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开耀警徽

  12月28日上午,省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阵阵,民警们英姿飒爽,集体唱响《中国人民警察警歌》,观众为之振奋——这是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动人一幕。  说起这个只关押女性罪犯的特殊监狱,你或许有些陌生。其实,它就坐落在杭州城区的一条小巷中。临街的一排玉兰树,将它与城市的热闹喧嚣隔绝。这里自1984年建监以来,已实现40年监管安全零事故。过去的近20年里,来自联合国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同行先后来此参观,有人赞誉这是“最有成就和管理最好的女子监狱”。  报告会现场,一个纪实短片《浙江女监初印象》带我们“走进”了女监:互助小组里的柔情教育、谈心谈话时的温柔细致、技能课堂上的严谨专业……每一幅画面都映射着女监民警春风化雨的真情付出,展现了她们铁肩担当的铿锵画卷。  在浙江女监副监狱长施金烨的讲述中,这座神秘高墙之内接续40年的奋斗故事缓缓展开……  “40年前的8月,第一代女监人在距离西湖只有5公里的这片土地上,种下了第一棵玉兰树。时光荏苒,在这棵代表忠贞、高洁、坚韧、奋进的玉兰树旁,一代代女监人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优异的成绩,以坚定的忠诚和满腔的热血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守护着一方平安。”  施金烨说,40年来,一批批罪犯在浙江女监破茧成蝶、重获新生,几乎每名管教民警都收到过罪犯及其家属的感谢信。  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通过政治攻心、法治正心、道德润心、矫治塑心、情感暖心‘五心并修’教育,打造罪犯矛盾诉求‘调解深壹度’闭环管理体系,从法律、思想、心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教育改造新路径。”  “我们打造监狱管理‘最强大脑’——‘联勤指挥体系’,迭代推出‘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实现监狱‘防护安全网’从单一技术方法到机制化综合运用质的飞跃。”  “我们实施青年民警培养‘扬帆工程’,健全教学练战考比‘六位一体’实战练兵机制,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狱民警队伍。”  ……  在报告会上,民警代表、民警家属、媒体记者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案例娓娓道来,分享了浙江女监持续深化平安、法治、文明监狱建设的创新举措。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民警周帆展示了一张挂在每个监舍门口的“罪犯情绪晴雨表”。这张表,能“早一点”发现隐患苗头。  有一天,罪犯曹某在“晴雨表”上标注了“红色”。民警立刻警觉,通过罪犯危险性评估系统,发现曹某抑郁系数较高,监区心理咨询师马上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曹某说出了自己的“心结”:女儿要结婚了,可自己无法为女儿准备嫁妆,更不能现场见证。  监区的思想教育课上,民警引导其他罪犯一同帮助曹某,大家一致决定绣一件嫁衣;又在技能教育课上,培训她们画图制版、裁剪缝制等,3个星期之后,一件云锦底纹绣花的嫁衣完成了!  回忆当时的场景,周帆声音哽咽,“每个人都哭了——视频会见时,曹某激动得浑身发抖,打开红色嫁衣的刹那,屏幕那头的女儿泣不成声:想不到在出嫁的时候,还能收到这么珍贵漂亮的礼物。”  谁不曾为人儿女,又有谁没有牵挂。这件嫁衣不仅唤醒了罪犯心中的柔软,解开了心结,更完成了一场集体的心灵救赎。听着周帆的讲述,现场许多观众眼睛泛红。  这样的故事,在浙江女监不胜枚举。女性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让管理与改造存在诸多挑战;女监民警,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她们想尽办法以法释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点亮一盏盏“心灯”,引领曾经误入歧途的灵魂,走上阳光大道。  “我们坚信人是可以改造的!”多名民警如是说。  罪犯孔某因悲观厌世走向极端,亲情攻势、兴趣培养、心理危机干预,民警一点点重构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入监半年后她终于露出第一个笑容;罪犯骆某,用在女监学到的制衣技术,成为了一名服装设计师;罪犯陈某,用女监传授的刺绣技术,开设了一家个人工作室……  女监民警不抛弃不放弃、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的精神,让大家看到了这份职业背后的艰辛与无私,现场掌声雷动。  从民警们凡事“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做早一点、做好一点”的极致工作态度,到主动把执法标准细化到最小颗粒度,再到让越来越多的罪犯成为“有用的人”,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李灿也在报告会上作了分享,“我们会将看到、采访到的故事,转化为笔下、镜头中鲜活的报道,展现浙江的平安之光、法治之光和文明之光。”  在分会场通过视频观看的省乔司监狱民警刘得激动地说:“我们要以浙江女监为榜样,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积极践行使命担当,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不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  也是凭着这分信念与坚韧,这群被称为“白玉兰”的浙江女监民警,用忠诚和奉献书写着最美好的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本报记者 钱祎 李灿 通讯员 刘牧 陈倩)

十二月 29, 2024 - 09:15
 5577
玉兰花开耀警徽

  12月28日上午,省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阵阵,民警们英姿飒爽,集体唱响《中国人民警察警歌》,观众为之振奋——这是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动人一幕。

  说起这个只关押女性罪犯的特殊监狱,你或许有些陌生。其实,它就坐落在杭州城区的一条小巷中。临街的一排玉兰树,将它与城市的热闹喧嚣隔绝。这里自1984年建监以来,已实现40年监管安全零事故。过去的近20年里,来自联合国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同行先后来此参观,有人赞誉这是“最有成就和管理最好的女子监狱”。

  报告会现场,一个纪实短片《浙江女监初印象》带我们“走进”了女监:互助小组里的柔情教育、谈心谈话时的温柔细致、技能课堂上的严谨专业……每一幅画面都映射着女监民警春风化雨的真情付出,展现了她们铁肩担当的铿锵画卷。

  在浙江女监副监狱长施金烨的讲述中,这座神秘高墙之内接续40年的奋斗故事缓缓展开……

  “40年前的8月,第一代女监人在距离西湖只有5公里的这片土地上,种下了第一棵玉兰树。时光荏苒,在这棵代表忠贞、高洁、坚韧、奋进的玉兰树旁,一代代女监人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优异的成绩,以坚定的忠诚和满腔的热血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守护着一方平安。”

  施金烨说,40年来,一批批罪犯在浙江女监破茧成蝶、重获新生,几乎每名管教民警都收到过罪犯及其家属的感谢信。

  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通过政治攻心、法治正心、道德润心、矫治塑心、情感暖心‘五心并修’教育,打造罪犯矛盾诉求‘调解深壹度’闭环管理体系,从法律、思想、心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教育改造新路径。”

  “我们打造监狱管理‘最强大脑’——‘联勤指挥体系’,迭代推出‘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实现监狱‘防护安全网’从单一技术方法到机制化综合运用质的飞跃。”

  “我们实施青年民警培养‘扬帆工程’,健全教学练战考比‘六位一体’实战练兵机制,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狱民警队伍。”

  ……

  在报告会上,民警代表、民警家属、媒体记者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案例娓娓道来,分享了浙江女监持续深化平安、法治、文明监狱建设的创新举措。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民警周帆展示了一张挂在每个监舍门口的“罪犯情绪晴雨表”。这张表,能“早一点”发现隐患苗头。

  有一天,罪犯曹某在“晴雨表”上标注了“红色”。民警立刻警觉,通过罪犯危险性评估系统,发现曹某抑郁系数较高,监区心理咨询师马上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曹某说出了自己的“心结”:女儿要结婚了,可自己无法为女儿准备嫁妆,更不能现场见证。

  监区的思想教育课上,民警引导其他罪犯一同帮助曹某,大家一致决定绣一件嫁衣;又在技能教育课上,培训她们画图制版、裁剪缝制等,3个星期之后,一件云锦底纹绣花的嫁衣完成了!

  回忆当时的场景,周帆声音哽咽,“每个人都哭了——视频会见时,曹某激动得浑身发抖,打开红色嫁衣的刹那,屏幕那头的女儿泣不成声:想不到在出嫁的时候,还能收到这么珍贵漂亮的礼物。”

  谁不曾为人儿女,又有谁没有牵挂。这件嫁衣不仅唤醒了罪犯心中的柔软,解开了心结,更完成了一场集体的心灵救赎。听着周帆的讲述,现场许多观众眼睛泛红。

  这样的故事,在浙江女监不胜枚举。女性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让管理与改造存在诸多挑战;女监民警,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她们想尽办法以法释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点亮一盏盏“心灯”,引领曾经误入歧途的灵魂,走上阳光大道。

  “我们坚信人是可以改造的!”多名民警如是说。

  罪犯孔某因悲观厌世走向极端,亲情攻势、兴趣培养、心理危机干预,民警一点点重构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入监半年后她终于露出第一个笑容;罪犯骆某,用在女监学到的制衣技术,成为了一名服装设计师;罪犯陈某,用女监传授的刺绣技术,开设了一家个人工作室……

  女监民警不抛弃不放弃、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的精神,让大家看到了这份职业背后的艰辛与无私,现场掌声雷动。

  从民警们凡事“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做早一点、做好一点”的极致工作态度,到主动把执法标准细化到最小颗粒度,再到让越来越多的罪犯成为“有用的人”,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李灿也在报告会上作了分享,“我们会将看到、采访到的故事,转化为笔下、镜头中鲜活的报道,展现浙江的平安之光、法治之光和文明之光。”

  在分会场通过视频观看的省乔司监狱民警刘得激动地说:“我们要以浙江女监为榜样,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积极践行使命担当,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不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

  也是凭着这分信念与坚韧,这群被称为“白玉兰”的浙江女监民警,用忠诚和奉献书写着最美好的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本报记者 钱祎 李灿 通讯员 刘牧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