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俄乌战场,各说各话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前途不定的俄乌战争在战场与和谈两个领域似乎都迎来了进展。各方在围绕停战漫天要价的同时,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又发动了规模不小的进攻作战;俄乌战争在即将迎来三周年的关口会如何发展,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同样在这一周,美国连续的航空事故备受媒体关注。一架在菲律宾坠毁的小型飞机除了在异国拷问美国航司的飞行安全问题外,无意间也将美国长期使用国防承包商执行军事任务的行为摆到了聚光灯下。 特朗普能快速结束俄乌战争吗?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全面接管美国内政外交,并在其前任拜登的施政成果上四面出击,美国会对俄乌战争采取何种态度和行动变化,无疑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特朗普在竞选时期就十分鲜明地表示自己反对美国继续援助乌克兰进行战争,因此外界对其在战争方面的态度反而没有太多悬念。但对于已经进行到如此地步的俄乌战争,如何将其结束反而令人好奇。毕竟谁都知道“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只是竞选中的诳语,但“上任100天内结束俄乌战争”却是一个看起来有可能实现的任务。 当地时间2月7日,特朗普表示,他可能会在下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讨论俄乌问题。而在此之前,仿佛与之一贯的“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相呼应,各种未经证实的“特朗普和平计划”一直在乌克兰“政治和外交界”流传,而其内容以乌克兰的政治正确标准来看,无疑不可接受。其中,包括在4月20日之前停火,冻结俄罗斯的稳步推进,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要求乌克兰接受俄罗斯对其吞并土地的主权,从库尔斯克撤军,以及由欧盟出资协助乌克兰进行战后重建等。 虽然美国特使基思·凯洛格在第二天就表示他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布一项“和平计划”,但考虑到特朗普对结束俄乌战争的态度坚决,对眼下的美国而言,短期停战最为现实的方案往往就是在原地停火的基础上,让交战双方中更容易被美国“说服”的一方接受更多让步,这样一份离谱的和平方案反而更容易实现。 有关停战条件的说法虽然看似离谱,却又和特朗普的一贯态度相契合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只剩半个月就满三年整,战况尽管胶着,但在总体战领域,两国之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俄罗斯通过向战争经济的转轨,在基本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各类特殊贸易渠道的帮助,基本满足了战争所需的各类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的生产,并且实现某种武装力量编组、整训、作战、整补的轮替。虽然战场上再也不复冷战时期大开大合的大规模装甲机械化进攻作战,但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进攻作战确实实现了某种作战部队与乌克兰领土之间的交换。 而在乌克兰这边,随着本国军事物资的耗竭,传统军工企业遭到破坏,以及北约军事援助高峰期的结束,乌克兰虽然也维持了作战部队的编组、整训、作战、消耗循环,但对于外部战争物资的依赖度进一步上升,本国独立作战的能力则不断下降。考虑到美国在对乌援助、尤其是军事援助领域占据了明显多数份额,如果美国实质性地减少、乃至终止对乌援助,乌克兰能够持续进行独立战争的前景无疑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就像一个曾经被风投眷顾,如今却入不敷出且造血乏力的创业公司一样,为了挽留持续的投资,必须要向最后的投资人证明自己还有盈利能力。而在手头并无大把试错资本,决策层也没有真正把握市场趋势的情况下,最直觉的选择便是将上一轮商业成功的操作复制一遍。而在眼下的俄乌战场上,这种复刻的体现,便是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发起新一轮进攻。 根据俄方报道,乌军的进攻方向选在上一轮库尔斯克进攻中进展最大的苏贾方向,乌军投入约2个机械化营的步兵战车和坦克,越过切尔卡什卡亚科诺佩尔卡和法纳西耶夫卡并到达乌拉诺克郊区,试图突破俄军的防线;攻击占据了俄罗斯两个村庄,但同时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坦克装甲车辆。作为实质上只是改善乌军在苏贾防御态势的战术反冲击,上个月乌军发起的此类行动以失败告终,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乌军的进攻与其说是要扭转战争局势,不如说是要改善在苏贾方向的防御态势 反过来,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进攻则更具与政治谈判关系不大的纯粹军事意味。同样在2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在第51军第1、第9和第132近卫摩托化独立步兵旅以及“中部”集团军“老兵”志愿部队的进攻下,俄军已攻占顿涅茨克的捷尔任斯克 (亦称托列茨克)。 作为2022年前乌军针对顿涅茨克构筑的一系列阵地中的重要一环,捷尔任斯克无论在交通上还是在阵地构筑上都有重要价值,也是威胁顿涅茨克的重要区域。控制该城市将便于俄军沿顿涅茨克-戈尔洛夫卡-阿尔乔莫夫斯克路段提供补给,也有利于未来俄军对波克罗夫斯克地区展开进攻。相比两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构筑的防御阵地上的来回拉扯,俄军在这个方向上取得的进展更为难以逆转。 对于乌军而言,眼下已很难再像2022-2023年那样,在一线保持庞大作战部队的情况下,在后方也建立一支规模可观的后备部队,并为其配备上一定俱全的北约制全套地面装备。 最近一段时间内,乌军接收的最为重要的装备物资,可能是据称已运抵乌克兰的首批法国幻影2000战斗机。由于这批法国幻影2000很可能只具备基本的空战能力,在乌克兰的主要使用场景也许会和乌军现在接装的F-16一样,主要用于在后方空域内执行拦截俄军的巡飞弹等比较安全的作战任务。从装备对于俄乌战场的作用来看,这些幻影2000最适合的并非是眼下的俄乌战场,而是作为战后乌克兰空军中的某种防空作战力量。 至于乌克兰眼下最重要的地面战场,虽然乌军仍有规模不小的武装力量,虽然乌国防部一直宣称俄军已有近百万人员伤亡、而己方阵亡人数不到5万,但当贴满爆炸反应装甲的豹1坦克也要被西方媒体吹嘘成乌军手中某种好用的装备时,不难想象乌军手里的好装备恐怕真的不多了。 可能谁也不曾想到会有这样缝合的坦克开上欧洲战场 随着特朗普开始全面介入到可能的俄乌战争停战谈判中来,各方如何与美国“落地还钱”,以及特朗普如何在美国总统的职权之内兑现承诺,可能会成为今后几个月斡旋博弈的关键。在此之前,如何在战场上至少让参战的一方意识到“不能再打下去了”,可能是俄乌战争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前途不定的俄乌战争在战场与和谈两个领域似乎都迎来了进展。各方在围绕停战漫天要价的同时,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又发动了规模不小的进攻作战;俄乌战争在即将迎来三周年的关口会如何发展,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同样在这一周,美国连续的航空事故备受媒体关注。一架在菲律宾坠毁的小型飞机除了在异国拷问美国航司的飞行安全问题外,无意间也将美国长期使用国防承包商执行军事任务的行为摆到了聚光灯下。
特朗普能快速结束俄乌战争吗?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全面接管美国内政外交,并在其前任拜登的施政成果上四面出击,美国会对俄乌战争采取何种态度和行动变化,无疑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特朗普在竞选时期就十分鲜明地表示自己反对美国继续援助乌克兰进行战争,因此外界对其在战争方面的态度反而没有太多悬念。但对于已经进行到如此地步的俄乌战争,如何将其结束反而令人好奇。毕竟谁都知道“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只是竞选中的诳语,但“上任100天内结束俄乌战争”却是一个看起来有可能实现的任务。
当地时间2月7日,特朗普表示,他可能会在下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讨论俄乌问题。而在此之前,仿佛与之一贯的“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相呼应,各种未经证实的“特朗普和平计划”一直在乌克兰“政治和外交界”流传,而其内容以乌克兰的政治正确标准来看,无疑不可接受。其中,包括在4月20日之前停火,冻结俄罗斯的稳步推进,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要求乌克兰接受俄罗斯对其吞并土地的主权,从库尔斯克撤军,以及由欧盟出资协助乌克兰进行战后重建等。
虽然美国特使基思·凯洛格在第二天就表示他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布一项“和平计划”,但考虑到特朗普对结束俄乌战争的态度坚决,对眼下的美国而言,短期停战最为现实的方案往往就是在原地停火的基础上,让交战双方中更容易被美国“说服”的一方接受更多让步,这样一份离谱的和平方案反而更容易实现。
有关停战条件的说法虽然看似离谱,却又和特朗普的一贯态度相契合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只剩半个月就满三年整,战况尽管胶着,但在总体战领域,两国之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俄罗斯通过向战争经济的转轨,在基本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各类特殊贸易渠道的帮助,基本满足了战争所需的各类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的生产,并且实现某种武装力量编组、整训、作战、整补的轮替。虽然战场上再也不复冷战时期大开大合的大规模装甲机械化进攻作战,但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进攻作战确实实现了某种作战部队与乌克兰领土之间的交换。
而在乌克兰这边,随着本国军事物资的耗竭,传统军工企业遭到破坏,以及北约军事援助高峰期的结束,乌克兰虽然也维持了作战部队的编组、整训、作战、消耗循环,但对于外部战争物资的依赖度进一步上升,本国独立作战的能力则不断下降。考虑到美国在对乌援助、尤其是军事援助领域占据了明显多数份额,如果美国实质性地减少、乃至终止对乌援助,乌克兰能够持续进行独立战争的前景无疑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就像一个曾经被风投眷顾,如今却入不敷出且造血乏力的创业公司一样,为了挽留持续的投资,必须要向最后的投资人证明自己还有盈利能力。而在手头并无大把试错资本,决策层也没有真正把握市场趋势的情况下,最直觉的选择便是将上一轮商业成功的操作复制一遍。而在眼下的俄乌战场上,这种复刻的体现,便是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发起新一轮进攻。
根据俄方报道,乌军的进攻方向选在上一轮库尔斯克进攻中进展最大的苏贾方向,乌军投入约2个机械化营的步兵战车和坦克,越过切尔卡什卡亚科诺佩尔卡和法纳西耶夫卡并到达乌拉诺克郊区,试图突破俄军的防线;攻击占据了俄罗斯两个村庄,但同时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坦克装甲车辆。作为实质上只是改善乌军在苏贾防御态势的战术反冲击,上个月乌军发起的此类行动以失败告终,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乌军的进攻与其说是要扭转战争局势,不如说是要改善在苏贾方向的防御态势
反过来,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进攻则更具与政治谈判关系不大的纯粹军事意味。同样在2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在第51军第1、第9和第132近卫摩托化独立步兵旅以及“中部”集团军“老兵”志愿部队的进攻下,俄军已攻占顿涅茨克的捷尔任斯克 (亦称托列茨克)。
作为2022年前乌军针对顿涅茨克构筑的一系列阵地中的重要一环,捷尔任斯克无论在交通上还是在阵地构筑上都有重要价值,也是威胁顿涅茨克的重要区域。控制该城市将便于俄军沿顿涅茨克-戈尔洛夫卡-阿尔乔莫夫斯克路段提供补给,也有利于未来俄军对波克罗夫斯克地区展开进攻。相比两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构筑的防御阵地上的来回拉扯,俄军在这个方向上取得的进展更为难以逆转。
对于乌军而言,眼下已很难再像2022-2023年那样,在一线保持庞大作战部队的情况下,在后方也建立一支规模可观的后备部队,并为其配备上一定俱全的北约制全套地面装备。
最近一段时间内,乌军接收的最为重要的装备物资,可能是据称已运抵乌克兰的首批法国幻影2000战斗机。由于这批法国幻影2000很可能只具备基本的空战能力,在乌克兰的主要使用场景也许会和乌军现在接装的F-16一样,主要用于在后方空域内执行拦截俄军的巡飞弹等比较安全的作战任务。从装备对于俄乌战场的作用来看,这些幻影2000最适合的并非是眼下的俄乌战场,而是作为战后乌克兰空军中的某种防空作战力量。
至于乌克兰眼下最重要的地面战场,虽然乌军仍有规模不小的武装力量,虽然乌国防部一直宣称俄军已有近百万人员伤亡、而己方阵亡人数不到5万,但当贴满爆炸反应装甲的豹1坦克也要被西方媒体吹嘘成乌军手中某种好用的装备时,不难想象乌军手里的好装备恐怕真的不多了。
可能谁也不曾想到会有这样缝合的坦克开上欧洲战场
随着特朗普开始全面介入到可能的俄乌战争停战谈判中来,各方如何与美国“落地还钱”,以及特朗普如何在美国总统的职权之内兑现承诺,可能会成为今后几个月斡旋博弈的关键。在此之前,如何在战场上至少让参战的一方意识到“不能再打下去了”,可能是俄乌战争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