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唐探1900》都在讽刺它?
【文/新潮观鱼】 “你们自诩照世明灯,干的却是恃强凌弱,祸乱人间的勾当!” 这是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剧情最高潮,主角哪吒与敖丙在对抗伪善的阐教仙庭恶势力时喊出的话,不仅点燃了全场,也让所有观众深深共鸣。在这个版本的哪吒故事中,创作者对传统神话进行了全新改编:大反派不再是危害百姓的“四条恶龙”,而是高举正义旗帜捉妖的“天庭”,神仙压迫残害那些底层的“妖”,用他们的血肉炼化成仙丹作为增强自身实力、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补药”。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新编神话”的大反派和当今世界霸权主义的代表——美国,极为相似。甚至有观众指出,片中很多细节隐喻也呼应了这一猜测。比如:形似五角大楼的玉虚宫,代表神仙身份的玉佩上的老鹰图案,炼丹炉上的美元标志,甚至在剧情中反派用哪吒父母作要挟让他服下的那颗毒药也像极了冠状病毒……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春节档的最大赢家,上映10天票房超62亿,已登顶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榜,截止2月7日中午,市场预测最终票房达到惊人的108.53亿,可见这部电影无论是特效、人物、剧情都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 无独有偶,口碑逆袭的春节档票房排名第二《唐探1900》中也有一个存在感很强的“反派”——历史上种族主义盛行的美国。电影中,美国政客为了肮脏的选举政治,鼓吹“白人至上”,企图用一起“开膛手杰克”谋杀案嫁祸华人群体,取缔唐人街,没收中国人的财产。 和《哪吒之魔童闹海》“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神是魔我自己说了算”,最终联合被压迫的群妖干翻反派的热血逆袭不同。《唐探1900》中的历史则是沉重而无奈的:主角众人虽然破了案,洗清了华人的冤屈,赢了听证会,保住了唐人街,但仍然拦不住唐人街被爱尔兰黑帮打杂抢烧,华人资本家的财产被没收,白人权贵在用中国被劫掠文物装饰的豪宅里为赶走了华人而庆功,一旁为他们斟酒侍候的依然是华人…… 电影结尾,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呼应的是故事之外的未来,正如有观众看后写下这样的评论:“走出电影院我们看到的中国和世界,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彩蛋”——这两部春节档电影恰好形成了一种呼应,反派还是同样的反派,但主角的反抗方式和结果已经截然不同。 《唐探1900》中白轩龄(周润发 饰)在法庭舌战群雄的戏份,导演陈思诚直言灵感来自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美国听证会不停被打断发言的不公遭遇。再联系近日“TikTok难民”涌向小红书的荒诞现实,中国人不断调整着对美国的剖析和审视,也不断更新着对自身的认识与定位。而“美国”和“美国人”在新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也伴随着两国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大众对于“美国”心态的变化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和调整。 起初,“美国”在中国电影中的形象是非常直白的——侵略者与敌人。1964年,武兆堤执导的电影《英雄儿女》让一首《英雄赞歌》传遍大江南北,该片诞生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紧张,影片叙事完全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视角出发,美军作为侵略者和敌人以高度符号化的对立面形象存在——他们火力强大,但仍敌不过英勇顽强智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一系列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中,“美军”往往以集体形式出现,没有个体刻画,没有台词,是一种政治主导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经典一幕就是王成(刘世龙 饰)英勇坚守阵地时,美军士兵像“战争机器”一样密密麻麻逼近高地,听到王成一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后吓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以后,中国电影开始出现对美国的正面描绘,美国人甚至开始成为故事主角,美国形象从单一的负面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复杂化。
【文/新潮观鱼】
“你们自诩照世明灯,干的却是恃强凌弱,祸乱人间的勾当!”
这是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剧情最高潮,主角哪吒与敖丙在对抗伪善的阐教仙庭恶势力时喊出的话,不仅点燃了全场,也让所有观众深深共鸣。在这个版本的哪吒故事中,创作者对传统神话进行了全新改编:大反派不再是危害百姓的“四条恶龙”,而是高举正义旗帜捉妖的“天庭”,神仙压迫残害那些底层的“妖”,用他们的血肉炼化成仙丹作为增强自身实力、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补药”。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新编神话”的大反派和当今世界霸权主义的代表——美国,极为相似。甚至有观众指出,片中很多细节隐喻也呼应了这一猜测。比如:形似五角大楼的玉虚宫,代表神仙身份的玉佩上的老鹰图案,炼丹炉上的美元标志,甚至在剧情中反派用哪吒父母作要挟让他服下的那颗毒药也像极了冠状病毒……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春节档的最大赢家,上映10天票房超62亿,已登顶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榜,截止2月7日中午,市场预测最终票房达到惊人的108.53亿,可见这部电影无论是特效、人物、剧情都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
无独有偶,口碑逆袭的春节档票房排名第二《唐探1900》中也有一个存在感很强的“反派”——历史上种族主义盛行的美国。电影中,美国政客为了肮脏的选举政治,鼓吹“白人至上”,企图用一起“开膛手杰克”谋杀案嫁祸华人群体,取缔唐人街,没收中国人的财产。
和《哪吒之魔童闹海》“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神是魔我自己说了算”,最终联合被压迫的群妖干翻反派的热血逆袭不同。《唐探1900》中的历史则是沉重而无奈的:主角众人虽然破了案,洗清了华人的冤屈,赢了听证会,保住了唐人街,但仍然拦不住唐人街被爱尔兰黑帮打杂抢烧,华人资本家的财产被没收,白人权贵在用中国被劫掠文物装饰的豪宅里为赶走了华人而庆功,一旁为他们斟酒侍候的依然是华人……
电影结尾,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呼应的是故事之外的未来,正如有观众看后写下这样的评论:“走出电影院我们看到的中国和世界,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彩蛋”——这两部春节档电影恰好形成了一种呼应,反派还是同样的反派,但主角的反抗方式和结果已经截然不同。
《唐探1900》中白轩龄(周润发 饰)在法庭舌战群雄的戏份,导演陈思诚直言灵感来自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美国听证会不停被打断发言的不公遭遇。再联系近日“TikTok难民”涌向小红书的荒诞现实,中国人不断调整着对美国的剖析和审视,也不断更新着对自身的认识与定位。而“美国”和“美国人”在新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也伴随着两国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大众对于“美国”心态的变化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和调整。
起初,“美国”在中国电影中的形象是非常直白的——侵略者与敌人。1964年,武兆堤执导的电影《英雄儿女》让一首《英雄赞歌》传遍大江南北,该片诞生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紧张,影片叙事完全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视角出发,美军作为侵略者和敌人以高度符号化的对立面形象存在——他们火力强大,但仍敌不过英勇顽强智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一系列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中,“美军”往往以集体形式出现,没有个体刻画,没有台词,是一种政治主导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经典一幕就是王成(刘世龙 饰)英勇坚守阵地时,美军士兵像“战争机器”一样密密麻麻逼近高地,听到王成一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后吓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以后,中国电影开始出现对美国的正面描绘,美国人甚至开始成为故事主角,美国形象从单一的负面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