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英伟达”绝境逢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167天,重庆超级独角兽上演了绝地求生。近日,曾估值超过150亿元的象帝先发布公告,已经完成了新一轮数亿元融资,引入A股上市公司安孚科技(603031)及多家创投机构战略合作。象帝先,中国GPU研发商,创始人唐志敏是中国计算机系统与处理器芯片设计领域战略级科学家,2020年他带领团队在重庆创业,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并迅速完成累计25亿元的5轮融资,一度被称为重庆的“英伟达”。不过去年该公司因“对赌”身陷绝境,裁员波及400余名人,企业一度处于“停摆”状态。现在新一轮融资落地,意味着这家超级独角兽,起死回生。按其官方说法,“彻底摆脱了2024年因融资受阻引发的阶段性困境,以更坚实的资金基础和技术实力迈向全新发展阶段。”这次伸出援手的,是家喻户晓的南孚电池,而它的背后,还站着一位苏州富豪。毁于“对赌”的超级独角兽象帝先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重庆,是一家高性能通用/专用处理器芯片设计企业。公司创始人唐志敏在1999-2004年,就任于中科院“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课题组,带队研发出了有“中国第一颗完全知识产权通用CPU”之称的龙芯1号、2号芯片。是国内计算机系统与处理器芯片设计领域的战略级科学家。2014年中科曙光发起设立海光信息,唐志敏就是创始人之一。在他的主导下,海光信息引入成都高新区的战略投资,促成了海光信息与AMD的合作。海光信息2022年顺利在科创板上市,成为我国CPU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位行业大佬功不可没。2020年,唐志敏淡出海光信息后,创办了象帝先。“象帝先”三个字取自《道德经》第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也”。大意为“道”既是宇宙的源头,又是超越一切人为定义的存在,象征着创始团队对终极真理的探索,足见公司志不在小。而且公司成立后,研发进度并不慢。2021年3月公司立项第一款GPU芯片项目“PANGU A0”,这款产品在2022年6月顺利流片,并能在2023年6月实现PANGU A0“天钧一号”芯片量产,当时据称“综合性能达到国际GPU主流产品的先进水准,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内同类产品。”。与此同时,第二款GPU芯片项目PANGU B0和“天钧二号”芯片先后立项、发布。从产品节奏来看,几乎每年都有新动作。“行业大佬+产业经验”的组合,自然是资本热捧的对象。公司创立时,就获得重庆国资等鼎力支持。后又累计获得5轮投资,共计融资了25亿元左右。投资方包括两江资本、乾瞻投资、中信建投、扬子江基金、朗姿韩亚资管、锡创投、千山资本、盛世投资等16家机构投资。估值高达150多亿元,是重庆近两年杀出的超级独角兽之一。不过“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去年上半年开始,象帝先就开始大规模裁员,据凤凰网科技报道,5月份公司裁掉了100-200人。8月底,象帝先发布了内部裁员公示,涉及员工400余名,市场一度传出公司“原地解散”的消息。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明星独角兽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赌”戳中的行业痛点。创始人唐志敏对内解释称,公司陷入险境的直接原因是对赌起诉:象帝先曾与股东签订对赌协议,承诺B轮融资规模要达到5亿元,由于目标未达成,股东发起了诉讼。上述对赌导致了象帝先资金被冻结,经营活动受阻,企业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不过象帝先坚决否认公司“原地解散”的说法,称正在积极自救,“全力寻找外部投资机会”。谁是白衣骑士?象帝先确实在四处奔走。去年12月底,在官方公众号上就发布了一篇名为《融资启新,“韧”者终迎芯片曙光》的文章。其中明确写到:“公司新一轮融资已有重大进展。公司新一代产品量产流片研发,市场业务拓展,都有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可见,去年底已经见到了扭转乾坤的曙光。如今又过了2个多月,那笔救命钱终于到了。在最新的融资公告中,象帝先给出了融资金额的大致数目“数亿元”,投资方为“知名创投”。具体金额和投资方都未公布,不过足以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了。唯一确定的是安孚科技——“本轮融资中,象帝先与A股上市公司安孚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公告如是写到。安孚科技对于部分读者而言或许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它旗下“一节更比六节强”的南孚电池可就人尽皆知。话说当年安孚科技原名为“安德利百货”,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百货零售业务。与电池、储能等业务八竿子打不着。但在2019年,公司“易主”东山精密董事长袁永刚后,就开始筹划业务转型。2022年1月,安孚科技完成第一次资产重组,通过子公司安孚能源收购南孚电池母公司亚锦科技36%的股权。2022年5月,安孚科技完成第二次资产重组,进一步增持亚锦科技的股权,最终持有其51%的股权。这笔收购效果卓著。2021年,安孚科技营业收入为16.7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51亿元。但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43.18亿,同比增长27.62%,归母净利润1.16亿,同比增长41.93%;2024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35.94亿元,同比增长7.15%;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5.58%。据安孚科技官网披露,安孚科技已经重组转型为专注从事多化学系统的小电池和消费品的投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不过还有一个疑问,就算安孚科技已经从零售转型电池和储能业务,但是GPU与其关联度也并不高,为什么安孚科技愿意施以援手,救“象”于水火?这就不得不提到实控人袁永刚。苏州富豪拯救中国“英伟达”苏州富豪袁永刚,不仅控制着安孚科技,还是山东精密董事长,蓝盾光电实控人。山东精密的是国内PCB(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龙头,业务涵盖电子电路、光电显示和精密制造等领域,是苹果、Meta、特斯拉等巨头的供应商。近年来,公司提出“消费电子+新能源”战略,双轮驱动多元布局。在一次投资人提问中,山东精密就回复了AI发展对公司业务的影响:“随着AI能力提升,芯片算力的需求不断增强,致使能耗增加,同时电池容量扩大也带来了空间限制和技术难题,特别是对智能终端内部互联互通功能的需求愈发严格。所以对于FPC产品来说,技术要求更高、工艺难度更大、形状复杂度提高,令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加工难度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随着AI产业创新周期的开启,公司将把握高端软板和高密度硬板领域的发展机遇。”所以从业务上匹配上讲,GPU业务与袁永刚的商业帝国匹配度并不低。而且袁永刚在资本市场也长袖善舞。除了上述收购南孚电池外,还是禾盛新材的第6大股东,新三板公司帝瀚环保的第5大股东。据此前媒体报道,还曾参与过汇源通信、元力股份、大港股份、新宁物流、联创光电、华锦股份、国发股份、华闻集团等10余家A股公司的投资。另外,袁永刚控股的蓝盾光电,是一家主要从事高端分析测量仪器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工程、雷达部件生产的公司,在去年还投资了星思半导体。星思半导体此前获得高瓴、鼎晖、BAI资本、纪源资本、松禾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注资。蓝盾光电入局后,持有该公司5%股份,是公司第六大股东(如果不重复计算员工持股平台,是第四大)。这么看,袁永刚主导的安孚科技进军算力行业也说得通。另外,象帝先还在公告中披露说,“安孚科技将依托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及高效管理体系,助力象帝先加速技术研发、拓展市场边界。”可见,钱、管理经验和新的市场,都是对方可以助力的。双方的合作值得市场期待。而就在象帝先救亡图存的时候,国内GPU创业公司集体按下了加速键。先是去年8月,燧原科技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9月,AI芯片独角兽壁仞科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11月,摩尔线程启动上市流程;紧接着沐曦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IPO。中国“英伟达”们集体冲锋了。象帝先也整装待发,根据后续规划,公司将“加速现有产品量产进程,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打造适配多元场景的GPU产品矩阵,深化国产化生态布局,筑牢信息安全与技术自主屏障”。对于唐志敏和象帝先而言,未来或许仍然并非坦途,但正如尼采的那句话,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有了这份绝境逢生的韧性,对象帝先这家别具一格的公司,当另眼相看。参考资料:1. 凤凰涅槃,展翅高飞!象帝先完成新一轮融资,携手战略伙伴开启国产GPU新征程2. 东山精密: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黑马,电子电路行业的“小龙头”3.【国盛郑震湘团队】东山精密:AI助力,双轮驱动拥抱新周期4. “中国版英伟达”解散风波,400人原地失业,欠薪数千万元|风暴眼

2月 23, 2025 - 08:30
 4806
重庆“英伟达”绝境逢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


167天,重庆超级独角兽上演了绝地求生。


近日,曾估值超过150亿元的象帝先发布公告,已经完成了新一轮数亿元融资,引入A股上市公司安孚科技(603031)及多家创投机构战略合作。


象帝先,中国GPU研发商,创始人唐志敏是中国计算机系统与处理器芯片设计领域战略级科学家,2020年他带领团队在重庆创业,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并迅速完成累计25亿元的5轮融资,一度被称为重庆的“英伟达”。


不过去年该公司因“对赌”身陷绝境,裁员波及400余名人,企业一度处于“停摆”状态。现在新一轮融资落地,意味着这家超级独角兽,起死回生。按其官方说法,“彻底摆脱了2024年因融资受阻引发的阶段性困境,以更坚实的资金基础和技术实力迈向全新发展阶段。”


这次伸出援手的,是家喻户晓的南孚电池,而它的背后,还站着一位苏州富豪。


毁于“对赌”的超级独角兽


象帝先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重庆,是一家高性能通用/专用处理器芯片设计企业。


公司创始人唐志敏在1999-2004年,就任于中科院“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课题组,带队研发出了有“中国第一颗完全知识产权通用CPU”之称的龙芯1号、2号芯片。是国内计算机系统与处理器芯片设计领域的战略级科学家。


2014年中科曙光发起设立海光信息,唐志敏就是创始人之一。在他的主导下,海光信息引入成都高新区的战略投资,促成了海光信息与AMD的合作。海光信息2022年顺利在科创板上市,成为我国CPU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位行业大佬功不可没。


2020年,唐志敏淡出海光信息后,创办了象帝先。


“象帝先”三个字取自《道德经》第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也”。大意为“道”既是宇宙的源头,又是超越一切人为定义的存在,象征着创始团队对终极真理的探索,足见公司志不在小。


而且公司成立后,研发进度并不慢。


2021年3月公司立项第一款GPU芯片项目“PANGU A0”,这款产品在2022年6月顺利流片,并能在2023年6月实现PANGU A0“天钧一号”芯片量产,当时据称“综合性能达到国际GPU主流产品的先进水准,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内同类产品。”。与此同时,第二款GPU芯片项目PANGU B0和“天钧二号”芯片先后立项、发布。从产品节奏来看,几乎每年都有新动作。


“行业大佬+产业经验”的组合,自然是资本热捧的对象。


公司创立时,就获得重庆国资等鼎力支持。后又累计获得5轮投资,共计融资了25亿元左右。投资方包括两江资本、乾瞻投资、中信建投、扬子江基金、朗姿韩亚资管、锡创投、千山资本、盛世投资等16家机构投资。估值高达150多亿元,是重庆近两年杀出的超级独角兽之一。


不过“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去年上半年开始,象帝先就开始大规模裁员,据凤凰网科技报道,5月份公司裁掉了100-200人。8月底,象帝先发布了内部裁员公示,涉及员工400余名,市场一度传出公司“原地解散”的消息。


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明星独角兽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赌”戳中的行业痛点。


创始人唐志敏对内解释称,公司陷入险境的直接原因是对赌起诉:象帝先曾与股东签订对赌协议,承诺B轮融资规模要达到5亿元,由于目标未达成,股东发起了诉讼。


上述对赌导致了象帝先资金被冻结,经营活动受阻,企业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不过象帝先坚决否认公司“原地解散”的说法,称正在积极自救,“全力寻找外部投资机会”。


谁是白衣骑士?


象帝先确实在四处奔走。


去年12月底,在官方公众号上就发布了一篇名为《融资启新,“韧”者终迎芯片曙光》的文章。其中明确写到:“公司新一轮融资已有重大进展。公司新一代产品量产流片研发,市场业务拓展,都有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可见,去年底已经见到了扭转乾坤的曙光。


如今又过了2个多月,那笔救命钱终于到了。


在最新的融资公告中,象帝先给出了融资金额的大致数目“数亿元”,投资方为“知名创投”。具体金额和投资方都未公布,不过足以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了。


唯一确定的是安孚科技——“本轮融资中,象帝先与A股上市公司安孚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公告如是写到。


安孚科技对于部分读者而言或许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它旗下“一节更比六节强”的南孚电池可就人尽皆知。


话说当年安孚科技原名为“安德利百货”,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百货零售业务。与电池、储能等业务八竿子打不着。


但在2019年,公司“易主”东山精密董事长袁永刚后,就开始筹划业务转型。


2022年1月,安孚科技完成第一次资产重组,通过子公司安孚能源收购南孚电池母公司亚锦科技36%的股权。2022年5月,安孚科技完成第二次资产重组,进一步增持亚锦科技的股权,最终持有其51%的股权。


这笔收购效果卓著。2021年,安孚科技营业收入为16.7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51亿元。但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43.18亿,同比增长27.62%,归母净利润1.16亿,同比增长41.93%;2024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35.94亿元,同比增长7.15%;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5.58%。


据安孚科技官网披露,安孚科技已经重组转型为专注从事多化学系统的小电池和消费品的投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不过还有一个疑问,就算安孚科技已经从零售转型电池和储能业务,但是GPU与其关联度也并不高,为什么安孚科技愿意施以援手,救“象”于水火?


这就不得不提到实控人袁永刚。


苏州富豪拯救中国“英伟达”


苏州富豪袁永刚,不仅控制着安孚科技,还是山东精密董事长,蓝盾光电实控人。


山东精密的是国内PCB(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龙头,业务涵盖电子电路、光电显示和精密制造等领域,是苹果、Meta、特斯拉等巨头的供应商。近年来,公司提出“消费电子+新能源”战略,双轮驱动多元布局。


在一次投资人提问中,山东精密就回复了AI发展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随着AI能力提升,芯片算力的需求不断增强,致使能耗增加,同时电池容量扩大也带来了空间限制和技术难题,特别是对智能终端内部互联互通功能的需求愈发严格。所以对于FPC产品来说,技术要求更高、工艺难度更大、形状复杂度提高,令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加工难度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随着AI产业创新周期的开启,公司将把握高端软板和高密度硬板领域的发展机遇。”


所以从业务上匹配上讲,GPU业务与袁永刚的商业帝国匹配度并不低。


而且袁永刚在资本市场也长袖善舞。


除了上述收购南孚电池外,还是禾盛新材的第6大股东,新三板公司帝瀚环保的第5大股东。据此前媒体报道,还曾参与过汇源通信、元力股份、大港股份、新宁物流、联创光电、华锦股份、国发股份、华闻集团等10余家A股公司的投资。


另外,袁永刚控股的蓝盾光电,是一家主要从事高端分析测量仪器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工程、雷达部件生产的公司,在去年还投资了星思半导体。


星思半导体此前获得高瓴、鼎晖、BAI资本、纪源资本、松禾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注资。蓝盾光电入局后,持有该公司5%股份,是公司第六大股东(如果不重复计算员工持股平台,是第四大)


这么看,袁永刚主导的安孚科技进军算力行业也说得通。


另外,象帝先还在公告中披露说,“安孚科技将依托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及高效管理体系,助力象帝先加速技术研发、拓展市场边界。”可见,钱、管理经验和新的市场,都是对方可以助力的。双方的合作值得市场期待。


而就在象帝先救亡图存的时候,国内GPU创业公司集体按下了加速键。


先是去年8月,燧原科技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9月,AI芯片独角兽壁仞科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11月,摩尔线程启动上市流程;紧接着沐曦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IPO。


中国“英伟达”们集体冲锋了。


象帝先也整装待发,根据后续规划,公司将“加速现有产品量产进程,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打造适配多元场景的GPU产品矩阵,深化国产化生态布局,筑牢信息安全与技术自主屏障”。


对于唐志敏和象帝先而言,未来或许仍然并非坦途,但正如尼采的那句话,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有了这份绝境逢生的韧性,对象帝先这家别具一格的公司,当另眼相看。


参考资料:

1. 凤凰涅槃,展翅高飞!象帝先完成新一轮融资,携手战略伙伴开启国产GPU新征程

2. 东山精密: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黑马,电子电路行业的“小龙头”

3.【国盛郑震湘团队】东山精密:AI助力,双轮驱动拥抱新周期

4. “中国版英伟达”解散风波,400人原地失业,欠薪数千万元|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