很难量化测度,这样一来,无论是上级政府还是职能部门,都对下级政府和乡村两级提出要求,不是不出事,也不能完成主要任务“一俊遮百丑”,而是要对所有工作进行排名:每项工作都排名且综合得分也要排名。各项工作排名靠后,综合得分倒数,就说明领导能力不行,就得换人来干了。 2019年7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下石村举行“村民说事评理会”。 资料图:新华网 大概来讲,十八大前,无论是不出事还是锦标赛体制,绝大多数工作只要及格就行,地方和基层工作主要是抓重点。只要重点工作做好了,“一俊遮百丑”,其他工作只要及格不出事就行。十八大以后,各项工作都要做好,且每项工作都要排名,排名的结果就是,无论基层治理得多么好,也总有倒数第一名。上级对下级进行末位淘汰,倒数第一名就必须不计代价搞工作以提高名次,所有工作也就变成不计代价提高名次,基层治理就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高度内卷。 在地方实践中,一项工作只得60分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得分不断上升,你80分,他90分,一直到99分100分仍然不行,因为有人做了加分题(创新项目),结果就是,为了得第一,或不排倒数,地方政府和基层治理中就出现过度消耗资源去追求不必要的精细,防止难以防范的小概率事件,以及追求徒有外在形式的所谓创新。基层治理中就产生出各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荒唐现象,基层干部很忙,形式主义严重,乡村体制空转,真正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无人问津,群众实际需求无人关注,群众对基层治理不满意,上级对基层干部也不满意。 举个例子,空气质量指标排名是一项可以量化的指标,县环保局对每个乡镇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为了防止本乡镇排名落后,乡镇就不会允许靠近空气质量监测探头附近的农田机械化收割,就要在附近马路上不停洒水降尘。甚至冬天要封群众炉灶,以免空气质量监测落到后面。 在基层工作总体情况不佳时,提高要求,进行运动治理,通过排名来强制基层干部搞好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而当基层治理中大多数工作都已经理顺的情况下面,再以排名来推动工作,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治理内卷,就会消耗过多资源去追求不必要的精细,就会产生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结果就是,基层干部非常忙且辛苦,群众和上级却双双不满意,基层治理进入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基层治理的智慧就是,大部分工作只要及格就行,而对重点工作提出排名要求。所谓重点工作,就是需要通过运动治理加以改进的工作。基层治理必须将乡村干部从排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做群众工作。 事事都重要,等于事事不重要。

十二月 11, 2024 - 11:48
 5782
现在有村干部想回到取消农业税前,继续干“要钱要命”的工作……

【文/贺雪峰】

在农村调研,最经常听到又特别感到震惊的一句话就是,与取消农业税之前比,现在的乡村干部更忙了,而且也更不好当了。

取消农业税前,“收粮派款,刮宫引产”,一件“要钱”,一件“要命”,“要钱要命”的工作肯定是很难做的,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结果,现在的乡村干部回想起来,“要钱要命”的工作并不是最难的,因为虽然这两件工作不容易做,当时终究还是有办法有手段,一般可以在期限内完成。而只要完成了这两件最难的工作,其他工作的任务就没有那么多,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一年时间还有闲暇。

简单地说,“要钱要命”的工作虽然很难,却第一,还是有办法的,包括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出了问题上级会为乡村撑腰兜底;第二,两件工作都只是季节性的,并不需要全年都做这两件天下第一难的事情;第三,只要能完成这两件工作,其他工作即使有瑕疵,上级也不苛求。

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不再向农村收取税费,计划生育工作也正好变得容易,基层治理中的主要工作是不出事,尤其是不能有太多越级上访。村民动辄到北京上访,首都基本安全都保证不了,这是不行的。取消农业税后有一段时间,只要不出事,基层工作好坏无所谓。

取消农业税后不久,农村公共品筹资筹劳出现困难,基本生产生活秩序无法维持。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农村转移支付。为了保证国家转移资源的安全,以及为了更加有效地让资源落地,国家权力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乡村社会内部,同时而来的是国家标准、规范的下乡。

国家资源是通过各个部门下达的,借资源下乡,国家各个部门都开始对乡村提要求,定规矩,进行检查监督,对乡村工作中的问题一票否决,并对乡村工作进行评比排名。因为涉及资源安全,每个部门的要求都很严很高,几乎每个部门都会提出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仅仅应付上级部门要求都来不及,乡村两级就缺少时间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群众需要,解决群众问题。结果是乡村干部工作很忙,群众却不理解,上级也不满意。这个时间,乡村干部开始怀念起取消农业税前的日子,就成为莫大反讽。

取消农业税前,上级对乡村的主要考核就是完成收粮派款和计划生育任务的情况。取消农业税后,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是发展主义导向的。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收入,成为决定地方领导人晋升最为重要的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快,又没有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地方领导人晋升机会就很大了。

农民在高标准农田里收割小麦。资料图:新华社

发展主义导向到十八大以后有所纠正,国家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而且注重社会发展,不仅注重政府工作目标的达成,而且强调群众的获得感。地方也都开始建设服务型政府,农村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治理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群众满意度成为衡量基层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

各个部门也都通过对地方与基层工作的考核来评价地方工作,各个部门考核得分汇总,形成地方“高质量发展”得分。从部门工作来讲,得分最低的上黑榜,得分最高的上红榜。从地方政府来讲,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高质量发展”得分总排名,实行末位淘汰,排名倒数的下级政府领导人必须要保证第二年不再垫底,不然就“让有能力搞好工作的人”来干。

从经济指标到社会指标,最大的不同点是,经济指标相对容易统计,多是硬指标,社会指标相对不好统计,多是软指标。对于基层治理来讲,十八大以前,只要基层不出事,发展指标主要在县市两级,县市对乡村要求就不高。十八大以后强调社会指标,加上借资源下乡,几乎所有部委都开始对地方和基层工作定标准、提要求、进行考核排名,地方政府领导人就不能只注重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求乡村必须更好地完成各个部委下达的社会发展任务,必须在部委工作考核排名中取得好成绩,这些由各个部委条条进行考核的排名成绩加总,就成为一级政府年度“高质量发展”得分。得分靠前很重要。

因为“高质量发展”得分不只是经济指标,还包括大量社会指标,有的指标容易进行量化测度,有的指标却很难量化测度,这样一来,无论是上级政府还是职能部门,都对下级政府和乡村两级提出要求,不是不出事,也不能完成主要任务“一俊遮百丑”,而是要对所有工作进行排名:每项工作都排名且综合得分也要排名。各项工作排名靠后,综合得分倒数,就说明领导能力不行,就得换人来干了。

2019年7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下石村举行“村民说事评理会”。 资料图:新华网

大概来讲,十八大前,无论是不出事还是锦标赛体制,绝大多数工作只要及格就行,地方和基层工作主要是抓重点。只要重点工作做好了,“一俊遮百丑”,其他工作只要及格不出事就行。十八大以后,各项工作都要做好,且每项工作都要排名,排名的结果就是,无论基层治理得多么好,也总有倒数第一名。上级对下级进行末位淘汰,倒数第一名就必须不计代价搞工作以提高名次,所有工作也就变成不计代价提高名次,基层治理就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高度内卷。

在地方实践中,一项工作只得60分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得分不断上升,你80分,他90分,一直到99分100分仍然不行,因为有人做了加分题(创新项目),结果就是,为了得第一,或不排倒数,地方政府和基层治理中就出现过度消耗资源去追求不必要的精细,防止难以防范的小概率事件,以及追求徒有外在形式的所谓创新。基层治理中就产生出各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荒唐现象,基层干部很忙,形式主义严重,乡村体制空转,真正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无人问津,群众实际需求无人关注,群众对基层治理不满意,上级对基层干部也不满意。

举个例子,空气质量指标排名是一项可以量化的指标,县环保局对每个乡镇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为了防止本乡镇排名落后,乡镇就不会允许靠近空气质量监测探头附近的农田机械化收割,就要在附近马路上不停洒水降尘。甚至冬天要封群众炉灶,以免空气质量监测落到后面。

在基层工作总体情况不佳时,提高要求,进行运动治理,通过排名来强制基层干部搞好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而当基层治理中大多数工作都已经理顺的情况下面,再以排名来推动工作,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治理内卷,就会消耗过多资源去追求不必要的精细,就会产生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结果就是,基层干部非常忙且辛苦,群众和上级却双双不满意,基层治理进入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基层治理的智慧就是,大部分工作只要及格就行,而对重点工作提出排名要求。所谓重点工作,就是需要通过运动治理加以改进的工作。基层治理必须将乡村干部从排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做群众工作。

事事都重要,等于事事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