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在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讨论问题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中】 本周末,德国大选将拉开帷幕,经济、移民、俄乌也成为近日德国国内讨论的热点话题。特别是近期因移民问题引发的阿沙芬堡案,更激起了德国社会、媒体和政界关于如何应对难民问题的热烈讨论。各政治党派对这一恶性事件的立场,可能对选民的投票意向产生重大影响。 1月22日,一名28岁的阿富汗男子持刀袭击了一队正在游玩的幼儿园儿童,包括1名儿童在内2人身亡,另有2人重伤。图为警察在阿沙芬堡案发现场 德国国家电视一台 作为当前德国最大的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梅尔茨决定主动出击,在阿沙芬堡事件发生二天后,就提出了一项五点计划提案,要求现任政府收紧难民政策。 该五点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 1)在德国与邻国接壤的所有边境实施永久性检查。 2)拒绝所有未持有效入境证件的非欧盟公民入境,包括寻求政治庇护者,理由是他们在德国的邻国已不再面临直接迫害。 3)依法应当被驱逐出境的人员不得自由行动,必须拘留,以确保顺利遣返。 4)联邦政府须加强对各州的遣返支持,联邦警察将被赋予更大权限,可直接向法院申请“遣返保障拘留”或“出境准备拘留”。 5)依法应当被驱逐出境且有犯罪记录或被认定为公共安全威胁的人员,可被无限期拘留,直至其自愿离境或被强制驱逐。 这五点计划内容曝光后,立即引发左派阵营的强烈反对。目前,联邦议会中的左派阵营包括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和绿党,以及在野的左翼党。 梅尔茨五点计划中的第一点要求在德国所有边境实施永久性检查,这实际上违背了《申根条约》的精神及欧盟内部边境自由流通的原则。欧盟的难民政策规定,应在欧盟外部边境实施严格检查,入境难民需就近登记申请庇护,而在庇护申请审核期间,难民应按照比例在各成员国内分摊安置。 按照这一政策规定,寻求庇护者其实很难穿越其他成员国,直接抵达地处欧盟中部的德国申请避难。作为欧盟大国,德国在难民安置比例上承担较大份额,但仍远低于当前实际接纳的难民数量。 尽管欧盟的难民政策表面上公平合理,实际执行中却问题重重。地中海沿岸国家,尤其是希腊和意大利,成为中东和非洲难民的主要登陆点。陆地边境可筑墙封锁,但面对海上难民潮,欧盟边防警察难以有效阻止登陆。一旦难民踏上欧盟土地,欧盟便有义务接受其避难申请,而不可能将其强行重新推入海中。 虽然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难民大多因战乱、宗教或政治迫害而流离失所,但是他们希望在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国家寻求庇护。希腊、克罗地亚及其他巴尔干国家,为了减少自身负担,往往默许难民继续向欧盟腹地迁移。 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15年9月至10月,近三十万难民“兵临城下”,迫使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开门投降”。这一年,德国共接收了89万名难民,主要来自阿富汗、叙利亚和伊拉克。 尽管欧盟承诺接纳因战乱而来到欧洲的难民,但欧盟各国在安置难民问题上立场分歧,互不相让。匈牙利和波兰更是公开声明拒绝接受任何难民安置。 梅尔茨在提案中指出,既然欧盟无法执行自身制定的难民政策,德国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改变现状。左派阵营则认为,如果采纳梅尔茨的主张,实质上是削弱欧盟根基,长远来看可能导致欧盟的瓦解。 一条充气船上载着129名难民漂渡地中海 德国新闻社 梅尔茨五点计划中的第二点,实际上意味着德国不再直接接受任何难民,包括寻求政治庇护者。由于德国在二战期间大规模迫害犹太人和政治异见者,部分幸存者设法逃离,他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获得了政治庇护。因此,战后德国在基本法第16a条中明确规定:受政治迫害者享有庇护权。 德国左派阵营认为,向所有政治避难者提供庇护,是德国对历史反省和伦理责任的体现。如今若放弃这一承诺,无异于偏离德国长期以来对二战历史的深刻检讨与“永不再犯”的基本立场。 梅尔茨五点计划中的第三点和第五点,要求德国政府对所有应被遣返的难民实施拘留,直至他们被遣返出境。这一要求首先与现行法律相冲突。 目前,对应被遣返的难民进行拘留的法律依据是针对外国人的《居留法》。但《居留法》第62条明确规定,只有在其他方式无效的情况下才可实施拘留,而且对于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原则上不得实施拘留。显然,这一法律条款背后的考量是人道主义原则。 根据《居留法》第62条,拘留分为“出境准备拘留”和“遣返保证拘留”。出境准备拘留适用于遣返判决已定但仍在组织实施的非法移民,最长不得超过六周。遣返保证拘留针对有潜逃嫌疑,且遣返判决将在三个月内作出的非法移民,最长也就十八个月。 梅尔茨提出的“对所有应被遣返的难民实施拘留,且可以无限期拘留”,显然不符合现行法律。此外,无论是“出境准备拘留”还是“遣返保证拘留”,都属于行政拘留,关押场所不是普通监狱,而是专门设立的“遣返人员拘留所”。如果按照梅尔茨的设想,德国需要新建大量这样的拘留设施。梅尔茨自己也清楚,他的这一设想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梅尔茨五点计划中的第四点,要求赋予联邦警察直接向法院提出拘留申请的权利。然而,按照现行法律,只有外国人管理局才有权提出此类申请。梅尔茨的本意是绕过外国人管理局,减少行政扯皮,提高执行效率。但这一做法破坏了德国当前“公、检、法”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分权平衡,直接扩大了警察的司法影响力。 此外,德国左翼精英对扩大警察权限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他们仍记得希特勒时代盖世太保的历史。 梅尔茨在联邦议会解释五点计划提案 德国联邦议会 按德国现行法律来看,难民本不该成为德国社会的一个大问题。避难者入境后申请庇护,住在政府安置的住所等待外国人管理局的决定。如果申请获批,他们可以合法居留并工作;如果申请被拒,必须自行离境或被强制遣返。如果避难者不服外国人管理局的决定,可以向法院上诉。 但在实际操作中,各联邦州外国人管理局的办事效率差距极大。据媒体报道,莱法州平均只需5个月,而勃兰登堡州则长达39个月。如果避难申请者不服,继续上诉到法院,案件再拖上几年是常有的事。 人手不足是外国人管理局和法院办案缓慢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德国政府财政紧张,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一些避难者心理崩溃,患上精神疾病;一些人受极端思想影响,最终走上极端化的道路,其实并不足为奇。

2月 21, 2025 - 10:13
 5511
德国现在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讨论问题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中】

本周末,德国大选将拉开帷幕,经济、移民、俄乌也成为近日德国国内讨论的热点话题。特别是近期因移民问题引发的阿沙芬堡案,更激起了德国社会、媒体和政界关于如何应对难民问题的热烈讨论。各政治党派对这一恶性事件的立场,可能对选民的投票意向产生重大影响。

1月22日,一名28岁的阿富汗男子持刀袭击了一队正在游玩的幼儿园儿童,包括1名儿童在内2人身亡,另有2人重伤。图为警察在阿沙芬堡案发现场 德国国家电视一台

作为当前德国最大的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梅尔茨决定主动出击,在阿沙芬堡事件发生二天后,就提出了一项五点计划提案,要求现任政府收紧难民政策。

该五点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

1)在德国与邻国接壤的所有边境实施永久性检查。

2)拒绝所有未持有效入境证件的非欧盟公民入境,包括寻求政治庇护者,理由是他们在德国的邻国已不再面临直接迫害。

3)依法应当被驱逐出境的人员不得自由行动,必须拘留,以确保顺利遣返。

4)联邦政府须加强对各州的遣返支持,联邦警察将被赋予更大权限,可直接向法院申请“遣返保障拘留”或“出境准备拘留”。

5)依法应当被驱逐出境且有犯罪记录或被认定为公共安全威胁的人员,可被无限期拘留,直至其自愿离境或被强制驱逐。

这五点计划内容曝光后,立即引发左派阵营的强烈反对。目前,联邦议会中的左派阵营包括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和绿党,以及在野的左翼党。

梅尔茨五点计划中的第一点要求在德国所有边境实施永久性检查,这实际上违背了《申根条约》的精神及欧盟内部边境自由流通的原则。欧盟的难民政策规定,应在欧盟外部边境实施严格检查,入境难民需就近登记申请庇护,而在庇护申请审核期间,难民应按照比例在各成员国内分摊安置。

按照这一政策规定,寻求庇护者其实很难穿越其他成员国,直接抵达地处欧盟中部的德国申请避难。作为欧盟大国,德国在难民安置比例上承担较大份额,但仍远低于当前实际接纳的难民数量。

尽管欧盟的难民政策表面上公平合理,实际执行中却问题重重。地中海沿岸国家,尤其是希腊和意大利,成为中东和非洲难民的主要登陆点。陆地边境可筑墙封锁,但面对海上难民潮,欧盟边防警察难以有效阻止登陆。一旦难民踏上欧盟土地,欧盟便有义务接受其避难申请,而不可能将其强行重新推入海中。

虽然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难民大多因战乱、宗教或政治迫害而流离失所,但是他们希望在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国家寻求庇护。希腊、克罗地亚及其他巴尔干国家,为了减少自身负担,往往默许难民继续向欧盟腹地迁移。

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15年9月至10月,近三十万难民“兵临城下”,迫使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开门投降”。这一年,德国共接收了89万名难民,主要来自阿富汗、叙利亚和伊拉克。

尽管欧盟承诺接纳因战乱而来到欧洲的难民,但欧盟各国在安置难民问题上立场分歧,互不相让。匈牙利和波兰更是公开声明拒绝接受任何难民安置。

梅尔茨在提案中指出,既然欧盟无法执行自身制定的难民政策,德国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改变现状。左派阵营则认为,如果采纳梅尔茨的主张,实质上是削弱欧盟根基,长远来看可能导致欧盟的瓦解。

一条充气船上载着129名难民漂渡地中海 德国新闻社

梅尔茨五点计划中的第二点,实际上意味着德国不再直接接受任何难民,包括寻求政治庇护者。由于德国在二战期间大规模迫害犹太人和政治异见者,部分幸存者设法逃离,他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获得了政治庇护。因此,战后德国在基本法第16a条中明确规定:受政治迫害者享有庇护权。

德国左派阵营认为,向所有政治避难者提供庇护,是德国对历史反省和伦理责任的体现。如今若放弃这一承诺,无异于偏离德国长期以来对二战历史的深刻检讨与“永不再犯”的基本立场。

梅尔茨五点计划中的第三点和第五点,要求德国政府对所有应被遣返的难民实施拘留,直至他们被遣返出境。这一要求首先与现行法律相冲突。

目前,对应被遣返的难民进行拘留的法律依据是针对外国人的《居留法》。但《居留法》第62条明确规定,只有在其他方式无效的情况下才可实施拘留,而且对于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原则上不得实施拘留。显然,这一法律条款背后的考量是人道主义原则。

根据《居留法》第62条,拘留分为“出境准备拘留”和“遣返保证拘留”。出境准备拘留适用于遣返判决已定但仍在组织实施的非法移民,最长不得超过六周。遣返保证拘留针对有潜逃嫌疑,且遣返判决将在三个月内作出的非法移民,最长也就十八个月。

梅尔茨提出的“对所有应被遣返的难民实施拘留,且可以无限期拘留”,显然不符合现行法律。此外,无论是“出境准备拘留”还是“遣返保证拘留”,都属于行政拘留,关押场所不是普通监狱,而是专门设立的“遣返人员拘留所”。如果按照梅尔茨的设想,德国需要新建大量这样的拘留设施。梅尔茨自己也清楚,他的这一设想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梅尔茨五点计划中的第四点,要求赋予联邦警察直接向法院提出拘留申请的权利。然而,按照现行法律,只有外国人管理局才有权提出此类申请。梅尔茨的本意是绕过外国人管理局,减少行政扯皮,提高执行效率。但这一做法破坏了德国当前“公、检、法”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分权平衡,直接扩大了警察的司法影响力。

此外,德国左翼精英对扩大警察权限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他们仍记得希特勒时代盖世太保的历史。

梅尔茨在联邦议会解释五点计划提案 德国联邦议会

按德国现行法律来看,难民本不该成为德国社会的一个大问题。避难者入境后申请庇护,住在政府安置的住所等待外国人管理局的决定。如果申请获批,他们可以合法居留并工作;如果申请被拒,必须自行离境或被强制遣返。如果避难者不服外国人管理局的决定,可以向法院上诉。

但在实际操作中,各联邦州外国人管理局的办事效率差距极大。据媒体报道,莱法州平均只需5个月,而勃兰登堡州则长达39个月。如果避难申请者不服,继续上诉到法院,案件再拖上几年是常有的事。

人手不足是外国人管理局和法院办案缓慢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德国政府财政紧张,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一些避难者心理崩溃,患上精神疾病;一些人受极端思想影响,最终走上极端化的道路,其实并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