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倍敌人即将进攻,毛泽东仍能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胜利,我们在观察者网开设专题视频节目——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文/王立华】 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 六、西征陇东宁夏 这一节的主题是:西征陇东宁夏。 先请大家注意一点,这里讲的红军西征,是红一方面军占领甘肃陇东和宁夏的一部分,没有过黄河,与半年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渡过黄河,进入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西征不是一回事。这是红一方面军以陕北根据地为依托开拓扩大新的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做准备而进行的西征,是取得了伟大胜利的西征。 1936年5月5日,红一方面军完成长达75天的东征回师陕北。毛主席和彭德怀要求,各军团用10天时间教育部队、总结经验及准备新的行动。5月14日到17日,在延川大相寺召开红军团以上干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任务的报告,布置西征甘肃、宁夏的任务。几乎是马不停蹄,就要展开另一场重大战役。 为什么马上要西征?这要从面临的险恶形势说起。红军回师陕北后,蒋介石在山西消灭红军的计划落空,但他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任陈诚为总指挥,要对我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清剿”。 在东面和北面,有蒋军的2个师和晋军的1个师、1个旅加1个炮兵团,从山西渡过黄河入陕,协同原来在陕北的2个师从东北部进攻,还有蒋军2个师、晋军2个旅为预备队,在山西集结待命;在南面,以东北军近7个师和西北军2个师,进攻南部和中部;在西面,以宁夏马鸿逵、马鸿宾近2个师防堵我军西进;在黄河东岸,晋军4个多师防备我军再次东渡。[1] 毛主席说,一共150余团兵力向我进攻。[2]我军减去东征作战期间减员,加上扩红,应当在2万人左右。敌军以数倍于我的优势,从东西南北四面包围,局面依然极其险恶。红军刚刚结束东征大战,又将迎来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恶战。 图1 怎样才能打破危局呢?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毛主席不同凡响的战略思维和决策。在数倍于己的敌人即将发动进攻时,他并没有只是考虑如何防守应对,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他认为,敌人这次进攻没有围的形势,[3]为什么面对敌人四面包围,会认为没有围的形势?原因在于,东面的阎锡山被红军打过之后,已经发生变化,不愿再与红军打了;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在红军东征后方空虚时都没有乘机抄后路,现在能为蒋介石拼命吗?还有其他一些苗头,我们后面再说。 毛主席断然决定向根据地西面的甘肃陇东和宁夏方向主动进攻,赶在敌人进攻之前抢先动手。毛主席的部署是:以红军主力向西面进攻,造成广大的陕甘宁根据地,同时向北打通与苏联和外蒙古的联系,向南打通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的联系。 为保证主要作战方向的胜利,在根据地的东面和北面,以红二十九军主力、红三十军、陕北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坚持游击战争,钳制蒋介石、阎锡山的西渡部队,应对陕北、渭北敌人的进攻;在根据地的南面,以红二十八军出陕南与红七十四师会合,在鄂豫陕三省边区开展斗争,调动和吸引蒋介石主力于自己方面,策应我野战军西征,同时努力争取东北军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国民党军队走向抗日。 就是不能坐以待毙,不能等着敌人来打,要充分利用对手的复杂考虑和心态,主动攻破敌人的薄弱环节,让“围剿”失去依据和意义,通过下先手棋来为红军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争取力量。这样的出其不意的独特视角,简直是拿十数万敌军如草芥,真的匪夷所思。 图2 其实,在东征山西后期,毛主席决定红军回师西渡时,就看到根据地以西地区比较空虚,在陕西和甘肃产生了容许我们活动的顺利条件。他向军团领导下达的回师命令中,就已经讲到了西征打算。他认为,往西可以扩大苏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也是为了粉碎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这一仗还没有打完,他就开始谋划考虑下一仗了,而且在考虑成熟后,提前给主要领导吹风,让大家都有一个思想准备,高瞻远瞩,极具预见性和前瞻性,这是毛主席领导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还强调:向西仍是为了争取直接对日作战的基本的政治任务,华北各省仍是战略进攻方向的主要方向,坚持以陕甘苏区为中心,向各方面作战,而以东方各省为长时期内的主要方向,这是确定的方针。[4] 这样,在东征结束前,主要领导们就有了思想准备,既讲清楚了为什么西征,也把西征与东征的关系说清了,还讲清了陕甘苏区的中心地位,都是围绕抗日这个主题来考虑问题的,抓住抗日这个根本方向,就有了灵魂和依据,东征抗日因蒋介石和阎锡山阻拦暂时实现不了,那就趁你西面空虚之时,把抗日后方搞大、搞安稳。 东征红军回师后,仅仅经过十几天休整,毛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就在大相寺发布西征命令,以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二十九军下属的第八十一师,还有军委直属骑兵团(两个军团也各有一个骑兵团,一共3个骑兵团,这算是当时机动性最强的现代化作战力量了),组成西方野战军,基本也是全部家底。这次毛主席不再挂帅了,林彪也抽出来做其他工作了,由彭德怀为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由军团参谋长左权代理军团长,政治委员还是聂荣臻,红十五军团还是徐海东和程子华。进行西征战役,打击主要对象是坚持反共的马鸿宾、马鸿逵部,主要目的是造成广大的陕甘宁根据地。 西征开始前,有些同志存在畏惧情绪,怕打不赢,部分陕北同志担心敌人来破坏苏区,杀戮蹂躏家人和亲属,要求不离开根据地与敌人拼。在出征动员准备时,着重向大家讲明西征的伟大意义和有利形势,提出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的问题,让大家在讨论中统一思想认识,通过主动进攻求得胜利。[5] 其实,就是被动应敌和主动破敌的问题,在困境中的主动斗争精神和智慧,才能改变局面,赢得生存发展空间。 为了坚定信心,还给大家分析西征的正确性和有利条件:第一,这一带地域辽阔,敌人兵力分散,是无堡垒地区,便于红军主力集中行动,掌握主动,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二,该地驻军与蒋介石有矛盾,同时都在与红军作战时吃过苦头,有的不愿无谓消耗,有的不愿打内战,有走上抗日救国道路的可能;第三,可与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第四,可变被动包围的不利形势为外线作战的有利形势;第五,可充分发动甘肃、宁夏一带群众,开辟新根据地,就地筹集粮款,补充兵员,扩大红军。[6] 既有形势和利益的分析,也有目标政策的把握,通过客观地分析疏导,鼓舞战斗精神,坚定必胜信念,争取最后胜利。在艰难的战争岁月,我军政治工作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不可缺少的生命线。 西征从1936年5月20日开始,到7月底结束。主要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6月中旬完成,主要任务是消灭两马部队,扩大红军,占领陕甘宁三省边境的广大地区;第二阶段,打击敌人的出扰和反击,摧毁敌人支点,肃清民团武装和土匪,以最大努力赤化占领区域,地盘巩固了,根据地扩大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胜利,我们在观察者网开设专题视频节目——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文/王立华】
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
六、西征陇东宁夏
这一节的主题是:西征陇东宁夏。
先请大家注意一点,这里讲的红军西征,是红一方面军占领甘肃陇东和宁夏的一部分,没有过黄河,与半年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渡过黄河,进入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西征不是一回事。这是红一方面军以陕北根据地为依托开拓扩大新的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做准备而进行的西征,是取得了伟大胜利的西征。
1936年5月5日,红一方面军完成长达75天的东征回师陕北。毛主席和彭德怀要求,各军团用10天时间教育部队、总结经验及准备新的行动。5月14日到17日,在延川大相寺召开红军团以上干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任务的报告,布置西征甘肃、宁夏的任务。几乎是马不停蹄,就要展开另一场重大战役。
为什么马上要西征?这要从面临的险恶形势说起。红军回师陕北后,蒋介石在山西消灭红军的计划落空,但他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任陈诚为总指挥,要对我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清剿”。
在东面和北面,有蒋军的2个师和晋军的1个师、1个旅加1个炮兵团,从山西渡过黄河入陕,协同原来在陕北的2个师从东北部进攻,还有蒋军2个师、晋军2个旅为预备队,在山西集结待命;在南面,以东北军近7个师和西北军2个师,进攻南部和中部;在西面,以宁夏马鸿逵、马鸿宾近2个师防堵我军西进;在黄河东岸,晋军4个多师防备我军再次东渡。[1]
毛主席说,一共150余团兵力向我进攻。[2]我军减去东征作战期间减员,加上扩红,应当在2万人左右。敌军以数倍于我的优势,从东西南北四面包围,局面依然极其险恶。红军刚刚结束东征大战,又将迎来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恶战。
图1
怎样才能打破危局呢?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毛主席不同凡响的战略思维和决策。在数倍于己的敌人即将发动进攻时,他并没有只是考虑如何防守应对,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他认为,敌人这次进攻没有围的形势,[3]为什么面对敌人四面包围,会认为没有围的形势?原因在于,东面的阎锡山被红军打过之后,已经发生变化,不愿再与红军打了;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在红军东征后方空虚时都没有乘机抄后路,现在能为蒋介石拼命吗?还有其他一些苗头,我们后面再说。
毛主席断然决定向根据地西面的甘肃陇东和宁夏方向主动进攻,赶在敌人进攻之前抢先动手。毛主席的部署是:以红军主力向西面进攻,造成广大的陕甘宁根据地,同时向北打通与苏联和外蒙古的联系,向南打通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的联系。
为保证主要作战方向的胜利,在根据地的东面和北面,以红二十九军主力、红三十军、陕北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坚持游击战争,钳制蒋介石、阎锡山的西渡部队,应对陕北、渭北敌人的进攻;在根据地的南面,以红二十八军出陕南与红七十四师会合,在鄂豫陕三省边区开展斗争,调动和吸引蒋介石主力于自己方面,策应我野战军西征,同时努力争取东北军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国民党军队走向抗日。
就是不能坐以待毙,不能等着敌人来打,要充分利用对手的复杂考虑和心态,主动攻破敌人的薄弱环节,让“围剿”失去依据和意义,通过下先手棋来为红军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争取力量。这样的出其不意的独特视角,简直是拿十数万敌军如草芥,真的匪夷所思。
图2
其实,在东征山西后期,毛主席决定红军回师西渡时,就看到根据地以西地区比较空虚,在陕西和甘肃产生了容许我们活动的顺利条件。他向军团领导下达的回师命令中,就已经讲到了西征打算。他认为,往西可以扩大苏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也是为了粉碎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这一仗还没有打完,他就开始谋划考虑下一仗了,而且在考虑成熟后,提前给主要领导吹风,让大家都有一个思想准备,高瞻远瞩,极具预见性和前瞻性,这是毛主席领导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还强调:向西仍是为了争取直接对日作战的基本的政治任务,华北各省仍是战略进攻方向的主要方向,坚持以陕甘苏区为中心,向各方面作战,而以东方各省为长时期内的主要方向,这是确定的方针。[4]
这样,在东征结束前,主要领导们就有了思想准备,既讲清楚了为什么西征,也把西征与东征的关系说清了,还讲清了陕甘苏区的中心地位,都是围绕抗日这个主题来考虑问题的,抓住抗日这个根本方向,就有了灵魂和依据,东征抗日因蒋介石和阎锡山阻拦暂时实现不了,那就趁你西面空虚之时,把抗日后方搞大、搞安稳。
东征红军回师后,仅仅经过十几天休整,毛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就在大相寺发布西征命令,以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二十九军下属的第八十一师,还有军委直属骑兵团(两个军团也各有一个骑兵团,一共3个骑兵团,这算是当时机动性最强的现代化作战力量了),组成西方野战军,基本也是全部家底。这次毛主席不再挂帅了,林彪也抽出来做其他工作了,由彭德怀为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由军团参谋长左权代理军团长,政治委员还是聂荣臻,红十五军团还是徐海东和程子华。进行西征战役,打击主要对象是坚持反共的马鸿宾、马鸿逵部,主要目的是造成广大的陕甘宁根据地。
西征开始前,有些同志存在畏惧情绪,怕打不赢,部分陕北同志担心敌人来破坏苏区,杀戮蹂躏家人和亲属,要求不离开根据地与敌人拼。在出征动员准备时,着重向大家讲明西征的伟大意义和有利形势,提出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的问题,让大家在讨论中统一思想认识,通过主动进攻求得胜利。[5]
其实,就是被动应敌和主动破敌的问题,在困境中的主动斗争精神和智慧,才能改变局面,赢得生存发展空间。
为了坚定信心,还给大家分析西征的正确性和有利条件:第一,这一带地域辽阔,敌人兵力分散,是无堡垒地区,便于红军主力集中行动,掌握主动,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二,该地驻军与蒋介石有矛盾,同时都在与红军作战时吃过苦头,有的不愿无谓消耗,有的不愿打内战,有走上抗日救国道路的可能;第三,可与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第四,可变被动包围的不利形势为外线作战的有利形势;第五,可充分发动甘肃、宁夏一带群众,开辟新根据地,就地筹集粮款,补充兵员,扩大红军。[6]
既有形势和利益的分析,也有目标政策的把握,通过客观地分析疏导,鼓舞战斗精神,坚定必胜信念,争取最后胜利。在艰难的战争岁月,我军政治工作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不可缺少的生命线。
西征从1936年5月20日开始,到7月底结束。主要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6月中旬完成,主要任务是消灭两马部队,扩大红军,占领陕甘宁三省边境的广大地区;第二阶段,打击敌人的出扰和反击,摧毁敌人支点,肃清民团武装和土匪,以最大努力赤化占领区域,地盘巩固了,根据地扩大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