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天研制出核潜艇,中国就可以早一天摆脱核讹诈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三十年隐姓埋名,将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本文为2014年黄旭华获得“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后,央视《面对面》对其的专访。观察者网重刊此文,深切缅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都说明,对于没有全程空中掩护的海军来说,潜艇是最好的战略性武器,而核动力潜艇更因为其强大的续航能力和打击能力成为军事大国海军中的重要力量。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伴随着这项事业,一批仁人志士隐姓埋名艰苦付出数十年。本周一,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揭晓,88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光荣当选。 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颁奖盛典现场,黄旭华第一个登上领奖台。 记者:我刚才看到颁奖的时候,在屏幕上出现四个字,叫“誓言无声”,您怎么理解这四个字呢? 黄旭华:我们的工作,领导上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隐姓埋名,甘当无名英雄,这一辈子不是像其他的科学家有成果,我们是默默无闻的,在无声处当中,做出应该做出的贡献。 记者:但是在无声处,你们曾经立下过什么誓言? 黄旭华:因为一开始做,领导给我们三点要求,我都满口答应了。 记者:哪三点要求? 黄旭华:第一,党对你的信任,国家对你的信任,希望你不要辜负国家的信任;第二,这项工作的机密性强了,进来了就要一辈子,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离开这个岗位;第三,为了保证国家的机密,不能暴露你的工作性质,也不能暴露你的工作单位的性质,我满口答应了。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1957年,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与核潜艇研制工作,成为最早一批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当时,研制核潜艇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进入之初,领导明确提出:不能泄露工作单位的,性质和从事的工作任务,要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 记者:这三条要求提出来之后,您答应了,但是对于您当时这样要求的提出,对自己一种什么样的誓言? 黄旭华:首先,淡化跟我家庭亲友之间的联系,不是断绝,是淡化。 记者:这种淡化会到什么程度呢? 黄旭华:家里从来问过我你干什么工作,从来我没有讲过,只晓得我在北京工作,不晓得我在什么单位,更不晓得我在干什么工作,我们家里人都不晓得。 记者:你说搞科研工作不行吗? 黄旭华:我自己很少给家里写信,他问我,我就避开不谈。 记者:算是把您捐给了国。 黄旭华:我比较单纯,人家问我怎么样,当时什么想法,我想当初怎么想,我也想不出,党员转正那个时候,已经解放了,转正那个时候,写思想状态的变化情况,我写了一段,可能是“列宁讲过,为了革命,为了人民大众,可以牺牲一切”,需要流血,毫无顾虑他流血,需要把血一次流光,没有意见。如果需要他血一滴一滴慢慢流,这是极大的考验。我说我今天转正了,按照这个要求,需要我流血一次流光,没有问题,需要我的血一滴一滴慢慢流,我也要坚持到底。 记者:这算是誓言吗? 黄旭华:我说我有这个心愿,我就朝这个努力,确确实实,我到现在为止,如果党需要我一滴一滴血慢慢流,我看我还是要做的。 记者:您刚才说当血一滴一滴的流,这是最难做的。 黄旭华:最不容易做得到的,但是我感到我确确实实有这么一个心愿,在入党转正那一天的思想报告里我写的。 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左二,彭湃烈士之子),副总设计师赵仁恺(左一)、黄纬禄(右二)、黄旭华(右一) 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与航空母舰、导弹一起,是现代战争最强大的三种决胜武器,也是军事大国海军中的重要力量。毛泽东主席指出:中国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核潜艇早研制出来一天,中国就可以早一天摆脱核讹诈。 黄旭华:我们的工作开始是希望苏联援助的,派两个代表团,到苏联去谈,谈不下来,他闭口不谈这个事情,然后1949年我们建国的时候,1959年建国十周年,赫鲁晓夫带人到中国访问,毛主席跟周恩来又正式向他提出来,希望他帮助我们国家研制核潜艇。 赫鲁晓夫很傲慢,在他的回忆录上他这样讲,中国想造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他的原话是异想天开,不可能,然后他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要求高,牵扯面广,研制周期长,花钱多,你们中国没有能力来搞这个事情。我们苏联有了,就可以保护你们,要求给我们建立两个舰队,中国的港口基地给苏联的核潜艇用。 所以毛主席非常生气,我好不容易中国解放,现在港口基地又要让给你们来管了,所以他就提出来说,我们下决心,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但是对于黄旭华他们来说,一万年实在太长,而要想突破,必须跨过对核潜艇的知识壁垒。进入29人队伍之前,黄旭华只有些常规动力潜艇的知识,出身于造船专业的他,对核动力更是陌生。一无图纸,二无资料,更没有外国专家指点迷津,其难度可想而知。 记者:都不懂这个东西,怎么做呢? 黄旭华:第一,从调查研究入手, 记者:怎么调查? 黄旭华:美国搞出来之后,报纸专栏、杂志上有好多,但是第一,零零碎碎的,第二,虚虚假假的。我们调查研究,我提出来每一个同志,我们要求所有的同志,每个人搬三面镜子出去,第一面镜子叫做放大镜;第二,用显微镜把它放大,看看里面到底什么东西;第三面镜子很重要,叫照妖镜,因为它虚虚假假,你不要上当,拿一个照妖镜把它搞清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我们把全世界的资料收集,自己加以分析。 记者:从这些公开的资料里面能够勾画出来。 黄旭华:零零碎碎的,各种各样的,把它搞出来,最后还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核潜艇的玩具模型,这个玩具模型,小的这么小,大的大概这么大,里面的布局非常精细,打开了,我们把它拆开来。 记者:从一个模具能够推导出? 黄旭华:然后给我们搞的资料,找出图纸相对起来,基本上比较吻合,就增加我们的信心了,核潜艇大概需要这个,需要那个。 很难想象,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事实上,对于核潜艇的外形,美国利用了10年时间,经历了“常规动力水滴型——核动力常规型——核动力水滴型”三部曲。前苏联更是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六部曲。而中国则要一步到位。 黄旭华:当时人家就说,美国走了几步才赶上去,我们的条件比它差,我们也应该一步一步走。这是很大的争议。因为我在这个事情上,我在上海交大带了几个同志,做了很多模型实验,事后还得报到上边去,聂元帅讲了一句话,说不要搞了一个不三不四的,既然有把握,应该一步跳过去。我们第一条艇,比美国,比俄罗斯苏联的快两倍,好得多。
![早一天研制出核潜艇,中国就可以早一天摆脱核讹诈](https://news.hot166.com/uploads/images/202502/image_870x_67a63424d547d.jpg)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三十年隐姓埋名,将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本文为2014年黄旭华获得“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后,央视《面对面》对其的专访。观察者网重刊此文,深切缅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都说明,对于没有全程空中掩护的海军来说,潜艇是最好的战略性武器,而核动力潜艇更因为其强大的续航能力和打击能力成为军事大国海军中的重要力量。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伴随着这项事业,一批仁人志士隐姓埋名艰苦付出数十年。本周一,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揭晓,88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光荣当选。
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颁奖盛典现场,黄旭华第一个登上领奖台。
记者:我刚才看到颁奖的时候,在屏幕上出现四个字,叫“誓言无声”,您怎么理解这四个字呢?
黄旭华:我们的工作,领导上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隐姓埋名,甘当无名英雄,这一辈子不是像其他的科学家有成果,我们是默默无闻的,在无声处当中,做出应该做出的贡献。
记者:但是在无声处,你们曾经立下过什么誓言?
黄旭华:因为一开始做,领导给我们三点要求,我都满口答应了。
记者:哪三点要求?
黄旭华:第一,党对你的信任,国家对你的信任,希望你不要辜负国家的信任;第二,这项工作的机密性强了,进来了就要一辈子,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离开这个岗位;第三,为了保证国家的机密,不能暴露你的工作性质,也不能暴露你的工作单位的性质,我满口答应了。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1957年,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与核潜艇研制工作,成为最早一批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当时,研制核潜艇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进入之初,领导明确提出:不能泄露工作单位的,性质和从事的工作任务,要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
记者:这三条要求提出来之后,您答应了,但是对于您当时这样要求的提出,对自己一种什么样的誓言?
黄旭华:首先,淡化跟我家庭亲友之间的联系,不是断绝,是淡化。
记者:这种淡化会到什么程度呢?
黄旭华:家里从来问过我你干什么工作,从来我没有讲过,只晓得我在北京工作,不晓得我在什么单位,更不晓得我在干什么工作,我们家里人都不晓得。
记者:你说搞科研工作不行吗?
黄旭华:我自己很少给家里写信,他问我,我就避开不谈。
记者:算是把您捐给了国。
黄旭华:我比较单纯,人家问我怎么样,当时什么想法,我想当初怎么想,我也想不出,党员转正那个时候,已经解放了,转正那个时候,写思想状态的变化情况,我写了一段,可能是“列宁讲过,为了革命,为了人民大众,可以牺牲一切”,需要流血,毫无顾虑他流血,需要把血一次流光,没有意见。如果需要他血一滴一滴慢慢流,这是极大的考验。我说我今天转正了,按照这个要求,需要我流血一次流光,没有问题,需要我的血一滴一滴慢慢流,我也要坚持到底。
记者:这算是誓言吗?
黄旭华:我说我有这个心愿,我就朝这个努力,确确实实,我到现在为止,如果党需要我一滴一滴血慢慢流,我看我还是要做的。
记者:您刚才说当血一滴一滴的流,这是最难做的。
黄旭华:最不容易做得到的,但是我感到我确确实实有这么一个心愿,在入党转正那一天的思想报告里我写的。
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左二,彭湃烈士之子),副总设计师赵仁恺(左一)、黄纬禄(右二)、黄旭华(右一)
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与航空母舰、导弹一起,是现代战争最强大的三种决胜武器,也是军事大国海军中的重要力量。毛泽东主席指出:中国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核潜艇早研制出来一天,中国就可以早一天摆脱核讹诈。
黄旭华:我们的工作开始是希望苏联援助的,派两个代表团,到苏联去谈,谈不下来,他闭口不谈这个事情,然后1949年我们建国的时候,1959年建国十周年,赫鲁晓夫带人到中国访问,毛主席跟周恩来又正式向他提出来,希望他帮助我们国家研制核潜艇。
赫鲁晓夫很傲慢,在他的回忆录上他这样讲,中国想造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他的原话是异想天开,不可能,然后他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要求高,牵扯面广,研制周期长,花钱多,你们中国没有能力来搞这个事情。我们苏联有了,就可以保护你们,要求给我们建立两个舰队,中国的港口基地给苏联的核潜艇用。
所以毛主席非常生气,我好不容易中国解放,现在港口基地又要让给你们来管了,所以他就提出来说,我们下决心,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但是对于黄旭华他们来说,一万年实在太长,而要想突破,必须跨过对核潜艇的知识壁垒。进入29人队伍之前,黄旭华只有些常规动力潜艇的知识,出身于造船专业的他,对核动力更是陌生。一无图纸,二无资料,更没有外国专家指点迷津,其难度可想而知。
记者:都不懂这个东西,怎么做呢?
黄旭华:第一,从调查研究入手,
记者:怎么调查?
黄旭华:美国搞出来之后,报纸专栏、杂志上有好多,但是第一,零零碎碎的,第二,虚虚假假的。我们调查研究,我提出来每一个同志,我们要求所有的同志,每个人搬三面镜子出去,第一面镜子叫做放大镜;第二,用显微镜把它放大,看看里面到底什么东西;第三面镜子很重要,叫照妖镜,因为它虚虚假假,你不要上当,拿一个照妖镜把它搞清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我们把全世界的资料收集,自己加以分析。
记者:从这些公开的资料里面能够勾画出来。
黄旭华:零零碎碎的,各种各样的,把它搞出来,最后还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核潜艇的玩具模型,这个玩具模型,小的这么小,大的大概这么大,里面的布局非常精细,打开了,我们把它拆开来。
记者:从一个模具能够推导出?
黄旭华:然后给我们搞的资料,找出图纸相对起来,基本上比较吻合,就增加我们的信心了,核潜艇大概需要这个,需要那个。
很难想象,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事实上,对于核潜艇的外形,美国利用了10年时间,经历了“常规动力水滴型——核动力常规型——核动力水滴型”三部曲。前苏联更是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六部曲。而中国则要一步到位。
黄旭华:当时人家就说,美国走了几步才赶上去,我们的条件比它差,我们也应该一步一步走。这是很大的争议。因为我在这个事情上,我在上海交大带了几个同志,做了很多模型实验,事后还得报到上边去,聂元帅讲了一句话,说不要搞了一个不三不四的,既然有把握,应该一步跳过去。我们第一条艇,比美国,比俄罗斯苏联的快两倍,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