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的上海,画面让我没想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 (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巧克丽丽,头图来自:作者拍摄过年好啊,大家在家里待得开心么?种种原因这个春节我留在上海了,也顺便替各位看了看春节期间的大上海。老实讲过年期间的上海,我有自己的预判:作为全国打工人的顶级故乡,日常奔走于各CBD的Jessica、Amanda此刻应该都回归老家的二虎和胖妞了。所以这时候上海不就应该跟往年一样进入一年一度的空城阶段么?大年初一刚走出家门的我也是这么想的:空荡荡的街道。没什么人的地铁。还有没什么车的高架。但很快现实就告诉我,前面这些只是上海的一面,甚至是很小的一面。更多时候这个城市过年期间的景象正在打破我们的认知,来到我们不认识的另一面。一“豫园差不多1亿人吧”。这句话最开始是从一位视频号博主那出来的,在去豫园路上的治安人员也提醒我:没事别去了,真快一亿人了。原本离豫园最近的7号口也封闭了只进不出,出口改更远的5号口,所以来豫园的人都得绕一圈。倒不是给你添堵,因为豫园这两天真的超负荷了。随着人潮涌动到了豫园边上,仅仅过个红绿灯都能过出大迁徙的感觉。走进豫园就看到原本不算宽的商业街上几乎每1平方米都站满了人,这画面多看一眼都视觉缺氧。拍摄于1月30日大年初二上午,可放大看到人潮深处人群里有不少老外,有时候分不清哪个国家,但他们都很喜欢豫园商业街那些门头上的装饰,每张合影都不放过。最开心的应该是豫园的小商贩们,炸鸡排炸鱿鱼的小摊前面都排着长长的队。那个我以为一万年没有人的雪花膏店也挤满了各地游客。这泼天的流量没有只流向豫园:外滩差不多也有1亿人,甚至更多。从2号线南京东路站出来,首先领略了南京路步行街人容量的天花板。大家都只能小步小步地往前挪,步行街这把真变步行街了。每次遇到那种有交警在的小型十字路口都微微震撼这潮水般的人流量。最壮观的当属南京路-外滩这段,人潮汹涌说的不就是这么。站我隔壁一哥们一直用手机怼着人群直播,从头到尾讲解就一句:这里很有历史,然后直播间评论和礼物刷不停。确实,这画面谁看了不迷糊。就类似豫园、外滩这类打卡地是真的火爆,其他旅游景区的人流量也不差,比如迪士尼,位于上海绝对的外环外。但大年初二的晚上六点从里面出来的人潮是这样的:我去了边上的迪士尼小镇,好家伙人更多,基本都是拖家带口包含了老中青三代的游乐目的地。估计连迪士尼都得感叹这大冬天的消费力,晚上七八点的结账处还站满了人。总之这个春节上海人多的那一面是真的多到吓人。二我替你们看过了,老外是真的多——最开始知道这点是来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的街边采访。但当时多少还处于怀疑状态,毕竟不是我亲眼所见。直到这两天我浪迹在静安徐汇黄浦浦东这些区域,我发现今年春节来中国游玩的老外是真多。最开始是我在徐汇压小马路的时候,看到很多外国夫妇推着孩子出来晒太阳逛大街。还有不少跟着旅行团来上海游玩的,我就碰到一队人在跟导游反复确认待会吃的火锅是北方不辣的还是南方辣的。在豫园的时候尤其多,基本都是家里的爸爸帮女儿和妻子以豫园各家灯饰做背景在那拍照留念的。到后面就是无论我去到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白皮肤、棕色皮肤的、黑色皮肤的国际友人们从我身边刷刷地经过,有时候我都恍惚是不是我出国了。陆家嘴环路上也有非常多打卡的外国人,我随机问了了几位。来自中东也门的留学生sulaiman:学的国际贸易,他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叫晓瀚,也不知道是不是客气一直跟我说喜欢上海。还有一对来自中亚的情侣,他们在中国玩了快半个月,前段时间还在成都。男生说如果生活成都better,但如果现代化生活还是上海best,可以,短短几日就把中国两大城市的特点摸清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家三口,也是来上海旅游,因为第一次来中国他的妻子和女儿面对镜头还比较害羞,但面对我的拍照请求还是大大方方说sure。类似外国人来沪旅游的场景确实是上海这个春节一大特色,比我日常看到的老外还要更多。我用deepseek搜索了下春节期间到底多少外国人来上海旅游(还没出官方数据),deepseek根据2019年以来的数据做了个推测:2019年春节:上海共接待入境游客约80万人次(含港澳台),其中纯外国游客比例约30%-40%;2023年春节:入境上海的外国人约12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约15%);2024年春节数据:若2024年恢复至2019年的50%-60%,则2025年可能接近70%-80%。更为重要的是我从这些外国人身上看到了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表现出的由衷好奇跟喜欢。三春节期间的上海,还有几个让我没想到的地方。过去两天我还去了几个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地方,结果这些地方的场景让我更没想到。比如图书馆:大年初二上午上海是个大晴天,路过上图的时候我想着这会总不会有人吧!结果进入看到阅览公区没有空位了。二楼阅览室里也坐了不少人,天,大年初二啊!就连外面椅子上的人都有不少,也是没想到。以往在这看到的老中青三代都有,过年期间更偏中青年。上海图书馆也是很厉害的哦,大年三十、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都开着的。还有个地方也让我蛮没想到:党群中心。最开始巨鹿路上散步的时候就看到还开着的党群中心,正好进去给手机充个电。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大年三十都是正常开放的,可以让附近街坊和路过的人进去充电喝水坐坐休息下。湖南路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没关过,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上午都是正常作业。我去的这天是大年初二上午,咖啡馆开着,里面还有附近老年人聚在这里。这里面还开了一个社区食堂,春节期间也是正常开放,我看菜单上有红烧大排、虾仁小笼...到了中午来打菜的人多了很多,基本都是附近小区的居民。我看到有些高龄老人独坐一桌,哪怕不做饭也可以在这个春节好好吃饭。寺庙也是我没想到的一个地方——以前听说过大年初一有很多人会去静安寺祈福,这次我也算见识了。我去的龙华寺,因为过去的人太多,所以门口设置了超大U型回路,同样长长的人群队伍。龙华寺的素面有人吃过么,听说挺火的。这个春节就更火了,我下午三四点过去都找不到位子。所以你能想象么:这就是春节期间的真实上海,说实话还是蛮出乎我意料的。四记录下意想不到的两群人:穿行春节期间的上海我见到最多的是旅客,但记忆最深是的外卖小哥和环卫工。最先注意到外卖小哥是因为他总是“闯入”我的镜头。当我在拍街道拍人群拍建筑的时候,总能在画面的各个角落看到外卖小哥。每年过年都会有不少外卖小哥留下来工作。我在2号线商城路地铁站附近商场电梯里遇到一位外卖小哥,他跟我说过年期间的每单的价格会比平时多3-4块钱。他宿舍里差不多一半小哥都没回家,他们打算过完年后再回去,说完他就冲出电梯厅。太多这样的小哥选择留在上海,于是留在上海的我们才能跟往常一样叫外卖。所有外卖门店里确实少了一些日常店铺,但外卖的选择太多,比如我想吃炸串,喜姐炸串关门了,夸父炸串还开着门。所以叫外卖这件事在春节期间的上海也被硬核的维持在了正常水平。还有一类人在上海春节里扮演重要角色:当你去到外滩或者豫园这些景点的路上总能碰到这样的环卫人员。印象最深的是我走在静安嘉里中心附近的时候,身后有个身影快速下车又上车,原来是位环卫工发现路边有个类似利乐包的硬纸盒垃圾。把垃圾钳到身后垃圾箱又快速离开,沿着路边行驶。等红绿灯的时候我们又碰到了,于是聊了起来。她跟我说静安这边环卫凌晨五点开始上班,晚上十点下班,中间这段时间分三班倒,除夕夜也是正常工作。因为静安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国的朋友来这旅游,所以市容管理很重要。我想这也是不少国外博主感叹最多的:那条“这里路面很干净”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原来身后没有一片整洁是白来的,就是因为一位位这样的环卫工人的辛苦付出才有过年期间路面的整洁如常。五春节期间的上海跟大家想的一样么?讲实话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想过个清净年的我硬是开启了人从众模式。地铁里、高架上、商场里都是人,更不用说外滩和豫园这俩让我重新定义人流量的地方。原本听朋友说春节来了,她终于可以去高速路上练车了。估计目前上海春节的状态还达不到她要的空城状态,2025年的春节记录就到这,再次祝大家“破五”日,财源滚滚,笑口常开。

2月 2, 2025 - 10:24
 4324
过年期间的上海,画面让我没想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 (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巧克丽丽,头图来自:作者拍摄


过年好啊,大家在家里待得开心么?


种种原因这个春节我留在上海了,也顺便替各位看了看春节期间的大上海。


老实讲过年期间的上海,我有自己的预判:作为全国打工人的顶级故乡,日常奔走于各CBD的Jessica、Amanda此刻应该都回归老家的二虎和胖妞了。


所以这时候上海不就应该跟往年一样进入一年一度的空城阶段么?


大年初一刚走出家门的我也是这么想的:空荡荡的街道。



没什么人的地铁。



还有没什么车的高架。



但很快现实就告诉我,前面这些只是上海的一面,甚至是很小的一面。


更多时候这个城市过年期间的景象正在打破我们的认知,来到我们不认识的另一面。



“豫园差不多1亿人吧”。


这句话最开始是从一位视频号博主那出来的,在去豫园路上的治安人员也提醒我:没事别去了,真快一亿人了。


原本离豫园最近的7号口也封闭了只进不出,出口改更远的5号口,所以来豫园的人都得绕一圈。



倒不是给你添堵,因为豫园这两天真的超负荷了。


随着人潮涌动到了豫园边上,仅仅过个红绿灯都能过出大迁徙的感觉。



走进豫园就看到原本不算宽的商业街上几乎每1平方米都站满了人,这画面多看一眼都视觉缺氧。


拍摄于1月30日大年初二上午,可放大看到人潮深处


人群里有不少老外,有时候分不清哪个国家,但他们都很喜欢豫园商业街那些门头上的装饰,每张合影都不放过。



最开心的应该是豫园的小商贩们,炸鸡排炸鱿鱼的小摊前面都排着长长的队。



那个我以为一万年没有人的雪花膏店也挤满了各地游客。



这泼天的流量没有只流向豫园:外滩差不多也有1亿人,甚至更多。


从2号线南京东路站出来,首先领略了南京路步行街人容量的天花板。


大家都只能小步小步地往前挪,步行街这把真变步行街了。



每次遇到那种有交警在的小型十字路口都微微震撼这潮水般的人流量。



最壮观的当属南京路-外滩这段,人潮汹涌说的不就是这么。


站我隔壁一哥们一直用手机怼着人群直播,从头到尾讲解就一句:这里很有历史,然后直播间评论和礼物刷不停。


确实,这画面谁看了不迷糊。



就类似豫园、外滩这类打卡地是真的火爆,其他旅游景区的人流量也不差,比如迪士尼,位于上海绝对的外环外。


但大年初二的晚上六点从里面出来的人潮是这样的:



我去了边上的迪士尼小镇,好家伙人更多,基本都是拖家带口包含了老中青三代的游乐目的地。



估计连迪士尼都得感叹这大冬天的消费力,晚上七八点的结账处还站满了人。



总之这个春节上海人多的那一面是真的多到吓人。



我替你们看过了,老外是真的多——最开始知道这点是来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的街边采访。


但当时多少还处于怀疑状态,毕竟不是我亲眼所见。直到这两天我浪迹在静安徐汇黄浦浦东这些区域,我发现今年春节来中国游玩的老外是真多。


最开始是我在徐汇压小马路的时候,看到很多外国夫妇推着孩子出来晒太阳逛大街。



还有不少跟着旅行团来上海游玩的,我就碰到一队人在跟导游反复确认待会吃的火锅是北方不辣的还是南方辣的。



在豫园的时候尤其多,基本都是家里的爸爸帮女儿和妻子以豫园各家灯饰做背景在那拍照留念的。



到后面就是无论我去到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白皮肤、棕色皮肤的、黑色皮肤的国际友人们从我身边刷刷地经过,有时候我都恍惚是不是我出国了。



陆家嘴环路上也有非常多打卡的外国人,我随机问了了几位。


来自中东也门的留学生sulaiman:学的国际贸易,他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叫晓瀚,也不知道是不是客气一直跟我说喜欢上海。



还有一对来自中亚的情侣,他们在中国玩了快半个月,前段时间还在成都。


男生说如果生活成都better,但如果现代化生活还是上海best,可以,短短几日就把中国两大城市的特点摸清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家三口,也是来上海旅游,因为第一次来中国他的妻子和女儿面对镜头还比较害羞,但面对我的拍照请求还是大大方方说sure。



类似外国人来沪旅游的场景确实是上海这个春节一大特色,比我日常看到的老外还要更多。


我用deepseek搜索了下春节期间到底多少外国人来上海旅游(还没出官方数据),deepseek根据2019年以来的数据做了个推测:


  • 2019年春节:上海共接待入境游客约80万人次(含港澳台),其中纯外国游客比例约30%-40%;


  • 2023年春节:入境上海的外国人约12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约15%)


  • 2024年春节数据:若2024年恢复至2019年的50%-60%,则2025年可能接近70%-80%。


更为重要的是我从这些外国人身上看到了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表现出的由衷好奇跟喜欢。



春节期间的上海,还有几个让我没想到的地方。


过去两天我还去了几个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地方,结果这些地方的场景让我更没想到。


比如图书馆:大年初二上午上海是个大晴天,路过上图的时候我想着这会总不会有人吧!


结果进入看到阅览公区没有空位了。



二楼阅览室里也坐了不少人,天,大年初二啊!



就连外面椅子上的人都有不少,也是没想到。



以往在这看到的老中青三代都有,过年期间更偏中青年。


上海图书馆也是很厉害的哦,大年三十、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都开着的。



还有个地方也让我蛮没想到:党群中心。


最开始巨鹿路上散步的时候就看到还开着的党群中心,正好进去给手机充个电。


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大年三十都是正常开放的,可以让附近街坊和路过的人进去充电喝水坐坐休息下。



湖南路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没关过,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上午都是正常作业。


我去的这天是大年初二上午,咖啡馆开着,里面还有附近老年人聚在这里。



这里面还开了一个社区食堂,春节期间也是正常开放,我看菜单上有红烧大排、虾仁小笼...到了中午来打菜的人多了很多,基本都是附近小区的居民。



我看到有些高龄老人独坐一桌,哪怕不做饭也可以在这个春节好好吃饭。



寺庙也是我没想到的一个地方——以前听说过大年初一有很多人会去静安寺祈福,这次我也算见识了。


我去的龙华寺,因为过去的人太多,所以门口设置了超大U型回路,同样长长的人群队伍。



龙华寺的素面有人吃过么,听说挺火的。


这个春节就更火了,我下午三四点过去都找不到位子。



所以你能想象么:这就是春节期间的真实上海,说实话还是蛮出乎我意料的。



记录下意想不到的两群人:


穿行春节期间的上海我见到最多的是旅客,但记忆最深是的外卖小哥和环卫工。


最先注意到外卖小哥是因为他总是“闯入”我的镜头。


当我在拍街道拍人群拍建筑的时候,总能在画面的各个角落看到外卖小哥。



每年过年都会有不少外卖小哥留下来工作。


我在2号线商城路地铁站附近商场电梯里遇到一位外卖小哥,他跟我说过年期间的每单的价格会比平时多3-4块钱。


他宿舍里差不多一半小哥都没回家,他们打算过完年后再回去,说完他就冲出电梯厅。


太多这样的小哥选择留在上海,于是留在上海的我们才能跟往常一样叫外卖。


所有外卖门店里确实少了一些日常店铺,但外卖的选择太多,比如我想吃炸串,喜姐炸串关门了,夸父炸串还开着门。


所以叫外卖这件事在春节期间的上海也被硬核的维持在了正常水平。


还有一类人在上海春节里扮演重要角色:当你去到外滩或者豫园这些景点的路上总能碰到这样的环卫人员。



印象最深的是我走在静安嘉里中心附近的时候,身后有个身影快速下车又上车,原来是位环卫工发现路边有个类似利乐包的硬纸盒垃圾。


把垃圾钳到身后垃圾箱又快速离开,沿着路边行驶。



等红绿灯的时候我们又碰到了,于是聊了起来。


她跟我说静安这边环卫凌晨五点开始上班,晚上十点下班,中间这段时间分三班倒,除夕夜也是正常工作。


因为静安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国的朋友来这旅游,所以市容管理很重要。


我想这也是不少国外博主感叹最多的:那条“这里路面很干净”背后很重要的原因。



原来身后没有一片整洁是白来的,就是因为一位位这样的环卫工人的辛苦付出才有过年期间路面的整洁如常。



春节期间的上海跟大家想的一样么?


讲实话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想过个清净年的我硬是开启了人从众模式。


地铁里、高架上、商场里都是人,更不用说外滩和豫园这俩让我重新定义人流量的地方。


原本听朋友说春节来了,她终于可以去高速路上练车了。


估计目前上海春节的状态还达不到她要的空城状态,2025年的春节记录就到这,再次祝大家“破五”日,财源滚滚,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