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提高财政赤字率”?

2024-12-14 22:30:00 蓝佛安此前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视觉中国/图 2024年11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要求,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会议提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此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也就是说,在财政政策领域,发力的关键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发行量并扩大其使用范围。 它们的共性,都是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财政赤字率提高,意味着进一步增加赤字规模,有利于扩大财政支出力度,强化财政的逆周期调节能力,更好地防范风险,实现惠民生、稳增长的目标。 财政赤字,指财政支出总量超过财政收入总量的部分。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与GDP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赤字率。在中国,狭义的财政赤字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中国政府财政有“四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最重要的。 提高狭义赤字率,意味着将提高国债以及地方政府一般债规模。 1991年,欧洲多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约定政府债务率上限为60%、赤字率上限为3%,后成为国际上沿用的参考标准。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欧洲多个国家赤字率逐步突破3%。例如,2023-2024财年,英国财政赤字率为4.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狭义赤字率长期保持在3%以下。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中国政府开始通过加大财政支出的方式,实现稳经济目标。当年,中国狭义财政赤字率为3.7%,首度突破3%。 此后两年,经济稳步复苏,加之兼顾财政可持续性等考虑,狭义赤字率降至2022年的2.8%。 2023年下半年,中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当年度财政赤字率又提升至3.87%,全国财政赤字增加至4.88万亿元。 也就是说,2025年的狭义赤字率将可能突破4%,但具体赤字规模仍需获得全国人大批准。 提升财政赤字率,也延续了此前积极的财政政策。2024年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因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属于狭义财政赤字率范围,但由于均是财政支出,可算作广义财政赤字率。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 据此来看,罗志恒计算,2024年狭义财政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加上专项债3.9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增发国债1万亿元(2023年发行,但主要使用在2024年),合计9.96万亿元,广义赤字率为7.6%。 他解释,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以必要的财政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并通过提振内需,增强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此外,能够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 2025年,专项债将会是拉动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财政工具。2024年11月,“10万亿”新政出台,资金全部来自专项债。 根据规划,2024年至2026年,每年将增加2万亿元专项债限额,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此外,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2024年12月12日,2024年新增的2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已经发行完毕。其中,江苏获得专项债额度最多,共计2511亿元。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中国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进一步优化投向,仍将保持有力度的安排,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讲师钱一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前,主要依靠专项债扩容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接下来,会结合地方政府一般债、国债、特别国债等财政政策工具,更好地实现逆周期调节目标。 与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此次会议更强调“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宁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具体举措的首段内容,便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说明了其对于2025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 财政政策的较大亮点,是强调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突出以财政支出来持续带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的政策目标。

十二月 14, 2024 - 11:27
 4749
如何理解“提高财政赤字率”?
2024-12-14 22:30:00

蓝佛安此前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视觉中国/图

蓝佛安此前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视觉中国/图

2024年11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要求,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会议提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此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也就是说,在财政政策领域,发力的关键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发行量并扩大其使用范围。

它们的共性,都是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财政赤字率提高,意味着进一步增加赤字规模,有利于扩大财政支出力度,强化财政的逆周期调节能力,更好地防范风险,实现惠民生、稳增长的目标。

财政赤字,指财政支出总量超过财政收入总量的部分。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与GDP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赤字率。在中国,狭义的财政赤字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中国政府财政有“四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最重要的。

提高狭义赤字率,意味着将提高国债以及地方政府一般债规模。

1991年,欧洲多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约定政府债务率上限为60%、赤字率上限为3%,后成为国际上沿用的参考标准。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欧洲多个国家赤字率逐步突破3%。例如,2023-2024财年,英国财政赤字率为4.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狭义赤字率长期保持在3%以下。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中国政府开始通过加大财政支出的方式,实现稳经济目标。当年,中国狭义财政赤字率为3.7%,首度突破3%。

此后两年,经济稳步复苏,加之兼顾财政可持续性等考虑,狭义赤字率降至2022年的2.8%。

2023年下半年,中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当年度财政赤字率又提升至3.87%,全国财政赤字增加至4.88万亿元。

也就是说,2025年的狭义赤字率将可能突破4%,但具体赤字规模仍需获得全国人大批准。

提升财政赤字率,也延续了此前积极的财政政策。2024年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因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属于狭义财政赤字率范围,但由于均是财政支出,可算作广义财政赤字率。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

据此来看,罗志恒计算,2024年狭义财政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加上专项债3.9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增发国债1万亿元(2023年发行,但主要使用在2024年),合计9.96万亿元,广义赤字率为7.6%。

他解释,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以必要的财政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并通过提振内需,增强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此外,能够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

2025年,专项债将会是拉动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财政工具。2024年11月,“10万亿”新政出台,资金全部来自专项债。

根据规划,2024年至2026年,每年将增加2万亿元专项债限额,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此外,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2024年12月12日,2024年新增的2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已经发行完毕。其中,江苏获得专项债额度最多,共计2511亿元。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中国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进一步优化投向,仍将保持有力度的安排,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讲师钱一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前,主要依靠专项债扩容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接下来,会结合地方政府一般债、国债、特别国债等财政政策工具,更好地实现逆周期调节目标。

与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此次会议更强调“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宁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具体举措的首段内容,便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说明了其对于2025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

财政政策的较大亮点,是强调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突出以财政支出来持续带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的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