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野猪后,D5515动车机械师的致命检修

2024-11-16 19:00:00 2024年4月29日,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南京动车段南京南动车运用所存车线上。视觉中国图 “那个机械师”“出事的男孩子”——铁路系统人士们这样称呼被撞身亡的D5515次列车随车机械师。 他姓吴,名字仅在铁路系统内部调查报告中被公开,事发时只有25岁,当随车机械师的时间并不长。 2024年10月27日17:14,因为运行中的D5515次列车司机反馈撞击异物,他下车检查。3分钟后,17:17,邻线对向运行的G7267次列车司机也反馈撞击异物。 D5515次列车撞击的异物,据事后通报,是一头侵入高铁线的野猪。而G7267次列车撞击的,是这位年轻的随车机械师。 人们将悲剧视为野猪之祸。但有逝者的同行注意到,内部调查报告甚至没有提及“野猪”二字。动车临时停车后,如何安全下车作业,是他们更关心的事。 内部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事发经过。南方周末记者从中了解到,D5515次列车撞击异物停车后,吴机械师向司机申请非交会侧下车检查,申请邻线限速160km/h;检查时身体侵限,被G7267次列车以130km/h速度撞上。 所谓“身体侵限”,即作业时身体侵入危险区域。根据乘客目击和同行分析,很可能是吴机械师进入或接近两车交会侧,被来车负压吸过去。 逝者无法诉说,他为何将自己置于险境。而在多位铁路系统人士的描述中,随车机械师是一个高度紧张的职业——他们是动车的“随行医生”,“手术台”就设在高速运转的铁路网上。 下车检查 铁路高架桥上突然紧急刹车,这是D5515次列车上乘客们感知到的事故的开端。这趟动车从徐州东开往安庆,途经南京南站,总耗时4小时51分钟。 按照调查报告,司机反馈撞击异物,停车时间是17:08。一分钟后,随车机械师向司机申请非交会侧下车检查。 随车机械师,是负责动车组运行安全和途中故障处理的工种。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共配属动车组3599列,每列都需要配置随车机械师。 培养一名随车机械师,大约需要两年。吴机械师2023年下半年刚完成一系列岗前培训,是个新手。 “机械师是比较辛苦的岗位。刚入职的时候,会有师傅带着一起随车。”和逝者值乘过同一趟列车的同事回忆,吴机械师工作严谨细致,认真负责,“同事朋友对他的评价挺好的。” 随车机械师王坪介绍,这个工种大部分工作时间在列车上。他平时主要巡视车厢内的部件——灯光亮不亮,空调好不好,马桶怎么冲不下去。有乘客反映问题,他就带着工具帮忙解决,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沿着全车走一遍。“我们随车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在修理,主要还是跟乘客在打交道。” 列车临时停车检修,发生频率并不高,按王坪的说法,“一个人一年都不一定能遇到一两次”。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比如车辆撞击异物停车后,机械师是全车唯一被允许下车者,司机则在司机室瞭望防护。 下车检查需要走完一系列流程。动车组司机周琦介绍,机械师提出申请,由司机报告调度。列车调度员发布邻线限速或者扣停邻线列车的指示以后,通知机械师从非交会侧下车,沿非交会侧向后检查。检查完毕,机械师向司机报告检查结果,司机转告列车调度员,经列车调度员准许以后开车。 “交会侧就是,马上要有列车从这里过去,会形成一个交会。”一名车站调车组工作人员解释,交会侧一般不允许机械师停留检查,“必须等车过了,变成非交会侧才允许。” 周琦说,随车机械师到交会侧检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司机发现撞击点在交会侧,另一种则是撞击异物以后可能影响邻线运行,二者均需申请扣停邻线列车。 但10月27日那天,在D5515次列车撞击异物后,吴机械师向司机申请的是非交会侧下车检查,并申请邻线限速160km/h。 从申请到批准,用时5分钟。“这个时间节点没有问题。等待调度命令下达,其实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随车机械师赵于光解释。 吴机械师下车3分钟后,G7267次列车司机反馈动车组撞击异物。据上述调查报告,监控视频显示,17点16分34秒,吴机械师在车下检查时身体侵限,被G7267次列车以130km/h速度撞上。 动车组(D字头)运行速度一般在200-250km/h,高速动车组(G字头)运行速度一般在300-350km/h。“(G7267)司机也刹了车的,申请限速160km/h,(看到人)开始减速,直接拉紧急避险开关,全列制动,反应不过来才以130 km/h的速度撞上去的。”赵于光分析。 D5515次列车08车厢,有多名乘客称当时目睹了这一幕。一名乘客在社交平台回忆,在吴机械师出事前二十分钟内,曾两次看到他在面前来回,对他匆忙跑过时的那句“麻烦让一让”印象深刻。该乘客见到,吴机械师在非交会侧巡检拍照,出事是在交会侧的08车厢下面。 拍照是铁路工作所需的留痕步骤。“部件没撞坏,得有证据,得拍照。”随车机械师冯明解释。 另一名乘客描述,吴机械师先在车身左侧查看,又转去右侧查看。右侧有高铁驶来,他听到了撞击声。有靠近右侧的乘客向车上工作人员反映,见到有人躺在地上。 G7267次列车撞人后停车,在此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G7267次列车随车机械师完成了以下工作:申请非交会侧下车检查,申请邻线限速160km/h;发现自己所在的动车组01车头罩有缝隙,其他部位可视范围检查无异常;对该动车组全列及线路巡视,反馈可视范围未见异常;赶赴D5515进行检查,全列巡视,可视范围未见异常。 当时的南京南站,多趟车次大面积延误,旅客积压。这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位于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局的交汇点。有游客被告知发生了设备故障,只能等待。   在尚未找到吴机械师的情况下,18:28,D5515次列车重新发车。 吴机械师是被第三辆列车发现的。调查报告显示,D5515次列车离开8分钟后,G7250次列车司机反馈瞭望发现他并停车,该车随车机械师、乘警等人将他抬上车,随后在仙林站停车,救护车将他送到医院抢救。 数小时后,他的家人签订放弃治疗通知书。“他家里就他自己,独生子。”一名相识十余年的好友叹道,“太可惜了。” 邻线限速 铁路系统对于车辆撞击异物有明确的应对方案及细化操作规章,意图保障车与人的安全。 周琦介绍,平时行车发现撞击异物,他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经过判断不影响行车安全时,不停车,汇报调度即可;如判断有影响,立即采取停车措施,汇报调度,通知机械师。 停车与否,由司机来判断。赵于光遇到过车辆撞猫,司机当时没有停车,到了站台后,机械师才下车检查。“司机不会随便停车。看到了是猫或鸟,体积没有那么大,就不需要停车。” 但撞击大型动物,有可能危害行车安全,就需要停车检查。司机王朝斌说,如果撞到野猪,可能会对转向架或某些列车配件造成损害,“有的配件出问题,比晚点严重多了,机械师要下车检查也是很合理的。”  “机械师在车下就是孤军奋战,没有任何人帮到你。”赵于光称,车辆如有交会,在车下的机械师将面临致命危险,再小心也不为过。 为了确保安全,下车检查需要一系列流程。王朝斌说,“层层审批是肯定的,车一停你要上报到你所在的单位,你所在的单位再上报,然后各单位联调,去限速,去封锁股道,这都不是一个单位能完成的事。” 调度员白亦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会根据司机汇报的结果来进行后续调度,非交会侧通常不会来车,故邻线做限速调整;若机械师申请到交会侧,他们就得通知后续列车停车,调度难度相对更大,影响范围也会更广。 赵于光注意到,吴机械师申请的邻线限速是160km/h。 国家铁路局发布的《高速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提到:动车组运行中碰撞障碍物影响行车安全或撞入时,司机应立即采取停车措施,并报告列车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通知随车机械师。需下车处理时,列车调度员发布邻线列车限速160km/h及以下的调度命令,限速位置按停车列车位置前后各1km确定。 “及以下”是实际操作中的关键。赵于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原则上,随车机械师具备足够的自由度量权,“你可以申请限速0km/h”,即申请邻线停车。 当司机反馈撞击异物,通常被撞部位是车头,意味着需要检查头罩——这是交会侧与非交会侧的分界区域。赵于光说,如果检查车头,他会申请“把对面打停”,“在轨道上面,只有所有的东西不动,你才是安全的。”  “机械师的话语权(本来)是很重的,申请限速多少是机械师说了算。我如果说限速0km/h,调度不愿意的话,我可以拒绝下车。”赵于光说。 然而,上述做法是老资格机械师教导赵于光的“经验谈”。实际上,通常只会限速160km/h,“拒绝下车”也没有那么容易。 冯明举例,有名老机械师随车时遇到大雪天,地面轨道被厚雪覆盖,视线受阻,出于安全考量,他拒绝下车作业。事后单位分析情况,询问“为什么下不去”“怎么下不去”。他感叹,“很多时候,因为安全风险拒绝作业,实际上你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在王坪看来,吴机械师当时面临的困境在于,如若初始报告的检查范围内并未发现问题,后续附加检查需要再次申请与报告,流程越多,等待审批时间就越长,动车滞留延误的时间也会变长。“如果在非交会侧没发现问题,他又要去别的地方检查,就要去向上申请,一层又一层地申请,要好多层领导同意。” “有时候就是这样,为了追求效率。大部分事故都是这样发生的。可能他(吴机械师)当时想的是,我就过去(交会侧)看一眼, 一两分钟就完事了。”白亦玮说。 时间压力 下车检修,有时间规定。 受访者们介绍,列车运行的所有区段都有预留给施工的时间,一个小区段大概在八九分钟。机械师需在预留时间内完成任务,维修时间过长会被分析原因,可能影响考核。 排查故障很重要,快速发车也很重要。“如果在这么短时间内,你就会变得手忙脚乱,根本来不及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把两个相结合,并且还能做好。”王坪与吴机械师在同一铁路局工作,他说,“设置全是对的,但有些规章交在一起,我们活儿就很难开展。要照顾到规章,实际现场执行就很矛盾。” 车辆遭遇异物停下时,一名曾在铁路系统工作五年的司机总是非常紧张,害怕耽误时间,影响到后面的交通。“在铁路里边,这个是非正常停车,时间超过10分钟都算是很大的事故。因为铁路运行图排得很满,你耽误10分钟,后边是一连串连锁反应,就可能会造成很多的晚点了。” “晚点是很麻烦的一件事。”白亦玮也称,“可能因为你一个车晚点,影响附近好几个城市的车都晚点。” “正常来说,(晚点)几分钟它就是一个事故了。”王坪说,“会优先考虑旅客的安全,保证将旅客送到站,尽量不要延误,不要耽搁在路上,这是第一位。”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显示,“繁忙干线行车中断1小时以上”与“造成1人死亡”同为B类事故;繁忙干线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3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则会升级为A类事故。 有时,车辆安全和及时行车间存在顺位需求差异。如果优先前者,仔细停车检修,可能导致耗时过久,车辆晚点;若是优先后者,尽快发车,未做足够检修的车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一辆列车上,司机属于机务段,机械师属于车辆段,并非上下级关系。冯明说,二者听从各自站段的应急指挥,双方考虑的侧重点不同。“他们(司机)应急指挥可能是比较重视对行车的影响,我们这块重视对车辆的影响,两家可能出现分歧。结合部太多了,你家和我家的规定不一样,天天在一起上班。”  在时间和规则的双重压力下,王坪称,机械师实际操作并非全然照章办事。“有指示或关注的时候,是一套做法;根据规章,又是另一套做法;根据现场实际,是一种做法。这三种要根据场合来随机应变。” 2024年6月25日,西安,随车机械师对车辆做好防溜措施。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修补规定 吴机械师身亡后,这起事故成为铁路系统要求随车机械师学习的警示案例,相关规定也有所调整。 在多位受访者眼中,铁路系统内部规定一方面有些繁复,另一方面又存在模糊之处。 王朝斌用“细到变态”来形容这些规定。他举例,几米之上的高度,需用什么样的防护用具;抬某个物体,几个人才能操作,“都标定了”。 但有些规定在现实中,难以得到严格执行。冯明说,按照规定,随车时不让带手机,但出车时间长,“大家都带了,值班员也都不管,都知道。” 还有些规定,“比方说两小时巡视一遍车厢,怎么证明巡视了,你必须得拍照片。车厢号拍模糊了不行,拍早一分钟也不行,巡视一圈时间

11月 16, 2024 - 09:17
 4211
撞击野猪后,D5515动车机械师的致命检修
2024-11-16 19:00:00

2024年4月29日,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南京动车段南京南动车运用所存车线上。视觉中国图

2024年4月29日,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南京动车段南京南动车运用所存车线上。视觉中国图

“那个机械师”“出事的男孩子”——铁路系统人士们这样称呼被撞身亡的D5515次列车随车机械师。

他姓吴,名字仅在铁路系统内部调查报告中被公开,事发时只有25岁,当随车机械师的时间并不长。

2024年10月27日17:14,因为运行中的D5515次列车司机反馈撞击异物,他下车检查。3分钟后,17:17,邻线对向运行的G7267次列车司机也反馈撞击异物。

D5515次列车撞击的异物,据事后通报,是一头侵入高铁线的野猪。而G7267次列车撞击的,是这位年轻的随车机械师。

人们将悲剧视为野猪之祸。但有逝者的同行注意到,内部调查报告甚至没有提及“野猪”二字。动车临时停车后,如何安全下车作业,是他们更关心的事。

内部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事发经过。南方周末记者从中了解到,D5515次列车撞击异物停车后,吴机械师向司机申请非交会侧下车检查,申请邻线限速160km/h;检查时身体侵限,被G7267次列车以130km/h速度撞上。

所谓“身体侵限”,即作业时身体侵入危险区域。根据乘客目击和同行分析,很可能是吴机械师进入或接近两车交会侧,被来车负压吸过去。

逝者无法诉说,他为何将自己置于险境。而在多位铁路系统人士的描述中,随车机械师是一个高度紧张的职业——他们是动车的“随行医生”,“手术台”就设在高速运转的铁路网上。

下车检查

铁路高架桥上突然紧急刹车,这是D5515次列车上乘客们感知到的事故的开端。这趟动车从徐州东开往安庆,途经南京南站,总耗时4小时51分钟。

按照调查报告,司机反馈撞击异物,停车时间是17:08。一分钟后,随车机械师向司机申请非交会侧下车检查。

随车机械师,是负责动车组运行安全和途中故障处理的工种。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共配属动车组3599列,每列都需要配置随车机械师。

培养一名随车机械师,大约需要两年。吴机械师2023年下半年刚完成一系列岗前培训,是个新手。

“机械师是比较辛苦的岗位。刚入职的时候,会有师傅带着一起随车。”和逝者值乘过同一趟列车的同事回忆,吴机械师工作严谨细致,认真负责,“同事朋友对他的评价挺好的。”

随车机械师王坪介绍,这个工种大部分工作时间在列车上。他平时主要巡视车厢内的部件——灯光亮不亮,空调好不好,马桶怎么冲不下去。有乘客反映问题,他就带着工具帮忙解决,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沿着全车走一遍。“我们随车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在修理,主要还是跟乘客在打交道。”

列车临时停车检修,发生频率并不高,按王坪的说法,“一个人一年都不一定能遇到一两次”。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比如车辆撞击异物停车后,机械师是全车唯一被允许下车者,司机则在司机室瞭望防护。

下车检查需要走完一系列流程。动车组司机周琦介绍,机械师提出申请,由司机报告调度。列车调度员发布邻线限速或者扣停邻线列车的指示以后,通知机械师从非交会侧下车,沿非交会侧向后检查。检查完毕,机械师向司机报告检查结果,司机转告列车调度员,经列车调度员准许以后开车。

“交会侧就是,马上要有列车从这里过去,会形成一个交会。”一名车站调车组工作人员解释,交会侧一般不允许机械师停留检查,“必须等车过了,变成非交会侧才允许。”

周琦说,随车机械师到交会侧检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司机发现撞击点在交会侧,另一种则是撞击异物以后可能影响邻线运行,二者均需申请扣停邻线列车。

但10月27日那天,在D5515次列车撞击异物后,吴机械师向司机申请的是非交会侧下车检查,并申请邻线限速160km/h。

从申请到批准,用时5分钟。“这个时间节点没有问题。等待调度命令下达,其实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随车机械师赵于光解释。

吴机械师下车3分钟后,G7267次列车司机反馈动车组撞击异物。据上述调查报告,监控视频显示,17点16分34秒,吴机械师在车下检查时身体侵限,被G7267次列车以130km/h速度撞上。

动车组(D字头)运行速度一般在200-250km/h,高速动车组(G字头)运行速度一般在300-350km/h。“(G7267)司机也刹了车的,申请限速160km/h,(看到人)开始减速,直接拉紧急避险开关,全列制动,反应不过来才以130 km/h的速度撞上去的。”赵于光分析。

D5515次列车08车厢,有多名乘客称当时目睹了这一幕。一名乘客在社交平台回忆,在吴机械师出事前二十分钟内,曾两次看到他在面前来回,对他匆忙跑过时的那句“麻烦让一让”印象深刻。该乘客见到,吴机械师在非交会侧巡检拍照,出事是在交会侧的08车厢下面。

拍照是铁路工作所需的留痕步骤。“部件没撞坏,得有证据,得拍照。”随车机械师冯明解释。

另一名乘客描述,吴机械师先在车身左侧查看,又转去右侧查看。右侧有高铁驶来,他听到了撞击声。有靠近右侧的乘客向车上工作人员反映,见到有人躺在地上。

G7267次列车撞人后停车,在此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G7267次列车随车机械师完成了以下工作:申请非交会侧下车检查,申请邻线限速160km/h;发现自己所在的动车组01车头罩有缝隙,其他部位可视范围检查无异常;对该动车组全列及线路巡视,反馈可视范围未见异常;赶赴D5515进行检查,全列巡视,可视范围未见异常。

当时的南京南站,多趟车次大面积延误,旅客积压。这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位于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局的交汇点。有游客被告知发生了设备故障,只能等待。  

在尚未找到吴机械师的情况下,18:28,D5515次列车重新发车。

吴机械师是被第三辆列车发现的。调查报告显示,D5515次列车离开8分钟后,G7250次列车司机反馈瞭望发现他并停车,该车随车机械师、乘警等人将他抬上车,随后在仙林站停车,救护车将他送到医院抢救。

数小时后,他的家人签订放弃治疗通知书。“他家里就他自己,独生子。”一名相识十余年的好友叹道,“太可惜了。”

邻线限速

铁路系统对于车辆撞击异物有明确的应对方案及细化操作规章,意图保障车与人的安全。

周琦介绍,平时行车发现撞击异物,他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经过判断不影响行车安全时,不停车,汇报调度即可;如判断有影响,立即采取停车措施,汇报调度,通知机械师。

停车与否,由司机来判断。赵于光遇到过车辆撞猫,司机当时没有停车,到了站台后,机械师才下车检查。“司机不会随便停车。看到了是猫或鸟,体积没有那么大,就不需要停车。”

但撞击大型动物,有可能危害行车安全,就需要停车检查。司机王朝斌说,如果撞到野猪,可能会对转向架或某些列车配件造成损害,“有的配件出问题,比晚点严重多了,机械师要下车检查也是很合理的。” 

“机械师在车下就是孤军奋战,没有任何人帮到你。”赵于光称,车辆如有交会,在车下的机械师将面临致命危险,再小心也不为过。

为了确保安全,下车检查需要一系列流程。王朝斌说,“层层审批是肯定的,车一停你要上报到你所在的单位,你所在的单位再上报,然后各单位联调,去限速,去封锁股道,这都不是一个单位能完成的事。”

调度员白亦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会根据司机汇报的结果来进行后续调度,非交会侧通常不会来车,故邻线做限速调整;若机械师申请到交会侧,他们就得通知后续列车停车,调度难度相对更大,影响范围也会更广。

赵于光注意到,吴机械师申请的邻线限速是160km/h。

国家铁路局发布的《高速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提到:动车组运行中碰撞障碍物影响行车安全或撞入时,司机应立即采取停车措施,并报告列车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通知随车机械师。需下车处理时,列车调度员发布邻线列车限速160km/h及以下的调度命令,限速位置按停车列车位置前后各1km确定。

“及以下”是实际操作中的关键。赵于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原则上,随车机械师具备足够的自由度量权,“你可以申请限速0km/h”,即申请邻线停车。

当司机反馈撞击异物,通常被撞部位是车头,意味着需要检查头罩——这是交会侧与非交会侧的分界区域。赵于光说,如果检查车头,他会申请“把对面打停”,“在轨道上面,只有所有的东西不动,你才是安全的。” 

“机械师的话语权(本来)是很重的,申请限速多少是机械师说了算。我如果说限速0km/h,调度不愿意的话,我可以拒绝下车。”赵于光说。

然而,上述做法是老资格机械师教导赵于光的“经验谈”。实际上,通常只会限速160km/h,“拒绝下车”也没有那么容易。

冯明举例,有名老机械师随车时遇到大雪天,地面轨道被厚雪覆盖,视线受阻,出于安全考量,他拒绝下车作业。事后单位分析情况,询问“为什么下不去”“怎么下不去”。他感叹,“很多时候,因为安全风险拒绝作业,实际上你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在王坪看来,吴机械师当时面临的困境在于,如若初始报告的检查范围内并未发现问题,后续附加检查需要再次申请与报告,流程越多,等待审批时间就越长,动车滞留延误的时间也会变长。“如果在非交会侧没发现问题,他又要去别的地方检查,就要去向上申请,一层又一层地申请,要好多层领导同意。”

“有时候就是这样,为了追求效率。大部分事故都是这样发生的。可能他(吴机械师)当时想的是,我就过去(交会侧)看一眼, 一两分钟就完事了。”白亦玮说。

时间压力

下车检修,有时间规定。

受访者们介绍,列车运行的所有区段都有预留给施工的时间,一个小区段大概在八九分钟。机械师需在预留时间内完成任务,维修时间过长会被分析原因,可能影响考核。

排查故障很重要,快速发车也很重要。“如果在这么短时间内,你就会变得手忙脚乱,根本来不及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把两个相结合,并且还能做好。”王坪与吴机械师在同一铁路局工作,他说,“设置全是对的,但有些规章交在一起,我们活儿就很难开展。要照顾到规章,实际现场执行就很矛盾。”

车辆遭遇异物停下时,一名曾在铁路系统工作五年的司机总是非常紧张,害怕耽误时间,影响到后面的交通。“在铁路里边,这个是非正常停车,时间超过10分钟都算是很大的事故。因为铁路运行图排得很满,你耽误10分钟,后边是一连串连锁反应,就可能会造成很多的晚点了。”

“晚点是很麻烦的一件事。”白亦玮也称,“可能因为你一个车晚点,影响附近好几个城市的车都晚点。”

“正常来说,(晚点)几分钟它就是一个事故了。”王坪说,“会优先考虑旅客的安全,保证将旅客送到站,尽量不要延误,不要耽搁在路上,这是第一位。”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显示,“繁忙干线行车中断1小时以上”与“造成1人死亡”同为B类事故;繁忙干线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3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则会升级为A类事故。

有时,车辆安全和及时行车间存在顺位需求差异。如果优先前者,仔细停车检修,可能导致耗时过久,车辆晚点;若是优先后者,尽快发车,未做足够检修的车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一辆列车上,司机属于机务段,机械师属于车辆段,并非上下级关系。冯明说,二者听从各自站段的应急指挥,双方考虑的侧重点不同。“他们(司机)应急指挥可能是比较重视对行车的影响,我们这块重视对车辆的影响,两家可能出现分歧。结合部太多了,你家和我家的规定不一样,天天在一起上班。” 

在时间和规则的双重压力下,王坪称,机械师实际操作并非全然照章办事。“有指示或关注的时候,是一套做法;根据规章,又是另一套做法;根据现场实际,是一种做法。这三种要根据场合来随机应变。”

2024年6月25日,西安,随车机械师对车辆做好防溜措施。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2024年6月25日,西安,随车机械师对车辆做好防溜措施。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修补规定

吴机械师身亡后,这起事故成为铁路系统要求随车机械师学习的警示案例,相关规定也有所调整。

在多位受访者眼中,铁路系统内部规定一方面有些繁复,另一方面又存在模糊之处。

王朝斌用“细到变态”来形容这些规定。他举例,几米之上的高度,需用什么样的防护用具;抬某个物体,几个人才能操作,“都标定了”。

但有些规定在现实中,难以得到严格执行。冯明说,按照规定,随车时不让带手机,但出车时间长,“大家都带了,值班员也都不管,都知道。”

还有些规定,“比方说两小时巡视一遍车厢,怎么证明巡视了,你必须得拍照片。车厢号拍模糊了不行,拍早一分钟也不行,巡视一圈时间不够也不行。”

悲剧发生后,冯明和同事们收到国家铁路局的通知,上面重申了几条规定,强调保障随车机械师途中下车检查作业的人身安全。有两条规定引起冯明注意,其中一条是:下车检查原则上在非会车侧,对排障器、头罩、头灯、刮雨器等部位的检查以身体不超过本线会车侧钢轨为限。“这一条是新加的。”

冯明说,原来,会车侧的认定范围相对模糊,头罩等部位位于车头,检查时站在两线中间,可能稍微探一下身,就容易身体侵限。《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虽然有所规定,但主要针对机车车辆限界,规定车辆运行范围、轨道两边宽度、铁道周围的建筑限界,这些具体的数据在实操中很难用肉眼衡量,无法明确安全范围。

通知里的另外一条是:下车检查身体越过本线会车侧钢轨的,按规定申请邻线限速;作业中身体需侵入邻线或无法保证不侵入的,按规定申请扣停邻线列车。

“后半句也是新加的。邻线限速作业的时候,(原本)默认你不侵限。但实际发现在作业过程中不侵入邻线是不可能的。现在规定,不能保证身体不侵限的情况下,就要扣停邻线列车。细化到我们单位,只要越过钢轨就要扣停邻线列车。”冯明说,吴机械师的悲剧在“推进这些规定的进步”。

在单位的要求下,他将这两条规定手抄了一遍,以示了解。

(王坪、周琦、赵于光、冯明、王朝斌、白亦玮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