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推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王东明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的重大部署。《意见》明确提出9个方面、27条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自2017年改革启动以来,在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重视、坚强领导下,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广大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彰显,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技术技能素质普遍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成长成才空间更加广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意见》印发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改革举措,对深化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切实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 着眼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全面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建党百余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领。2018年10月29日,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提出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要求工会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   《意见》在具体举措中开宗明义提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针对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状况作出的重要顶层设计。目前,全国职工总数约4.02亿人,其中产业工人占职工队伍总数的半数左右,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目标任务的力量所在、底气所在。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广大产业工人的共识凝聚起来、力量汇聚起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深入车间、班组、生产一线,宣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战略举措,宣传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大产业工人的关心关怀关爱,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方法,强化产业工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劳模工匠选树服务,做好做实“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广泛共识。 着眼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性为工人阶级政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始终重视保障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以产业工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4月28日,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我们一定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和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工人阶级的国家领导阶级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意见》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等方面对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作出全面部署,充分贯彻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近年来,围绕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各地在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时注重推荐产业工人;开展企业内部劳模、工匠等功勋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评模评先比例;在推荐评选全国五一劳动奖工作中重点向产业工人倾斜,2018年以来,每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等等。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更加彰显。   我们要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提高优秀产业工人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比例,引导产业工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进一步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衔接,确保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地方政府和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入重要议程。加大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产业工人、高度认可产业工人、充分尊重产业工人、关心爱护产业工人,营造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良好氛围,增强产业工人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 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 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十分关心。2020年12月10日,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2022年4月27日,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意见》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提出了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创新性举措,比如“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教师”、“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等。这些创新举措,立足产业工人队伍实际,着力推动解决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家、高科技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产业工人,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2024年9月11日,由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陕西开幕。近550名选手参加了人工智能训练师、汽车维修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向)、网约配送员等6个决赛工种的比赛。图为决赛开幕当日,选手在位于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比赛场地参加网约配送员工种比赛。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我们要推动加强产业工人教育培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各级工会、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在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中的作用,向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产业工人提高综合素质,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和学历双提升。 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   拓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空间,关系产业工人根本利益、关系调动产业工人生产积极性、关系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产业工人的成长成才挂在心上。2013年9月30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2019年9月,在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意见》围绕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提出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从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和贯通产业工人横向发展机制两个维度,对事关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谋划。一个时期以来,受限于教育背景、技能培训等,相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产业工人向上发展前景不明朗、通道不顺畅,许多产业工人从业多年,薪资和技能等级难以提高;产业工人横向发展空间狭窄,难以跻身管理层或者技术人员行列,不仅影响了产业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产业工人的全面发展,这对进一步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制度,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拓展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空间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我们要推动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效益、贡献为导向,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落实产业工人“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完善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在产业工人中形成清晰透明的向上发展职业预期。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推动健全产业工人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横向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推动完善针对产业工人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帮助产业工人充分了解就业岗位信息,逐步消除妨碍产业工人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劳动力资源和工作岗位优化配置。 着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   劳动经济权益是产业工人的基本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广大职工的安危冷暖念兹在兹。2016年4月26日,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劳动群众,切实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意见》把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独立成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把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放在首位,突出加强产业工人服务保障,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和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等,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切实维护好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尤其是劳动经济权益是工会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的实现获得了更优越的发展机遇,权益保障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完备。各级工会把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作为工作重点,产业工人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更加充分地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我们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

十二月 4, 2024 - 06:12
 4913
推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推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王东明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的重大部署。《意见》明确提出9个方面、27条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自2017年改革启动以来,在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重视、坚强领导下,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广大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彰显,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技术技能素质普遍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成长成才空间更加广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意见》印发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改革举措,对深化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切实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

着眼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全面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建党百余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领。2018年10月29日,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提出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要求工会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

  《意见》在具体举措中开宗明义提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针对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状况作出的重要顶层设计。目前,全国职工总数约4.02亿人,其中产业工人占职工队伍总数的半数左右,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目标任务的力量所在、底气所在。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广大产业工人的共识凝聚起来、力量汇聚起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深入车间、班组、生产一线,宣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战略举措,宣传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大产业工人的关心关怀关爱,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方法,强化产业工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劳模工匠选树服务,做好做实“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广泛共识。

着眼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性为工人阶级政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始终重视保障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以产业工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4月28日,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我们一定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和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工人阶级的国家领导阶级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意见》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等方面对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作出全面部署,充分贯彻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近年来,围绕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各地在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时注重推荐产业工人;开展企业内部劳模、工匠等功勋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评模评先比例;在推荐评选全国五一劳动奖工作中重点向产业工人倾斜,2018年以来,每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等等。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更加彰显。

  我们要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提高优秀产业工人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比例,引导产业工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进一步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衔接,确保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地方政府和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入重要议程。加大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产业工人、高度认可产业工人、充分尊重产业工人、关心爱护产业工人,营造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良好氛围,增强产业工人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

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 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十分关心。2020年12月10日,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2022年4月27日,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意见》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提出了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创新性举措,比如“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教师”、“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等。这些创新举措,立足产业工人队伍实际,着力推动解决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家、高科技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产业工人,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2024年9月11日,由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陕西开幕。近550名选手参加了人工智能训练师、汽车维修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向)、网约配送员等6个决赛工种的比赛。图为决赛开幕当日,选手在位于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比赛场地参加网约配送员工种比赛。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我们要推动加强产业工人教育培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各级工会、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在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中的作用,向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产业工人提高综合素质,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和学历双提升。

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

  拓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空间,关系产业工人根本利益、关系调动产业工人生产积极性、关系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产业工人的成长成才挂在心上。2013年9月30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2019年9月,在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意见》围绕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提出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从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和贯通产业工人横向发展机制两个维度,对事关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谋划。一个时期以来,受限于教育背景、技能培训等,相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产业工人向上发展前景不明朗、通道不顺畅,许多产业工人从业多年,薪资和技能等级难以提高;产业工人横向发展空间狭窄,难以跻身管理层或者技术人员行列,不仅影响了产业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产业工人的全面发展,这对进一步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制度,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拓展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空间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我们要推动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效益、贡献为导向,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落实产业工人“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完善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在产业工人中形成清晰透明的向上发展职业预期。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推动健全产业工人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横向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推动完善针对产业工人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帮助产业工人充分了解就业岗位信息,逐步消除妨碍产业工人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劳动力资源和工作岗位优化配置。

着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

  劳动经济权益是产业工人的基本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广大职工的安危冷暖念兹在兹。2016年4月26日,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劳动群众,切实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意见》把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独立成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把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放在首位,突出加强产业工人服务保障,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和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等,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切实维护好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尤其是劳动经济权益是工会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的实现获得了更优越的发展机遇,权益保障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完备。各级工会把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作为工作重点,产业工人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更加充分地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我们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助推产业工人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研究推动新就业形态领域立法,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动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推动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落实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制度,发挥法治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中的作用。完善“普惠性+特殊性”工会维权服务工作体系,建好用好“职工之家”APP,加强工会驿站等服务阵地建设,继续做实送温暖、送清凉、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职工疗休养等工作,强化产业工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组织动员产业工人建功立业

  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一中心任务,根本上要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寄予厚望。2023年10月23日,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工会工作讲起来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2024年9月27日,在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的回信中,勉励他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苦练内功、提高本领,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目前,全国职工总数约4.02亿人,其中产业工人占职工队伍总数的半数左右,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目标任务的力量所在、底气所在。图为2024年10月10日,工人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场地安装中心探测器上的光电倍增管。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意见》围绕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提出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将一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政策进一步固定下来,凸显了鲜明的工人特色、工会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紧扣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动员包括广大产业工人在内的亿万职工,立足岗位、争创一流,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更大力量。

  我们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竞赛同劳模评选、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定、工资收入等相结合,不断提高竞赛的影响力、引领力。聚焦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及其融合、生产性服务业等,组织产业工人踊跃参加面向生产全过程的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助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建设,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持续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把劳模工匠的技能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创造的发展优势。

着眼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极其艰巨繁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错综复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敌对势力借机加紧对我劳动领域进行干扰、渗透、破坏,与我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职工群众,妄图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发展壮大工人阶级,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高度重视。2013年10月23日,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现在社会情况很复杂,职工队伍也很复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组织,都想插手我们的职工队伍,目的就是想拉拢我们的职工群众,动摇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坚决加以防范。

  《意见》围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出重大举措,强调稳定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把壮大产业工人队伍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产业工人技能上。既在优化存量上下功夫,又在扩大增量上想办法,体现了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筑牢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要从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努力推动把更多优秀人才吸纳到产业工人队伍中来,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把优秀农民工培养为现代产业工人,搭建高校毕业生与产业工人的交流平台,增进高校毕业生对产业工人的了解,引导高校毕业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强化政治教育,引导产业工人树立大局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自觉做维护企业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发挥产业工人在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坚决防止敌对势力借所谓“维权”插手煽动、渗透破坏,坚决防止所谓“独立工会”、“民间工会”的出现,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企业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