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作品“5000天”拍出4.5个亿:艺术家Beeple呈现2122年人类社会
2024-12-27 20:00:00 《每一天》系列(节选)(艺术家提供/图) 这是一个你可以拥有一件艺术品、却无法拥有这件艺术品之实体的奇幻世界。 2021年,佳士得于2月25日开始拍卖数字艺术家Beeple(本名Mike Winkelmann)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3月11日结标时创下693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的拍卖纪录,Beeple因此一跃成为全球最昂贵的三位在世艺术家之一,仅次于大卫·霍克尼和杰夫·昆斯。也是在这一刻,人们不得不起立,迎接数字时代创立的新标准。 3年后,已然“顶流”的Beeple来到南京。2024年11月13日,他的全球首场个人大展“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Tales From A Synthetic Future)在德基艺术博物馆启幕,展览集中呈现了他最受瞩目的《每一天》《人类一号》《S.2122》等前卫数字艺术作品,Beeple借此传递了他对未来世界人类、科技与生态平衡的诘问和思考。 “‘人造’概念似乎和有机、自然二元对立,但在我看来,一个物体可能既是人造又是有机的。AI也许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最有人性的东西,因为人类所有创作的DNA都深深融入其中,从这个角度看,AI也是非常有机的。我认为‘人造’和有机之间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现实和虚拟世界的界线也愈发难以区分,这也是我希望今天通过艺术去探讨的议题。” Beeple(艺术家提供/图) 17年日更不断“每一天”,捕捉时代精神 “69346250(美元)” 2021年3月11日,Beeple一大家子都聚在客厅。他和妻子端坐沙发,紧盯着电视直播的佳士得拍卖进程……当他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34.6万美元最后落槌时,Beeple和妻子完全傻眼了,无以形容自己的惊诧,他嘴里连连爆了好几句“What The Fuck?!”(“真他妈见鬼了!”) 当那个天文数字出现在屏幕上时,Beeple身后的父母老泪纵横地抱在了一起,只有远处几个年幼的孩子,仍专注地围着一台iPad玩涂鸦游戏。或许感知到大人的反常,最小的娃娃蹒跚着走到电视机前,Beeple摸着他的小脑瓜问:“你觉得这作品咋样?”咿呀学语的娃娃发出两声似是而非的“嗯、啊”,便头也不回地归入孩子们的游戏队伍中……也许,这就是Beeple儿时的样子。 Beeple本名迈克·温克尔曼(Mike Winkelmann),1981年6月20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电气工程师,母亲在养老院工作。Beeple出生这年,IBM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个人电脑,等他拥有个人电脑时,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我10岁那年,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我对这个方方正正的盒子特别着迷,觉得它有无限可能。我最早接触的软件Microsoft Paint不过是Windows系统中一个非常基础的绘图工具。从那时起,我努力尝试最先进的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我相信每次新技术诞生都代表着新的机遇。” 1999年,少年温克尔曼进入普渡大学修习计算机专业,同年开始使用索尼迷你摄像机拍摄短片,次年与童年好友成立了一个实验性新媒体团体。2003年大学毕业时,他开始使用艺名Beeple构建新身份,创作了一系列数字音乐、器乐视频和墙纸海报等。Beeple的名字源于1980年代一种“丑萌”的绒毛玩具,“它会发出‘哔哔’声,还会发光——但从没真正流行过。” “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展览现场,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 从Microsoft Paint、手持录影设备到迪士尼动画软件,再到Photoshop、Creative Commons及Cinema 4D,计算机技术不断迭代更新,Beeple将这些新兴技术和形式融入自己的创作。“我一直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艺术创作,我认为数字艺术是一种可以被纳入正式艺术范畴的媒介,我不太在意艺术是否会成为我的职业,更关心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创作让我感到快乐。” 展览现场最先呈现的板块,回溯了Beeple默默无闻时代的各项尝试:涂鸦手绘、叙事短片、海报设计、器乐视频……“基于Beeple的早期艺术实践,我们提出‘数字考古’的概念。从艺术家的旧工作室出发,通过其20世纪末至今的创作演变,展示技术如何推动数字艺术的发展。”作为此次展览的艺术顾问,国际知名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评价道,“Beeple在科技领域的实验推动着他运用多元媒介创作,他重视通过不同传播媒介使艺术家的概念变得大众化,并将创作的开放性作为日常实践。” 步入展览现场屏幕与镜面环绕构成的酷炫场域中,一个近5米高、20米长的巨型屏幕循环播放着Beeple创作的《每一天》系列的精选作品——自2007年5月1日起,他坚持每天完成一件新作,并将之发布在个人网站上,迄今为止《每一天》系列已超过6000件作品,而且还在不断增加……Beeple 的“每一天”是捕捉当下时代精神的视觉日记,也是他突破自身技能和想象力界限的艺术探索。 “我决定开启‘每一天’项目,是受到英国插画家汤姆·贾德(Tom Judd)的启发,他每天创作一幅插画,我当时希望绘画能有进步,所以最初的‘每一天’作品都是手绘,我自己从中也学到很多。差不多一年后,我觉得可以尝试每天渲染一幅作品来学习Cinema 4D,因此后来的作品都是完全数字化的。” 起初,这只是一次旨在精进技艺的不懈坚持,后来,《每一天》系列成了Beeple捕捉社会百态、呈现他对各类议题个人化诠释的手段,他常将超现实与高度写实混搭,在奇幻的未来场景中推演当下事件(包括诸多新闻热点)。在他那些充满赛博朋克风的数字作品中,机器与生物并存,特朗普、希拉里、马斯克、扎克伯格等现实人物与皮卡丘、加菲猫、玩具总动员、星球大战等流行文化元素并置——Beeple试图以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回应数字时代的混乱和反乌托邦。 “通过艺术来诠释这些信息,对我来说是日复一日的无尽挑战。”连续17年日更不断,《每一天》系列证明了Beeple持之以恒的决心,行旅中国期间他仍在创作,展览开幕当天还在现场完成了《每一天》系列的第6406件作品,向全球观众呈现了一件数字艺术作品“生长”的全过程。Beeple推了推他的金丝边眼镜,微微泛白的鬓角诉说着这个80后工科宅男的勤勉自律,“我每天都在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也是我坚持至今的原因。” “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展览现场,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 “盒子”里孤独的“人类一号”走向不确定的未来 Beeple的工作室内悬挂着6个电视机屏幕,全天候不间断播放着诸如CNN、FoxNews等各个频道的全球时事新闻。他的创作深受急速变化的时代的影响,在《每一天》系列中,就有多件作品回应当下,同时想象未来。 2020年10月,菠萝币(MEME)横空出世,并在群起追捧下急速升值,许多人受风潮影响裹卷其中。Beeple曾创作隐喻现实的《明日》:画面中身着白衣如幽灵般的人们排着队走向一颗“巨型菠萝”,在集体无意识中丧失了自我…… “未来无法预测,正如NFT加密货币技术的出现,它本与艺术无关,却彻底改变了艺术界,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未来或许还会发生更多疯狂的怪事……但我希望,自己能更好地欣赏生活中这些荒谬的奇迹。” 《每一天:前5000天》以天价落槌后,Beeple成了数字艺术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他游走于技术与艺术之间,也试图提升作品维度,创造全新的视觉秩序。展览现场,3个高逾两米的矩形玻璃柜尤为引人注目,《人类一号》、《S.2122》和《指数生长》三件作品,将迷人的动态景观封装在旋转的玻璃盒中。提及“让三维的盒子旋转起来”的想法,Beeple坦言,“因为我自己有两个10岁不到的孩子,他们是使用iPad长大的一代,说实话,让他们对博物馆产生兴趣并非易事。我想,他们更愿意观看动态的东西。” 2021年,Beeple创作了首件动态雕塑《人类一号》,展示了一个身着宇航服的孤独“旅行者”,永不停歇地走在变幻无穷的虚拟景观中。“《人类一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在箱体中行走的人,代表着它是诞生在元宇宙的第一个数字人,正在虚拟空间探索世界。但更广义地说,这个作品的概念是持续的变化,我一直在探索现实世界新的边界,就像《人类一号》的探索一样,我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能够借由展览让它演化出新篇章,真令人兴奋。”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Elias Hassos/图) 每次展出时,Beeple都会根据当下议题为“人类一号”开启一段全新旅程,箱中人背负的装备会随之改变,四肢机械化程度亦不断加剧。此次展出《人类一号》,Beeple以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为灵感。“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我难以想象它能达到的高度,哪怕仅仅五年后,但这种未知和可能性正是激发我灵感和热情的源泉。” 2023年,Beeple参观德基艺术博物馆“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大展后获得灵感,创作了一件动态雕塑《指数生长》:一株巨型花藤旋绕着伸向天空,无数花朵在其间周而复始地生长、绽放、凋谢…… Beeple将经典静物转化为动态变化的视觉体验,让自然之美与技术更迭并置。《指数生长》由基于4个不同基底生成的5个核心图层组成,通过编程,Beeple将这5个图层随机混合,每个图层透明度在0到100之间,每隔0到30秒随机变化,从而实时生成多达20亿种可能的植物景观。这种超高密度的细节表现,象征着技术的迅猛突变,也影射了错综复杂的现代生活节奏。Beeple笑称,技术发展太快,自己的作品两百年后可能被人视作“洞穴壁画”。 在小汉斯看来,Beeple开创性的结合物质性与数字性的“盒子”作品,是随着艺术家一生不断变化的“生命体”,在这种随时间变化而不设结局的机制里,隐藏着Beeple对未来的好奇、对时间的敬意,以及对技术发展的乐观英雄主义。 《人类一号》,“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展览现场,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2024 2022年完成的动态雕塑《S.2122》是Beeple另一件重磅代表作,呈现了他对于2122年人类社会图景的设想:在这个被Beeple称为“城市街区”的离散世界里,一座座多单元高层建筑矗立于未来主义的大海上,船只在建筑中穿梭,飞行器在天空盘旋,植物附着在高耸入云的建筑上,身着制服的人类在建筑物中往返进出……“我用大量细节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小世界。” 《S.2122》里的微观图景也会持续更新——海洋水位会不断上升,建筑中的人类会展开应对。“这件作品每5年更新一次,因为我想用更长的尺度框架来探讨时间的概念,人们习惯优先处理眼前的事,但气候变化的问题被推迟,它常被描述成不那么迫在眉睫的灾难。”通过这件作品,Beeple试图提示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同时展现人类生存的坚强意志。“《S.2122》所传达的信息是关于气候变化,但它背后的灵感是一种更细致的审视:关于人类如何影响世界。有种观点认为人类即将毁灭世界,我并不赞同,我想传达出希望的信息:人类将随着气候变化继续进化,最终适应并生活在新的生态系统中。”
《每一天》系列(节选)(艺术家提供/图)
这是一个你可以拥有一件艺术品、却无法拥有这件艺术品之实体的奇幻世界。
2021年,佳士得于2月25日开始拍卖数字艺术家Beeple(本名Mike Winkelmann)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3月11日结标时创下693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的拍卖纪录,Beeple因此一跃成为全球最昂贵的三位在世艺术家之一,仅次于大卫·霍克尼和杰夫·昆斯。也是在这一刻,人们不得不起立,迎接数字时代创立的新标准。
3年后,已然“顶流”的Beeple来到南京。2024年11月13日,他的全球首场个人大展“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Tales From A Synthetic Future)在德基艺术博物馆启幕,展览集中呈现了他最受瞩目的《每一天》《人类一号》《S.2122》等前卫数字艺术作品,Beeple借此传递了他对未来世界人类、科技与生态平衡的诘问和思考。
“‘人造’概念似乎和有机、自然二元对立,但在我看来,一个物体可能既是人造又是有机的。AI也许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最有人性的东西,因为人类所有创作的DNA都深深融入其中,从这个角度看,AI也是非常有机的。我认为‘人造’和有机之间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现实和虚拟世界的界线也愈发难以区分,这也是我希望今天通过艺术去探讨的议题。”
Beeple(艺术家提供/图)
17年日更不断“每一天”,捕捉时代精神
“69346250(美元)”
2021年3月11日,Beeple一大家子都聚在客厅。他和妻子端坐沙发,紧盯着电视直播的佳士得拍卖进程……当他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34.6万美元最后落槌时,Beeple和妻子完全傻眼了,无以形容自己的惊诧,他嘴里连连爆了好几句“What The Fuck?!”(“真他妈见鬼了!”)
当那个天文数字出现在屏幕上时,Beeple身后的父母老泪纵横地抱在了一起,只有远处几个年幼的孩子,仍专注地围着一台iPad玩涂鸦游戏。或许感知到大人的反常,最小的娃娃蹒跚着走到电视机前,Beeple摸着他的小脑瓜问:“你觉得这作品咋样?”咿呀学语的娃娃发出两声似是而非的“嗯、啊”,便头也不回地归入孩子们的游戏队伍中……也许,这就是Beeple儿时的样子。
Beeple本名迈克·温克尔曼(Mike Winkelmann),1981年6月20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电气工程师,母亲在养老院工作。Beeple出生这年,IBM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个人电脑,等他拥有个人电脑时,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我10岁那年,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我对这个方方正正的盒子特别着迷,觉得它有无限可能。我最早接触的软件Microsoft Paint不过是Windows系统中一个非常基础的绘图工具。从那时起,我努力尝试最先进的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我相信每次新技术诞生都代表着新的机遇。”
1999年,少年温克尔曼进入普渡大学修习计算机专业,同年开始使用索尼迷你摄像机拍摄短片,次年与童年好友成立了一个实验性新媒体团体。2003年大学毕业时,他开始使用艺名Beeple构建新身份,创作了一系列数字音乐、器乐视频和墙纸海报等。Beeple的名字源于1980年代一种“丑萌”的绒毛玩具,“它会发出‘哔哔’声,还会发光——但从没真正流行过。”
“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展览现场,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
从Microsoft Paint、手持录影设备到迪士尼动画软件,再到Photoshop、Creative Commons及Cinema 4D,计算机技术不断迭代更新,Beeple将这些新兴技术和形式融入自己的创作。“我一直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艺术创作,我认为数字艺术是一种可以被纳入正式艺术范畴的媒介,我不太在意艺术是否会成为我的职业,更关心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创作让我感到快乐。”
展览现场最先呈现的板块,回溯了Beeple默默无闻时代的各项尝试:涂鸦手绘、叙事短片、海报设计、器乐视频……“基于Beeple的早期艺术实践,我们提出‘数字考古’的概念。从艺术家的旧工作室出发,通过其20世纪末至今的创作演变,展示技术如何推动数字艺术的发展。”作为此次展览的艺术顾问,国际知名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评价道,“Beeple在科技领域的实验推动着他运用多元媒介创作,他重视通过不同传播媒介使艺术家的概念变得大众化,并将创作的开放性作为日常实践。”
步入展览现场屏幕与镜面环绕构成的酷炫场域中,一个近5米高、20米长的巨型屏幕循环播放着Beeple创作的《每一天》系列的精选作品——自2007年5月1日起,他坚持每天完成一件新作,并将之发布在个人网站上,迄今为止《每一天》系列已超过6000件作品,而且还在不断增加……Beeple 的“每一天”是捕捉当下时代精神的视觉日记,也是他突破自身技能和想象力界限的艺术探索。
“我决定开启‘每一天’项目,是受到英国插画家汤姆·贾德(Tom Judd)的启发,他每天创作一幅插画,我当时希望绘画能有进步,所以最初的‘每一天’作品都是手绘,我自己从中也学到很多。差不多一年后,我觉得可以尝试每天渲染一幅作品来学习Cinema 4D,因此后来的作品都是完全数字化的。”
起初,这只是一次旨在精进技艺的不懈坚持,后来,《每一天》系列成了Beeple捕捉社会百态、呈现他对各类议题个人化诠释的手段,他常将超现实与高度写实混搭,在奇幻的未来场景中推演当下事件(包括诸多新闻热点)。在他那些充满赛博朋克风的数字作品中,机器与生物并存,特朗普、希拉里、马斯克、扎克伯格等现实人物与皮卡丘、加菲猫、玩具总动员、星球大战等流行文化元素并置——Beeple试图以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回应数字时代的混乱和反乌托邦。
“通过艺术来诠释这些信息,对我来说是日复一日的无尽挑战。”连续17年日更不断,《每一天》系列证明了Beeple持之以恒的决心,行旅中国期间他仍在创作,展览开幕当天还在现场完成了《每一天》系列的第6406件作品,向全球观众呈现了一件数字艺术作品“生长”的全过程。Beeple推了推他的金丝边眼镜,微微泛白的鬓角诉说着这个80后工科宅男的勤勉自律,“我每天都在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也是我坚持至今的原因。”
“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展览现场,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
“盒子”里孤独的“人类一号”走向不确定的未来
Beeple的工作室内悬挂着6个电视机屏幕,全天候不间断播放着诸如CNN、FoxNews等各个频道的全球时事新闻。他的创作深受急速变化的时代的影响,在《每一天》系列中,就有多件作品回应当下,同时想象未来。
2020年10月,菠萝币(MEME)横空出世,并在群起追捧下急速升值,许多人受风潮影响裹卷其中。Beeple曾创作隐喻现实的《明日》:画面中身着白衣如幽灵般的人们排着队走向一颗“巨型菠萝”,在集体无意识中丧失了自我……
“未来无法预测,正如NFT加密货币技术的出现,它本与艺术无关,却彻底改变了艺术界,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未来或许还会发生更多疯狂的怪事……但我希望,自己能更好地欣赏生活中这些荒谬的奇迹。”
《每一天:前5000天》以天价落槌后,Beeple成了数字艺术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他游走于技术与艺术之间,也试图提升作品维度,创造全新的视觉秩序。展览现场,3个高逾两米的矩形玻璃柜尤为引人注目,《人类一号》、《S.2122》和《指数生长》三件作品,将迷人的动态景观封装在旋转的玻璃盒中。提及“让三维的盒子旋转起来”的想法,Beeple坦言,“因为我自己有两个10岁不到的孩子,他们是使用iPad长大的一代,说实话,让他们对博物馆产生兴趣并非易事。我想,他们更愿意观看动态的东西。”
2021年,Beeple创作了首件动态雕塑《人类一号》,展示了一个身着宇航服的孤独“旅行者”,永不停歇地走在变幻无穷的虚拟景观中。“《人类一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在箱体中行走的人,代表着它是诞生在元宇宙的第一个数字人,正在虚拟空间探索世界。但更广义地说,这个作品的概念是持续的变化,我一直在探索现实世界新的边界,就像《人类一号》的探索一样,我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能够借由展览让它演化出新篇章,真令人兴奋。”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Elias Hassos/图)
每次展出时,Beeple都会根据当下议题为“人类一号”开启一段全新旅程,箱中人背负的装备会随之改变,四肢机械化程度亦不断加剧。此次展出《人类一号》,Beeple以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为灵感。“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我难以想象它能达到的高度,哪怕仅仅五年后,但这种未知和可能性正是激发我灵感和热情的源泉。”
2023年,Beeple参观德基艺术博物馆“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大展后获得灵感,创作了一件动态雕塑《指数生长》:一株巨型花藤旋绕着伸向天空,无数花朵在其间周而复始地生长、绽放、凋谢……
Beeple将经典静物转化为动态变化的视觉体验,让自然之美与技术更迭并置。《指数生长》由基于4个不同基底生成的5个核心图层组成,通过编程,Beeple将这5个图层随机混合,每个图层透明度在0到100之间,每隔0到30秒随机变化,从而实时生成多达20亿种可能的植物景观。这种超高密度的细节表现,象征着技术的迅猛突变,也影射了错综复杂的现代生活节奏。Beeple笑称,技术发展太快,自己的作品两百年后可能被人视作“洞穴壁画”。
在小汉斯看来,Beeple开创性的结合物质性与数字性的“盒子”作品,是随着艺术家一生不断变化的“生命体”,在这种随时间变化而不设结局的机制里,隐藏着Beeple对未来的好奇、对时间的敬意,以及对技术发展的乐观英雄主义。
《人类一号》,“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展览现场,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2024
2022年完成的动态雕塑《S.2122》是Beeple另一件重磅代表作,呈现了他对于2122年人类社会图景的设想:在这个被Beeple称为“城市街区”的离散世界里,一座座多单元高层建筑矗立于未来主义的大海上,船只在建筑中穿梭,飞行器在天空盘旋,植物附着在高耸入云的建筑上,身着制服的人类在建筑物中往返进出……“我用大量细节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小世界。”
《S.2122》里的微观图景也会持续更新——海洋水位会不断上升,建筑中的人类会展开应对。“这件作品每5年更新一次,因为我想用更长的尺度框架来探讨时间的概念,人们习惯优先处理眼前的事,但气候变化的问题被推迟,它常被描述成不那么迫在眉睫的灾难。”通过这件作品,Beeple试图提示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同时展现人类生存的坚强意志。“《S.2122》所传达的信息是关于气候变化,但它背后的灵感是一种更细致的审视:关于人类如何影响世界。有种观点认为人类即将毁灭世界,我并不赞同,我想传达出希望的信息:人类将随着气候变化继续进化,最终适应并生活在新的生态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