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周毅恩:必须向“第四大排放国”下重手

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路径有哪些?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可再生能源。但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代码同样和减排大业强相关。日前,Greenie Web低碳环保公司创始人周毅恩走进心智观察所,阐述了这一新兴市场的底层商业逻辑和未来发展规划。 心智观察所:毅恩你好,请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主要项目和计划? 周毅恩:我们的主营业务是通过软件设计,把普通代码变成低碳代码。每一行代码都是流量,所以你可以想象你的手机、电脑里的流量都会传到哪里?它们最终会传到数据中心里的一个服务器。而这个服务器是特别耗电的,我们可以预先去算一下这一行代码用了多少电。 心智观察所:我们想要减少我们所消耗的电量,就需要减少数据的流量,对吗? 周毅恩:不只是流量,还要考虑代码的逻辑性。它的框架有时候也有低碳的,也有高碳的。所以我们的核心就是我们研究是不是有多余代码,还有这类代码的逻辑性是否可以改一改,在CPU和GPU上保持同样的效率能否用少一点电。 心智观察所:这是一个很新的东西。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讲,当你提到某一个代码,或者说当你提到数据的话,这个东西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没有厚度,也没有重量。但是我做了一下研究,2020年全球互联网数据一共有64个zeta byte,就是60万亿个Gigabyte。这个东西讲起来还是很抽象,能换算成为多少的碳排放,你有没有一个可以换算的公式? 周毅恩:2019年,一个在巴黎的非盈利组织他们做了这一块的研究,代码的碳排放跟整个航空行业是一样的,是3.7%。3.7%听起来特别少,但整个航空行业也就是3.7%。而那是2019年,但我们要理解2020年当时是疫情,没有很多飞机在空中飞行。但我们在家里用电脑,所以网络碳排放就增加了,同时也就超越了航空行业。 电子邮件的碳排放量往往会被低估(@8milliontrees.com) 心智观察所:现在是后疫情时代,国际航班得到恢复了。是不是它的碳排放占比又少了一些? 周毅恩:很多人在疫情时候是第一次使用网络,比如一些年迈者。因为他们必须用他们的手机来订一些食物等东西。他们的习惯在疫情后还是会保留,这仍然会增加在网络这一块的碳排放,其实没有下降的特别多。 心智观察所:我之前读过一个报道,关于ChatGPT,开发这个模型所需要的电,相当于一个小市镇的整个耗电量。 周毅恩:是的,一个叫Mozilla的机构对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做过一次研究,比如网络、微信等等,如果它是一个国家,它的碳排放是世界第四。第一是美国,然后是中国和印度,它会是第四个大的“碳排放国”。 这能让我们了解网络对环境的伤害。很多人觉得代码摸不到、看不到,而且想卖电子产品的人会跟您说你发邮件会比较省纸,节约能源,但他没有跟您说另一方面数据其实也是有碳排放的。在二三十年前的非电子时代,它们的碳排放是被预算所控制的。 比如预算有100块,我只能有100张纸,但现在如果我发一个邮件,其实是免费的,我或我的公司可能一天内发100万个电邮。 我们普通的公司在一年内发的电子邮件,是可能会超过1000万的,而现在这个成本几乎为零——之前有一个研究,说每个邮箱发出的邮件是五克的二氧化碳。没有图片,没有视频,什么都没有只有纯文字的邮件就是5克,当你加一个图片,就涨了10倍是50克。 所以每一年我们电子邮件的数量可能会有一万亿。虽然没有人真正调查其中有多少是垃圾广告。但就光看自己的经历,会发现之前收到的广告比真正要读的邮件是要多的。 心智观察所:现在貌似还有专门的公司替你做这个事情。你要雇一个公司,他去帮你去退订垃圾邮件,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周毅恩:这其实涉及到几个部分,一部分是算法,一部分是用多长时间。算法的话,最用电的、最高碳排放的其实是比特币,其中需要很大的库房,装了很多服务器在里面,24个小时一直在挖比特币,耗电特别多,碳排放特别高。 第二部分又包含几个点。一个是短视频,之前的视频其实是比较长的,可能是我们看的B站或者其他的,是半个小时时长。现在一些短视频,几秒钟的反复播放一直刷,其实每一次刷新都是在新启动,所以会比同样时间的一个长视频耗电更多;另一个部分是AI。特别是像ChatGPT之类的耗电特别多。目前他们的数据量是特别大,耗电特别多,因为需要特别明确的算法。 心智观察所:两大趋势,一个社交媒体,一个AI,他们都是用电大户。这个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为了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所以像您的解决方案平台叫做Greenie web。那么Greenie web所能解决的这些东西,大概能解决多少用电比例的减碳? 周毅恩:我们实验之后,一些可以公开的结果显示能减到97.25%,电能减到差不多45%。 其实现在很多公司的系统和网站是30年前开始做的,他们没有怎么考虑过以后的问题。每次有新的人或者新的外包公司,就直接建在之前的上面架构,不考虑以前的东西,所以我们发现其实有一些公司的系统大部分是没怎么整理过的。 心智观察所:就是所谓的遗留代码(legacy code)。 周毅恩:是的,我们能减的数据比我们减的电的比例是有差别的。有的时候这些代码本来在他的公司内是无法使用的,所以也没有传什么流量。我们从小处开始,从一个非常大的系统的比较大的模块开始,即从某一个最低风险、最不重要的那一块开始,一点一点的修改。所以这个过程其实是比较长的。 如果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系统,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比如说有一部分代码输入我们的软件,然后再把它输出成低碳代码,不是整个系统的一次性翻新,如果那个部分是比较低风险部分,大部分东西一看就是可以换的,当然也会考虑到信息安全,公司的核心技术有时候就不会给到我们。但我们这个软件是个线下软件,也可以理解为像微软的Word或者Photoshop 。 心智观察所:所以说你这个就好像是个减肥药一样,或者瘦身针,有的地方可以打,有的地方不能打,需要遵医嘱使用。 周毅恩:其实很多领域都可以使用的,我们在这一块其实也有做服务。教很多公司怎么弄低碳代码,虽然碰不了他们的核心代码,但是我们能教他们程序员怎么自己去弄一下核心代码。 心智观察所:是有一个案例减少了97.5%?这个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周毅恩:这是一个海洋企业,他们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超波音检测。他们公司网站是提供信息的,内网也是比较旧,可能是在1990年代就做的,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公司,到现在还在使用,没有更新过。 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东西不但落后,也是会造成数据碳排放很高。所以我们改的时候,就发现很多数据其实能弄掉或者逻辑性换掉。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第一家公司是个海洋公司,而不是一个网络公司?答案其实特别简单。我们在非网络的行业里会有很多顾客。因为从企业的角度上看,做这种电子上的减碳不会影响他们的主业,对他们的生意影响比较小。 心智观察所:就是纯成本缩减,不涉及到他们赚钱的这一部分。 周毅恩:有一些很多是来自非常难减碳的行业,比如航空行业。要么买新的一个飞机,要么在飞机上减餐,减少托运,不开空调,他们能做的可能是额外的事情,这跟海洋公司是一样的。 心智观察所:所以要做点什么,就只能在数字方面考虑。我在看你们的网站介绍的时候,如果是一个4K超高清的图片,保留这张图片在网上就会产生很多碳排放,每次调用都会产生。通过你们这个软件瘦身之后,它所产生的碳排放会减少很多。 周毅恩:一个8K和4K的图片跟一个普通HD的图片,他们下载所需要的流量不同。4K跟HD中间有一个我们所说的“甜蜜点”,流量比4K少,但我们的眼睛来看分不出是不是4K或者少于4K。其实有很多4K的图片需要非常大的屏幕才能真正的享受它。如果我们用手机,而大部分的手机其实是看不了4K的。 我觉得我们要治本,不要去治标。如果服务器10岁或者15岁了,那换一个新的,这其实是能省的,但我觉得这个是治标。因为他们的流量还是特别大。如果流量特别多,那服务器你换了几次,还是会有那么多电需要使用的。如果我们在最开始的那一部分做减碳,把流量减少,把这个代码改掉,那我觉得整个过程都有好处。我们做低碳代码的时候,不但能省流量,也省电,也省碳排,三个都省。 数据中心恐怖的用电量(@IEA) 心智观察所:现在整个互联网产业都在转型,现在很多新的内容生产出来是以视频的形式,不是以文本的形式,总体来讲产生碳排放的趋势,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曲线? 周毅恩:我觉得从文字到视频是一个不太好的趋势,因为它的流量会增加,而且使用的时间会更长。因为如果我们读几篇文章可能就有点闷了,就会去做别的。而现在我们坐在咖啡店能一直刷视频。可能五年前,短视频还没那么火的时候,想看一个文章就看一下,之后就去做别的了。一篇文章跟一个视频,流量的差别就特别大。 心智观察所:这是数字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方面。像以前可能某一个小公司自己有一个机房,放着自己的服务器,疯狂的耗电。那现在把我们的内通上了某个云端服务器,对耗电量有什么改变吗? 周毅恩:这是一个特别危险的趋势。因为之前他们需要付电费,会有动力想办法省一点。现在他的想法就是随他去,电费反正不是我给。这些云端服务是有几种所谓的套餐,他们的服务会有几个模式,其中一块是你用多少,你支付多少。从这个方面来看,虽然那个公司可能不会太关心省电,但他们为了省流量,省钱,他们会想办法就让它好一些,但也有很多公司是包月包年,无限流量,他可能不太在乎电费。所以我觉得这是比较危险的。 心智观察所:所以有这两种付费模式,一个是根据时间,自然月或者自然年的套餐,还有一种是使用多少就付多少,那会不会提供这种云服务的公司希望你用多一点? 周毅恩:如果使用更多一点,支付就会更多。服务商们肯定会想让你使用多一点、但企业那块爆流量特别大。那种无限流量服务,固定价格然后用多少流量,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您不怎么看流量的时候,尤其是之后你和他们续约不再提供这种模式的时候,会对公司的风险特别高。也就是说,他们一旦不给您无限流量,要改到另一个模式,但您当时因为已经产生了这样的使用习惯了。就像我们之前不怎么点外卖的,但我点习惯了,没有优惠也还是会点的。 我们觉得如果现在还有这种模式的合同,他们续约的时候,在近五年内很多会变成第一种按实际用量付费。 我们还没看到这个趋势,但我们预测会有这个变化。因为对这些云公司来说,他们有时候所使用的流量会特别多,所以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可能他们的成本不会高于收入,因为这些流量所耗的电真的特别多。如果我们看比特币,也就能很明确的看到,一个算法能用的那些电是多少。

十二月 22, 2024 - 09:54
 3538
独家对话|周毅恩:必须向“第四大排放国”下重手

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路径有哪些?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可再生能源。但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代码同样和减排大业强相关。日前,Greenie Web低碳环保公司创始人周毅恩走进心智观察所,阐述了这一新兴市场的底层商业逻辑和未来发展规划。

心智观察所:毅恩你好,请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主要项目和计划?

周毅恩:我们的主营业务是通过软件设计,把普通代码变成低碳代码。每一行代码都是流量,所以你可以想象你的手机、电脑里的流量都会传到哪里?它们最终会传到数据中心里的一个服务器。而这个服务器是特别耗电的,我们可以预先去算一下这一行代码用了多少电。

心智观察所:我们想要减少我们所消耗的电量,就需要减少数据的流量,对吗?

周毅恩:不只是流量,还要考虑代码的逻辑性。它的框架有时候也有低碳的,也有高碳的。所以我们的核心就是我们研究是不是有多余代码,还有这类代码的逻辑性是否可以改一改,在CPU和GPU上保持同样的效率能否用少一点电。

心智观察所:这是一个很新的东西。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讲,当你提到某一个代码,或者说当你提到数据的话,这个东西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没有厚度,也没有重量。但是我做了一下研究,2020年全球互联网数据一共有64个zeta byte,就是60万亿个Gigabyte。这个东西讲起来还是很抽象,能换算成为多少的碳排放,你有没有一个可以换算的公式?

周毅恩:2019年,一个在巴黎的非盈利组织他们做了这一块的研究,代码的碳排放跟整个航空行业是一样的,是3.7%。3.7%听起来特别少,但整个航空行业也就是3.7%。而那是2019年,但我们要理解2020年当时是疫情,没有很多飞机在空中飞行。但我们在家里用电脑,所以网络碳排放就增加了,同时也就超越了航空行业。

电子邮件的碳排放量往往会被低估(@8milliontrees.com)

心智观察所:现在是后疫情时代,国际航班得到恢复了。是不是它的碳排放占比又少了一些?

周毅恩:很多人在疫情时候是第一次使用网络,比如一些年迈者。因为他们必须用他们的手机来订一些食物等东西。他们的习惯在疫情后还是会保留,这仍然会增加在网络这一块的碳排放,其实没有下降的特别多。

心智观察所:我之前读过一个报道,关于ChatGPT,开发这个模型所需要的电,相当于一个小市镇的整个耗电量。

周毅恩:是的,一个叫Mozilla的机构对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做过一次研究,比如网络、微信等等,如果它是一个国家,它的碳排放是世界第四。第一是美国,然后是中国和印度,它会是第四个大的“碳排放国”。

这能让我们了解网络对环境的伤害。很多人觉得代码摸不到、看不到,而且想卖电子产品的人会跟您说你发邮件会比较省纸,节约能源,但他没有跟您说另一方面数据其实也是有碳排放的。在二三十年前的非电子时代,它们的碳排放是被预算所控制的。

比如预算有100块,我只能有100张纸,但现在如果我发一个邮件,其实是免费的,我或我的公司可能一天内发100万个电邮。

我们普通的公司在一年内发的电子邮件,是可能会超过1000万的,而现在这个成本几乎为零——之前有一个研究,说每个邮箱发出的邮件是五克的二氧化碳。没有图片,没有视频,什么都没有只有纯文字的邮件就是5克,当你加一个图片,就涨了10倍是50克。

所以每一年我们电子邮件的数量可能会有一万亿。虽然没有人真正调查其中有多少是垃圾广告。但就光看自己的经历,会发现之前收到的广告比真正要读的邮件是要多的。

心智观察所:现在貌似还有专门的公司替你做这个事情。你要雇一个公司,他去帮你去退订垃圾邮件,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周毅恩:这其实涉及到几个部分,一部分是算法,一部分是用多长时间。算法的话,最用电的、最高碳排放的其实是比特币,其中需要很大的库房,装了很多服务器在里面,24个小时一直在挖比特币,耗电特别多,碳排放特别高。

第二部分又包含几个点。一个是短视频,之前的视频其实是比较长的,可能是我们看的B站或者其他的,是半个小时时长。现在一些短视频,几秒钟的反复播放一直刷,其实每一次刷新都是在新启动,所以会比同样时间的一个长视频耗电更多;另一个部分是AI。特别是像ChatGPT之类的耗电特别多。目前他们的数据量是特别大,耗电特别多,因为需要特别明确的算法。

心智观察所:两大趋势,一个社交媒体,一个AI,他们都是用电大户。这个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为了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所以像您的解决方案平台叫做Greenie web。那么Greenie web所能解决的这些东西,大概能解决多少用电比例的减碳?

周毅恩:我们实验之后,一些可以公开的结果显示能减到97.25%,电能减到差不多45%。

其实现在很多公司的系统和网站是30年前开始做的,他们没有怎么考虑过以后的问题。每次有新的人或者新的外包公司,就直接建在之前的上面架构,不考虑以前的东西,所以我们发现其实有一些公司的系统大部分是没怎么整理过的。

心智观察所:就是所谓的遗留代码(legacy code)。

周毅恩:是的,我们能减的数据比我们减的电的比例是有差别的。有的时候这些代码本来在他的公司内是无法使用的,所以也没有传什么流量。我们从小处开始,从一个非常大的系统的比较大的模块开始,即从某一个最低风险、最不重要的那一块开始,一点一点的修改。所以这个过程其实是比较长的。

如果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系统,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比如说有一部分代码输入我们的软件,然后再把它输出成低碳代码,不是整个系统的一次性翻新,如果那个部分是比较低风险部分,大部分东西一看就是可以换的,当然也会考虑到信息安全,公司的核心技术有时候就不会给到我们。但我们这个软件是个线下软件,也可以理解为像微软的Word或者Photoshop 。

心智观察所:所以说你这个就好像是个减肥药一样,或者瘦身针,有的地方可以打,有的地方不能打,需要遵医嘱使用。

周毅恩:其实很多领域都可以使用的,我们在这一块其实也有做服务。教很多公司怎么弄低碳代码,虽然碰不了他们的核心代码,但是我们能教他们程序员怎么自己去弄一下核心代码。

心智观察所:是有一个案例减少了97.5%?这个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周毅恩:这是一个海洋企业,他们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超波音检测。他们公司网站是提供信息的,内网也是比较旧,可能是在1990年代就做的,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公司,到现在还在使用,没有更新过。

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东西不但落后,也是会造成数据碳排放很高。所以我们改的时候,就发现很多数据其实能弄掉或者逻辑性换掉。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第一家公司是个海洋公司,而不是一个网络公司?答案其实特别简单。我们在非网络的行业里会有很多顾客。因为从企业的角度上看,做这种电子上的减碳不会影响他们的主业,对他们的生意影响比较小。

心智观察所:就是纯成本缩减,不涉及到他们赚钱的这一部分。

周毅恩:有一些很多是来自非常难减碳的行业,比如航空行业。要么买新的一个飞机,要么在飞机上减餐,减少托运,不开空调,他们能做的可能是额外的事情,这跟海洋公司是一样的。

心智观察所:所以要做点什么,就只能在数字方面考虑。我在看你们的网站介绍的时候,如果是一个4K超高清的图片,保留这张图片在网上就会产生很多碳排放,每次调用都会产生。通过你们这个软件瘦身之后,它所产生的碳排放会减少很多。

周毅恩:一个8K和4K的图片跟一个普通HD的图片,他们下载所需要的流量不同。4K跟HD中间有一个我们所说的“甜蜜点”,流量比4K少,但我们的眼睛来看分不出是不是4K或者少于4K。其实有很多4K的图片需要非常大的屏幕才能真正的享受它。如果我们用手机,而大部分的手机其实是看不了4K的。

我觉得我们要治本,不要去治标。如果服务器10岁或者15岁了,那换一个新的,这其实是能省的,但我觉得这个是治标。因为他们的流量还是特别大。如果流量特别多,那服务器你换了几次,还是会有那么多电需要使用的。如果我们在最开始的那一部分做减碳,把流量减少,把这个代码改掉,那我觉得整个过程都有好处。我们做低碳代码的时候,不但能省流量,也省电,也省碳排,三个都省。

数据中心恐怖的用电量(@IEA)

心智观察所:现在整个互联网产业都在转型,现在很多新的内容生产出来是以视频的形式,不是以文本的形式,总体来讲产生碳排放的趋势,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曲线?

周毅恩:我觉得从文字到视频是一个不太好的趋势,因为它的流量会增加,而且使用的时间会更长。因为如果我们读几篇文章可能就有点闷了,就会去做别的。而现在我们坐在咖啡店能一直刷视频。可能五年前,短视频还没那么火的时候,想看一个文章就看一下,之后就去做别的了。一篇文章跟一个视频,流量的差别就特别大。

心智观察所:这是数字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方面。像以前可能某一个小公司自己有一个机房,放着自己的服务器,疯狂的耗电。那现在把我们的内通上了某个云端服务器,对耗电量有什么改变吗?

周毅恩:这是一个特别危险的趋势。因为之前他们需要付电费,会有动力想办法省一点。现在他的想法就是随他去,电费反正不是我给。这些云端服务是有几种所谓的套餐,他们的服务会有几个模式,其中一块是你用多少,你支付多少。从这个方面来看,虽然那个公司可能不会太关心省电,但他们为了省流量,省钱,他们会想办法就让它好一些,但也有很多公司是包月包年,无限流量,他可能不太在乎电费。所以我觉得这是比较危险的。

心智观察所:所以有这两种付费模式,一个是根据时间,自然月或者自然年的套餐,还有一种是使用多少就付多少,那会不会提供这种云服务的公司希望你用多一点?

周毅恩:如果使用更多一点,支付就会更多。服务商们肯定会想让你使用多一点、但企业那块爆流量特别大。那种无限流量服务,固定价格然后用多少流量,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您不怎么看流量的时候,尤其是之后你和他们续约不再提供这种模式的时候,会对公司的风险特别高。也就是说,他们一旦不给您无限流量,要改到另一个模式,但您当时因为已经产生了这样的使用习惯了。就像我们之前不怎么点外卖的,但我点习惯了,没有优惠也还是会点的。

我们觉得如果现在还有这种模式的合同,他们续约的时候,在近五年内很多会变成第一种按实际用量付费。

我们还没看到这个趋势,但我们预测会有这个变化。因为对这些云公司来说,他们有时候所使用的流量会特别多,所以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可能他们的成本不会高于收入,因为这些流量所耗的电真的特别多。如果我们看比特币,也就能很明确的看到,一个算法能用的那些电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