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全球意义

“人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就是中国人每天都在进行的伟大的实践。” “人民城市理念,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社会主义有一个现代性,就是强调社会、强调集体的力量,集中起来干大事。” 2019年的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的时候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此,“人民城市”也就成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12月3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原上海杨浦区区委研究室主任的胡峻老师就五年多的时间来,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进行了深入对话。 《这就是中国》第265期 张维为演讲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当时的主题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中文翻译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我认为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因为城市不仅可以使生活更美好,也可以使生活更糟糕。以美国为例,枪支暴力、吸毒、抢劫、盗窃越来越多地充斥着许多美国城市,所以搬离城市、搬离市区几乎成了多数美国中高收入者的不二选择。 然而,我可以肯定地说:人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为这就是中国人每天都在进行的伟大的实践。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强调“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作为一个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上海市民,我对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这几点感触尤深。首先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两岸全部开放给公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其它国家,稀缺资源往往留给富人群体或者豪华酒店,公众能接触到的稀缺资源很有限。 而在中国上海,黄浦江两岸滨江45公里黄金岸线,现在已经全部打通。由漫步道、跑步道、骑车道组成的浦东滨江绿道,已经变成了广大市民生活休闲的黄金岸线。美轮美奂的上海外滩的天际线,成为了大众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去处。 上海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建设也卓有成效。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许多办事开证明之类,不再像过去那样要到办事机构排长队,现在大都可以“一部手机,基本搞定”。这一跨越的背后是城市数字政务服务的巨大进步:通过流程再造、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线上线下,一个平台、一个窗口统一办理。 同样,“一网统管”意味着城市数字化治理已经成为常态,“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已经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标配。以浦东新区为例,“一网统管”的场景包括: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街面秩序管理、垃圾分类、大型饭店综合监管、道路管养、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智慧气象、民情民意智慧感知以及数字孪生城市等。 上海这些年一直在推行“15分钟生活圈”,也就是在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让居民享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如学校、就医、养老、休闲、基础性的商业服务等几乎所有的基本服务。 我一直认为上海是全世界生活最便利的城市之一,营业时间超长的便利店无处不在。但“15分钟生活圈”这一概念进一步提出了形成“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社区生活圈”的要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比较舒心的民生服务,如社区食堂、医疗诊所、托儿所、托老所等等。 现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多数地区已经基本实现这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本身还在不断地迭代升级。 许多街道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普通人光看这个名字会以为这是党员干部学习文件的地方。其实“党群服务中心”是一种整合公共资源、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大型综合体。这几年上海把党建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等等,都整合成一个又一个的党群服务中心,里面一般设有社区食堂、阅览室、诊所、亲子空间、咖啡店、健身房、舞蹈室、放映室等设施。 许多中心还经常举办市集、艺术展、公益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离我们演播室不远的大宁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就是一整栋大楼,服务五万多居民的大型社区,它拥有超大规模的阅览室、各种健身设施、各种适合不同年龄的教育课程,一楼还设有快递小哥和户外工作者的休息驿站。 大宁路街道西部党群服务中心 静安区人民政府 位于市中心的湖南路街道党群服务中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沪上许多网红打卡地,其内部不仅设有咖啡店、社区食堂、中医诊所等设施,还利用街道的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歌剧院、越剧院等文化资源,经常邀请文艺名家举办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经这样说过: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我认为上海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就是这种探索的有益尝试,也就是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具体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而且党群服务中心多数都有菜品丰富的、价廉物美的老年食堂,一般优先给本社区的长者使用,体现了我们敬老的传统。同时,它们也对普通民众开放,不少附近的上班族、出租车司机、外卖员等也在这里吃饭,这就是对所有普通劳动者的尊重。社区中心从亲子空间到歌咏会等各种尊老爱幼的安排受到许多居民的喜欢。 上海今天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实际上也是全国人民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天,中国的每个城市,几乎都建立了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几乎都在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几乎都有各种形式的“百姓议事厅”;几乎都在落实“花园城市”理念;几乎都有城市生态修复、古建修复等城市更新工程;几乎都有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区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长者食堂、老年助餐点等等。 中国政府最近推出的过境签证免签,使许多老外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城市建设带来的震撼。他们在中国城市感受到了难以想象的安全感,许多老外故意测试,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背包放在餐桌上,离开一段时间,结果发现没有任何人触动这些东西。他们在中国城市感受到难以想象的安静清洁,因为街上行走的是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噪音低,尾气少。他们在中国城市感受到难以想象的便捷交通,地铁、高铁、机场都是最现代化的,而且价格合理。他们在中国城市感受到难以想象的各种便利,从食不厌精的美食,到四通八达的地铁,从畅通无阻的手机信号到无处不在的快递、外卖等各种服务。 中国人讲,百闻不如一见。这些外国人在中国旅行所受到的震撼,就是他们感受到了我们人民城市建设带来的震撼,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西方精心构筑的“信息茧房”的愚昧和愚蠢。我想最终他们也会认识到,“人民”这个词,在中国是神圣的。 1949年,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说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人民教师、人民警察、人民英雄、人民艺术家等等。我想最终他们还会认识到,“人民”这个词在中国不仅是神圣的,而且也是具体的、生活化的。他们今天在中国城市中所感受到的一切,就是人民城市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具体实践。 其实,尽管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我们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我们现在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我们今天达到的水平已经震撼了这个世界。中国城市的进步正在开始重新界定基于西方经验形成的所谓“城市化”、“现代化”、“现代性”等概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民城市建设所做的一切,已经具有了更为深远的全球意义。

1月 5, 2025 - 08:44
 5701
人民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全球意义

“人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就是中国人每天都在进行的伟大的实践。”

“人民城市理念,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社会主义有一个现代性,就是强调社会、强调集体的力量,集中起来干大事。”

2019年的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的时候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此,“人民城市”也就成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12月3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原上海杨浦区区委研究室主任的胡峻老师就五年多的时间来,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进行了深入对话。

《这就是中国》第265期

张维为演讲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当时的主题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中文翻译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我认为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因为城市不仅可以使生活更美好,也可以使生活更糟糕。以美国为例,枪支暴力、吸毒、抢劫、盗窃越来越多地充斥着许多美国城市,所以搬离城市、搬离市区几乎成了多数美国中高收入者的不二选择。

然而,我可以肯定地说:人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为这就是中国人每天都在进行的伟大的实践。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强调“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作为一个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上海市民,我对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这几点感触尤深。首先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两岸全部开放给公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其它国家,稀缺资源往往留给富人群体或者豪华酒店,公众能接触到的稀缺资源很有限。

而在中国上海,黄浦江两岸滨江45公里黄金岸线,现在已经全部打通。由漫步道、跑步道、骑车道组成的浦东滨江绿道,已经变成了广大市民生活休闲的黄金岸线。美轮美奂的上海外滩的天际线,成为了大众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去处。

上海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建设也卓有成效。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许多办事开证明之类,不再像过去那样要到办事机构排长队,现在大都可以“一部手机,基本搞定”。这一跨越的背后是城市数字政务服务的巨大进步:通过流程再造、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线上线下,一个平台、一个窗口统一办理。

同样,“一网统管”意味着城市数字化治理已经成为常态,“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已经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标配。以浦东新区为例,“一网统管”的场景包括: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街面秩序管理、垃圾分类、大型饭店综合监管、道路管养、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智慧气象、民情民意智慧感知以及数字孪生城市等。

上海这些年一直在推行“15分钟生活圈”,也就是在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让居民享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如学校、就医、养老、休闲、基础性的商业服务等几乎所有的基本服务。

我一直认为上海是全世界生活最便利的城市之一,营业时间超长的便利店无处不在。但“15分钟生活圈”这一概念进一步提出了形成“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社区生活圈”的要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比较舒心的民生服务,如社区食堂、医疗诊所、托儿所、托老所等等。

现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多数地区已经基本实现这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本身还在不断地迭代升级。

许多街道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普通人光看这个名字会以为这是党员干部学习文件的地方。其实“党群服务中心”是一种整合公共资源、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大型综合体。这几年上海把党建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等等,都整合成一个又一个的党群服务中心,里面一般设有社区食堂、阅览室、诊所、亲子空间、咖啡店、健身房、舞蹈室、放映室等设施。

许多中心还经常举办市集、艺术展、公益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离我们演播室不远的大宁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就是一整栋大楼,服务五万多居民的大型社区,它拥有超大规模的阅览室、各种健身设施、各种适合不同年龄的教育课程,一楼还设有快递小哥和户外工作者的休息驿站。

大宁路街道西部党群服务中心 静安区人民政府

位于市中心的湖南路街道党群服务中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沪上许多网红打卡地,其内部不仅设有咖啡店、社区食堂、中医诊所等设施,还利用街道的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歌剧院、越剧院等文化资源,经常邀请文艺名家举办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经这样说过: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我认为上海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就是这种探索的有益尝试,也就是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具体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而且党群服务中心多数都有菜品丰富的、价廉物美的老年食堂,一般优先给本社区的长者使用,体现了我们敬老的传统。同时,它们也对普通民众开放,不少附近的上班族、出租车司机、外卖员等也在这里吃饭,这就是对所有普通劳动者的尊重。社区中心从亲子空间到歌咏会等各种尊老爱幼的安排受到许多居民的喜欢。

上海今天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实际上也是全国人民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天,中国的每个城市,几乎都建立了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几乎都在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几乎都有各种形式的“百姓议事厅”;几乎都在落实“花园城市”理念;几乎都有城市生态修复、古建修复等城市更新工程;几乎都有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区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长者食堂、老年助餐点等等。

中国政府最近推出的过境签证免签,使许多老外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城市建设带来的震撼。他们在中国城市感受到了难以想象的安全感,许多老外故意测试,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背包放在餐桌上,离开一段时间,结果发现没有任何人触动这些东西。他们在中国城市感受到难以想象的安静清洁,因为街上行走的是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噪音低,尾气少。他们在中国城市感受到难以想象的便捷交通,地铁、高铁、机场都是最现代化的,而且价格合理。他们在中国城市感受到难以想象的各种便利,从食不厌精的美食,到四通八达的地铁,从畅通无阻的手机信号到无处不在的快递、外卖等各种服务。

中国人讲,百闻不如一见。这些外国人在中国旅行所受到的震撼,就是他们感受到了我们人民城市建设带来的震撼,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西方精心构筑的“信息茧房”的愚昧和愚蠢。我想最终他们也会认识到,“人民”这个词,在中国是神圣的。

1949年,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说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人民教师、人民警察、人民英雄、人民艺术家等等。我想最终他们还会认识到,“人民”这个词在中国不仅是神圣的,而且也是具体的、生活化的。他们今天在中国城市中所感受到的一切,就是人民城市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具体实践。

其实,尽管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我们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我们现在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我们今天达到的水平已经震撼了这个世界。中国城市的进步正在开始重新界定基于西方经验形成的所谓“城市化”、“现代化”、“现代性”等概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民城市建设所做的一切,已经具有了更为深远的全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