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围城效应:一道关于商家眼光的考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名酒研究所,作者:名酒研究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存粮过冬、谨慎打款、渠道调货、没有开门红……2025年开年,一些消极舆论继续在业内蔓延,似乎白酒行业开启了近年来最难的“一年”。然而,名酒研究所在元旦市场调研中获悉,消极舆论蔓延的同时,有商家逆流而上,甚至赌上身家,主动加码市场布局。“只有行情回调时,才有‘抄底’的机会。”郑州商家王先生对名酒研究所如此表示。据他透露,以郑州为例,某价格倒挂的百亿级大单品在郑州原计划只开放5个经销名额,但如今已经招满10位商家,还有许多商家拿着钱到处“找门路”。如今,手握名酒的商家不乏观望者和退出者,而那些还未拿到代理权的商家也有期望能坐上“主桌”。名酒的“围城效应”,正成为当前一道关于商家眼光的考题。“亏损”进场?“上桌”比“赚钱”重要“除了飞天茅台,主流大单品价格几乎全部倒挂,商家利润主要来自企业的回款返点与营销奖励,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在成都市场走访时,主攻团购渠道的商家肖先生透露,2022年以来,大单品长期没有“顺价利润”,是当前商家捏着现金不愿意打款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厂商矛盾与市场乱象的根源。他认为,回款返点与营销奖励的主动权在上游酒企,这种为厂家“打工”的模式商家其实是不喜欢的。一方面,这种模式非常考验酒企的履约素质和能力,但业内的违约案例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要想拿到足额的利润,一般需要完成对应的回款指标与营销质量,这些条条框框给商家带来了很多的约束与压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肖先生的心态代表了许多商家的心态,没有顺价利润以及绝对的利润承诺,观望态度无可非议。然而,对于顶着“亏损”也要进场的商家,则有着另一番思量。在河南市场,名酒研究所找到了另一种“答案”。“如果不是这一波酱酒调整,我们可能没有进场酱酒名酒的机会。”上述王先生就是拿到某百亿级大单品“入场券”的一员。谈及“亏损”也要进场,他认为:“生意有亏损很正常,现在正是获取上游资源的好时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款产品的厂家有让商家赚钱的实力与案例,相信不会让大家一直亏下去。”用他的话说叫“只要在桌上,早晚能开席。”名酒研究所也从多位商家处获悉,在名酒陆续召开经销商大会进行奖励与补贴后,此前亏损的大单品,大都实现了正向利润或微利,比如有名酒企直接兜底商家5%的利润等,这些利好正扭转商家对名酒的信心。逆势“增量”?“帮酒企就是帮自己”任何周期,机会与挑战都是共存。上一轮周期中,能在茅台降低“门槛”时入场的都赚的盆满钵满;或者成功“抄底”名酒大单品代理权的也都吃到了肉。其中,西安商家彭先生代理的名酒产品量价增长明显,其公司也从中获利。在这一轮调整期,当大家“收缩”过冬,不愿打款之时,他认为商家应该主动拉酒企一把,帮酒企就是帮自己。“我们第一时间就完成了2025年度合同签约,并且加了一些量。”彭先生用某款高端酒大单品举例到,很多商家2025年比较悲观,但也有不少实力商家反而主动增量,这种做法一方面是迎合酒企对业绩的需求,能获得更多的上游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名酒商家应有的担当,在困境中更应该与酒企命运与共。对该大单品同样增量的还有郑州商家白先生。白先生透露:“这款产品的合同总量是根据前三年合同平均量来定的,今年我们有两位数的增量,但公司对代理的其他产品进行了减量。”就“减量还是增量”问题,名酒研究所还陆续采访了广州、成都、南京、杭州、菏泽、毕节等地商家,从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回款方面,除个别头部名酒,大部分名酒回款进度偏慢,偏慢的原因是厂商互相配合市场控量;合同量方面,商家主动减量的情况很少,商家减量的原因大都是因为酒企主动减少在地投放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名酒研究所调研中还谈及了酒便利、歌德盈香爆雷事件,大部分商家表示那是“偶然现象”。“他们的玩法和绝大多数白酒商家玩法不一样,爆雷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成都商家张先生欲言又止。从目前调研的结果来看,2025年,主流高端、次高端大单品市场投放量口径基本保持持平或微增,未收到明确的“某款主流大单品减量”的消息,这说明酒企至少在操盘层面并未失去信心。相较“开门红”,有序动销更重要“开门红”一直是酒企回款的一种节奏,在过去,“开门红”表达了商家对品牌涨价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酒企对下游掌控的力度。所以,商家对“开门红”一直是又爱又恨,行业也会将“开门红”视为年度预期的重要参考。但在行业调整周期,“开门红”需要更理性看待。“我们其实也能一次性回完全年款,但酒企说不需要。”上述郑州商家白先生就表示,每家“开门红”的情况都不一样,商家是进是退,都是算了细账做的决定。广州商家李先生也表示,白酒最终需要消费者买单,消费者不会因为某款产品实现“开门红”就有所偏爱,也不会因为某款产品回款进度慢就放弃选择,2024年的行业调整,更多的会反映在厂商对回款与发货节奏、渠道各级分利、消费培育投入等方面带来重构。“以前‘开门红’主要是担心企业涨价,大家提前打款下单就能赚得更多。”他补充道,现在没有这个预期,那做好市场动销更重要。名酒研究所在调研中注意到,整体来看,“没有开门红”“商家抵触打款”“存粮过冬”等形容白酒产业消极不太准确。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比较舆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悲观的情绪容易蔓延,2024年许多商家尤其是酱酒商家亏损面变大,持观望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二是一些商家想通过这种舆论,来增加与酒企谈判的砝码,以期拿到自己想要的返利或市场投入;三是部门名酒改变营销重心,比如主动调控回款与发货节奏,但未很好向市场进行解释。“行情向下,那就愿赌服输,行情向好,那必优先受益。”济南商家张先生套用拜登的“名言”表示:商家不能只在行情上涨时才说热爱这个行业。“生意就是一场豪赌,自然有输有赢。”他认为,任何时候都是危与机并存,现在正是考量商家眼光的关键时候。后记在“马太效应”下,大部分商家还是笃定名酒的竞争优势。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商家“赌博式”入场的抉择依据。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轮行业的调整不再是产销平衡,而是价值平衡。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在缩量竞争的大趋势下,期望行情好转后搭上“顺风车”是不现实的。即使是以代理权吸引商家的“头部”名酒,其目的都是与商家交换价值,看重其客户资源、服务能力或者用户开拓价值等。调整和转型的本质是要提升自己在生态链上的价值。因此,无论你是在名酒“围城”的内或外,都必须放弃幻想,改变过往的费用思维、惯性思维、促销思维、粗放管理思维等,顺应经济、环境、消费、沟通等变化的大势,既要提升自己的企业层面经营能力、渠道层面的网络价值、消费者层面资源价值和营销层面的传播推广培育价值;更要研究新趋势,用好新工具,从内到外全面升级迭代,方能在这一轮市场的“洗牌”中真正坐上牌桌,并坐稳自己的位置。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名酒研究所,作者:名酒研究所

1月 3, 2025 - 10:37
 3964
名酒围城效应:一道关于商家眼光的考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名酒研究所,作者:名酒研究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存粮过冬、谨慎打款、渠道调货、没有开门红……2025年开年,一些消极舆论继续在业内蔓延,似乎白酒行业开启了近年来最难的“一年”。


然而,名酒研究所在元旦市场调研中获悉,消极舆论蔓延的同时,有商家逆流而上,甚至赌上身家,主动加码市场布局。


“只有行情回调时,才有‘抄底’的机会。”郑州商家王先生对名酒研究所如此表示。据他透露,以郑州为例,某价格倒挂的百亿级大单品在郑州原计划只开放5个经销名额,但如今已经招满10位商家,还有许多商家拿着钱到处“找门路”。


如今,手握名酒的商家不乏观望者和退出者,而那些还未拿到代理权的商家也有期望能坐上“主桌”。


名酒的“围城效应”,正成为当前一道关于商家眼光的考题。


“亏损”进场?“上桌”比“赚钱”重要


“除了飞天茅台,主流大单品价格几乎全部倒挂,商家利润主要来自企业的回款返点与营销奖励,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在成都市场走访时,主攻团购渠道的商家肖先生透露,2022年以来,大单品长期没有“顺价利润”,是当前商家捏着现金不愿意打款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厂商矛盾与市场乱象的根源。


他认为,回款返点与营销奖励的主动权在上游酒企,这种为厂家“打工”的模式商家其实是不喜欢的。一方面,这种模式非常考验酒企的履约素质和能力,但业内的违约案例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要想拿到足额的利润,一般需要完成对应的回款指标与营销质量,这些条条框框给商家带来了很多的约束与压力。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肖先生的心态代表了许多商家的心态,没有顺价利润以及绝对的利润承诺,观望态度无可非议。


然而,对于顶着“亏损”也要进场的商家,则有着另一番思量。


在河南市场,名酒研究所找到了另一种“答案”。


“如果不是这一波酱酒调整,我们可能没有进场酱酒名酒的机会。”上述王先生就是拿到某百亿级大单品“入场券”的一员。谈及“亏损”也要进场,他认为:“生意有亏损很正常,现在正是获取上游资源的好时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款产品的厂家有让商家赚钱的实力与案例,相信不会让大家一直亏下去。”


用他的话说叫“只要在桌上,早晚能开席。”


名酒研究所也从多位商家处获悉,在名酒陆续召开经销商大会进行奖励与补贴后,此前亏损的大单品,大都实现了正向利润或微利,比如有名酒企直接兜底商家5%的利润等,这些利好正扭转商家对名酒的信心。


逆势“增量”?“帮酒企就是帮自己”


任何周期,机会与挑战都是共存。


上一轮周期中,能在茅台降低“门槛”时入场的都赚的盆满钵满;或者成功“抄底”名酒大单品代理权的也都吃到了肉。


其中,西安商家彭先生代理的名酒产品量价增长明显,其公司也从中获利。在这一轮调整期,当大家“收缩”过冬,不愿打款之时,他认为商家应该主动拉酒企一把,帮酒企就是帮自己。


“我们第一时间就完成了2025年度合同签约,并且加了一些量。”彭先生用某款高端酒大单品举例到,很多商家2025年比较悲观,但也有不少实力商家反而主动增量,这种做法一方面是迎合酒企对业绩的需求,能获得更多的上游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名酒商家应有的担当,在困境中更应该与酒企命运与共。


对该大单品同样增量的还有郑州商家白先生。


白先生透露:“这款产品的合同总量是根据前三年合同平均量来定的,今年我们有两位数的增量,但公司对代理的其他产品进行了减量。”


就“减量还是增量”问题,名酒研究所还陆续采访了广州、成都、南京、杭州、菏泽、毕节等地商家,从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回款方面,除个别头部名酒,大部分名酒回款进度偏慢,偏慢的原因是厂商互相配合市场控量;合同量方面,商家主动减量的情况很少,商家减量的原因大都是因为酒企主动减少在地投放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名酒研究所调研中还谈及了酒便利、歌德盈香爆雷事件,大部分商家表示那是“偶然现象”。


“他们的玩法和绝大多数白酒商家玩法不一样,爆雷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成都商家张先生欲言又止。


从目前调研的结果来看,2025年,主流高端、次高端大单品市场投放量口径基本保持持平或微增,未收到明确的“某款主流大单品减量”的消息,这说明酒企至少在操盘层面并未失去信心。


相较“开门红”,有序动销更重要


“开门红”一直是酒企回款的一种节奏,在过去,“开门红”表达了商家对品牌涨价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酒企对下游掌控的力度。


所以,商家对“开门红”一直是又爱又恨,行业也会将“开门红”视为年度预期的重要参考。但在行业调整周期,“开门红”需要更理性看待。


“我们其实也能一次性回完全年款,但酒企说不需要。”上述郑州商家白先生就表示,每家“开门红”的情况都不一样,商家是进是退,都是算了细账做的决定。


广州商家李先生也表示,白酒最终需要消费者买单,消费者不会因为某款产品实现“开门红”就有所偏爱,也不会因为某款产品回款进度慢就放弃选择,2024年的行业调整,更多的会反映在厂商对回款与发货节奏、渠道各级分利、消费培育投入等方面带来重构。


“以前‘开门红’主要是担心企业涨价,大家提前打款下单就能赚得更多。”他补充道,现在没有这个预期,那做好市场动销更重要。


名酒研究所在调研中注意到,整体来看,“没有开门红”“商家抵触打款”“存粮过冬”等形容白酒产业消极不太准确。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比较舆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悲观的情绪容易蔓延,2024年许多商家尤其是酱酒商家亏损面变大,持观望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二是一些商家想通过这种舆论,来增加与酒企谈判的砝码,以期拿到自己想要的返利或市场投入;三是部门名酒改变营销重心,比如主动调控回款与发货节奏,但未很好向市场进行解释。


“行情向下,那就愿赌服输,行情向好,那必优先受益。”济南商家张先生套用拜登的“名言”表示:商家不能只在行情上涨时才说热爱这个行业。


“生意就是一场豪赌,自然有输有赢。”他认为,任何时候都是危与机并存,现在正是考量商家眼光的关键时候。


后记


在“马太效应”下,大部分商家还是笃定名酒的竞争优势。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商家“赌博式”入场的抉择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轮行业的调整不再是产销平衡,而是价值平衡。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在缩量竞争的大趋势下,期望行情好转后搭上“顺风车”是不现实的。即使是以代理权吸引商家的“头部”名酒,其目的都是与商家交换价值,看重其客户资源、服务能力或者用户开拓价值等。调整和转型的本质是要提升自己在生态链上的价值。因此,无论你是在名酒“围城”的内或外,都必须放弃幻想,改变过往的费用思维、惯性思维、促销思维、粗放管理思维等,顺应经济、环境、消费、沟通等变化的大势,既要提升自己的企业层面经营能力、渠道层面的网络价值、消费者层面资源价值和营销层面的传播推广培育价值;更要研究新趋势,用好新工具,从内到外全面升级迭代,方能在这一轮市场的“洗牌”中真正坐上牌桌,并坐稳自己的位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名酒研究所,作者:名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