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测控峥嵘岁月再现
《逐苍穹——沈荣骏访谈录》终于出版了。3个多月前,我有幸参与了该书的审读,提前拜读了这本令人难忘、催人奋进的书稿。如此一来,我自然对于该书的出版也多了一份期盼。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随着媒体对载人飞船、空间站和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持续报道,航天探索从一个颇为神秘的专业领域,成为了社会大众十分向往、十分喜爱的热门话题。今年11月,又正逢“神舟一号”首飞成功25周年,浙江大学出版社经过数年努力出版的这本书,可以说适逢其时。 沈荣骏院士是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的主要奠基人、载人航天工程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在茫茫戈壁滩上建立20基地开始,到本世纪初我国的“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事业走向深空,沈荣骏院士几乎全程参与了我国航天测控事业从零起步、走向辉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段历程。《逐苍穹——沈荣骏访谈录》以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为主线,以访谈的形式、纪实的手法和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亲历者的个人视角,真实还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阅读过程中,读者重返历史现场。那些故事,既有许多光鲜亮丽背后的鲜为人知,又有与科学技术发展大环境紧密相关的时代背景。书中,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进步都交待得非常清楚。我相信,不论是业内人士或是普通读者,都会被宏大主题下的真实细节所感染。这本书讲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的浓缩,它展现了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展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雄韬伟略和战略定力,刻画了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群像。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千人一杆枪,万人一发弹”的无私奉献、大力协作精神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英雄气概,对正处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谋求新一轮改革创新发展的当代中国来说,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这本书的阅读,能让我们走近沈荣骏院士那一代的杰出科学家。沈荣骏院士一生的奋斗和成就源自于他的思想、他的执着和他的追求。在那一代知识分子、那一代科技工作者身上,有一种初心不忘、无怨无悔的家国情怀,有一种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这也是贯穿于整部书的一条主线。 近几年来,国内出版了一批涉及“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方面的书籍,总体来看都较为高大严肃。本书则另辟蹊径,聚焦60多年来在我国导弹航天领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要时点,很好地体现了故事主角“实是求是”“堪当大任”的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 书中讲述的航天测控技术从导弹起步,到卫星、再到载人航天的自主研发过程,线索清晰,内容丰富,故事性和画面感都十分强烈。沈荣骏院士如何带领团队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中寻点建站,如何在广袤的太平洋上捕获“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困难时期,戈壁滩上官兵如何艰苦生活;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如何成功上天……种种历史画面在书中一一再现,勾勒出了一条我国导弹航天测控技术发展的脉络,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留下了很有价值的记录。作者较好地把握了专业与大众的关系,既保留了科学术语的严谨准确,又力求用一种平铺直白、通俗易懂的文学方式进行表达,以满足普通大众的阅读需求。 访谈中,作者提问:“这一生最让他欣慰和自豪的是什么?”沈荣骏院士说:“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是全凭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来的,所有测控设备都是自主研制的,从来没有因为测控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任务失败。” 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沈荣骏院士一生中为国家做的一件大事。那一代科学家正是凭着这种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凭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勇气和精神,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重大贡献!
《逐苍穹——沈荣骏访谈录》终于出版了。3个多月前,我有幸参与了该书的审读,提前拜读了这本令人难忘、催人奋进的书稿。如此一来,我自然对于该书的出版也多了一份期盼。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随着媒体对载人飞船、空间站和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持续报道,航天探索从一个颇为神秘的专业领域,成为了社会大众十分向往、十分喜爱的热门话题。今年11月,又正逢“神舟一号”首飞成功25周年,浙江大学出版社经过数年努力出版的这本书,可以说适逢其时。
沈荣骏院士是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的主要奠基人、载人航天工程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在茫茫戈壁滩上建立20基地开始,到本世纪初我国的“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事业走向深空,沈荣骏院士几乎全程参与了我国航天测控事业从零起步、走向辉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段历程。《逐苍穹——沈荣骏访谈录》以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为主线,以访谈的形式、纪实的手法和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亲历者的个人视角,真实还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阅读过程中,读者重返历史现场。那些故事,既有许多光鲜亮丽背后的鲜为人知,又有与科学技术发展大环境紧密相关的时代背景。书中,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进步都交待得非常清楚。我相信,不论是业内人士或是普通读者,都会被宏大主题下的真实细节所感染。这本书讲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的浓缩,它展现了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展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雄韬伟略和战略定力,刻画了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群像。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千人一杆枪,万人一发弹”的无私奉献、大力协作精神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英雄气概,对正处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谋求新一轮改革创新发展的当代中国来说,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这本书的阅读,能让我们走近沈荣骏院士那一代的杰出科学家。沈荣骏院士一生的奋斗和成就源自于他的思想、他的执着和他的追求。在那一代知识分子、那一代科技工作者身上,有一种初心不忘、无怨无悔的家国情怀,有一种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这也是贯穿于整部书的一条主线。
近几年来,国内出版了一批涉及“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方面的书籍,总体来看都较为高大严肃。本书则另辟蹊径,聚焦60多年来在我国导弹航天领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要时点,很好地体现了故事主角“实是求是”“堪当大任”的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
书中讲述的航天测控技术从导弹起步,到卫星、再到载人航天的自主研发过程,线索清晰,内容丰富,故事性和画面感都十分强烈。沈荣骏院士如何带领团队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中寻点建站,如何在广袤的太平洋上捕获“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困难时期,戈壁滩上官兵如何艰苦生活;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如何成功上天……种种历史画面在书中一一再现,勾勒出了一条我国导弹航天测控技术发展的脉络,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留下了很有价值的记录。作者较好地把握了专业与大众的关系,既保留了科学术语的严谨准确,又力求用一种平铺直白、通俗易懂的文学方式进行表达,以满足普通大众的阅读需求。
访谈中,作者提问:“这一生最让他欣慰和自豪的是什么?”沈荣骏院士说:“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是全凭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来的,所有测控设备都是自主研制的,从来没有因为测控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任务失败。”
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沈荣骏院士一生中为国家做的一件大事。那一代科学家正是凭着这种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凭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勇气和精神,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