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 嘉兴农村迈向共同富裕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全省第一,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近24亿元,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于首位……2023年的这串亮眼数据,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城市——嘉兴市的答卷。  其实,早在2004年,嘉兴就被寄予“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厚望。二十年春华秋实,嘉兴积极改革创新,继续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的统筹发展之路。  这几年,嘉兴继续书写“千万工程”后半篇文章,和美乡村生出“美丽经济”,飞地抱团助力提高农户收入,乡村运营转化出多元价值,“15分钟公共服务圈”等城乡公共服务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愈发顺畅,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勇当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先行者”。一域先行——平原水乡走向高水平城乡融合  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百余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使中国走向时代前列;百余年后,这里依然勇立潮头,“左手繁华都市,右手和美乡村”成了这里最生动的写照。  这样的图景如何绘就?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关键的一步。  二十年前,“城乡二元”是一道世界性的发展难题,而放眼当时的中国,城乡关系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需要有地区率先在统筹城乡关系上作出探索。  2004年,嘉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十改联动”,为推进城乡融合提供了先行经验。此后多年,嘉兴将“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从村庄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未来乡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特色彰显、点面结合,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2013年,以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嘉兴进一步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三五共治”“三改一拆”,对城乡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乡的整体品质;2018年,以“十百千”示范创建为引领,开展产业提质等六大行动,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2021年实施城乡融合发展“1235”行动,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差距进一步缩小……至今,嘉兴的城乡融合发展先后经历了实践起步、重点突破、提升拓展、深化完善、深度融合5个阶段;近年来,嘉兴又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推动全域城乡融合走向高水平、高标准。  顶层设计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城乡发展有了“导航图”。今年,嘉兴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和运营水平提升,出台《嘉兴市和美乡村运营“双百双十”行动方案》,对乡村运营示范村、优秀乡村运营师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聚力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出台《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突出抓好乡村经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科技四类人才培育。7月,嘉兴举办和美乡村运营招商大会暨新农人招募大会,新招引、签约乡村项目126个,总投资达58.9亿元。  乡村产业迈向多元化、规模化,乡村振兴有了“动力源”。嘉兴全市多地积极探索“村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村庄开发运营机制,逐步推进“美丽乡村+产业文化、体育”等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农家乐、民宿、村咖休闲体验、研学实践等乡村业态体系,涌现出南湖区联丰村、桐乡市墅丰村等一批乡村休闲游“精品村”。  风貌环境实现绿色化、优质化,城乡大地有了“生态屏”。全域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提升了嘉兴农村整体人居环境面貌,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2%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稳定在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和美乡村呈现特色化、品质化,乡村生活有了“幸福景”。南湖区“十里桃花”、秀洲区“梓约粮塍”、嘉善县“禾塘悦色·智汇江南”等一众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不断涌现;定期举办的野米饭节、槜李节、小龙虾节等特色活动,为乡村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截至目前,嘉兴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镇60个、3A级景区村庄97个,5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串起了全域美丽大环线,持续打响“未来嘉乡”品牌。今年,嘉兴美丽乡村电子地图正式发布,集成全市100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全方位展示了嘉兴乡村的独特魅力。  水到渠自成。今年发布的中国(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指数显示,城乡共富、产业融合、要素融合、服务融合等4个维度考量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嘉兴稳稳入选全面领先型城市榜单,“统筹城乡看嘉兴”成为一张闪亮的金名片。点上生花——创新发展高品质和美乡村  “以前,好好的宅基地和房子就这么空着,浪费了资源。现在把这些地方改造成玩具屋、咖啡屋、羊羊餐厅,村里有了更多趣味,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不少!”在嘉善县干窑镇长生村,当地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该村立足畜牧业养殖基础,运用“租金+分红”合作经营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引入国漫IP《喜羊羊和灰太狼》打造“欢乐羊村”项目,将乡村美景与动漫风潮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国漫IP为主题的线下沉浸式乡村旅游空间。别具一格的乡村面貌,为农民和村集体获得宅基地和农房产权性收益打开通道,实现村集体增收。截至目前,“欢乐羊村”客流量达到8.4万人次,合计营收达260余万元。  用好地区特色的“错位发展”优势,长生村找到了乡村发展的支点。在嘉兴,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与南北湖风景区一山之隔的海盐县六里村,将朱家门的8幢传统徽派与苏派建筑风格老宅列入县级文保,开展修旧如旧,保持粉墙黛瓦、庭院深深的古韵,擦亮了“文化名人”的招牌。目前,该村已经吸引一批文化艺术“大咖”和11家文化工作室入驻,形成了以“江南古村落·诗画朱家门”为品牌的文化聚落。  据悉,该村以此为基础,同时借助区位优势和自然风光特点,年均接待游客已经达到2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2000万元。  还有平湖市林埭镇的徐家埭村,平湖外企众多,棒球产业在这里发展起来。这几年,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徐家埭村建成全国首个乡村棒球场,推进“体育+”延伸与“农旅+”融合升级。  如今,这个曾经的“养猪大村”,摇身一变成了绿草如茵的“中国棒球第一村”。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16.45万元,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事实上,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一直是嘉兴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各村因势利导的特色化发展,带来的是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切切实实地鼓了村民的腰包,也让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超过10000元,比上年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3,较上年缩小0.03,继续保持全省最优。全域共进——秀美嘉乡迈向共同富裕  如果你在春夏时节来嘉兴长安镇花卉园区,一定能欣赏到金庸笔下“白中映碧、娇艳华美、奇丽万状”的动人景致,各类花卉错落有致地装点着农家小院;也一定能形象体会徐志摩“风吹过,香满枝头,更香又香”的惬意,繁花似锦,勾勒出长安乡村的别致韵味。  这是海宁市“花漾长安”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涵盖了长安镇7个行政村,区域面积约23平方公里。近年来,这里围绕兴福村、兴城村等特色村庄,打造庭院花艺、宴球综合体、千亩方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让“点上开花”变“链上成景”。目前,该片区已经打造起“花漾村”片区品牌,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带动乡村产业收入800万元。“靠着花园,村里的环境更好了,家里的收入也翻了倍。”片区内德丰村村民丁钇天说。  片区抱团、做强产业、共同发展,深化了“千万工程”实践,徐徐展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嘉兴图景,同时,也推动着嘉兴全域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在桐乡市,洲泉镇的13个村抱团成立了桐乡市湘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运营“丝履湘溪·水映洲泉”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对村庄资源统筹规划配置、组合营销,以当地“蚕丝”“皮鞋”产业为抓手,赋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功能。  依托片区建设,马鸣老街、南宋古街、义马长宁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如今焕然一新,全镇未来乡村、历史文化村、农旅基地等美丽节点实现串点成线;清河村蚕花水会入选浙江省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活动,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消费额超千万元,带动1100余位村民就业。  在秀洲区,“品重梅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覆盖9个行政村。依托“梅花经济”、奶牛产业、小家电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米科军旅园、南梅里营地、牛花花小镇等业态,打造农文旅融合体验方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约450万元。据统计,今年片区已实现营收2100余万元。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的全域乡村发展成果,让嘉兴的城乡融合纵深推进、“三大差距”持续缩小、乡村迈向全面振兴。  绘好城乡一张图、下好城乡一盘棋。如今,嘉兴的“千万工程”实践再出发,将持续推动农村生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形成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勇担红船起航地使命,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  专家点评:  嘉兴是全省和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地。紧密贴合国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嘉兴以特色试点带动全域共进,将“千万工程”落到实处,先行先试走出全域和美的道路,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实操蓝本。特别是其注重发挥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同时,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培育、环境建设等统筹措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至今,嘉兴成效显著,多项城乡民生数据亮眼,“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性、整体性推进。未来,嘉兴应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数字化赋能、人才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国乡村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特聘专家 顾益康  (本版图片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十二月 29, 2024 - 09:16
 5986
勇当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 嘉兴农村迈向共同富裕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全省第一,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近24亿元,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于首位……2023年的这串亮眼数据,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城市——嘉兴市的答卷。

  其实,早在2004年,嘉兴就被寄予“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厚望。二十年春华秋实,嘉兴积极改革创新,继续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的统筹发展之路。

  这几年,嘉兴继续书写“千万工程”后半篇文章,和美乡村生出“美丽经济”,飞地抱团助力提高农户收入,乡村运营转化出多元价值,“15分钟公共服务圈”等城乡公共服务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愈发顺畅,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勇当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先行者”。

一域先行——平原水乡走向高水平城乡融合

  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百余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使中国走向时代前列;百余年后,这里依然勇立潮头,“左手繁华都市,右手和美乡村”成了这里最生动的写照。

  这样的图景如何绘就?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关键的一步。

  二十年前,“城乡二元”是一道世界性的发展难题,而放眼当时的中国,城乡关系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需要有地区率先在统筹城乡关系上作出探索。

  2004年,嘉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十改联动”,为推进城乡融合提供了先行经验。此后多年,嘉兴将“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从村庄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未来乡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特色彰显、点面结合,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2013年,以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嘉兴进一步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三五共治”“三改一拆”,对城乡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乡的整体品质;2018年,以“十百千”示范创建为引领,开展产业提质等六大行动,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2021年实施城乡融合发展“1235”行动,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差距进一步缩小……至今,嘉兴的城乡融合发展先后经历了实践起步、重点突破、提升拓展、深化完善、深度融合5个阶段;近年来,嘉兴又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推动全域城乡融合走向高水平、高标准。

  顶层设计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城乡发展有了“导航图”。今年,嘉兴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和运营水平提升,出台《嘉兴市和美乡村运营“双百双十”行动方案》,对乡村运营示范村、优秀乡村运营师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聚力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出台《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突出抓好乡村经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科技四类人才培育。7月,嘉兴举办和美乡村运营招商大会暨新农人招募大会,新招引、签约乡村项目126个,总投资达58.9亿元。

  乡村产业迈向多元化、规模化,乡村振兴有了“动力源”。嘉兴全市多地积极探索“村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村庄开发运营机制,逐步推进“美丽乡村+产业文化、体育”等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农家乐、民宿、村咖休闲体验、研学实践等乡村业态体系,涌现出南湖区联丰村、桐乡市墅丰村等一批乡村休闲游“精品村”。

  风貌环境实现绿色化、优质化,城乡大地有了“生态屏”。全域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提升了嘉兴农村整体人居环境面貌,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2%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稳定在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和美乡村呈现特色化、品质化,乡村生活有了“幸福景”。南湖区“十里桃花”、秀洲区“梓约粮塍”、嘉善县“禾塘悦色·智汇江南”等一众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不断涌现;定期举办的野米饭节、槜李节、小龙虾节等特色活动,为乡村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截至目前,嘉兴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镇60个、3A级景区村庄97个,5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串起了全域美丽大环线,持续打响“未来嘉乡”品牌。今年,嘉兴美丽乡村电子地图正式发布,集成全市100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全方位展示了嘉兴乡村的独特魅力。

  水到渠自成。今年发布的中国(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指数显示,城乡共富、产业融合、要素融合、服务融合等4个维度考量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嘉兴稳稳入选全面领先型城市榜单,“统筹城乡看嘉兴”成为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点上生花——创新发展高品质和美乡村

  “以前,好好的宅基地和房子就这么空着,浪费了资源。现在把这些地方改造成玩具屋、咖啡屋、羊羊餐厅,村里有了更多趣味,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不少!”在嘉善县干窑镇长生村,当地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该村立足畜牧业养殖基础,运用“租金+分红”合作经营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引入国漫IP《喜羊羊和灰太狼》打造“欢乐羊村”项目,将乡村美景与动漫风潮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国漫IP为主题的线下沉浸式乡村旅游空间。别具一格的乡村面貌,为农民和村集体获得宅基地和农房产权性收益打开通道,实现村集体增收。截至目前,“欢乐羊村”客流量达到8.4万人次,合计营收达260余万元。

  用好地区特色的“错位发展”优势,长生村找到了乡村发展的支点。在嘉兴,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与南北湖风景区一山之隔的海盐县六里村,将朱家门的8幢传统徽派与苏派建筑风格老宅列入县级文保,开展修旧如旧,保持粉墙黛瓦、庭院深深的古韵,擦亮了“文化名人”的招牌。目前,该村已经吸引一批文化艺术“大咖”和11家文化工作室入驻,形成了以“江南古村落·诗画朱家门”为品牌的文化聚落。

  据悉,该村以此为基础,同时借助区位优势和自然风光特点,年均接待游客已经达到2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2000万元。

  还有平湖市林埭镇的徐家埭村,平湖外企众多,棒球产业在这里发展起来。这几年,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徐家埭村建成全国首个乡村棒球场,推进“体育+”延伸与“农旅+”融合升级。

  如今,这个曾经的“养猪大村”,摇身一变成了绿草如茵的“中国棒球第一村”。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16.45万元,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事实上,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一直是嘉兴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各村因势利导的特色化发展,带来的是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切切实实地鼓了村民的腰包,也让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超过10000元,比上年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3,较上年缩小0.03,继续保持全省最优。

全域共进——秀美嘉乡迈向共同富裕

  如果你在春夏时节来嘉兴长安镇花卉园区,一定能欣赏到金庸笔下“白中映碧、娇艳华美、奇丽万状”的动人景致,各类花卉错落有致地装点着农家小院;也一定能形象体会徐志摩“风吹过,香满枝头,更香又香”的惬意,繁花似锦,勾勒出长安乡村的别致韵味。

  这是海宁市“花漾长安”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涵盖了长安镇7个行政村,区域面积约23平方公里。近年来,这里围绕兴福村、兴城村等特色村庄,打造庭院花艺、宴球综合体、千亩方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让“点上开花”变“链上成景”。目前,该片区已经打造起“花漾村”片区品牌,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带动乡村产业收入800万元。“靠着花园,村里的环境更好了,家里的收入也翻了倍。”片区内德丰村村民丁钇天说。

  片区抱团、做强产业、共同发展,深化了“千万工程”实践,徐徐展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嘉兴图景,同时,也推动着嘉兴全域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在桐乡市,洲泉镇的13个村抱团成立了桐乡市湘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运营“丝履湘溪·水映洲泉”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对村庄资源统筹规划配置、组合营销,以当地“蚕丝”“皮鞋”产业为抓手,赋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功能。

  依托片区建设,马鸣老街、南宋古街、义马长宁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如今焕然一新,全镇未来乡村、历史文化村、农旅基地等美丽节点实现串点成线;清河村蚕花水会入选浙江省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活动,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消费额超千万元,带动1100余位村民就业。

  在秀洲区,“品重梅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覆盖9个行政村。依托“梅花经济”、奶牛产业、小家电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米科军旅园、南梅里营地、牛花花小镇等业态,打造农文旅融合体验方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约450万元。据统计,今年片区已实现营收2100余万元。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的全域乡村发展成果,让嘉兴的城乡融合纵深推进、“三大差距”持续缩小、乡村迈向全面振兴。

  绘好城乡一张图、下好城乡一盘棋。如今,嘉兴的“千万工程”实践再出发,将持续推动农村生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形成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勇担红船起航地使命,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

  专家点评:

  嘉兴是全省和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地。紧密贴合国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嘉兴以特色试点带动全域共进,将“千万工程”落到实处,先行先试走出全域和美的道路,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实操蓝本。特别是其注重发挥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同时,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培育、环境建设等统筹措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至今,嘉兴成效显著,多项城乡民生数据亮眼,“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性、整体性推进。未来,嘉兴应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数字化赋能、人才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国乡村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特聘专家 顾益康

  (本版图片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