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窜访南太岛国,这里已成中美博弈新前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文少卿】 近期,赖清德将窜访3个太平洋岛国,并在途中“过境”美国夏威夷。 此一行,也将中美在南太平洋的博弈推到前端。 太平洋岛国:地缘政治中的关键棋子 尽管太平洋岛国人口稀少、资源有限,在全球地缘政治版图中似乎处于边缘地位,但它们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这些岛屿横跨重要的海上航线,掌控着广袤的专属经济区,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水下矿产。 对于中国而言,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是其投射力量和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这里也成为西方大国遏制中国影响力扩展的前线。 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密切交往由来已久。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贸易与教育合作,中国不仅提供了大量援助,还不断加深与当地国家的经济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在此获得了积极响应,包括在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等国修建港口、机场及电信设施。近年来,中国企业还涉足了渔业、矿业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进一步增强了双方的合作深度。 文化交流和人员培训项目也是中国深化与岛国关系的重要手段。过去十年间,数以千计的太平洋岛国青年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华深造,促进了汉语教育和文化传播。这些努力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话语权。一些南太岛国领导人公开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摆脱对传统西方援助的依赖,探索更多样化的外交与经济伙伴关系。 2022年8月11日,在斐济首都苏瓦拍摄的由中国援建的斯廷森桥。 新华社 根据我们的“老朋友”、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已成为该地区发展金融、港口、机场和电信等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并寻求在军事、警务、数字互联互通和媒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该报告声称,“中国在该地区的接触和活动似乎是不知疲倦的”。11月下旬,洛伊研究所再度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再度成为太平洋岛屿的第二大捐助国。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及其盟友的高度警惕和反弹。曾几何时,西方国家对太平洋岛国几乎不闻不问,偶尔的接触主要与军事基地或核试验有关,极少关注该地的经济和发展需求,常常连外交官都吝于派驻,遑论援助与投资。 然而,随着中国在该地区的积极参与,西方国家开始加大投入,试图重新夺回失去的影响力。这生动地诠释了切·格瓦拉的那句名言:“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美国提出了“印太战略”,澳大利亚推出了“太平洋升级倡议”,新西兰也有“太平洋重置政策”。美国国务院强调,印太地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优先事项”,并致力于“加强安全,以遏制侵略,反击挑衅和其他危险及破坏稳定的行动”。 近年来,美国明显加大了对太平洋岛国的战略投入。2022年9月,拜登政府举办了首届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并发布首份《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承诺提供8.1亿美元的新援助。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相应地加强了其在该地区的存在,在斐济重新设立了地区特派团,并升级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办事处。还有包括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内的美方高级别外交官,频繁访问南太平洋地区,而此前多年美国鲜有部长级官员涉足该地区。此外,美国于2023年重新开放了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并计划在多个岛国增设使领馆,以增强其外交存在。 2023年9月,各国领导人齐聚白宫,参加第二届美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安全领域加大了投入,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盟友合作,向岛国提供军事培训和防务支持。例如,在2023年8月的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上,澳大利亚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4亿澳元实施“太平洋警务倡议”,建立一支多国警察部队,以便在发生重大事件或危机时迅速部署至该地区各国。也是在2023年,美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了一项防务协议,允许美军使用当地设施;2020年,美国与斐济也达成了类似的防务与安全合作协议。这些举措被广泛视为对中国在地区影响力增长的直接回应。 在外交领域,美国及其盟友正通过集体力量构建对中国的围堵态势。美国通过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四边机制(QUAD)、“五眼联盟”以及“蓝色太平洋伙伴”倡议(PBP)等多边框架,强化各国间的协调合作,力求在南太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提出了“太平洋家庭”(Pacific Family)的概念,承诺向岛国提供更多的援助,并通过举办领导人峰会等方式巩固合作关系。他强调:“我们的太平洋家庭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然而,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种呼吁更多是一种策略,而非基于真诚的合作愿望。

十二月 4, 2024 - 09:29
 4682
赖清德窜访南太岛国,这里已成中美博弈新前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文少卿】

近期,赖清德将窜访3个太平洋岛国,并在途中“过境”美国夏威夷。

此一行,也将中美在南太平洋的博弈推到前端。

太平洋岛国:地缘政治中的关键棋子

尽管太平洋岛国人口稀少、资源有限,在全球地缘政治版图中似乎处于边缘地位,但它们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这些岛屿横跨重要的海上航线,掌控着广袤的专属经济区,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水下矿产。

对于中国而言,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是其投射力量和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这里也成为西方大国遏制中国影响力扩展的前线。

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密切交往由来已久。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贸易与教育合作,中国不仅提供了大量援助,还不断加深与当地国家的经济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在此获得了积极响应,包括在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等国修建港口、机场及电信设施。近年来,中国企业还涉足了渔业、矿业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进一步增强了双方的合作深度。

文化交流和人员培训项目也是中国深化与岛国关系的重要手段。过去十年间,数以千计的太平洋岛国青年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华深造,促进了汉语教育和文化传播。这些努力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话语权。一些南太岛国领导人公开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摆脱对传统西方援助的依赖,探索更多样化的外交与经济伙伴关系。

2022年8月11日,在斐济首都苏瓦拍摄的由中国援建的斯廷森桥。 新华社

根据我们的“老朋友”、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已成为该地区发展金融、港口、机场和电信等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并寻求在军事、警务、数字互联互通和媒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该报告声称,“中国在该地区的接触和活动似乎是不知疲倦的”。11月下旬,洛伊研究所再度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再度成为太平洋岛屿的第二大捐助国。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及其盟友的高度警惕和反弹。曾几何时,西方国家对太平洋岛国几乎不闻不问,偶尔的接触主要与军事基地或核试验有关,极少关注该地的经济和发展需求,常常连外交官都吝于派驻,遑论援助与投资。

然而,随着中国在该地区的积极参与,西方国家开始加大投入,试图重新夺回失去的影响力。这生动地诠释了切·格瓦拉的那句名言:“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美国提出了“印太战略”,澳大利亚推出了“太平洋升级倡议”,新西兰也有“太平洋重置政策”。美国国务院强调,印太地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优先事项”,并致力于“加强安全,以遏制侵略,反击挑衅和其他危险及破坏稳定的行动”。

近年来,美国明显加大了对太平洋岛国的战略投入。2022年9月,拜登政府举办了首届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并发布首份《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承诺提供8.1亿美元的新援助。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相应地加强了其在该地区的存在,在斐济重新设立了地区特派团,并升级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办事处。还有包括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内的美方高级别外交官,频繁访问南太平洋地区,而此前多年美国鲜有部长级官员涉足该地区。此外,美国于2023年重新开放了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并计划在多个岛国增设使领馆,以增强其外交存在。

2023年9月,各国领导人齐聚白宫,参加第二届美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安全领域加大了投入,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盟友合作,向岛国提供军事培训和防务支持。例如,在2023年8月的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上,澳大利亚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4亿澳元实施“太平洋警务倡议”,建立一支多国警察部队,以便在发生重大事件或危机时迅速部署至该地区各国。也是在2023年,美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了一项防务协议,允许美军使用当地设施;2020年,美国与斐济也达成了类似的防务与安全合作协议。这些举措被广泛视为对中国在地区影响力增长的直接回应。

在外交领域,美国及其盟友正通过集体力量构建对中国的围堵态势。美国通过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四边机制(QUAD)、“五眼联盟”以及“蓝色太平洋伙伴”倡议(PBP)等多边框架,强化各国间的协调合作,力求在南太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提出了“太平洋家庭”(Pacific Family)的概念,承诺向岛国提供更多的援助,并通过举办领导人峰会等方式巩固合作关系。他强调:“我们的太平洋家庭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然而,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种呼吁更多是一种策略,而非基于真诚的合作愿望。

admin As a sports enthusias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my passion for sports goes beyond mere entertainment—it is a way of life. I am particularly drawn to the "Big Five" European football leagues: the English Premier League, La Liga, Serie A, Bundesliga, and Ligu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