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杭州?

杭州科技企业创新现象令人瞩目,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显著成就赢得了广泛赞誉。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更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上展现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和游戏科学等公司,通过开源战略、文化自觉的技术转化和场景原生创新,成功地将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了技术与文明的共同进步。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前沿探索上,还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上。杭州的创新生态,通过政策支持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为杭州带来了科技上的突破,更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先说一个段子: 杭州是这样分工的,深度求索解决掉脑力劳动,宇树科技解决掉体力劳动,游戏科学负责解决人类接下来干什么。 这虽是戏谑之言,却也巧妙点出了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等最近被网友戏称为 “杭州科技六小龙” 的公司,有着怎样的独特地位与影响力。 位于杭州余杭区科创大道的之江实验室里,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智能超算正与量子科学结合,升级为神威量子模拟器,以无尽的计算追求无尽的科技探索。 杭州城市新中心核心区,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中轴线设计方案。@余杭发布 与此同时,几十公里外的游戏科学工作室,美术总监杨奇正在调试《黑神话:悟空》中黄风怪的粒子特效 —— 数百万个沙粒在虚幻 5 引擎中各自独立运算,每一粒都承载着敦煌壁画《降魔变》的美学基因。 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实则在揭示同一场变革:当技术创新突破临界点,量变终将引发质变。“杭州六小龙” 的崛起,正是这种质变在商业世界的投影。 技术高原上的文明攀登 杭州科创企业的突围,本质是一场在技术高原上的多维攀登。深度求索的开源战略,与其说是商业选择,不如视为一场文明实验。在全球 AI 巨头纷纷筑起技术高墙时,这家杭州企业将千亿参数大模型完整开源,并在中文语义理解任务中实现关键突破。其技术白皮书显示,模型对古典诗词的平仄识别准确率极高,这背后是团队对古籍的数字化重构。不是在追赶 GPT,而是在建造中文世界的巴别塔。 基于国产算力平台,DeepSeek 训练的轻量化模型在评估中文处理的相关语义理解任务、中文阅读理解任务中,都超越同体量国际模型。大模型不应是单一文化的传声筒,而应是多元文明的交响乐,这已经成为新一代科技企业的文化自觉。 《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让玩家群体看到了国产3A大作的希望。游戏海报 游戏科学的突围更具象征意义。在 3A 游戏这个被西方垄断的领域,他们用虚幻 5 引擎重构了《西游记》的美学体系。技术总监冯骥办公室里的古籍复刻本与英伟达显卡并列,暗示着这场技术革命的双重底色:既要用全球顶尖图形技术搭建视觉奇观,又要让斗战胜佛的金箍棒划出东方美学的轨迹。这种文化自觉的技术转化,让人想起日本任天堂在上世纪 80 年代将浮世绘美学注入电子游戏的创举。 比如在《黑神话:悟空》中,游戏科学团队通过对孙悟空经典形象的重新设计,结合虚幻 5 引擎的实时渲染技术,让玩家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如梦幻般的东方神话世界,从角色的毛发细节到场景中的光影效果,都体现了对东方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技术呈现。 2024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招商大会上,宇树科技机器狗引起围观。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 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漫步西湖断桥的画面,则展现了另一种创新维度。当波士顿动力还在实验室调试液压系统时,这群杭州工程师已让机器人走进黄山茶田,用激光雷达扫描千年古茶树的生长曲线。中国科技公司不应总在硅谷划定的赛道竞速,而要在江南烟雨里寻找自己的起跑线。 创始人王兴兴践行着“场景原生创新” 理论,他始终坚信,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科技与自然共同呵护的田野上,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不仅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它们是大地的守护者,是生命的培育者。 想象一下,这样的江南场景正在被宇树科技变成现实:清晨的露珠尚未退去,机器人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们的眼睛——高精度的传感器,温柔地抚摸着作物的茎叶,记录下生长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病虫害的踪迹无所遁形,土壤的湿度被精确计量,这些数据如同大地的密语,被机器人一一收集,传递给远方的农人。当播种的季节来临,这些机器人便化身为希望的使者,带着生命的种子,在预设的路线图上,沿着大地的纹理,将种子轻轻播撒。 创新地理学的东方解答 回望 1970 年代的硅谷崛起,会发现与今日杭州惊人的时空呼应。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技术外溢,催生了仙童八叛逆和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阿里巴巴生态的技术扩散,则孕育出云计算、AI 大模型等领域的一系列新物种。 阿里巴巴的全球创新与发展倡议计划,近几年已为全球数千名创业者进行过培训。阿里官网 这种 “母体裂变” 式的创新传承,在杭州呈现出更强烈的文化自觉 —— 这里的创业者不再满足于做技术搬运工,而是要当文明转译者。 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经验同样值得镜鉴。这个曾经的工业锈带,通过将炼钢厂改造为数字创新工场,完成了从 “煤炭到代码” 的蜕变。杭州的 “天堂硅谷” 计划显然汲取了这些养分,但注入了独特的东方治理智慧。余杭区实施的 “创新雨林” 政策,既不像硅谷的完全自由放任,也不同于深圳的强产业规划,而是通过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 “创新蜂巢”,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基质。这种创新土壤的培育,在数据层面得到印证。 2023年,杭州全社会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3.92%,实现国产替代3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连续3年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居第14位。更关键的是,这些投入呈现鲜明的 “巴斯德象限” 特征 —— 大部分科研项目兼具基础研究价值和商业应用前景。有科技评论指出:“杭州正在改写创新地理学,证明深厚文化底蕴与尖端科技可以共生共荣。” 新航海时代的领航者图谱 在滨江区某栋写字楼的顶层咖啡馆,杭州科创人物们的聚会谈话,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人用传统经典思想解读敏捷开发,有人借古代工艺典籍阐述硬件迭代哲学。这种文化基因与技术思维的融合,塑造出独特的创新方法论。 深度求索在模型架构上的突破极具代表性。当全球追逐千亿参数时,他们反其道开发出 “模块化专家系统”,用组合式小型模型实现特定场景的极致效能。这种 “四两拨千斤” 的技术哲学,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 “算力民主化” 的理念一脉相承,却更凸显东方智慧 —— 就像传统工匠用多道工序将普通材料化为精美工艺品,技术的精微处方见真章。 在医疗影像诊断中,深度求索的 “模块化专家系统”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小型模型组合,针对特定疾病的影像特征进行精准分析,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些小型模型,如同一位位专注的专家,各自精通特定疾病的影像特征,它们携手合作,以微观的视角,细致入微地分析着医学影像的每一个细节。 这种特质在商业决策中更为凸显。宇树科技展示了将机器人成本大幅降低的能力,但并没有像上个时代的玩家那样急于寻找简易落地场景,盲目扩张变现,而是将产品视为驱动技术进步的手段,探寻成本和技术双轮驱动的AGI之路。 这些选择背后的逻辑,既不同于硅谷 “快速迭代、资本驱动”,只看技术不计成本的模式,也不同于过去很多中国企业对商业化的急切态度。正如相关行业观察者指出的:“新一代中国科技领袖正在创造第三种创新范式 —— 既非完全的市场驱动,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崇拜,而是在文明对话中寻找支点。” 历史褶皱中的未来线索 将视野拉长到工业革命史,更能看清 “杭州现象” 的深意。19 世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主们不会想到,他们的蒸汽机轰鸣会催生出铁路时代;20 世纪底特律的汽车工程师也未能预见,流水线革命将重塑人类文明。今天的杭州科创集群,或许正站在相似的历史拐点。 剑桥大学技术史专家的研究揭示: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创新,往往诞生于成熟技术的创造性重组。游戏科学用虚幻 5 引擎复活东方神话,宇树科技将机器人技术与农业场景结合,这些实践暗合 “重组式创新” 的本质。而深度求索在中文大模型领域的突破,则让人联想到古登堡印刷术对传统文字传播的变革 —— 当技术语言与文明母语深度融合,引发的将是认知维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能量,在微观层面已现端倪。 浙江大学相关实验室的最新研究发现,杭州科创企业员工的 “文化 — 技术双元认知” 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均值。他们既能用专业编程语言编写复杂算法,也能在休闲时讨论古代典籍中的工程智慧。这种独特的认知结构,或许正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深层优势。 站在良渚古城遗址眺望,五千年前的先民打磨玉琮的敲击声,与云栖小镇服务器集群的嗡鸣穿越时空相遇。这种跨越千年的技术对话,揭示了 “杭州六小龙” 现象的本质:他们不是在简单追赶技术浪潮,而是在数字文明与东方智慧的碰撞中,寻找安放人类精神的第三空间。 良渚博物院内的数智装置。新华网 当达摩院院长预言 “下一个重大科技突破可能诞生在杭州” 时,他或许在暗示某种文明势能的转换。从宇树机器人关节里的精密部件,到深度求索模型中的语言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元件共同编织着一张新文明图谱。在这张图谱上,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园区隔空对话,传统工艺的纹理在高性能计算中寻找数学表达,古典意境被转化为增强现实的叙事语法。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断言:“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但杭州的科技创业者们给出了更细腻的答案 —— 他们不是在争夺 “谁的世纪”,而是在缔造一个技术与文明共生的新纪元。在这个纪元里,传统建筑的飞檐与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将共同定义进步的含义,而世界终将理解:最深刻的创新,永远是文明基因的创造性转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2月 7, 2025 - 11:25
 4595
为什么又是杭州?

杭州科技企业创新现象令人瞩目,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显著成就赢得了广泛赞誉。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更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上展现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和游戏科学等公司,通过开源战略、文化自觉的技术转化和场景原生创新,成功地将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了技术与文明的共同进步。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前沿探索上,还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上。杭州的创新生态,通过政策支持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为杭州带来了科技上的突破,更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先说一个段子:

杭州是这样分工的,深度求索解决掉脑力劳动,宇树科技解决掉体力劳动,游戏科学负责解决人类接下来干什么。

这虽是戏谑之言,却也巧妙点出了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等最近被网友戏称为 “杭州科技六小龙” 的公司,有着怎样的独特地位与影响力。

位于杭州余杭区科创大道的之江实验室里,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智能超算正与量子科学结合,升级为神威量子模拟器,以无尽的计算追求无尽的科技探索。

杭州城市新中心核心区,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中轴线设计方案。@余杭发布

与此同时,几十公里外的游戏科学工作室,美术总监杨奇正在调试《黑神话:悟空》中黄风怪的粒子特效 —— 数百万个沙粒在虚幻 5 引擎中各自独立运算,每一粒都承载着敦煌壁画《降魔变》的美学基因。

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实则在揭示同一场变革:当技术创新突破临界点,量变终将引发质变。“杭州六小龙” 的崛起,正是这种质变在商业世界的投影。

技术高原上的文明攀登

杭州科创企业的突围,本质是一场在技术高原上的多维攀登。深度求索的开源战略,与其说是商业选择,不如视为一场文明实验。在全球 AI 巨头纷纷筑起技术高墙时,这家杭州企业将千亿参数大模型完整开源,并在中文语义理解任务中实现关键突破。其技术白皮书显示,模型对古典诗词的平仄识别准确率极高,这背后是团队对古籍的数字化重构。不是在追赶 GPT,而是在建造中文世界的巴别塔。

基于国产算力平台,DeepSeek 训练的轻量化模型在评估中文处理的相关语义理解任务、中文阅读理解任务中,都超越同体量国际模型。大模型不应是单一文化的传声筒,而应是多元文明的交响乐,这已经成为新一代科技企业的文化自觉。

《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让玩家群体看到了国产3A大作的希望。游戏海报

游戏科学的突围更具象征意义。在 3A 游戏这个被西方垄断的领域,他们用虚幻 5 引擎重构了《西游记》的美学体系。技术总监冯骥办公室里的古籍复刻本与英伟达显卡并列,暗示着这场技术革命的双重底色:既要用全球顶尖图形技术搭建视觉奇观,又要让斗战胜佛的金箍棒划出东方美学的轨迹。这种文化自觉的技术转化,让人想起日本任天堂在上世纪 80 年代将浮世绘美学注入电子游戏的创举。

比如在《黑神话:悟空》中,游戏科学团队通过对孙悟空经典形象的重新设计,结合虚幻 5 引擎的实时渲染技术,让玩家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如梦幻般的东方神话世界,从角色的毛发细节到场景中的光影效果,都体现了对东方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技术呈现。

2024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招商大会上,宇树科技机器狗引起围观。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

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漫步西湖断桥的画面,则展现了另一种创新维度。当波士顿动力还在实验室调试液压系统时,这群杭州工程师已让机器人走进黄山茶田,用激光雷达扫描千年古茶树的生长曲线。中国科技公司不应总在硅谷划定的赛道竞速,而要在江南烟雨里寻找自己的起跑线。

创始人王兴兴践行着“场景原生创新” 理论,他始终坚信,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科技与自然共同呵护的田野上,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不仅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它们是大地的守护者,是生命的培育者。

想象一下,这样的江南场景正在被宇树科技变成现实:清晨的露珠尚未退去,机器人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们的眼睛——高精度的传感器,温柔地抚摸着作物的茎叶,记录下生长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病虫害的踪迹无所遁形,土壤的湿度被精确计量,这些数据如同大地的密语,被机器人一一收集,传递给远方的农人。当播种的季节来临,这些机器人便化身为希望的使者,带着生命的种子,在预设的路线图上,沿着大地的纹理,将种子轻轻播撒。

创新地理学的东方解答

回望 1970 年代的硅谷崛起,会发现与今日杭州惊人的时空呼应。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技术外溢,催生了仙童八叛逆和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阿里巴巴生态的技术扩散,则孕育出云计算、AI 大模型等领域的一系列新物种。

阿里巴巴的全球创新与发展倡议计划,近几年已为全球数千名创业者进行过培训。阿里官网

这种 “母体裂变” 式的创新传承,在杭州呈现出更强烈的文化自觉 —— 这里的创业者不再满足于做技术搬运工,而是要当文明转译者。

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经验同样值得镜鉴。这个曾经的工业锈带,通过将炼钢厂改造为数字创新工场,完成了从 “煤炭到代码” 的蜕变。杭州的 “天堂硅谷” 计划显然汲取了这些养分,但注入了独特的东方治理智慧。余杭区实施的 “创新雨林” 政策,既不像硅谷的完全自由放任,也不同于深圳的强产业规划,而是通过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 “创新蜂巢”,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基质。这种创新土壤的培育,在数据层面得到印证。

2023年,杭州全社会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3.92%,实现国产替代3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连续3年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居第14位。更关键的是,这些投入呈现鲜明的 “巴斯德象限” 特征 —— 大部分科研项目兼具基础研究价值和商业应用前景。有科技评论指出:“杭州正在改写创新地理学,证明深厚文化底蕴与尖端科技可以共生共荣。”

新航海时代的领航者图谱

在滨江区某栋写字楼的顶层咖啡馆,杭州科创人物们的聚会谈话,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人用传统经典思想解读敏捷开发,有人借古代工艺典籍阐述硬件迭代哲学。这种文化基因与技术思维的融合,塑造出独特的创新方法论。

深度求索在模型架构上的突破极具代表性。当全球追逐千亿参数时,他们反其道开发出 “模块化专家系统”,用组合式小型模型实现特定场景的极致效能。这种 “四两拨千斤” 的技术哲学,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 “算力民主化” 的理念一脉相承,却更凸显东方智慧 —— 就像传统工匠用多道工序将普通材料化为精美工艺品,技术的精微处方见真章。

在医疗影像诊断中,深度求索的 “模块化专家系统”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小型模型组合,针对特定疾病的影像特征进行精准分析,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些小型模型,如同一位位专注的专家,各自精通特定疾病的影像特征,它们携手合作,以微观的视角,细致入微地分析着医学影像的每一个细节。

这种特质在商业决策中更为凸显。宇树科技展示了将机器人成本大幅降低的能力,但并没有像上个时代的玩家那样急于寻找简易落地场景,盲目扩张变现,而是将产品视为驱动技术进步的手段,探寻成本和技术双轮驱动的AGI之路。

这些选择背后的逻辑,既不同于硅谷 “快速迭代、资本驱动”,只看技术不计成本的模式,也不同于过去很多中国企业对商业化的急切态度。正如相关行业观察者指出的:“新一代中国科技领袖正在创造第三种创新范式 —— 既非完全的市场驱动,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崇拜,而是在文明对话中寻找支点。”

历史褶皱中的未来线索

将视野拉长到工业革命史,更能看清 “杭州现象” 的深意。19 世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主们不会想到,他们的蒸汽机轰鸣会催生出铁路时代;20 世纪底特律的汽车工程师也未能预见,流水线革命将重塑人类文明。今天的杭州科创集群,或许正站在相似的历史拐点。

剑桥大学技术史专家的研究揭示: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创新,往往诞生于成熟技术的创造性重组。游戏科学用虚幻 5 引擎复活东方神话,宇树科技将机器人技术与农业场景结合,这些实践暗合 “重组式创新” 的本质。而深度求索在中文大模型领域的突破,则让人联想到古登堡印刷术对传统文字传播的变革 —— 当技术语言与文明母语深度融合,引发的将是认知维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能量,在微观层面已现端倪。

浙江大学相关实验室的最新研究发现,杭州科创企业员工的 “文化 — 技术双元认知” 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均值。他们既能用专业编程语言编写复杂算法,也能在休闲时讨论古代典籍中的工程智慧。这种独特的认知结构,或许正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深层优势。

站在良渚古城遗址眺望,五千年前的先民打磨玉琮的敲击声,与云栖小镇服务器集群的嗡鸣穿越时空相遇。这种跨越千年的技术对话,揭示了 “杭州六小龙” 现象的本质:他们不是在简单追赶技术浪潮,而是在数字文明与东方智慧的碰撞中,寻找安放人类精神的第三空间。

良渚博物院内的数智装置。新华网

当达摩院院长预言 “下一个重大科技突破可能诞生在杭州” 时,他或许在暗示某种文明势能的转换。从宇树机器人关节里的精密部件,到深度求索模型中的语言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元件共同编织着一张新文明图谱。在这张图谱上,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园区隔空对话,传统工艺的纹理在高性能计算中寻找数学表达,古典意境被转化为增强现实的叙事语法。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断言:“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但杭州的科技创业者们给出了更细腻的答案 —— 他们不是在争夺 “谁的世纪”,而是在缔造一个技术与文明共生的新纪元。在这个纪元里,传统建筑的飞檐与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将共同定义进步的含义,而世界终将理解:最深刻的创新,永远是文明基因的创造性转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