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新能源”VS“美国AI”吗?

【文/陈经】 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之后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 本文在第一部分,结合全球和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特性,对新质生产力说说笔者的理解,希望帮助有兴趣的读者加深认识。在第二部分,解读新质生产力的文字论述,帮助有需要的读者建立认知。 笔者认为,新质生产力只有中国才能大规模发展。从工业革命的意义上看,新质生产力与以前的数次革命特性不同。中国的新质生产力路线,与美国大模型人工智能路线在竞争,这在工业革命历史上是罕见的。 一、深入认识新质生产力 有不少对新质生产力的解读文章,是根据中央的文字论述,解释字面意义,数据没有多少,较为浅显。新质生产力内涵很丰富,笔者结合数据、产业、历史,阐述对新质生产力特性的认识。 1.只有中国能大规模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在全球多国分散发展,是常见现象。如纺织业分布在全球,中国、越南、孟加拉国是前三,在多个发展中国家都是重要产业,意大利、法国等国高端纺织业较强。IT业各国都有,美国、中国领先。汽车业,日本、德国、美国、韩国在发达国家中较强,中国、印度、墨西哥、泰国在发展中国家较强。 但是,中国几乎所有制造相关行业都在全球排名靠前,规模上一般是第一,技术水平基本能到第一第二,差的也有前三、前五。这在全球是唯一的,制造业中国有巨大优势。 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就占全球的27.74%。被许多人当作制造业竞争对手的越南,仅占0.28%,只有中国的百分之一。这是因为评估制造业要看“干货”,组装的产值巨大,但增加值少。越南一贯学习中国政策,有时文件都是抄的。但如果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不知道如何着手,连组装都要靠别人,应该抄不动了。 这张图是IMD根据2020年的数据做的,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份额是29%。以制造业产出计,中国超过后面十国的总和。 经过中美贸易战斗争,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份额来到约30%。世界银行的各国制造增加值统计截至2022年,美国、加拿大仍只有2021年数据。中国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为4.9756万亿美元,全球为16.1888万亿美元,中国占比为30.7%。 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中国一半,产值超过中国三分之一,它能不能大规模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说明,不可能。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力大幅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不好解释的经济增长就说成TFP有进步。经济增长可以是因为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增加导致的,但有时这些投入没增加,甚至减少,经济仍然增长,如何解释经济增长?只能是因为“无形”的技术进步,这就是TFP概念的出发点。 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都是无形的技术进步。购买更多机器设备,开垦更肥沃的土地,这类是有形的技术进步,直接就能解释经济增长,不算在TFP里。 TFP在计算时的特点是,没法直接计算。例如中国的知识和教育有进步,这谁也说不清让经济增长率提升了多少,规模经济也肯定有贡献,也说不清。但是资本投入、劳动力人数、劳动时长、土地投入,与过去相比增加多少,是可以估算的。能估算的加起来,会发现仍低于实际经济增长率,那就用TFP来解释。这是多方面无形的进步导致的,笼统地说是“技术”进步了。 TFP有三个来源:效率改善、技术进步、规模效应。其中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比较常规,但是想达到中国式的“规模效应”,美国以及别的国家不可能了。 这不是说某个单一的产品有规模效应就行。按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准,需要所有关联行业一起上规模,才有极致的规模效应。例如光伏产业成本降到了十分之一,低于煤电了,这才有新能源革命。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当然需要,但最关键的是,中国在所有产业链环节上都实现了巨大的规模效应。从上游的硅原料,到中游的光伏玻璃、电池片,到下游的组件,产能都极为巨大。而光伏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又需要别的制造业支撑,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1月 17, 2025 - 23:35
 4275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新能源”VS“美国AI”吗?

【文/陈经】

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之后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

本文在第一部分,结合全球和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特性,对新质生产力说说笔者的理解,希望帮助有兴趣的读者加深认识。在第二部分,解读新质生产力的文字论述,帮助有需要的读者建立认知。

笔者认为,新质生产力只有中国才能大规模发展。从工业革命的意义上看,新质生产力与以前的数次革命特性不同。中国的新质生产力路线,与美国大模型人工智能路线在竞争,这在工业革命历史上是罕见的。

一、深入认识新质生产力

有不少对新质生产力的解读文章,是根据中央的文字论述,解释字面意义,数据没有多少,较为浅显。新质生产力内涵很丰富,笔者结合数据、产业、历史,阐述对新质生产力特性的认识。

1.只有中国能大规模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在全球多国分散发展,是常见现象。如纺织业分布在全球,中国、越南、孟加拉国是前三,在多个发展中国家都是重要产业,意大利、法国等国高端纺织业较强。IT业各国都有,美国、中国领先。汽车业,日本、德国、美国、韩国在发达国家中较强,中国、印度、墨西哥、泰国在发展中国家较强。

但是,中国几乎所有制造相关行业都在全球排名靠前,规模上一般是第一,技术水平基本能到第一第二,差的也有前三、前五。这在全球是唯一的,制造业中国有巨大优势。

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就占全球的27.74%。被许多人当作制造业竞争对手的越南,仅占0.28%,只有中国的百分之一。这是因为评估制造业要看“干货”,组装的产值巨大,但增加值少。越南一贯学习中国政策,有时文件都是抄的。但如果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不知道如何着手,连组装都要靠别人,应该抄不动了。

这张图是IMD根据2020年的数据做的,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份额是29%。以制造业产出计,中国超过后面十国的总和。

经过中美贸易战斗争,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份额来到约30%。世界银行的各国制造增加值统计截至2022年,美国、加拿大仍只有2021年数据。中国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为4.9756万亿美元,全球为16.1888万亿美元,中国占比为30.7%。

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中国一半,产值超过中国三分之一,它能不能大规模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说明,不可能。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力大幅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不好解释的经济增长就说成TFP有进步。经济增长可以是因为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增加导致的,但有时这些投入没增加,甚至减少,经济仍然增长,如何解释经济增长?只能是因为“无形”的技术进步,这就是TFP概念的出发点。

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都是无形的技术进步。购买更多机器设备,开垦更肥沃的土地,这类是有形的技术进步,直接就能解释经济增长,不算在TFP里。

TFP在计算时的特点是,没法直接计算。例如中国的知识和教育有进步,这谁也说不清让经济增长率提升了多少,规模经济也肯定有贡献,也说不清。但是资本投入、劳动力人数、劳动时长、土地投入,与过去相比增加多少,是可以估算的。能估算的加起来,会发现仍低于实际经济增长率,那就用TFP来解释。这是多方面无形的进步导致的,笼统地说是“技术”进步了。

TFP有三个来源:效率改善、技术进步、规模效应。其中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比较常规,但是想达到中国式的“规模效应”,美国以及别的国家不可能了。

这不是说某个单一的产品有规模效应就行。按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准,需要所有关联行业一起上规模,才有极致的规模效应。例如光伏产业成本降到了十分之一,低于煤电了,这才有新能源革命。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当然需要,但最关键的是,中国在所有产业链环节上都实现了巨大的规模效应。从上游的硅原料,到中游的光伏玻璃、电池片,到下游的组件,产能都极为巨大。而光伏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又需要别的制造业支撑,才能实现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