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朗普将了一军后,莫迪会转向中国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毛克疾】 这几天,莫迪赴美会见特朗普,看起来相谈甚欢,其乐融融。但是,这可能是莫迪这么多年来最憋屈的外访经历。 特朗普上任后变本加厉搞“美国优先”,先是拿丹麦、加拿大开涮,又全方位敲打多个欧洲盟国,这让印度看在眼里,惊在心里。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决心收缩美国全球足迹,不再高举“印太战略”,甚至鲜少提及对抗中国。对印度来说,这犹如釜底抽薪,几乎摧毁了印度对美所有要价筹码:如果美国不再指望印度对冲中国,那凭什么优待印度? 特朗普在移民、关税、顺差问题早看印度不顺眼,而也不再顾及印太战略而优待印度。因此,莫迪在赴美前心神不宁,担心美国像敲打欧洲那样锤击印度。 其实,在莫迪访美前一周,美国以“遣返非法移民”为名,把印度公民带上镣铐用军机押返,这种公然羞辱在印度掀起轩然大波。这也提醒莫迪,印度在特朗普眼里绝不享受例外,什么都可能发生。 不管以前西方对印“大国地位”有多吹嘘,只要头铁的特朗普一阵猛敲,印度真实地位就原形毕露——说好了印度“大国崛起”,为啥在美国面前还是逆来顺受? 这种反差对自视甚高的印度尤其残酷,对多年苦心编织大国形象的莫迪政府犹如“政治刺杀”,足以让他在民众面前颜面扫地、在反对党面前割须弃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虽然以外交强硬著称,但莫迪访美前却异常恭顺,精准地在特朗普关心的进口关税、国防采购、非法移民问题上作足让步。 2025年2月13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 美联社 纵观印度外交史,这种还没开局就自罚三杯的打法史所罕见:尼赫鲁面对肯尼迪拉拢屡次拂袖而去;英迪拉·甘地油盐不进,被尼克松称为“老巫婆”;就算辛格弱势,面对小布什送上核能礼包也面不改色……印历届领导人之所以能摆谱,根本原因还是印度享有战略自主,从不担心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今,莫迪越在美国面前伏低做小,越说明一个残酷现实:经过几年对美贴靠、对华疏远的折腾,印度标榜的“战略自主”所剩无几。面对特朗普极限施压,除了陪笑接受并没有更好办法。 印曾认为在美俄之间摇摆也算“战略自主”,但这显然是自欺欺人,因为俄国力根本无法构成托举印度的单独一极。 所以,莫迪访美,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结果注定是按美国意愿进行的单方面屠戮。不出所料,特朗普又取得外交大胜,把美印合作的溢美之词全部化约为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军火订单、能源市场、献金来源,把本不富裕的印度变为美国军火巨头、能源企业、研发机构的现金奶牛。 例如,美印在联合声明中,提出将建立“面向21世纪的印美协定”,分为国防、商贸、技术三大领域合作,就是对应了三种从美国期待从印度攫取的利益——军火利润、贸易顺差、研发献金。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熟谙“交易的艺术”,将了印度一军:莫迪政府越喜欢戴“印美合作”的高帽子,美国就越逼其出钱出力。 例如,美印拟筹建“自动化系统工业联盟”(缩略为“ASIA”)、“利用战略技术转变关系”(缩略为“TRUST”)等倡议,加速在国防、量子、太空、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虽未明言这些项目如何推进,但特朗普平生最讨厌被人“搭便车”,因此大概率会强令印度拿出真金白银,才能享有合作成果。可以说,无论缩略词合作项目有多高大上,其推进的前提都是印方出钱出力。而且就算如此,印方身处弱位,也难获主导权,会出现“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尴尬局面。 此外,莫迪最大的惊喜可能并非事先安排。当特朗普被问及孟加拉国政变时,他先是否认美国参与,然后突然冷不丁冒出一句“我会把孟加拉国的事留给莫迪总理”。不假思索的闪念最为直白,这句话淋漓尽致体现特朗普对“势力范围”的热衷。 如果特朗普政府真要支持印度在南亚划定势力范围,那倒真是莫迪政府的历史性胜利。然而,大国在地图上画个圈就能决定小国命运的疯狂安排,美国说了不算;印度可以偷着乐,但说了更不算。 从莫迪角度看,特朗普并没有在非法移民、跨境刺杀、关税保护、贸易顺差等问题上太为难印度,同时搞出多种合作倡议,算是可以交代的小胜。 虽然这实际上甚至达不到拜登政府时期的合作水准,但至少在观感上维持了美印合作一贯的高规格——“你看,加拿大小特鲁多被敲打的下不来台,日本石破茂送了天量投资,特朗普才让他们过关。我莫迪也没花多少钱,就签了几个大倡议,这难道还不好吗?” 诚然,目前美印互动的这种结果,已经是现有条件约束下,双方各取所需能达到的最优解。但是,面对这种结果,印方可能表面风平浪静,但内心早已翻江倒海,这是由印方一贯自视甚高的认知和搭便车的行为习惯所决定的。明明以前靠预支“崛起大国”的未来价值和兜售“制衡中国”的战略潜力就能蹭吃骗喝,为什么现在非得出份子钱才能吃席?真是便宜占少了都算亏。 其实,丧失选择余地是印度全面投靠美国必然承担的苦痛,也难怪印战略界、学术界气不过,时隔多年又重新开始谈及“全面恢复对华交往”。毕竟,就算不是真心对华友好,哪怕做个中印友好的样子,也有利于印度提高在美国眼中的统战价值…… 经过这一波曲折,中印关系可以遇见的未来必然又要企稳回升,那我们对印又该作何态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2月 23, 2025 - 08:42
 5383
被特朗普将了一军后,莫迪会转向中国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毛克疾】

这几天,莫迪赴美会见特朗普,看起来相谈甚欢,其乐融融。但是,这可能是莫迪这么多年来最憋屈的外访经历。

特朗普上任后变本加厉搞“美国优先”,先是拿丹麦、加拿大开涮,又全方位敲打多个欧洲盟国,这让印度看在眼里,惊在心里。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决心收缩美国全球足迹,不再高举“印太战略”,甚至鲜少提及对抗中国。对印度来说,这犹如釜底抽薪,几乎摧毁了印度对美所有要价筹码:如果美国不再指望印度对冲中国,那凭什么优待印度?

特朗普在移民、关税、顺差问题早看印度不顺眼,而也不再顾及印太战略而优待印度。因此,莫迪在赴美前心神不宁,担心美国像敲打欧洲那样锤击印度。

其实,在莫迪访美前一周,美国以“遣返非法移民”为名,把印度公民带上镣铐用军机押返,这种公然羞辱在印度掀起轩然大波。这也提醒莫迪,印度在特朗普眼里绝不享受例外,什么都可能发生。

不管以前西方对印“大国地位”有多吹嘘,只要头铁的特朗普一阵猛敲,印度真实地位就原形毕露——说好了印度“大国崛起”,为啥在美国面前还是逆来顺受?

这种反差对自视甚高的印度尤其残酷,对多年苦心编织大国形象的莫迪政府犹如“政治刺杀”,足以让他在民众面前颜面扫地、在反对党面前割须弃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虽然以外交强硬著称,但莫迪访美前却异常恭顺,精准地在特朗普关心的进口关税、国防采购、非法移民问题上作足让步。

2025年2月13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 美联社

纵观印度外交史,这种还没开局就自罚三杯的打法史所罕见:尼赫鲁面对肯尼迪拉拢屡次拂袖而去;英迪拉·甘地油盐不进,被尼克松称为“老巫婆”;就算辛格弱势,面对小布什送上核能礼包也面不改色……印历届领导人之所以能摆谱,根本原因还是印度享有战略自主,从不担心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今,莫迪越在美国面前伏低做小,越说明一个残酷现实:经过几年对美贴靠、对华疏远的折腾,印度标榜的“战略自主”所剩无几。面对特朗普极限施压,除了陪笑接受并没有更好办法。

印曾认为在美俄之间摇摆也算“战略自主”,但这显然是自欺欺人,因为俄国力根本无法构成托举印度的单独一极。

所以,莫迪访美,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结果注定是按美国意愿进行的单方面屠戮。不出所料,特朗普又取得外交大胜,把美印合作的溢美之词全部化约为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军火订单、能源市场、献金来源,把本不富裕的印度变为美国军火巨头、能源企业、研发机构的现金奶牛。

例如,美印在联合声明中,提出将建立“面向21世纪的印美协定”,分为国防、商贸、技术三大领域合作,就是对应了三种从美国期待从印度攫取的利益——军火利润、贸易顺差、研发献金。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熟谙“交易的艺术”,将了印度一军:莫迪政府越喜欢戴“印美合作”的高帽子,美国就越逼其出钱出力。

例如,美印拟筹建“自动化系统工业联盟”(缩略为“ASIA”)、“利用战略技术转变关系”(缩略为“TRUST”)等倡议,加速在国防、量子、太空、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虽未明言这些项目如何推进,但特朗普平生最讨厌被人“搭便车”,因此大概率会强令印度拿出真金白银,才能享有合作成果。可以说,无论缩略词合作项目有多高大上,其推进的前提都是印方出钱出力。而且就算如此,印方身处弱位,也难获主导权,会出现“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尴尬局面。

此外,莫迪最大的惊喜可能并非事先安排。当特朗普被问及孟加拉国政变时,他先是否认美国参与,然后突然冷不丁冒出一句“我会把孟加拉国的事留给莫迪总理”。不假思索的闪念最为直白,这句话淋漓尽致体现特朗普对“势力范围”的热衷。

如果特朗普政府真要支持印度在南亚划定势力范围,那倒真是莫迪政府的历史性胜利。然而,大国在地图上画个圈就能决定小国命运的疯狂安排,美国说了不算;印度可以偷着乐,但说了更不算。

从莫迪角度看,特朗普并没有在非法移民、跨境刺杀、关税保护、贸易顺差等问题上太为难印度,同时搞出多种合作倡议,算是可以交代的小胜。

虽然这实际上甚至达不到拜登政府时期的合作水准,但至少在观感上维持了美印合作一贯的高规格——“你看,加拿大小特鲁多被敲打的下不来台,日本石破茂送了天量投资,特朗普才让他们过关。我莫迪也没花多少钱,就签了几个大倡议,这难道还不好吗?”

诚然,目前美印互动的这种结果,已经是现有条件约束下,双方各取所需能达到的最优解。但是,面对这种结果,印方可能表面风平浪静,但内心早已翻江倒海,这是由印方一贯自视甚高的认知和搭便车的行为习惯所决定的。明明以前靠预支“崛起大国”的未来价值和兜售“制衡中国”的战略潜力就能蹭吃骗喝,为什么现在非得出份子钱才能吃席?真是便宜占少了都算亏。

其实,丧失选择余地是印度全面投靠美国必然承担的苦痛,也难怪印战略界、学术界气不过,时隔多年又重新开始谈及“全面恢复对华交往”。毕竟,就算不是真心对华友好,哪怕做个中印友好的样子,也有利于印度提高在美国眼中的统战价值……

经过这一波曲折,中印关系可以遇见的未来必然又要企稳回升,那我们对印又该作何态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