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沟的高山杜鹃花

  瞻仰1962年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纯属偶然。  那年四月的一天,应西藏山南地区援藏朋友的邀请,我从那曲地区赶赴山南的错那县考察访问,其间有一站是去当地最神秘区域的勒布沟探访。  我们从错那县城出发一路向南,沿途森林植被渐次增多,两边山坡上高大鲜红的高山杜鹃花甚是引人瞩目。车在山腰行驶,头上白云近在咫尺望之心旷神怡,脚下悬崖深涧令人触目惊心,零星还见到几处神秘的门巴族村落。进入勒布沟区域不久,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我意外发现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张国华前线指挥部遗址”。张国华将军,那是解放西藏的十八军军长呀,我早就有所耳闻。到西藏工作后,更是了解到了张国华将军的一些故事,特别是听说他后来还指挥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心里一直敬仰不已。  莫非此处就是1962年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所在地?我忍不住心里一阵激动,急停车,欲前往一看究竟。  下车不远,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简易钢架木板桥,桥头石碑上镌刻着“将军桥”三个字,显然是纪念张国华将军的。桥下河床甚浅,布满硕大的鹅卵石,只在石缝里还看到溪水在流动。时值四月,西藏南部地区依然乍暖还寒,气温偏低,雪山上冰雪尚未融化,因此溪水不多。桥的另一头横着一个拱门,走近了才看到上面写着“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几个红色大字。看来,这里真的是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所在地了。  过了桥再往里走,是个小山沟,只有一条石径沿山涧往里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不时闪现的高山杜鹃花,身段婀娜,容姿艳丽,极像是这勒布沟里身着盛装的迎宾小姐,山涧里流水淙淙,给寂寞的山沟平添了几分寂静,如此静好,如此安详,很难将之与五十多年前硝烟弥漫的场景联系起来。  进沟百余米,看到侧面悬崖壁立千仞,岩面平整如削,峭壁下面卧着一间仅一人多高的木结构矮房子。当地干部介绍说,这正是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指挥所。我不由得吃了一惊,那场大振国威、大长志气、影响深远的自卫反击战,就是在这么不起眼的小屋里指挥的?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小木屋上空崖壁上刻着的“张国华将军前线指挥所旧址”几个字,毫不留情地打消了我的疑问。  我默默驻足了一阵,开始仔细端详这间小木屋,心里又很快释然啦。从军事角度看,这个山谷沟深隐蔽,石壁坚固陡峭,易守难攻,小木屋低矮不起眼,在杜鹃花和树丛中很难发现,尤其是敌人飞机轰炸根本找不到目标,当时新中国成立未久,空军力量薄弱,敌人最大优势就是他们有美苏支援的飞机。如果指挥部房子建得高大,则容易被敌人从空中发现,成为轰炸的“活靶子”。因此指挥所选在此处,并把房子建得尽可能矮,无疑是非常高明的。  继续往里走,路旁丛林间的几处空地上,零星地看到一些用两块木板搭起来的简易帐篷,仅能蜷身入内,据说这就是当年前线指挥部领导和战士们的生活起居之处。原物早已腐朽损坏,这些都是按原样复原的,可以想见当年战时生活的艰辛。  随后沿山路转了两个弯,眼前豁然开朗,跃入眼帘的是一座藏南地区常见的蓝铁皮顶的房子,这便是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旧址陈列馆,里面详细陈列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过程,侧面还有一个专馆,展出的是张国华将军的生平事迹。当年为了有效组织并打赢自卫反击战,中央决定由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组建前线指挥部,负责达旺方向一带主战场的指挥作战,就是在这里,身经百战的张国华,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克节朗战役的胜利,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战,为中印边境赢得了长达数十年的安定。  抚今追昔,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重新恢复了宁静,再也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勒布沟也打开了神秘的面纱,被当地开发为今天美丽的旅游景区。但历史不容遗忘,我们应该记住今天的幸福安定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每一寸和平都来之不易。修复战争遗迹,参观革命旧址,不仅为缅怀过去,更为珍惜未来!  让我感到略为遗憾的是,也许是勒布沟景区刚刚开放,尚未被更多外人所知的原因,整个指挥部旧址景区内旅游参观者寥寥无几,堪称冷清,与这场自卫反击战在共和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影响难以相称。但历史总是存在的、唯物的,并不因惦记的人减少而改变或消失,正如勒布沟遍布的高山杜鹃花,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都如时间一般准确地花开花落。那段发生在中印边境的历史事件,有人也许会遗忘,但勒布沟的杜鹃花永远记得,用它的红色,用它每年四月的盛开!

十二月 8, 2024 - 09:02
 5257
勒布沟的高山杜鹃花

  瞻仰1962年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纯属偶然。

  那年四月的一天,应西藏山南地区援藏朋友的邀请,我从那曲地区赶赴山南的错那县考察访问,其间有一站是去当地最神秘区域的勒布沟探访。

  我们从错那县城出发一路向南,沿途森林植被渐次增多,两边山坡上高大鲜红的高山杜鹃花甚是引人瞩目。车在山腰行驶,头上白云近在咫尺望之心旷神怡,脚下悬崖深涧令人触目惊心,零星还见到几处神秘的门巴族村落。进入勒布沟区域不久,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我意外发现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张国华前线指挥部遗址”。张国华将军,那是解放西藏的十八军军长呀,我早就有所耳闻。到西藏工作后,更是了解到了张国华将军的一些故事,特别是听说他后来还指挥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心里一直敬仰不已。

  莫非此处就是1962年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所在地?我忍不住心里一阵激动,急停车,欲前往一看究竟。

  下车不远,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简易钢架木板桥,桥头石碑上镌刻着“将军桥”三个字,显然是纪念张国华将军的。桥下河床甚浅,布满硕大的鹅卵石,只在石缝里还看到溪水在流动。时值四月,西藏南部地区依然乍暖还寒,气温偏低,雪山上冰雪尚未融化,因此溪水不多。桥的另一头横着一个拱门,走近了才看到上面写着“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几个红色大字。看来,这里真的是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所在地了。

  过了桥再往里走,是个小山沟,只有一条石径沿山涧往里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不时闪现的高山杜鹃花,身段婀娜,容姿艳丽,极像是这勒布沟里身着盛装的迎宾小姐,山涧里流水淙淙,给寂寞的山沟平添了几分寂静,如此静好,如此安详,很难将之与五十多年前硝烟弥漫的场景联系起来。

  进沟百余米,看到侧面悬崖壁立千仞,岩面平整如削,峭壁下面卧着一间仅一人多高的木结构矮房子。当地干部介绍说,这正是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指挥所。我不由得吃了一惊,那场大振国威、大长志气、影响深远的自卫反击战,就是在这么不起眼的小屋里指挥的?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小木屋上空崖壁上刻着的“张国华将军前线指挥所旧址”几个字,毫不留情地打消了我的疑问。

  我默默驻足了一阵,开始仔细端详这间小木屋,心里又很快释然啦。从军事角度看,这个山谷沟深隐蔽,石壁坚固陡峭,易守难攻,小木屋低矮不起眼,在杜鹃花和树丛中很难发现,尤其是敌人飞机轰炸根本找不到目标,当时新中国成立未久,空军力量薄弱,敌人最大优势就是他们有美苏支援的飞机。如果指挥部房子建得高大,则容易被敌人从空中发现,成为轰炸的“活靶子”。因此指挥所选在此处,并把房子建得尽可能矮,无疑是非常高明的。

  继续往里走,路旁丛林间的几处空地上,零星地看到一些用两块木板搭起来的简易帐篷,仅能蜷身入内,据说这就是当年前线指挥部领导和战士们的生活起居之处。原物早已腐朽损坏,这些都是按原样复原的,可以想见当年战时生活的艰辛。

  随后沿山路转了两个弯,眼前豁然开朗,跃入眼帘的是一座藏南地区常见的蓝铁皮顶的房子,这便是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旧址陈列馆,里面详细陈列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过程,侧面还有一个专馆,展出的是张国华将军的生平事迹。当年为了有效组织并打赢自卫反击战,中央决定由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组建前线指挥部,负责达旺方向一带主战场的指挥作战,就是在这里,身经百战的张国华,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克节朗战役的胜利,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战,为中印边境赢得了长达数十年的安定。

  抚今追昔,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重新恢复了宁静,再也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勒布沟也打开了神秘的面纱,被当地开发为今天美丽的旅游景区。但历史不容遗忘,我们应该记住今天的幸福安定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每一寸和平都来之不易。修复战争遗迹,参观革命旧址,不仅为缅怀过去,更为珍惜未来!

  让我感到略为遗憾的是,也许是勒布沟景区刚刚开放,尚未被更多外人所知的原因,整个指挥部旧址景区内旅游参观者寥寥无几,堪称冷清,与这场自卫反击战在共和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影响难以相称。但历史总是存在的、唯物的,并不因惦记的人减少而改变或消失,正如勒布沟遍布的高山杜鹃花,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都如时间一般准确地花开花落。那段发生在中印边境的历史事件,有人也许会遗忘,但勒布沟的杜鹃花永远记得,用它的红色,用它每年四月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