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速成班”能否解决家教难题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近日,杭州市建兰中学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开营,不大的教室内坐满近百名家长。来听课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每周三下班后匆匆赶来,只为学习如何“做父母”。 在这里,父母的教育理念被重塑,家长们表示经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共情孩子的压力,第一次体验被大声吼叫,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指导老师通过情景演练、互动问答等方式,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交流问题一一模拟、解答。 在父母“速成班”,家长们都在学什么?课程又能否解决真正的家庭教育难题? 帮助家长审视自身 “从此刻起: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在研修班里,《新父母规》是基础“教材”。陈立月尝试了6次,却次次因为忍不住流泪而没有完整读完。他想起当儿子写作业慢时,自己常忍不住发脾气,得到的是儿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叛逆与反抗,“感觉自己做了很多错事,想去弥补。” 这是一群正在和青春期过招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处于初一到初三年级,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风暴,常常一聊到学习就炸毛,对爸妈的管束更是“一点就着”。在同样开设研修班的杭州市钱学森学校,校医吴娟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作业拖拉”“学习动力不足”“情绪不稳定”是家长们在教育中最关切的3个问题。 焦虑无处安放的家长们,希望在研修班里找到解药。 “第一期原计划30人的课堂,一天之内就有60多人报名。”研修班指导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周素琴回忆。她曾在医疗系统工作近30年,在急诊室里看过一些孩子的极端案例,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每期学员人数不断增加。 目前,研修班每期设置6节课程,分别围绕厌学、人际交往、家庭冲突等6个实际问题展开。课堂上,周素琴除借助网络视频课件讲解核心方法外,还将班里家长的案例收集起来作为课堂情境演练素材。家长们作为“学生”,上课要记笔记,课后有作业打卡,每天需要完成微笑拍照、给孩子写鼓励帖等任务。 “改变肯定不是只靠几次课就能完成的,但我们依然可以有一些启发。”建兰中学学生管理部负责人寿丹表示,许多家长无法真正觉察孩子的情绪,更难以提供情感支持,课程能够帮助他们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自身,这也是发生改变的基础。 让情绪正向循环起来 韩丽(化名)是建兰中学研修班很勤奋的“学生”之一,研修班开了5期,她也学了5期,“每一次都有新收获”。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角色模拟课堂。她扮演孩子,另一位家长扮演母亲,模拟指责孩子作业没写完的场景。“你怎么这么磨叽?时间观念都没有吗?写到晚上11点还写不完……”韩丽一下子愣住,随后眼泪涌了出来,“原来我骂孩子时她是这样的感觉,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太痛苦了。” 经历角色扮演带来的内心冲击,韩丽在心里暗暗警告自己一定不能再伤害女儿。她开始学习控制表达和情绪,不再“机关枪一样”地冲女儿输出,遇到想要发脾气的情况,就深呼吸、自我对话、尝试暂停情绪。 当然,改变不是一蹴而就。当女儿故意动作拖拉,仿佛有意挑战她的底线时,韩丽还是会“气到爆炸”,偶尔忍不住又回到指责模式。几番回合之后,韩丽终于探索出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女儿写作业时,她就在一旁办公,以行动带动女儿。 “总体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韩丽表达欣慰。和她一样,许多家长在转换视角中获得内心触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除了引导家长发现问题,研修班每节课都会教一些具体的实操技巧,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写鼓励帖。通过类似书信的含蓄形式,让一些羞于表达的赞美和感谢被传递出来。 韩丽打开相册,花花绿绿的便签纸上,是她坚持写了一年多的鼓励帖。有时是考试没考好的安慰,有时是感谢倒了垃圾、称赞按时睡觉等生活小事。她慢慢发现,女儿心情变得稳定了,激烈反驳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她会写帖子夸我是‘全能妈妈’,我俩就形成了情绪正向循环。” 两个月前,建兰中学将鼓励帖的模式从研修班推广到初一整个年级,在班级里设置一面“鼓励墙”,师生、同学间都可以写鼓励帖。“我们希望这份情感能量流动起来,在课堂、同伴和家庭实现联动,帮助孩子们构建起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寿丹表示。 “给孩子治病,不如先治自己” 做了多年校医工作的吴娟发现,往往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至少一半与家庭因素有关。 “许多孩子产生情绪问题,一定需要全家人一起参与,才能让家庭内部达到稳态。”吴娟说,为此钱学森学校设立星级家长学院,将研修班、家长讲堂、读书会等各类活动纳入该学院,并采取积分制,目的是鼓励家长更多参与孩子的成长。 许翔(化名)是在一次研修班的公开讨论中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他说儿子数学题错误多,会在一旁调侃“你数学学得还不如我,要努力啊!”其他父母点醒他,这样会打击孩子自信,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将上一代人习惯的“打压式教育”带给了孩子。 现在,他学会赞美和适当示弱,称自己在努力做“不扫兴的爸爸”。家里买了小推车需要组装,他向儿子求助“爸爸可能装不好”,儿子对照说明认真装好后,他也不再说“把这劲头用在学习上多好”,而是真心给出夸奖。 寿丹说,虽然成立研修班最初的目的是帮助解决亲子关系中的问题,但实际上家长在改变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得到疗愈和成长,甚至这种家庭内部行为模式的改变也会延伸至生活中的其他关系,包括夫妻、朋友、同事等。 一次课程结束后,一名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爸爸特意拉住寿丹:“上了这门课,和下属好像相处得更好了。减少提要求和指责后,发现他们反而能把事情完成得很棒。” 韩丽的女儿也注意到母亲的变化。这一年,一向把焦虑挂在脸上的母亲笑容轻盈了许多。一次历史考试没考好,她沮丧地走进家门,韩丽拥抱她,告诉她“别急,慢慢来”,那一刻,她感到下坠的情绪被稳稳接住,又有了重新出发的勇气。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近日,杭州市建兰中学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开营,不大的教室内坐满近百名家长。来听课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每周三下班后匆匆赶来,只为学习如何“做父母”。
在这里,父母的教育理念被重塑,家长们表示经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共情孩子的压力,第一次体验被大声吼叫,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指导老师通过情景演练、互动问答等方式,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交流问题一一模拟、解答。
在父母“速成班”,家长们都在学什么?课程又能否解决真正的家庭教育难题?
帮助家长审视自身
“从此刻起: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在研修班里,《新父母规》是基础“教材”。陈立月尝试了6次,却次次因为忍不住流泪而没有完整读完。他想起当儿子写作业慢时,自己常忍不住发脾气,得到的是儿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叛逆与反抗,“感觉自己做了很多错事,想去弥补。”
这是一群正在和青春期过招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处于初一到初三年级,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风暴,常常一聊到学习就炸毛,对爸妈的管束更是“一点就着”。在同样开设研修班的杭州市钱学森学校,校医吴娟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作业拖拉”“学习动力不足”“情绪不稳定”是家长们在教育中最关切的3个问题。
焦虑无处安放的家长们,希望在研修班里找到解药。
“第一期原计划30人的课堂,一天之内就有60多人报名。”研修班指导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周素琴回忆。她曾在医疗系统工作近30年,在急诊室里看过一些孩子的极端案例,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每期学员人数不断增加。
目前,研修班每期设置6节课程,分别围绕厌学、人际交往、家庭冲突等6个实际问题展开。课堂上,周素琴除借助网络视频课件讲解核心方法外,还将班里家长的案例收集起来作为课堂情境演练素材。家长们作为“学生”,上课要记笔记,课后有作业打卡,每天需要完成微笑拍照、给孩子写鼓励帖等任务。
“改变肯定不是只靠几次课就能完成的,但我们依然可以有一些启发。”建兰中学学生管理部负责人寿丹表示,许多家长无法真正觉察孩子的情绪,更难以提供情感支持,课程能够帮助他们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自身,这也是发生改变的基础。
让情绪正向循环起来
韩丽(化名)是建兰中学研修班很勤奋的“学生”之一,研修班开了5期,她也学了5期,“每一次都有新收获”。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角色模拟课堂。她扮演孩子,另一位家长扮演母亲,模拟指责孩子作业没写完的场景。“你怎么这么磨叽?时间观念都没有吗?写到晚上11点还写不完……”韩丽一下子愣住,随后眼泪涌了出来,“原来我骂孩子时她是这样的感觉,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太痛苦了。”
经历角色扮演带来的内心冲击,韩丽在心里暗暗警告自己一定不能再伤害女儿。她开始学习控制表达和情绪,不再“机关枪一样”地冲女儿输出,遇到想要发脾气的情况,就深呼吸、自我对话、尝试暂停情绪。
当然,改变不是一蹴而就。当女儿故意动作拖拉,仿佛有意挑战她的底线时,韩丽还是会“气到爆炸”,偶尔忍不住又回到指责模式。几番回合之后,韩丽终于探索出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女儿写作业时,她就在一旁办公,以行动带动女儿。
“总体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韩丽表达欣慰。和她一样,许多家长在转换视角中获得内心触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除了引导家长发现问题,研修班每节课都会教一些具体的实操技巧,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写鼓励帖。通过类似书信的含蓄形式,让一些羞于表达的赞美和感谢被传递出来。
韩丽打开相册,花花绿绿的便签纸上,是她坚持写了一年多的鼓励帖。有时是考试没考好的安慰,有时是感谢倒了垃圾、称赞按时睡觉等生活小事。她慢慢发现,女儿心情变得稳定了,激烈反驳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她会写帖子夸我是‘全能妈妈’,我俩就形成了情绪正向循环。”
两个月前,建兰中学将鼓励帖的模式从研修班推广到初一整个年级,在班级里设置一面“鼓励墙”,师生、同学间都可以写鼓励帖。“我们希望这份情感能量流动起来,在课堂、同伴和家庭实现联动,帮助孩子们构建起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寿丹表示。
“给孩子治病,不如先治自己”
做了多年校医工作的吴娟发现,往往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至少一半与家庭因素有关。
“许多孩子产生情绪问题,一定需要全家人一起参与,才能让家庭内部达到稳态。”吴娟说,为此钱学森学校设立星级家长学院,将研修班、家长讲堂、读书会等各类活动纳入该学院,并采取积分制,目的是鼓励家长更多参与孩子的成长。
许翔(化名)是在一次研修班的公开讨论中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他说儿子数学题错误多,会在一旁调侃“你数学学得还不如我,要努力啊!”其他父母点醒他,这样会打击孩子自信,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将上一代人习惯的“打压式教育”带给了孩子。
现在,他学会赞美和适当示弱,称自己在努力做“不扫兴的爸爸”。家里买了小推车需要组装,他向儿子求助“爸爸可能装不好”,儿子对照说明认真装好后,他也不再说“把这劲头用在学习上多好”,而是真心给出夸奖。
寿丹说,虽然成立研修班最初的目的是帮助解决亲子关系中的问题,但实际上家长在改变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得到疗愈和成长,甚至这种家庭内部行为模式的改变也会延伸至生活中的其他关系,包括夫妻、朋友、同事等。
一次课程结束后,一名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爸爸特意拉住寿丹:“上了这门课,和下属好像相处得更好了。减少提要求和指责后,发现他们反而能把事情完成得很棒。”
韩丽的女儿也注意到母亲的变化。这一年,一向把焦虑挂在脸上的母亲笑容轻盈了许多。一次历史考试没考好,她沮丧地走进家门,韩丽拥抱她,告诉她“别急,慢慢来”,那一刻,她感到下坠的情绪被稳稳接住,又有了重新出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