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的2024年度书单

2024-11-26 21:00:00 《故事海》,[印度]月天著,黄宝生、郭良鋆、蒋忠新译,中西书局2024年3月 很久以前我买过一本《故事海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篇幅不大。今年出版的《故事海》是全译本,94万字,篇幅大概是《故事海选》的四至五倍。《故事海》是古代印度一部诗体故事总集,共18卷,124章,全书以优填王的儿子那罗婆诃那达多的故事为主线,他一次又一次地娶妻,在彷徨中成长,最后成为持明转轮王。该书叙事框架是典型的印度故事框架,也就是故事中套故事的讲述方式,全书刻画了大量与王子、婆罗门、商人、工匠、乞丐、赌徒、醉汉、娼妓等各色人物相关的奇异故事,女性人物特别丰富,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展示了古代印度社会的生活图景,许多故事情切曲折,富于想象。 该书主译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的梵文巴利文学家、《摩诃婆罗多》的译者黄宝生先生。黄先生的夫人郭良鋆在“后记”中说,该书译本原计划于2023年出版,但是校样寄到时,黄先生已经去世了,最后的校样是她和张远、于怀谨一起完成的。黄宝生先生毕生致力于梵文、巴利文翻译与研究工作,他一生极为珍惜时间,几乎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他在学界声名赫赫,但是社会公众对他的了解极少。推荐《故事海》,既是推荐图书,也是表达我对黄宝生先生的崇高敬意。 《请君出瓮:话说典籍里的精妙故事》,刘勇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 刘勇强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专攻古代小说。我第一次读他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吴承学老师推荐的《掘藏:从民俗到小说》,从那以后,我一直关注他的研究。这本《请君出瓮》不是他的研究著作,而是古代小说研究的副产品,类似于“故事新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力图挖掘古代小说中超越时代的思理意趣、故事要素,为其灌注新鲜血液,用小品的方式重新改写,既追摹古文幅短神遥的叙事特点,又贴近今人的阅读方式,形式上不拘一格,好读、有趣为其宗旨。作者文字隽永,通篇无长句,全是字字珠玑的短句子,很有韵味,每篇都有“附记”,详解故事的出处,以及自己的理解。好读,有味。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雷闻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0月 作者主要讨论了隋唐之际的国家祭祀问题。该书探讨了隋唐国家祭祀与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互动关系,国家祭祀与地方信仰的分层与运作,祀典与淫祠的判定标准等看起来高大上,实质很有趣的一些问题,并试图由此分析礼制在国家与民众信仰之间运作的方式和功能。 我因为讨论过龙王信仰的生成与流变问题,所以拿到此书,首先是从第四章“从祈雨看隋唐的国家祭祀与社会”开始看起的。作者条分缕析,从中央祈雨、州县祈雨到民间祈雨,均有详细叙说,卒章讨论祈雨所反映的祭祀原则、社会功能,补足了我在龙王信仰流变研究中的一些知识缺陷。这样,我就可以将以龙王为对象的祈雨行为放到一个更大视野的、国家层面的大系统中去加以考量。 《江户饕餮录》,[日]菅丰著,陆薇薇、魏金美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菅丰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当代日本民俗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该书以17到19世纪江户时代的东京地区为中心,以饮食问题作为切入点,讨论了与此相关的各种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问题,既是江户时代的美食指南,也是江户时代的社会文化史。比如他说:“当下在日本,市面上很少有鸡肉之外的鸟肉流通,大多数日本人也不会想要特意品尝它们。这与邻国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已经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家禽饮食文化,除了鸡鸭之外,还有鹅、鸽子、鹌鹑等多种禽类佳肴。如果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想要品尝鸡鸭以外的禽肉的话,或许只能从专门销售中国食材的商店购买了。”那么,日本的这种饮食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该书以大量的史料、细致的田野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日本美食文化的变迁。 菅丰是一位典型的环保主义者,因此,他在讨论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关注和呼吁人们重视饮食行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倡取之有度的饮食文化。这对“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餐饮观念,应该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掌故家的心事》,宋希於著,中华书局2024年10月 作者宋希於有多重身份,既是文史研究者,又是图书编辑,还是一位资深的年轻藏书家。该书是一本真正的八卦之书,所谓掌故,通俗地说,就是八卦。不过,宋希於并不是那种捕风捉影的八卦家,他是有考据癖的八卦家。作者不是大历史的写作者,他关心的是中国近现代一些文化名人的交游、著述等琐碎的事务,有些考证甚至有繁琐之嫌,但他乐此不疲,以求得细节的真相为自得。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认为文史工作,就是在纸堆里断案。我们从各种文献(不同的口述证人)中搜得来自不同方向的史料(证据),加以比较、补充、互证,然后像法官一样进行断案。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掌故家的心事》就是一本很好的小事件案例侦破记。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左娅著、译,中华书局2024年8月 这本书最早是以英语的形式在2018年由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的,作者自己将它译成中文,今年放到国内出版。该书呈现了一种传记的另类写法。 沈括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问题是,中国古代并没有科学的概念,甚至对于科学的理念也是极为模糊的,以科学的眼光进入沈括的历史,就必然会选择性地以今天的科学标准来重新编辑他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左娅的做法是,把沈括重新放回到他所处的时代之中,放回到他的知识世界、哲学世界、仕宦语境之中,揭示沈括与他同时代的同事和朋友,比如王安石、司马光、邵雍、张载、二程等思想家之间的共通之处与不同之处,从沈括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来揭示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 作者提及她翻译自己的著作时,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西方的分析哲学的概念用中国古代文化的通用词汇来相互对译。她对自己的译法基本上是满意的,而且把它当作义理与辞章所做的跨文化写作实践。有兴趣的读者,找出该书的原著对读一下,也许是一件有趣的事。(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获取更多RSS: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11月 26, 2024 - 12:53
 1702
施爱东的2024年度书单
2024-11-26 21:00:00

《故事海》,[印度]月天著,黄宝生、郭良鋆、蒋忠新译,中西书局2024年3月

很久以前我买过一本《故事海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篇幅不大。今年出版的《故事海》是全译本,94万字,篇幅大概是《故事海选》的四至五倍。《故事海》是古代印度一部诗体故事总集,共18卷,124章,全书以优填王的儿子那罗婆诃那达多的故事为主线,他一次又一次地娶妻,在彷徨中成长,最后成为持明转轮王。该书叙事框架是典型的印度故事框架,也就是故事中套故事的讲述方式,全书刻画了大量与王子、婆罗门、商人、工匠、乞丐、赌徒、醉汉、娼妓等各色人物相关的奇异故事,女性人物特别丰富,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展示了古代印度社会的生活图景,许多故事情切曲折,富于想象。

该书主译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的梵文巴利文学家、《摩诃婆罗多》的译者黄宝生先生。黄先生的夫人郭良鋆在“后记”中说,该书译本原计划于2023年出版,但是校样寄到时,黄先生已经去世了,最后的校样是她和张远、于怀谨一起完成的。黄宝生先生毕生致力于梵文、巴利文翻译与研究工作,他一生极为珍惜时间,几乎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他在学界声名赫赫,但是社会公众对他的了解极少。推荐《故事海》,既是推荐图书,也是表达我对黄宝生先生的崇高敬意。

《请君出瓮:话说典籍里的精妙故事》,刘勇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

刘勇强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专攻古代小说。我第一次读他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吴承学老师推荐的《掘藏:从民俗到小说》,从那以后,我一直关注他的研究。这本《请君出瓮》不是他的研究著作,而是古代小说研究的副产品,类似于“故事新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力图挖掘古代小说中超越时代的思理意趣、故事要素,为其灌注新鲜血液,用小品的方式重新改写,既追摹古文幅短神遥的叙事特点,又贴近今人的阅读方式,形式上不拘一格,好读、有趣为其宗旨。作者文字隽永,通篇无长句,全是字字珠玑的短句子,很有韵味,每篇都有“附记”,详解故事的出处,以及自己的理解。好读,有味。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雷闻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0月

作者主要讨论了隋唐之际的国家祭祀问题。该书探讨了隋唐国家祭祀与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互动关系,国家祭祀与地方信仰的分层与运作,祀典与淫祠的判定标准等看起来高大上,实质很有趣的一些问题,并试图由此分析礼制在国家与民众信仰之间运作的方式和功能。

我因为讨论过龙王信仰的生成与流变问题,所以拿到此书,首先是从第四章“从祈雨看隋唐的国家祭祀与社会”开始看起的。作者条分缕析,从中央祈雨、州县祈雨到民间祈雨,均有详细叙说,卒章讨论祈雨所反映的祭祀原则、社会功能,补足了我在龙王信仰流变研究中的一些知识缺陷。这样,我就可以将以龙王为对象的祈雨行为放到一个更大视野的、国家层面的大系统中去加以考量。

《江户饕餮录》,[日]菅丰著,陆薇薇、魏金美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菅丰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当代日本民俗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该书以17到19世纪江户时代的东京地区为中心,以饮食问题作为切入点,讨论了与此相关的各种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问题,既是江户时代的美食指南,也是江户时代的社会文化史。比如他说:“当下在日本,市面上很少有鸡肉之外的鸟肉流通,大多数日本人也不会想要特意品尝它们。这与邻国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已经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家禽饮食文化,除了鸡鸭之外,还有鹅、鸽子、鹌鹑等多种禽类佳肴。如果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想要品尝鸡鸭以外的禽肉的话,或许只能从专门销售中国食材的商店购买了。”那么,日本的这种饮食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该书以大量的史料、细致的田野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日本美食文化的变迁。

菅丰是一位典型的环保主义者,因此,他在讨论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关注和呼吁人们重视饮食行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倡取之有度的饮食文化。这对“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餐饮观念,应该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掌故家的心事》,宋希於著,中华书局2024年10月

作者宋希於有多重身份,既是文史研究者,又是图书编辑,还是一位资深的年轻藏书家。该书是一本真正的八卦之书,所谓掌故,通俗地说,就是八卦。不过,宋希於并不是那种捕风捉影的八卦家,他是有考据癖的八卦家。作者不是大历史的写作者,他关心的是中国近现代一些文化名人的交游、著述等琐碎的事务,有些考证甚至有繁琐之嫌,但他乐此不疲,以求得细节的真相为自得。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认为文史工作,就是在纸堆里断案。我们从各种文献(不同的口述证人)中搜得来自不同方向的史料(证据),加以比较、补充、互证,然后像法官一样进行断案。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掌故家的心事》就是一本很好的小事件案例侦破记。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左娅著、译,中华书局2024年8月

这本书最早是以英语的形式在2018年由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的,作者自己将它译成中文,今年放到国内出版。该书呈现了一种传记的另类写法。

沈括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问题是,中国古代并没有科学的概念,甚至对于科学的理念也是极为模糊的,以科学的眼光进入沈括的历史,就必然会选择性地以今天的科学标准来重新编辑他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左娅的做法是,把沈括重新放回到他所处的时代之中,放回到他的知识世界、哲学世界、仕宦语境之中,揭示沈括与他同时代的同事和朋友,比如王安石、司马光、邵雍、张载、二程等思想家之间的共通之处与不同之处,从沈括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来揭示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

作者提及她翻译自己的著作时,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西方的分析哲学的概念用中国古代文化的通用词汇来相互对译。她对自己的译法基本上是满意的,而且把它当作义理与辞章所做的跨文化写作实践。有兴趣的读者,找出该书的原著对读一下,也许是一件有趣的事。(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admin As a sports enthusias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my passion for sports goes beyond mere entertainment—it is a way of life. I am particularly drawn to the "Big Five" European football leagues: the English Premier League, La Liga, Serie A, Bundesliga, and Ligu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