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卷、青团、熏鸡…食物热梗与女性情感困境
2024-11-14 16:00:00最近,被“瑞士卷”考验的中国男人的数量或许已经超过了瑞士人口总量,商家或成最大赢家。 小红书@垚垚 在一条短视频里,一位家庭主妇因为想吃瑞士卷遭到了丈夫的指责。八个瑞士卷,儿子、女儿、爸爸每人两个,妈妈想吃时,却被质问:“你吃了,孩子就没得吃了,把好的省给孩子吃有错吗?” 虽然很多网友质疑视频为剧本摆拍,但奇怪的是瑞士卷热度仍不断爬升,“能吃几个瑞士卷”成了伴侣间的送命题。“他说全部都让我吃~”“他说再问就买一箱,吃不下去让我等着!”得到满意答复的女生纷纷晒出答卷。 在一片问答“恩爱秀”中,我们产生了一种隐约的违和感。诸如此类的话题每年层出不穷,为什么女生总是以千奇百怪的计量单位推算自己获得的‘爱’?这背后或许是被忽视的女性情感需求。 今天,我们盘点了几个甜蜜又诡异的“女性咯噔瞬间”,看看哪个让你感同身受了? 对自我矮化Say No! 从草莓到车厘子,再到瑞士卷,好像每年都会有一种食物化为爱情的象征,而得到“食用许可”的女生就是主流认证的爱情宠儿。 热衷于“许可式爱情”的女生总是带着标准答案提问,“嫁到你家可以睡到下午3点吗?”“和你谈恋爱能有穿衣自由吗?”在得到“想睡到几点就几点”“穿什么都行,我保护你”的回复后,她们心满意足地得出结论:看吧!他真的很爱我。 看似甜蜜,却让人忍不住生出另一个疑问:为什么几乎没有男人问另一半,能吃几个瑞士卷? 原来让我们感到不适的,是女性的自我矮化和主体性丢失。在社会分工进化的现代社会,女性早已不再是亲密关系中的依附者,但在劳动成果分配方面,仍将自己置于被支配地位。这种“不平等”维系的亲密关系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 “我能吃几个瑞士卷”这一类问题,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 瑞士卷考试中的“零分”试卷和“满分”试卷 也有人说,瑞士卷问答不过是情侣间增进感情的小情趣,不必上纲上线。 但一味地在小事上狂欢、在大事上自我麻痹,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便很难被扭转过来。 与其通过无关痛痒的“我能吃几个瑞士卷”来证明被爱,不如试着在一些更大的事情上和伴侣认真讨论,掌握关系的主导权。比如家庭分工、收入分配、具体的陪伴行为、能够满足双方情绪价值的事情等等。 渴望爱无可厚非,但平等的爱不应仅仅通过“祈求”“撒娇”的举动来获取。 大胆说出一句“想要”,很难吗? 哪怕是很少冲浪的人,应该也很难不知道“住”在热搜里的《再见爱人4》。几集播下来,网友已经自觉地自嘲:看李行亮麦琳,每周收获一个乳腺结节。 节目里,麦琳不止一次提及丈夫李行亮给她送礼物不能送到她“心趴”上。 抱怨了三次“衣柜小”,却始终没能张口说一句“我想你给我买衣服”; 李行亮特地飞去上海给她买爱吃的青团,吃到第一口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味道,指责一通后,却始终没能张口说“我喜欢的是咸蛋黄肉松口味的”; 羡慕朋友可以收到老公礼物的惊喜,一cue再cue,在张泉灵逼问下说出“有个包包会让我有面子”后,还不忘找补一句“我不是特别看重物质的一个人”。 这样的自相矛盾在节目中比比皆是。明明可以直接说“去超市帮我带一杯咖啡”,但偏偏要用“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的表达方式。如果说“想要”是一种正向表达,那麦琳则是下意识地选择以负向反馈的方式来提需求。 观察室嘉宾说,麦琳的表达问题在于,她习惯用“委屈”来包裹自己的诉求,对方没有第一时间理解她的诉求,这层“委屈”就会演变成一种对别人的攻击。 不难理解,作为飞行嘉宾只出演一集的张泉灵,会罕见地情绪失控,在直播时感慨——“我真的看不懂麦琳,她到底想要什么?每次看她和李行亮互动,我都感觉特别混乱。” 几乎所有人都想追问麦琳一句:大胆地说出一句“想要”,很难吗? 事实上,真的很难。对一些长期处于信息壁垒中的“家庭主妇”来说,因为缺乏社会交流和意见交换,她们很容易将原生家庭或者一些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行为带到亲密关系的沟通里来。 比如妈妈给孩子做了一桌子好菜,明明菜还有很多,她却一边啃着鱼头一边叮嘱孩子多吃点,还不忘补上一句“只要你将来有出息,妈妈再苦也值得”。 又比如爸爸生日,给他精心挑选了一件大衣,他说什么都不肯要。说自己衣柜里有很多衣服,不用买这么贵的。顺带扫兴地补上一句“家里条件没多好,你花钱不要大手大脚”。 这些例子跟麦琳的行为对照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无论是以爱之名的情绪勒索,还是自我矮化、实际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做法,都隐藏着一种“我不用讲,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需求”的愿望。在亲密关系里,有这种心有灵犀的愿望是很正常的,但回避真诚的沟通,一味地选择用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只会让一段关系陷入“鬼打墙”的死循环里。 亲密关系的“蛔虫”可遇而不可求。既然“蛔虫”不作声,我们何不试着充当那个首先发声的人? “我想要”确实很难开口,但下一次还是勇敢地说出来吧。 2024年了,别再迷信“年上情结” 麦琳和李行亮之外,黄圣依和杨子也是《再见爱人4》的一大看点。这对结婚17年的夫妻仿佛是职场中严肃的上下级,杨子时不时表现出对妻子的强势和轻视。 “我说的话就是命令”“黄圣依就是一个小屁孩儿”“圣依一思考,老天爷就发笑”,黄圣依对杨子的种种言论大多数时候保持着沉默。而观察室嘉宾papi酱成为了观众的嘴替,在第一期就说杨子“爹味很重”。 随着节目的深入,两人越来越多的相处问题暴露无遗,让人忍不住发问:黄圣依怎么就选择了杨子? 仔细复盘,我们发现黄圣依深陷解约风波时,杨子曾帮她摆脱困局,并将其收编为旗下艺人。对于当时22岁的黄圣依来说,30岁的公司总裁杨子是标准的优质年上男,他成熟稳重又多金、有能力,最让人心动的是他为自己雪中送炭。 2007年,两人领证结婚,黄圣依曾在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的理想男友“要够强大,能镇得住我,让我敬佩他”,并且能在各方面“给我指引,不是那种很腻的情侣,而更像partner关系”。 黄圣依的婚姻也确实如此,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长期又彻底的依赖让她逐渐放弃思考“我是谁”“我在干嘛”,一味地配合杨子的事业而为,也让两人的亲密关系一步步失衡。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黄圣依们”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年轻女性很容易对年长、能力暂时比自己强的人产生崇拜心理,而在心理学中,崇拜是爱情的诞生因素之一。 但因“年上情结”产生的崇拜式爱情并不可靠,也不长久。“年上”这一特质带来的优势会随着个人成长逐渐消退,最终只剩下不那么平等的关系,和对方看不起你的那句“小屁孩”。 这种感觉就像坐上了一辆动力逐渐衰退且无法轻易解开“安全带”下车的单向列车。乘客起初坐着很舒服,后来眼看着成长的速度越来越慢,方向又是别人主导的,并非自愿选择,这时向“开车的人”提出下车的诉求,已经很难很难了。 正如观察室嘉宾沈奕斐所说:“黄圣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遇到一个如此地位强大的丈夫,你怎么强大自己?我觉得这一季正好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怎么找到我的主控性?” 无论年龄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在亲密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个性,而不是盲目崇拜、依赖对方,这或许才是保持感情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 亲密关系是很多人无法避开的人生课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的感情可以成为精神补剂,让我们勇往直前,不健康的感情也能让我们如坠深渊,影响人生。 保持清醒,保持警惕,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你“咯噔”的瞬间吗?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最近,被“瑞士卷”考验的中国男人的数量或许已经超过了瑞士人口总量,商家或成最大赢家。
小红书@垚垚
在一条短视频里,一位家庭主妇因为想吃瑞士卷遭到了丈夫的指责。八个瑞士卷,儿子、女儿、爸爸每人两个,妈妈想吃时,却被质问:“你吃了,孩子就没得吃了,把好的省给孩子吃有错吗?”
虽然很多网友质疑视频为剧本摆拍,但奇怪的是瑞士卷热度仍不断爬升,“能吃几个瑞士卷”成了伴侣间的送命题。“他说全部都让我吃~”“他说再问就买一箱,吃不下去让我等着!”得到满意答复的女生纷纷晒出答卷。
在一片问答“恩爱秀”中,我们产生了一种隐约的违和感。诸如此类的话题每年层出不穷,为什么女生总是以千奇百怪的计量单位推算自己获得的‘爱’?这背后或许是被忽视的女性情感需求。
今天,我们盘点了几个甜蜜又诡异的“女性咯噔瞬间”,看看哪个让你感同身受了?
对自我矮化Say No!
从草莓到车厘子,再到瑞士卷,好像每年都会有一种食物化为爱情的象征,而得到“食用许可”的女生就是主流认证的爱情宠儿。
热衷于“许可式爱情”的女生总是带着标准答案提问,“嫁到你家可以睡到下午3点吗?”“和你谈恋爱能有穿衣自由吗?”在得到“想睡到几点就几点”“穿什么都行,我保护你”的回复后,她们心满意足地得出结论:看吧!他真的很爱我。
看似甜蜜,却让人忍不住生出另一个疑问:为什么几乎没有男人问另一半,能吃几个瑞士卷?
原来让我们感到不适的,是女性的自我矮化和主体性丢失。在社会分工进化的现代社会,女性早已不再是亲密关系中的依附者,但在劳动成果分配方面,仍将自己置于被支配地位。这种“不平等”维系的亲密关系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
“我能吃几个瑞士卷”这一类问题,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
瑞士卷考试中的“零分”试卷和“满分”试卷
也有人说,瑞士卷问答不过是情侣间增进感情的小情趣,不必上纲上线。
但一味地在小事上狂欢、在大事上自我麻痹,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便很难被扭转过来。
与其通过无关痛痒的“我能吃几个瑞士卷”来证明被爱,不如试着在一些更大的事情上和伴侣认真讨论,掌握关系的主导权。比如家庭分工、收入分配、具体的陪伴行为、能够满足双方情绪价值的事情等等。
渴望爱无可厚非,但平等的爱不应仅仅通过“祈求”“撒娇”的举动来获取。
大胆说出一句“想要”,很难吗?
哪怕是很少冲浪的人,应该也很难不知道“住”在热搜里的《再见爱人4》。几集播下来,网友已经自觉地自嘲:看李行亮麦琳,每周收获一个乳腺结节。
节目里,麦琳不止一次提及丈夫李行亮给她送礼物不能送到她“心趴”上。
抱怨了三次“衣柜小”,却始终没能张口说一句“我想你给我买衣服”;
李行亮特地飞去上海给她买爱吃的青团,吃到第一口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味道,指责一通后,却始终没能张口说“我喜欢的是咸蛋黄肉松口味的”;
羡慕朋友可以收到老公礼物的惊喜,一cue再cue,在张泉灵逼问下说出“有个包包会让我有面子”后,还不忘找补一句“我不是特别看重物质的一个人”。
这样的自相矛盾在节目中比比皆是。明明可以直接说“去超市帮我带一杯咖啡”,但偏偏要用“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的表达方式。如果说“想要”是一种正向表达,那麦琳则是下意识地选择以负向反馈的方式来提需求。
观察室嘉宾说,麦琳的表达问题在于,她习惯用“委屈”来包裹自己的诉求,对方没有第一时间理解她的诉求,这层“委屈”就会演变成一种对别人的攻击。
不难理解,作为飞行嘉宾只出演一集的张泉灵,会罕见地情绪失控,在直播时感慨——“我真的看不懂麦琳,她到底想要什么?每次看她和李行亮互动,我都感觉特别混乱。”
几乎所有人都想追问麦琳一句:大胆地说出一句“想要”,很难吗?
事实上,真的很难。对一些长期处于信息壁垒中的“家庭主妇”来说,因为缺乏社会交流和意见交换,她们很容易将原生家庭或者一些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行为带到亲密关系的沟通里来。
比如妈妈给孩子做了一桌子好菜,明明菜还有很多,她却一边啃着鱼头一边叮嘱孩子多吃点,还不忘补上一句“只要你将来有出息,妈妈再苦也值得”。
又比如爸爸生日,给他精心挑选了一件大衣,他说什么都不肯要。说自己衣柜里有很多衣服,不用买这么贵的。顺带扫兴地补上一句“家里条件没多好,你花钱不要大手大脚”。
这些例子跟麦琳的行为对照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无论是以爱之名的情绪勒索,还是自我矮化、实际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做法,都隐藏着一种“我不用讲,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需求”的愿望。在亲密关系里,有这种心有灵犀的愿望是很正常的,但回避真诚的沟通,一味地选择用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只会让一段关系陷入“鬼打墙”的死循环里。
亲密关系的“蛔虫”可遇而不可求。既然“蛔虫”不作声,我们何不试着充当那个首先发声的人?
“我想要”确实很难开口,但下一次还是勇敢地说出来吧。
2024年了,别再迷信“年上情结”
麦琳和李行亮之外,黄圣依和杨子也是《再见爱人4》的一大看点。这对结婚17年的夫妻仿佛是职场中严肃的上下级,杨子时不时表现出对妻子的强势和轻视。
“我说的话就是命令”“黄圣依就是一个小屁孩儿”“圣依一思考,老天爷就发笑”,黄圣依对杨子的种种言论大多数时候保持着沉默。而观察室嘉宾papi酱成为了观众的嘴替,在第一期就说杨子“爹味很重”。
随着节目的深入,两人越来越多的相处问题暴露无遗,让人忍不住发问:黄圣依怎么就选择了杨子?
仔细复盘,我们发现黄圣依深陷解约风波时,杨子曾帮她摆脱困局,并将其收编为旗下艺人。对于当时22岁的黄圣依来说,30岁的公司总裁杨子是标准的优质年上男,他成熟稳重又多金、有能力,最让人心动的是他为自己雪中送炭。
2007年,两人领证结婚,黄圣依曾在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的理想男友“要够强大,能镇得住我,让我敬佩他”,并且能在各方面“给我指引,不是那种很腻的情侣,而更像partner关系”。
黄圣依的婚姻也确实如此,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长期又彻底的依赖让她逐渐放弃思考“我是谁”“我在干嘛”,一味地配合杨子的事业而为,也让两人的亲密关系一步步失衡。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黄圣依们”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年轻女性很容易对年长、能力暂时比自己强的人产生崇拜心理,而在心理学中,崇拜是爱情的诞生因素之一。
但因“年上情结”产生的崇拜式爱情并不可靠,也不长久。“年上”这一特质带来的优势会随着个人成长逐渐消退,最终只剩下不那么平等的关系,和对方看不起你的那句“小屁孩”。
这种感觉就像坐上了一辆动力逐渐衰退且无法轻易解开“安全带”下车的单向列车。乘客起初坐着很舒服,后来眼看着成长的速度越来越慢,方向又是别人主导的,并非自愿选择,这时向“开车的人”提出下车的诉求,已经很难很难了。
正如观察室嘉宾沈奕斐所说:“黄圣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遇到一个如此地位强大的丈夫,你怎么强大自己?我觉得这一季正好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怎么找到我的主控性?”
无论年龄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在亲密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个性,而不是盲目崇拜、依赖对方,这或许才是保持感情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
亲密关系是很多人无法避开的人生课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的感情可以成为精神补剂,让我们勇往直前,不健康的感情也能让我们如坠深渊,影响人生。
保持清醒,保持警惕,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你“咯噔”的瞬间吗?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