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要复刻“里根-撒切尔革命”,可惜中国并非苏联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梅新育】 以2011-2012年间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为标志,美国遏制外部挑战布局的重心开始转向针对中国; 以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史诗级贸易战为标志,世界被拖入中美新冷战时代; 以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共和党阵营大获全胜为标志,美国对华新冷战进入新阶段。这个新冷战新阶段的基本格局特征表现为:在“使美国再度伟大”(MAGA)旗号下,通过发动群众,力图通过全面、深刻改革,复制1980年代“里根-撒切尔革命”的国内成功与国际胜利;中国的使命则是避免重蹈1980年代苏联覆辙,争取更上层楼,先求不败,然后求胜。 为此,中国对内需要推进改革以焕发经济社会活力,包括汲取特朗普新政府的某些改革措施,在发展中持续缩小与美国的综合国力差距,力争尽早全面赶超;对外需避免陷入中国的“阿富汗坟场”,同时又有所作为。 特朗普及其“MAGA”运动推崇“里根-撒切尔革命”,希望承袭其精神,但在具体改革措施方面,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基本面的深刻变化,使得他们的主张在不少方面与里根政府的做法背道而驰,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上都不例外。 这是1987年7月18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美国华盛顿白宫发表声明的资料照片。 新华网 特朗普的新政府不仅无法如同里根政府那样在冷战中全面转入战略进攻,且不得不在新冷战中以咄咄逼人的姿势实施战略收缩,被迫面对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所不曾面对的潜在内战和解体风险。因此,特朗普新政府不得不将相当大精力投向重建国家与文化认同。但其经济期望与现实之间也存在相当的差距,甚至特朗普本人的人身安全,也面临着自林肯和加菲尔德(James Abram Garfield,1881年9月19日)之后上百年来美国总统从未遭遇的威胁。 与“里根-撒切尔革命”相似,由于特朗普及其“MAGA”运动针对的美国国内问题同样普遍存在于众多其它西方、非西方国家,鉴于美国的国际地位,特朗普新政府的改革措施将在国际上产生相当大的溢出和示范效应。 特朗普在遭遇了两党建制派全方位狙击和美国史无前例的对总统竞选人、前总统的司法迫害后,仍然突破重围大获全胜,这样的个人经历进一步增强了其政见主张对别国政治力量的示范效应。即使一些对特朗普、对美国口诛笔伐、在此次美国大选期间其官员威胁特朗普支持者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由于他们内部面临着特朗普改革所针对的同样问题,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们迟早不得不正视这些问题,并可能部分采纳特朗普所主张的改革措施。 1980年代“里根-撒切尔革命”奠定西方冷战胜利基础 通过1980年代的“里根-撒切尔革命”,美英两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实现了相当明显的振兴,相比之下,苏联东欧集团则黯然失色,由此奠定了美国和西方阵营在冷战中最终胜利的基础,而苏联东欧政治剧变和国家解体进程则在1980年代末开启: 在国内经济上,“里根-撒切尔革命”通过大规模放松管制和减税并举的措施,在微观层次上释放了从企业到居民个人等市场主体的活力和主动精神;同时,在宏观层次上,通过铁腕货币政策等措施遏制住了1970年代奔腾式的通货膨胀,终结了多年的经济“滞胀”,实现了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电子信息等新兴科技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二战之后国际经济界和学界长期热议的“英国病”话题逐渐消失。 在国际经济贸易上,里根政府一方面提出了“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概念并付诸政策实践,以求扭转在与日本、联邦德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节节败退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基于关贸总协定此前七轮多边贸易谈判成果,启动了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了贸易自由化的总体方向和美国作为自由贸易旗手的地位,并进一步巩固、扩大了西方阵营相对于苏联东欧集团在经济竞争中的市场规模优势。 1985年9月23日,里根在《贸易政策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概念,同月,关贸总协定召开缔约国大会并达成协议,正式开始筹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恐怕这并非巧合,而是刻意安排,体现了里根政府“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 在军事上,1980年代美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时期,美国没有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而是通过出兵格林纳达(1983年)、突袭利比亚(1986年“黄金峡谷”行动)、捉拿诺列加(1989年)等几场速战速决的胜利重振了全国军民民心士气,走出了越南战争失败后的沮丧。同一时期,英国也用兵万里之外,赢得了马岛战争的胜利。 在文化上,美国走出了19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和1970年代越南战争反战运动以来国家负面形象的低谷,相当程度上扭转了抨击美国国家与文化被视为“政治正确”的风潮,重新激发了美国国民、社会对国家和美国文化的自豪感,国家凝聚力大为增强。 …… “里根-撒切尔革命”的上述成绩,又助推其影响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改革、乃至政治剧变。 2023年11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在以纪念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式为主题的露天展览上拍照。 新华社 相比之下,1980年代的苏联东欧集团堪称内外交困,在经历了多年的僵化、危机乃至倒退之后,转向歧路冒进,最终爆发了如多米诺骨牌般的政治剧变和国家解体: 在经济上,国民经济深陷僵化和危机的泥潭,债务危机几乎席卷整个发展中世界和苏联东欧集团的,这些地区相继遭遇了经济社会动荡和倒退。传统支柱产业萧条而新兴产业严重滞后、发展举步维艰,经济体制改革从长期迈不开步伐到后来转向自杀性歧路冒进。 在外交和军事上,1979年12月苏军出兵阿富汗陷入“帝国坟场”,成为这个超级大国长期流血不止的伤口,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威望全面严重褪色。其大力扶持的盟友越南、古巴等国也在柬埔寨、中越边境、泰柬边境、安哥拉等地陷入长期的对外战争。这些国家非但未能帮助苏联有效牵制、消耗国际战略竞争对手,自身反而成为不断吞噬苏联援助等各方面资源的“无底洞”。苏联在冷战中一度凭借“西贡时刻”——1975年4月美军败退越南而赢得的国际战略主动权,时隔短短4年8个月,就因出兵阿富汗的战略失误而全面主客易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梅新育】
以2011-2012年间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为标志,美国遏制外部挑战布局的重心开始转向针对中国;
以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史诗级贸易战为标志,世界被拖入中美新冷战时代;
以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共和党阵营大获全胜为标志,美国对华新冷战进入新阶段。这个新冷战新阶段的基本格局特征表现为:在“使美国再度伟大”(MAGA)旗号下,通过发动群众,力图通过全面、深刻改革,复制1980年代“里根-撒切尔革命”的国内成功与国际胜利;中国的使命则是避免重蹈1980年代苏联覆辙,争取更上层楼,先求不败,然后求胜。
为此,中国对内需要推进改革以焕发经济社会活力,包括汲取特朗普新政府的某些改革措施,在发展中持续缩小与美国的综合国力差距,力争尽早全面赶超;对外需避免陷入中国的“阿富汗坟场”,同时又有所作为。
特朗普及其“MAGA”运动推崇“里根-撒切尔革命”,希望承袭其精神,但在具体改革措施方面,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基本面的深刻变化,使得他们的主张在不少方面与里根政府的做法背道而驰,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上都不例外。
这是1987年7月18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美国华盛顿白宫发表声明的资料照片。 新华网
特朗普的新政府不仅无法如同里根政府那样在冷战中全面转入战略进攻,且不得不在新冷战中以咄咄逼人的姿势实施战略收缩,被迫面对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所不曾面对的潜在内战和解体风险。因此,特朗普新政府不得不将相当大精力投向重建国家与文化认同。但其经济期望与现实之间也存在相当的差距,甚至特朗普本人的人身安全,也面临着自林肯和加菲尔德(James Abram Garfield,1881年9月19日)之后上百年来美国总统从未遭遇的威胁。
与“里根-撒切尔革命”相似,由于特朗普及其“MAGA”运动针对的美国国内问题同样普遍存在于众多其它西方、非西方国家,鉴于美国的国际地位,特朗普新政府的改革措施将在国际上产生相当大的溢出和示范效应。
特朗普在遭遇了两党建制派全方位狙击和美国史无前例的对总统竞选人、前总统的司法迫害后,仍然突破重围大获全胜,这样的个人经历进一步增强了其政见主张对别国政治力量的示范效应。即使一些对特朗普、对美国口诛笔伐、在此次美国大选期间其官员威胁特朗普支持者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由于他们内部面临着特朗普改革所针对的同样问题,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们迟早不得不正视这些问题,并可能部分采纳特朗普所主张的改革措施。
1980年代“里根-撒切尔革命”奠定西方冷战胜利基础
通过1980年代的“里根-撒切尔革命”,美英两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实现了相当明显的振兴,相比之下,苏联东欧集团则黯然失色,由此奠定了美国和西方阵营在冷战中最终胜利的基础,而苏联东欧政治剧变和国家解体进程则在1980年代末开启:
在国内经济上,“里根-撒切尔革命”通过大规模放松管制和减税并举的措施,在微观层次上释放了从企业到居民个人等市场主体的活力和主动精神;同时,在宏观层次上,通过铁腕货币政策等措施遏制住了1970年代奔腾式的通货膨胀,终结了多年的经济“滞胀”,实现了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电子信息等新兴科技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二战之后国际经济界和学界长期热议的“英国病”话题逐渐消失。
在国际经济贸易上,里根政府一方面提出了“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概念并付诸政策实践,以求扭转在与日本、联邦德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节节败退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基于关贸总协定此前七轮多边贸易谈判成果,启动了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了贸易自由化的总体方向和美国作为自由贸易旗手的地位,并进一步巩固、扩大了西方阵营相对于苏联东欧集团在经济竞争中的市场规模优势。
1985年9月23日,里根在《贸易政策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概念,同月,关贸总协定召开缔约国大会并达成协议,正式开始筹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恐怕这并非巧合,而是刻意安排,体现了里根政府“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
在军事上,1980年代美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时期,美国没有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而是通过出兵格林纳达(1983年)、突袭利比亚(1986年“黄金峡谷”行动)、捉拿诺列加(1989年)等几场速战速决的胜利重振了全国军民民心士气,走出了越南战争失败后的沮丧。同一时期,英国也用兵万里之外,赢得了马岛战争的胜利。
在文化上,美国走出了19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和1970年代越南战争反战运动以来国家负面形象的低谷,相当程度上扭转了抨击美国国家与文化被视为“政治正确”的风潮,重新激发了美国国民、社会对国家和美国文化的自豪感,国家凝聚力大为增强。
……
“里根-撒切尔革命”的上述成绩,又助推其影响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改革、乃至政治剧变。
2023年11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在以纪念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式为主题的露天展览上拍照。 新华社
相比之下,1980年代的苏联东欧集团堪称内外交困,在经历了多年的僵化、危机乃至倒退之后,转向歧路冒进,最终爆发了如多米诺骨牌般的政治剧变和国家解体:
在经济上,国民经济深陷僵化和危机的泥潭,债务危机几乎席卷整个发展中世界和苏联东欧集团的,这些地区相继遭遇了经济社会动荡和倒退。传统支柱产业萧条而新兴产业严重滞后、发展举步维艰,经济体制改革从长期迈不开步伐到后来转向自杀性歧路冒进。
在外交和军事上,1979年12月苏军出兵阿富汗陷入“帝国坟场”,成为这个超级大国长期流血不止的伤口,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威望全面严重褪色。其大力扶持的盟友越南、古巴等国也在柬埔寨、中越边境、泰柬边境、安哥拉等地陷入长期的对外战争。这些国家非但未能帮助苏联有效牵制、消耗国际战略竞争对手,自身反而成为不断吞噬苏联援助等各方面资源的“无底洞”。苏联在冷战中一度凭借“西贡时刻”——1975年4月美军败退越南而赢得的国际战略主动权,时隔短短4年8个月,就因出兵阿富汗的战略失误而全面主客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