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画虎不成反类犬,而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猫?

. 「画虎不成」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后汉书·马援传》: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原句是「画虎不成反类狗」,意义上和我们今天理解的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句熟语最让人疑惑的地方其实是,为什么老虎会画成狗了呢? 参看前句,用于比较的是「鹄」和「鹜」,前者是天鹅,后者是「鸭」。我们都说,丑小鸭变天鹅,鸭和天鹅是外形相似本质不同。但「老虎」和「狗」实在差太多。 其实古语的「狗」是多义词。《尔雅·释兽》有记: 熊虎丑,其子狗,绝有力麙。 《尔雅·释畜》又记: 狗属犬生三猣,二师,一玂。未成毫,狗。长喙,猃。短喙,猲獢。绝有力,狣。尨,狗也。 就是说,「狗」除了指「犬」本身,还可以指熊、虎、犬之类的幼崽。 而《尔雅》在汉代是重要的经典,到了后汉时期,被引用也不算离谱。 所以「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本义应该是「画老虎没化成,画成了小老虎」。老虎高大威猛,是兽中之王,但是小老虎完全没有这样的气势,就是只小猫。所以「画虎不成」原本的意思,应该是「刻天鹅没刻好,刻成了鸭子;画老虎没画好,画成了猫(小老虎)」。寓意好高骛远。 之后随着词义的变迁,「狗」和「犬」完全同义,就有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说法,意义上没有变化,甚至「虎」画成「狗」让讽刺的意味更强了,一直沿用至今。 查看知乎讨论

2月 7, 2025 - 11:26
 4962
为什么说画虎不成反类犬,而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猫?
头图

.

「画虎不成」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后汉书·马援传》: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原句是「画虎不成反类狗」,意义上和我们今天理解的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句熟语最让人疑惑的地方其实是,为什么老虎会画成狗了呢?

参看前句,用于比较的是「鹄」和「鹜」,前者是天鹅,后者是「鸭」。我们都说,丑小鸭变天鹅,鸭和天鹅是外形相似本质不同。但「老虎」和「狗」实在差太多。

其实古语的「狗」是多义词。《尔雅·释兽》有记:

熊虎丑,其子狗,绝有力麙。

《尔雅·释畜》又记:

狗属
犬生三猣,二师,一玂。
未成毫,狗。
长喙,猃。短喙,猲獢。
绝有力,狣。
尨,狗也。

就是说,「狗」除了指「犬」本身,还可以指熊、虎、犬之类的幼崽。

而《尔雅》在汉代是重要的经典,到了后汉时期,被引用也不算离谱。

所以「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本义应该是「画老虎没化成,画成了小老虎」。老虎高大威猛,是兽中之王,但是小老虎完全没有这样的气势,就是只小猫。所以「画虎不成」原本的意思,应该是「刻天鹅没刻好,刻成了鸭子;画老虎没画好,画成了猫(小老虎)」。寓意好高骛远。

之后随着词义的变迁,「狗」和「犬」完全同义,就有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说法,意义上没有变化,甚至「虎」画成「狗」让讽刺的意味更强了,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