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乌克兰人,“我现在还活着,这就足够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 薛凯桓】 各位亲爱的中国朋友们,我预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2024年对于你们来说是怎样的一年?我非常希望大家在这一年里顺利且快乐。但生活中总有不好的事发生,但即便如此,我也希望中国朋友们依然能够保持乐观。 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就必然会带着各种颜色的情绪。快乐,烦恼,苦闷,甚至绝望,都不可避免。这个世界中仍然有许多战争与苦难,痛苦仿佛土地中烧焦的裂痕,在时刻骚扰着我们。烧焦的土地中难以盛开绚丽的鲜花,但请牢记,乐观是好事的源头。 今天,当站在2024年的尽头时,我有一种“昨天仿佛还在眼前”的感觉。就像2022年2月,当我所在的城市基辅陷入战争时,我有一种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慌乱感。那时,我担心的是战争,我曾一度认为死亡不可避免,但也一度怀疑这个世界是否会就此疯狂下去。 但现在,我们站在烧焦的土地上,心情反而意外的平静。又是一个新年过去,我很幸运,我和朋友们仍然能共度新年。植物无法选择自己生长的土地,但却可以选择适应,在这不断地适应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存的珍贵(或者说,我现在还活着,这就足够了)。 对于我们这些处于“前线”的乌克兰人,同情也好,谩骂也罢,但此时此刻,我只想抛去“被同情者”的标签,以一年的终结为契机和朋友们好好诉说一番。毕竟战争不是生活的全部,很多战争之外的人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不一定比我们失色。 总结起来,我们2024年的生活复杂而又简单。复杂在于生活的各种色彩和情绪,简单在于,它真的可以用简洁的词语就能概括。 乌克兰哈尔科夫,当地儿童在遭到袭击的大楼附近游玩 该怎么总结2024年乌克兰人的生活? 翻看大家在我文章下面的留言,可以看得出,战争持续两年来,我的很多中国读者朋友们已经对俄罗斯和乌克兰这场战争感到不耐烦,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身处其中的乌克兰人有多么疲惫和不安。今年年初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35%的乌克兰人表示他们感到幸福,而58%的人表示不幸福。而在2022年,只有19%的乌克兰人说自己不幸福。 站在这一年的结尾,我能感觉到社会的不安情绪仍没有消散。虽然乌克兰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彼此、相信战争最终会结束,但很少有人认为生活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乌克兰人因战争而失去财富,但也在因战争持续、西方援助减少、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冲突、腐败丑闻等等而失去对生活的敏感,“过一天算一天”和“及时行乐”(我认为是那种廉价的快乐)是乌克兰人这一年生活的主旋律。 “也许我们应该不再期待生活会有惊喜,它平静的有些残酷”。英语老师安娜(化名)女士告诉笔者。在笔者与安娜女士的交谈中,安娜女士曾告诉笔者自己很喜欢在每个周末组织朋友聚会。但2022年之后,她已经很少再组织聚会了。 她称自己的日常生活现在总被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感所笼罩。“学校里的孩子甚至在变少,现实让我很难有未来仍有希望的感觉。你知道,一旦你有那种失去未来的失重感,喝再多咖啡也提不起精神。” 安娜女士提到的“喝咖啡”提神,也是笔者观察到的另一个要点。在乌克兰,咖啡与酒是人们逃避现实、寻求慰藉的麻醉品,形成了独特的“咖啡热”与“饮酒热”。在战争状态下,某一行业能出现“XX热”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乌克兰的餐饮业自然无法逃过战争的摧残,但因为人们有麻醉自己的需要,咖啡馆和各种各样的酒却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客流量。 笔者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但在想到这一点后,我自己也会特意在清晨去咖啡馆前看一看,目睹咖啡馆门前来来去去的人们,这时他们的脸上往往还会带着一些笑容。如果你愿意走进去,点一杯黑咖啡,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世界,让咖啡的苦涩在舌尖蔓延,此时你才会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在早晨喝咖啡:它会提醒你,即便再多不好的事发生(甚至失去生命),你也必须打理好你的精神和穿着去品尝这种味道,就如同咖啡一般。 而当夜幕降临时,你可以在餐厅里,也可以在大街上找到各种各样的酒鬼。大街上的酒鬼往往一个人饮酒,人们都离他们远远的。餐厅里的酒鬼则大多与友人在一起,向他们倾诉甚至大喊大叫。当你特别关注这些人时,你会觉得酒杯碰撞的声音和吵闹声似乎是夜晚唯一的旋律。如果说咖啡是提醒人们记事的清醒剂,那酒精就是让人们忘掉今天的麻醉药。企图喝酒麻痹自己的人都想要用酒精编织自己的梦,暂时忘却生活的残酷,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在我提出想要和酒吧老板聊聊这个话题时,他摆了摆手:“我要多谢他们照顾我的生意,但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本来不应该只沉迷这些东西。” 乌克兰征兵办在基辅、利沃夫等多个城市的酒吧迪厅展开突击抓人行动 老板告诉我,来买酒饮酒的多是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我问他战争意外地让他的生意还不错,这是否令他欣喜?他说道“对比起来,生意其实比战争前没有什么进步。我知道在打仗时还有生计已经很不容易,但生意靠小醉鬼是不可能有什么进步的,所以还是不要战争最好。” 我又问他“你认为是不是不安全感让年轻人酗酒?”他不假思索地予以肯定:“当然。这些小家伙认为喝醉了就能到达梦中的天堂,但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过。你认为我有安全感?这是不可能的,醉鬼变多反而会让我不安,我也不知道炮弹什么时候会落到我头上。还有,生意靠醉鬼是不可能变好的。”他最后又向我强调了一遍。 他说的很对,好生意不能依靠醉鬼。就连看似“令人羡慕”、有着好生计的老板都是如此,其他人的不安感只会比老板更加强烈。这种不安感甚至不是对生命安全的不安,而是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未来与明天的不安。你无法预料到炮弹、征兵信、意外和明天哪个到来,所以只能及时行乐。在和平国家,这不过是很多人为了放空自我而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但在乌克兰,这是莫大的真实。安娜女士和酒吧老板的不安都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获取了多少财富、财富是否缩水无关,这是一种对自己今天做的事,明天也许就会失去意义的无力感。 当然,笔者也有独属于自己的“无力感”。比如在10-11月俄罗斯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轰炸期间,时常会头一天维护完毕的设施,第二天就被炸毁。四处都是漏洞,哪里都是紧急事态,极大的工作压力让很多同事抱怨连连,情绪波动明显。“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什么意义?”这一灵魂问题时刻在心中浮现,压力下自然会对自己和“小社会”(就是人的社交圈子,译者注)的未来感到消极。笔者自然也不例外,往往能浇灭这些工作压力情绪的,只有更多更重的工作,只要放空,它们就会卷土重来。

十二月 31, 2024 - 11:40
 4394
作为乌克兰人,“我现在还活着,这就足够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 薛凯桓】

各位亲爱的中国朋友们,我预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2024年对于你们来说是怎样的一年?我非常希望大家在这一年里顺利且快乐。但生活中总有不好的事发生,但即便如此,我也希望中国朋友们依然能够保持乐观。

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就必然会带着各种颜色的情绪。快乐,烦恼,苦闷,甚至绝望,都不可避免。这个世界中仍然有许多战争与苦难,痛苦仿佛土地中烧焦的裂痕,在时刻骚扰着我们。烧焦的土地中难以盛开绚丽的鲜花,但请牢记,乐观是好事的源头。

今天,当站在2024年的尽头时,我有一种“昨天仿佛还在眼前”的感觉。就像2022年2月,当我所在的城市基辅陷入战争时,我有一种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慌乱感。那时,我担心的是战争,我曾一度认为死亡不可避免,但也一度怀疑这个世界是否会就此疯狂下去。

但现在,我们站在烧焦的土地上,心情反而意外的平静。又是一个新年过去,我很幸运,我和朋友们仍然能共度新年。植物无法选择自己生长的土地,但却可以选择适应,在这不断地适应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存的珍贵(或者说,我现在还活着,这就足够了)。

对于我们这些处于“前线”的乌克兰人,同情也好,谩骂也罢,但此时此刻,我只想抛去“被同情者”的标签,以一年的终结为契机和朋友们好好诉说一番。毕竟战争不是生活的全部,很多战争之外的人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不一定比我们失色。

总结起来,我们2024年的生活复杂而又简单。复杂在于生活的各种色彩和情绪,简单在于,它真的可以用简洁的词语就能概括。

乌克兰哈尔科夫,当地儿童在遭到袭击的大楼附近游玩

该怎么总结2024年乌克兰人的生活?

翻看大家在我文章下面的留言,可以看得出,战争持续两年来,我的很多中国读者朋友们已经对俄罗斯和乌克兰这场战争感到不耐烦,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身处其中的乌克兰人有多么疲惫和不安。今年年初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35%的乌克兰人表示他们感到幸福,而58%的人表示不幸福。而在2022年,只有19%的乌克兰人说自己不幸福。

站在这一年的结尾,我能感觉到社会的不安情绪仍没有消散。虽然乌克兰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彼此、相信战争最终会结束,但很少有人认为生活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乌克兰人因战争而失去财富,但也在因战争持续、西方援助减少、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冲突、腐败丑闻等等而失去对生活的敏感,“过一天算一天”和“及时行乐”(我认为是那种廉价的快乐)是乌克兰人这一年生活的主旋律。

“也许我们应该不再期待生活会有惊喜,它平静的有些残酷”。英语老师安娜(化名)女士告诉笔者。在笔者与安娜女士的交谈中,安娜女士曾告诉笔者自己很喜欢在每个周末组织朋友聚会。但2022年之后,她已经很少再组织聚会了。

她称自己的日常生活现在总被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感所笼罩。“学校里的孩子甚至在变少,现实让我很难有未来仍有希望的感觉。你知道,一旦你有那种失去未来的失重感,喝再多咖啡也提不起精神。”

安娜女士提到的“喝咖啡”提神,也是笔者观察到的另一个要点。在乌克兰,咖啡与酒是人们逃避现实、寻求慰藉的麻醉品,形成了独特的“咖啡热”与“饮酒热”。在战争状态下,某一行业能出现“XX热”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乌克兰的餐饮业自然无法逃过战争的摧残,但因为人们有麻醉自己的需要,咖啡馆和各种各样的酒却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客流量。

笔者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但在想到这一点后,我自己也会特意在清晨去咖啡馆前看一看,目睹咖啡馆门前来来去去的人们,这时他们的脸上往往还会带着一些笑容。如果你愿意走进去,点一杯黑咖啡,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世界,让咖啡的苦涩在舌尖蔓延,此时你才会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在早晨喝咖啡:它会提醒你,即便再多不好的事发生(甚至失去生命),你也必须打理好你的精神和穿着去品尝这种味道,就如同咖啡一般。

而当夜幕降临时,你可以在餐厅里,也可以在大街上找到各种各样的酒鬼。大街上的酒鬼往往一个人饮酒,人们都离他们远远的。餐厅里的酒鬼则大多与友人在一起,向他们倾诉甚至大喊大叫。当你特别关注这些人时,你会觉得酒杯碰撞的声音和吵闹声似乎是夜晚唯一的旋律。如果说咖啡是提醒人们记事的清醒剂,那酒精就是让人们忘掉今天的麻醉药。企图喝酒麻痹自己的人都想要用酒精编织自己的梦,暂时忘却生活的残酷,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在我提出想要和酒吧老板聊聊这个话题时,他摆了摆手:“我要多谢他们照顾我的生意,但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本来不应该只沉迷这些东西。”

乌克兰征兵办在基辅、利沃夫等多个城市的酒吧迪厅展开突击抓人行动

老板告诉我,来买酒饮酒的多是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我问他战争意外地让他的生意还不错,这是否令他欣喜?他说道“对比起来,生意其实比战争前没有什么进步。我知道在打仗时还有生计已经很不容易,但生意靠小醉鬼是不可能有什么进步的,所以还是不要战争最好。”

我又问他“你认为是不是不安全感让年轻人酗酒?”他不假思索地予以肯定:“当然。这些小家伙认为喝醉了就能到达梦中的天堂,但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过。你认为我有安全感?这是不可能的,醉鬼变多反而会让我不安,我也不知道炮弹什么时候会落到我头上。还有,生意靠醉鬼是不可能变好的。”他最后又向我强调了一遍。

他说的很对,好生意不能依靠醉鬼。就连看似“令人羡慕”、有着好生计的老板都是如此,其他人的不安感只会比老板更加强烈。这种不安感甚至不是对生命安全的不安,而是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未来与明天的不安。你无法预料到炮弹、征兵信、意外和明天哪个到来,所以只能及时行乐。在和平国家,这不过是很多人为了放空自我而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但在乌克兰,这是莫大的真实。安娜女士和酒吧老板的不安都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获取了多少财富、财富是否缩水无关,这是一种对自己今天做的事,明天也许就会失去意义的无力感。

当然,笔者也有独属于自己的“无力感”。比如在10-11月俄罗斯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轰炸期间,时常会头一天维护完毕的设施,第二天就被炸毁。四处都是漏洞,哪里都是紧急事态,极大的工作压力让很多同事抱怨连连,情绪波动明显。“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什么意义?”这一灵魂问题时刻在心中浮现,压力下自然会对自己和“小社会”(就是人的社交圈子,译者注)的未来感到消极。笔者自然也不例外,往往能浇灭这些工作压力情绪的,只有更多更重的工作,只要放空,它们就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