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菜篮子”里的幸福
走进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的智能化大棚,一股温暖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技术人员许师傅正在进行数字化农场管理,空气温度13.7℃,空气湿度98.8%HR,光照强度5852Lux……在这里,一台手机,就能对地里蔬菜的生长情况做到实时把控,从育苗、播种,到移摘、收割,甚至翻耕、浇水等环节,全部实现了“机器换人”。 “我们以前干农业,哪里想得到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种蔬菜!”聊到数字化种菜,与蔬菜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麟海蔬果负责人何林海颇有感慨。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这条路何林海走了26年。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在“新农人”的逐梦路上,国有大行又如何以普惠金融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有情怀的农业人 沃野逐梦守好“菜篮子” 18岁那年,江西小伙何林海骑着三轮车在杭州城站附近贩卖蔬菜,从街头小巷到农贸市场,从没有摊位到创立“麟海蔬果”品牌,从高中都未读过的农业“小白”到高级农技师,26年摸爬滚打成就了如今的“蔬菜大王”。 “做农业是需要情怀的,因为土地是最诚实的,种什么瓜就会结什么果,只有自己种地,我才有底气保证我的菜品。”自从2009年落脚良渚新港村,何林海15年如一日扎根于田间地头,皮肤早已晒得黝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也从当初的50亩土地发展到目前杭州最大的叶菜功能区,涵盖蔬菜、水果、粮油三大品类近100种农产品,日均上市蔬菜5万斤,是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盒马鲜生等商超的重要供应商,也是2016年杭州G20峰会食材保供基地。同时,合作社还荣获浙江省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放心菜园、国家级示范化合作社及全国农村创业园区等荣誉。 作为杭州“菜篮子”的重要守护者,何林海坦言,做农业,光有情怀还不够。“这两年,我们每年都要投入五六百万元资金,你们看到的这一排大棚,就是我们刚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一共投资了800万元。” 在麟海蔬果提出贷款需求的时候,工行毫不犹豫为其提供了300万元授信。 “我没有抵押物,工行给我的贷款是纯信用的,在信用贷款的前提下,利率还很低,而且可以随借随还。”提到工行的金融助企行动,何林海点赞连连,他接着说道,“金融对我们农业企业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希望更多农业企业能拿到不需要抵押的、利率低的、随借随还的贷款。” 同样受惠于工行普惠贷款支持的,还有叶建龙的“麦园里”—— 在余杭区黄湖镇虎山村,叶建龙正信心满怀地规划明年的稻鸭套养项目,而他的信心离不开工行刚刚送来的50万元纯信用贷款。 叶建龙是余杭本地人,做农业已有15年了,但前10年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不少。5年前,他决定从零开始,创办“麦园里”家庭农场,养鸡、养鸭、种蔬菜、种果树、种水稻。 不同于普通的养鸭模式,在麦园里家庭农场,鸭子们一天吃两餐,上午吃自家种的当季蔬菜,下午吃自家收成的稻谷,其他时间都在自由自在戏水晒太阳。得益于生态养殖模式,这里的鸭子看起来体格健壮、毛色油亮。 “做农业要真的沉下心,因为这一行投入很大,回报很慢。”叶建龙算了一笔账,一只鸭子每天要吃掉5毛钱的稻谷,以10个月的生长周期计算,仅这一项饲养成本就高达150元,5000只鸭子就要75万元。除此之外,他承包竹林土地,从买地挖塘、建渠引水,到搭棚修路、筑栏架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样样都要资金投入。 2021年,农场处于创业的前三年,还没有资格申报政府补贴,金融机构的支持十分重要。听说工行利息低,叶建龙主动找上门,获得了工行的135万元贷款支持。对于从零开始创业的叶建龙来说,这笔钱在当时帮了大忙。 一朝相识,一路相伴。这几年,麦园里家庭农场的规模逐步扩大,从刚开始的80多亩地发展到了今年的420亩地,前不久,叶建龙刚刚规划好明年的稻鸭套养项目,工行就主动将授信额度提升了50万元。 “这样一来,手里资金就不紧张了,我准备把稻米深加工也提上日程,文旅采摘研学项目也跟上,让城市里的小学生也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体会丰收的喜悦。”叶建龙微笑着,眼里闪着光。 有担当的大银行 打通惠农“最后一公里” 普惠金融是服务民生、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工行杭州分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监管部门和上级行决策部署,结合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要求,在县域乡村深入开展“兴农万里行”活动,广泛走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殖大户等涉农客群,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充分运用“农户e贷”“农企e贷”“村社e贷”以及“种植e贷”“养殖e贷”特色涉农普惠金融产品,不断提升面向“三农”客群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打通金融惠农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总量超80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200亿元,增幅超30%,其中普惠涉农贷款增幅达到36.5%。 “麟海蔬果”和“麦园里”是众多涉农小微经营主体的缩影,正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用心开拓和耕耘,老百姓们的“菜篮子”才拎得安心、舒心。如今,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之下,城市农业的创业者们获得了更大助力,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也因此获得更有力的保障。而这,正是以工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实践“金融为民”的意义所在。 (图片由工行杭州分行提供)
走进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的智能化大棚,一股温暖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技术人员许师傅正在进行数字化农场管理,空气温度13.7℃,空气湿度98.8%HR,光照强度5852Lux……在这里,一台手机,就能对地里蔬菜的生长情况做到实时把控,从育苗、播种,到移摘、收割,甚至翻耕、浇水等环节,全部实现了“机器换人”。
“我们以前干农业,哪里想得到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种蔬菜!”聊到数字化种菜,与蔬菜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麟海蔬果负责人何林海颇有感慨。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这条路何林海走了26年。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在“新农人”的逐梦路上,国有大行又如何以普惠金融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有情怀的农业人
沃野逐梦守好“菜篮子”
18岁那年,江西小伙何林海骑着三轮车在杭州城站附近贩卖蔬菜,从街头小巷到农贸市场,从没有摊位到创立“麟海蔬果”品牌,从高中都未读过的农业“小白”到高级农技师,26年摸爬滚打成就了如今的“蔬菜大王”。
“做农业是需要情怀的,因为土地是最诚实的,种什么瓜就会结什么果,只有自己种地,我才有底气保证我的菜品。”自从2009年落脚良渚新港村,何林海15年如一日扎根于田间地头,皮肤早已晒得黝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也从当初的50亩土地发展到目前杭州最大的叶菜功能区,涵盖蔬菜、水果、粮油三大品类近100种农产品,日均上市蔬菜5万斤,是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盒马鲜生等商超的重要供应商,也是2016年杭州G20峰会食材保供基地。同时,合作社还荣获浙江省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放心菜园、国家级示范化合作社及全国农村创业园区等荣誉。
作为杭州“菜篮子”的重要守护者,何林海坦言,做农业,光有情怀还不够。“这两年,我们每年都要投入五六百万元资金,你们看到的这一排大棚,就是我们刚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一共投资了800万元。”
在麟海蔬果提出贷款需求的时候,工行毫不犹豫为其提供了300万元授信。
“我没有抵押物,工行给我的贷款是纯信用的,在信用贷款的前提下,利率还很低,而且可以随借随还。”提到工行的金融助企行动,何林海点赞连连,他接着说道,“金融对我们农业企业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希望更多农业企业能拿到不需要抵押的、利率低的、随借随还的贷款。”
同样受惠于工行普惠贷款支持的,还有叶建龙的“麦园里”——
在余杭区黄湖镇虎山村,叶建龙正信心满怀地规划明年的稻鸭套养项目,而他的信心离不开工行刚刚送来的50万元纯信用贷款。
叶建龙是余杭本地人,做农业已有15年了,但前10年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不少。5年前,他决定从零开始,创办“麦园里”家庭农场,养鸡、养鸭、种蔬菜、种果树、种水稻。
不同于普通的养鸭模式,在麦园里家庭农场,鸭子们一天吃两餐,上午吃自家种的当季蔬菜,下午吃自家收成的稻谷,其他时间都在自由自在戏水晒太阳。得益于生态养殖模式,这里的鸭子看起来体格健壮、毛色油亮。
“做农业要真的沉下心,因为这一行投入很大,回报很慢。”叶建龙算了一笔账,一只鸭子每天要吃掉5毛钱的稻谷,以10个月的生长周期计算,仅这一项饲养成本就高达150元,5000只鸭子就要75万元。除此之外,他承包竹林土地,从买地挖塘、建渠引水,到搭棚修路、筑栏架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样样都要资金投入。
2021年,农场处于创业的前三年,还没有资格申报政府补贴,金融机构的支持十分重要。听说工行利息低,叶建龙主动找上门,获得了工行的135万元贷款支持。对于从零开始创业的叶建龙来说,这笔钱在当时帮了大忙。
一朝相识,一路相伴。这几年,麦园里家庭农场的规模逐步扩大,从刚开始的80多亩地发展到了今年的420亩地,前不久,叶建龙刚刚规划好明年的稻鸭套养项目,工行就主动将授信额度提升了50万元。
“这样一来,手里资金就不紧张了,我准备把稻米深加工也提上日程,文旅采摘研学项目也跟上,让城市里的小学生也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体会丰收的喜悦。”叶建龙微笑着,眼里闪着光。
有担当的大银行
打通惠农“最后一公里”
普惠金融是服务民生、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工行杭州分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监管部门和上级行决策部署,结合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要求,在县域乡村深入开展“兴农万里行”活动,广泛走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殖大户等涉农客群,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充分运用“农户e贷”“农企e贷”“村社e贷”以及“种植e贷”“养殖e贷”特色涉农普惠金融产品,不断提升面向“三农”客群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打通金融惠农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总量超80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200亿元,增幅超30%,其中普惠涉农贷款增幅达到36.5%。
“麟海蔬果”和“麦园里”是众多涉农小微经营主体的缩影,正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用心开拓和耕耘,老百姓们的“菜篮子”才拎得安心、舒心。如今,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之下,城市农业的创业者们获得了更大助力,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也因此获得更有力的保障。而这,正是以工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实践“金融为民”的意义所在。
(图片由工行杭州分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