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通衢展活力 众行致远谱华章

  日前,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为浙江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指明方向。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对外开放“桥头堡”,从2013年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夯基垒台到各项成果落地生根、持久发展,浙江始终站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沿,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改革风劲乘势起,之江潮涌满目新,今年以来,全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于“硬联通”间描画内外畅达之蓝图,在“软联通”中激活澎湃发展之伟力,借“心联通”凝聚四海一心之共情,乘时代长风,向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目标破浪前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能。设施联通 内外畅达 “硬联通”铺起发展坦途  全程13052公里、辐射亚欧大陆50个国家(地区)160多座城市、发运逾67万标准箱、年运输货值26.2亿美元……今年,“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贸易平台——浙江义乌中欧班列迎来了开行十周年。  从2014年开通班列仅23列,到现在开行总量超过6700列、年均开行量突破1100列,义乌中欧班列托起了“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物流梦”,也成了浙欧之间的经济纽带。  亚欧大陆穿梭10年,班列运输货物已实现全方位覆盖,涵盖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兰溪棉制品等近5万种商品、26大类货物品类,推动浙江产品走向世界;同时,布局“义新欧贸易窗口”,开设7家中欧班列进口商品馆直营店,经营进口商品2000余种,为浙江“买全球、卖全球”提供重要运力支撑。  如今,义乌中欧班列已实现与“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班列的整列中转,抵港直装“五定”班列,实现船舶抵港、集港直装的“零等待”,与“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宁波舟山港“无缝衔接”。据悉,这一模式已入选国家级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  今年9月,随着装载着2000多吨货物的“佩斯”轮缓缓驶离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码头,宁波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码头“舟山—圭亚那、苏里南”航线正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又一“硬联通”。  “以往,从义乌发往圭亚那、苏里南地区的集装箱及件杂货物,需在国外进行中转,航程在100天以上。”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迟介绍,“今年新航线的开通,将航程缩短至45天左右。”新航线的开通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也为共建“一带一路”中圭亚那、苏里南等地区的各类基建项目提供了生产保障。  得益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持续建设,宁波舟山港实现了海、陆、空、信息“四港”联动协同、智慧共享。目前,港口集装箱航线总数达300条,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其中“一带一路”航线已达129条,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和第三个3000万箱超级大港。  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一起纵深推进的还有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双通道以"Y”字形交汇,形成省域全面开放布局的重要骨架,正着力构建资源互动共享、国内国际陆海统筹的战略性开放格局。  12月12日上午,4辆载有约53吨卫浴配件、鞋子等货物的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从温州瑞安驶出,将通过内蒙古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境后运往欧洲,标志着金丽温开放大通道上TIR货运模式正式落地,为浙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再添新途。  纵横交错的“大基建”平台、枢纽和通道,为浙江民营企业“出海”和供应链打通提供“超级跑道”。截至目前,浙江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分工,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企业和机构3440家,对外投资备案额达610.1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备案额的44.79%,其中,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达99.59%,涌现出吉利、青山、华友、振石、正泰等一批优秀的跨国公司领航企业。  浙江“一核两翼”港口发展格局已全面形成,空中丝路通达五洲,宁波-舟山和金华-义乌两大枢纽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硬联通”铺设起“一带一路”上区域共同发展坦途。机制协同 创新驱动 “软联通”构建共赢环境  12月4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正式揭牌,为全省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再添阵地,成为浙江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标准“软联通”的生动体现与关键成果。  丝路由“一条线”变成“一张网”,规则标准“软联通”是重要支撑。十一年春华秋实,浙江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不断推动企业牵头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标准制定,对标CPTPP、DEPA等国际规则,探索深化电子商务、电信、知识产权、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改革,拓展全省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时至今日,这种发展新空间正在向技术标准与科技创新深入。  上月,搭载浙江民营企业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研发提供的星上人工智能处理载荷平台,阿曼首颗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科创‘朋友圈’,我们与阿曼深度交流、合作科研,让突破性的高新产品‘出海’,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智能化的太空服务解决方案。”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海外市场总监张飞说。  “一带一路”上,依托逐渐完善的贸易标准和科创合作机制,像这样的浙江身影不在少数。正泰新能首批ASTRO N5组件顺利交付阿尔及利亚比斯卡拉220MW光伏电站、振石集团硕石105万吨镍铁冶炼项目全线投产、Alipay等跨境数字支付领先企业建立形成覆盖全球主流电商平台的跨境数字支付生态网络……越来越多的浙江高新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将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与周边国家共享发展硕果。  创新驱动的“软联通”逐渐完善,构建起共赢环境,让“科技之花”在全省各地不断绽放。去年,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在金华举行,签约国内外科技合作项目186项;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落地宁波,汇聚国际创新创业资源。今年,德清奋力打造地理信息领域“达沃斯”小镇,为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等提供硬核支撑;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持续赋能农业灾害、水土资源利用、粮食生产、农业智慧管理等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共建42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  创新力量汇聚“浙”里,“软联通”让共建成果转化、开放水平提升步伐愈发稳健有力。同时,也实现以高质量境外投资来推动构建浙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掌握资源、调动资源、配置资源,加快培育对外开放新动能,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镌刻下浓墨重彩的“浙江印记”。文化筑桥 情牵万里“心联通”促进人文交融  上半年,30名卢旺达学生登上前来中国的航班,开启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求学之旅。这些学生来自电子商务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在卢旺达北方省穆桑泽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两年学习后,被遴选至中国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深造。  “非常荣幸,学校给了我们去中国的机会,”在穆桑泽职业技术学院,21岁的娜塔莎说,“中国在数字技术和商业方面的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去中国学习,将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增强我们创业时的职业技能。”  这样的深度合作已经在两所院校间多次开展。去年11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卢旺达理工学院合作设立卢旺达“鲁班工坊”,成为中国援助卢旺达职教事业的交钥匙工程。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当地提供52个双语课程等职教资源,培训本土应用型人才8500余人次,培养专业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40余人。  像这样的“小而美”民生项目,在浙江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还有很多,共同串起了“浙”里与共建国家、地区的“心联通”。  比如,撒哈拉沙漠边的塞内加尔乡村打井供水项目为当地超过200万的农村人口解决用水问题;东方丝路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升级吉尔吉斯斯坦德隆电视台有线网络,覆盖十多万用户,播出1100多部中国节目,为当地带去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汇集起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如今,浙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文化交流融合成果斐然,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宁波、绍兴、温州、湖州列入东亚文化之都城市;32家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建成;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浙江;日前,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参加,成为丝路文明互鉴的广阔平台……与多元文化紧密联系的浙江,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和积极活跃的交流合作,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书写着精彩人文篇章。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共建“一带一路”,未来浙江将继续秉持初心、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进一步深化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经贸规则、人文交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浙江力量。  专家点评  —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增强浙江发展动能相结合,注重发挥全球浙商、一流强港、数字经济等特色优势,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描绘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浙江画卷”。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打造了大宗商品配置枢纽、浙江中欧班列、良渚论坛等标志性成果,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增进各国民生福祉。相信未来,浙江将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努力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谱写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精彩篇章。  —施纪平(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宏观经济研究所 首席专家、正高级经济师)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心提供)

十二月 26, 2024 - 12:25
 4389
越洋通衢展活力 众行致远谱华章

  日前,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为浙江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指明方向。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对外开放“桥头堡”,从2013年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夯基垒台到各项成果落地生根、持久发展,浙江始终站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沿,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改革风劲乘势起,之江潮涌满目新,今年以来,全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于“硬联通”间描画内外畅达之蓝图,在“软联通”中激活澎湃发展之伟力,借“心联通”凝聚四海一心之共情,乘时代长风,向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目标破浪前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能。

设施联通 内外畅达 “硬联通”铺起发展坦途

  全程13052公里、辐射亚欧大陆50个国家(地区)160多座城市、发运逾67万标准箱、年运输货值26.2亿美元……今年,“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贸易平台——浙江义乌中欧班列迎来了开行十周年。

  从2014年开通班列仅23列,到现在开行总量超过6700列、年均开行量突破1100列,义乌中欧班列托起了“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物流梦”,也成了浙欧之间的经济纽带。

  亚欧大陆穿梭10年,班列运输货物已实现全方位覆盖,涵盖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兰溪棉制品等近5万种商品、26大类货物品类,推动浙江产品走向世界;同时,布局“义新欧贸易窗口”,开设7家中欧班列进口商品馆直营店,经营进口商品2000余种,为浙江“买全球、卖全球”提供重要运力支撑。

  如今,义乌中欧班列已实现与“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班列的整列中转,抵港直装“五定”班列,实现船舶抵港、集港直装的“零等待”,与“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宁波舟山港“无缝衔接”。据悉,这一模式已入选国家级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

  今年9月,随着装载着2000多吨货物的“佩斯”轮缓缓驶离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码头,宁波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码头“舟山—圭亚那、苏里南”航线正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又一“硬联通”。

  “以往,从义乌发往圭亚那、苏里南地区的集装箱及件杂货物,需在国外进行中转,航程在100天以上。”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迟介绍,“今年新航线的开通,将航程缩短至45天左右。”新航线的开通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也为共建“一带一路”中圭亚那、苏里南等地区的各类基建项目提供了生产保障。

  得益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持续建设,宁波舟山港实现了海、陆、空、信息“四港”联动协同、智慧共享。目前,港口集装箱航线总数达300条,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其中“一带一路”航线已达129条,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和第三个3000万箱超级大港。

  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一起纵深推进的还有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双通道以"Y”字形交汇,形成省域全面开放布局的重要骨架,正着力构建资源互动共享、国内国际陆海统筹的战略性开放格局。

  12月12日上午,4辆载有约53吨卫浴配件、鞋子等货物的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从温州瑞安驶出,将通过内蒙古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境后运往欧洲,标志着金丽温开放大通道上TIR货运模式正式落地,为浙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再添新途。

  纵横交错的“大基建”平台、枢纽和通道,为浙江民营企业“出海”和供应链打通提供“超级跑道”。截至目前,浙江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分工,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企业和机构3440家,对外投资备案额达610.1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备案额的44.79%,其中,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达99.59%,涌现出吉利、青山、华友、振石、正泰等一批优秀的跨国公司领航企业。

  浙江“一核两翼”港口发展格局已全面形成,空中丝路通达五洲,宁波-舟山和金华-义乌两大枢纽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硬联通”铺设起“一带一路”上区域共同发展坦途。

机制协同 创新驱动 “软联通”构建共赢环境

  12月4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正式揭牌,为全省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再添阵地,成为浙江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标准“软联通”的生动体现与关键成果。

  丝路由“一条线”变成“一张网”,规则标准“软联通”是重要支撑。十一年春华秋实,浙江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不断推动企业牵头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标准制定,对标CPTPP、DEPA等国际规则,探索深化电子商务、电信、知识产权、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改革,拓展全省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时至今日,这种发展新空间正在向技术标准与科技创新深入。

  上月,搭载浙江民营企业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研发提供的星上人工智能处理载荷平台,阿曼首颗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科创‘朋友圈’,我们与阿曼深度交流、合作科研,让突破性的高新产品‘出海’,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智能化的太空服务解决方案。”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海外市场总监张飞说。

  “一带一路”上,依托逐渐完善的贸易标准和科创合作机制,像这样的浙江身影不在少数。正泰新能首批ASTRO N5组件顺利交付阿尔及利亚比斯卡拉220MW光伏电站、振石集团硕石105万吨镍铁冶炼项目全线投产、Alipay等跨境数字支付领先企业建立形成覆盖全球主流电商平台的跨境数字支付生态网络……越来越多的浙江高新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将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与周边国家共享发展硕果。

  创新驱动的“软联通”逐渐完善,构建起共赢环境,让“科技之花”在全省各地不断绽放。去年,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在金华举行,签约国内外科技合作项目186项;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落地宁波,汇聚国际创新创业资源。今年,德清奋力打造地理信息领域“达沃斯”小镇,为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等提供硬核支撑;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持续赋能农业灾害、水土资源利用、粮食生产、农业智慧管理等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共建42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

  创新力量汇聚“浙”里,“软联通”让共建成果转化、开放水平提升步伐愈发稳健有力。同时,也实现以高质量境外投资来推动构建浙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掌握资源、调动资源、配置资源,加快培育对外开放新动能,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镌刻下浓墨重彩的“浙江印记”。

文化筑桥 情牵万里

“心联通”促进人文交融

  上半年,30名卢旺达学生登上前来中国的航班,开启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求学之旅。这些学生来自电子商务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在卢旺达北方省穆桑泽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两年学习后,被遴选至中国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深造。

  “非常荣幸,学校给了我们去中国的机会,”在穆桑泽职业技术学院,21岁的娜塔莎说,“中国在数字技术和商业方面的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去中国学习,将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增强我们创业时的职业技能。”

  这样的深度合作已经在两所院校间多次开展。去年11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卢旺达理工学院合作设立卢旺达“鲁班工坊”,成为中国援助卢旺达职教事业的交钥匙工程。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当地提供52个双语课程等职教资源,培训本土应用型人才8500余人次,培养专业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40余人。

  像这样的“小而美”民生项目,在浙江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还有很多,共同串起了“浙”里与共建国家、地区的“心联通”。

  比如,撒哈拉沙漠边的塞内加尔乡村打井供水项目为当地超过200万的农村人口解决用水问题;东方丝路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升级吉尔吉斯斯坦德隆电视台有线网络,覆盖十多万用户,播出1100多部中国节目,为当地带去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汇集起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如今,浙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文化交流融合成果斐然,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宁波、绍兴、温州、湖州列入东亚文化之都城市;32家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建成;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浙江;日前,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参加,成为丝路文明互鉴的广阔平台……与多元文化紧密联系的浙江,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和积极活跃的交流合作,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书写着精彩人文篇章。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共建“一带一路”,未来浙江将继续秉持初心、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进一步深化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经贸规则、人文交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浙江力量。

  专家点评

  —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增强浙江发展动能相结合,注重发挥全球浙商、一流强港、数字经济等特色优势,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描绘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浙江画卷”。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打造了大宗商品配置枢纽、浙江中欧班列、良渚论坛等标志性成果,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增进各国民生福祉。相信未来,浙江将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努力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谱写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精彩篇章。

  —施纪平(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宏观经济研究所 首席专家、正高级经济师)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