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无论是在浙江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始终高度重视、念兹在兹。站在新征程上,我们如何更加深刻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研究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本期我们邀请3位嘉宾一起探讨。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 记者: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一直高度重视,请谈谈您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重要性的理解。 郝立新: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现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深邃的理论洞见。在加强理论武装、面向大众传播上,习近平同志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比如,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上亲自撰写了232篇短论。这些短论思想深刻、观点鲜明、言简意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也是向大众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动典范。从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如何做到真懂真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在当代中国,就是要进一步研究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它更加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第二,它是连接党心和民心、团结亿万民众共同奋斗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党的创新理论要成为连接党心和民心的纽带,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团结亿万民众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越深入、越透彻,就越具有说服力;其次要加强理论传播,理论只有成功抵达群众,才能被群众接受、理解和认同,才能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郁建兴: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理论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的要求,其中第一项就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本领。特别是他亲自为浙江擘画的“八八战略”,推动浙江大地发生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成为浙江独有的理论富矿。从“八八战略”的提出到实践,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加强理论研究传播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浙江2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关键在于“八八战略”的科学指引。这些年来,我国在诸多领域从跟跑逐渐转变为伴跑,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领跑,对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凝练、研究阐释,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引。 另一方面,加强理论传播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好地凝心聚力。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始终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形势,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导向,要求全省领导干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他强调,要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好调动社会各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主动性、积极性。 陈先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是非常重视的。在理论学习和宣传上,他还兼任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牵头研究确定学习主题、审定学习计划,邀请“浙江论坛”报告人主持学习活动,并推动建立省委领导上党课和作形势报告制度,带头为党员干部讲党课、作辅导,坚持不懈把理论学习和宣讲抓到实处。在理论研究上,他亲自撰写理论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亲自主持提炼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谋划推动了浙江省与中国社科院的“省院合作”。2007年1月,由中国社科院和中共浙江省委共同举办的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首发式及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同志亲自参加丛书的首发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浙江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迫切需要将理论创新的新成果同浙江发展的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很多都是亲自部署、亲力亲为,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这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创造了理论的基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 记者:在您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上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要进展? 郝立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高度概括了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意义。《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愈发深入人心:《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教材,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案头卷”;习近平强军思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外交思想、法治思想、文化思想等学习纲要,不断推进学理化阐释;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各地各部门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郁建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了6个年头,为浙江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独特优势,创新开展理论研究传播行动,着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省域样板,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比如,依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文化研究工程,浙江先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梳理总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一系列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目前,已编纂出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八八战略”的理论逻辑和时代价值》《解码——“八八战略”为什么行》等理论读本,《习近平在浙江关于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也于今年在《浙江日报》全文刊发。这些研究成果,全景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的轨迹,系统阐释、生动展现“八八战略”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为丰富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浙江素材。 陈先春: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不断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把宣讲舞台“搭”到村社,将理论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持续增进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一是搭建高能级平台。去年8月起,由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主要媒体开设“第一视点”专栏,聚焦讲好总书记的故事、阐述好总书记的思想,推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余村十八年》等一系列稿件,在省内外引发广泛关注,探索出一条省域层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的路径。又比如,发挥“浙江宣传”等理论发声矩阵作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推出系列通俗理论文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良好影响。 二是开展接地气宣讲。2015年、2020年浙江省“领导干部上讲台”“衢州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工作先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浙江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浙江省“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队伍建设的意见》,举办新时代青年学习交流活动,打响“浙青年·爱学习”品牌;组建大宣讲团,用好“8090和00后”以及社科专家“千人宣讲、百人访谈”等宣讲品牌,提升浙江故事的传播力、影响力。全省万名优秀80后、90后、00后青年宣讲员,用青春味十足、充满活力朝气的宣讲,在一线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更多人 记者:新征程上,我们应如何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郝立新:进一步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理论工作者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总结研究出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当前,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根本的是要使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大众化。理论只有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才能真正影响人、说服人、激励人。现在一些理论作品之所以吸引力不强,往往是话语表达出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更多人。 郁建兴:进一步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结合自身优势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比如,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深入研究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基于浙江实践写出新时代的“共富论”。又如,深入研究浙江各地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领域的创新经验,如“数字化改革”“县域经济”“新时代枫桥经验”等,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让党的创新理论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传播品牌。当前,要持续擦亮“第一视点”专栏、“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8090和00后”宣讲团等传播品牌,进一步讲好总书记在浙江的足迹印迹心迹。同时,借助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人才和平台资源,探索向海外讲好总书记故事的浙江路径,培育打造有影响力的对外传播品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 陈先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对照这一要求,建议把握好两个着力点。 一方面,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充分发挥好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优势,聚焦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深入开展体系化、学理化溯源研究,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提供全新案例和丰富佐证,以思想之力激扬奋进之力。 另一方面,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数字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既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应主动拥抱数字时代新变化,充分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传普及,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把“有意义”的道理讲得“有意思”,把“正能量”的故事讲出“大流量”,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无论是在浙江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始终高度重视、念兹在兹。站在新征程上,我们如何更加深刻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研究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本期我们邀请3位嘉宾一起探讨。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
记者: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一直高度重视,请谈谈您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重要性的理解。
郝立新: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现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深邃的理论洞见。在加强理论武装、面向大众传播上,习近平同志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比如,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上亲自撰写了232篇短论。这些短论思想深刻、观点鲜明、言简意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也是向大众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动典范。从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如何做到真懂真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在当代中国,就是要进一步研究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它更加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第二,它是连接党心和民心、团结亿万民众共同奋斗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党的创新理论要成为连接党心和民心的纽带,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团结亿万民众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越深入、越透彻,就越具有说服力;其次要加强理论传播,理论只有成功抵达群众,才能被群众接受、理解和认同,才能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郁建兴: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理论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的要求,其中第一项就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本领。特别是他亲自为浙江擘画的“八八战略”,推动浙江大地发生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成为浙江独有的理论富矿。从“八八战略”的提出到实践,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加强理论研究传播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浙江2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关键在于“八八战略”的科学指引。这些年来,我国在诸多领域从跟跑逐渐转变为伴跑,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领跑,对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凝练、研究阐释,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引。
另一方面,加强理论传播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好地凝心聚力。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始终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形势,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导向,要求全省领导干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他强调,要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好调动社会各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主动性、积极性。
陈先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是非常重视的。在理论学习和宣传上,他还兼任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牵头研究确定学习主题、审定学习计划,邀请“浙江论坛”报告人主持学习活动,并推动建立省委领导上党课和作形势报告制度,带头为党员干部讲党课、作辅导,坚持不懈把理论学习和宣讲抓到实处。在理论研究上,他亲自撰写理论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亲自主持提炼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谋划推动了浙江省与中国社科院的“省院合作”。2007年1月,由中国社科院和中共浙江省委共同举办的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首发式及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同志亲自参加丛书的首发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浙江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迫切需要将理论创新的新成果同浙江发展的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很多都是亲自部署、亲力亲为,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这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创造了理论的基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
记者:在您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上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要进展?
郝立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高度概括了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意义。《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愈发深入人心:《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教材,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案头卷”;习近平强军思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外交思想、法治思想、文化思想等学习纲要,不断推进学理化阐释;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各地各部门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郁建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了6个年头,为浙江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独特优势,创新开展理论研究传播行动,着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省域样板,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比如,依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文化研究工程,浙江先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梳理总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一系列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目前,已编纂出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八八战略”的理论逻辑和时代价值》《解码——“八八战略”为什么行》等理论读本,《习近平在浙江关于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也于今年在《浙江日报》全文刊发。这些研究成果,全景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的轨迹,系统阐释、生动展现“八八战略”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为丰富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浙江素材。
陈先春: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不断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把宣讲舞台“搭”到村社,将理论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持续增进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一是搭建高能级平台。去年8月起,由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主要媒体开设“第一视点”专栏,聚焦讲好总书记的故事、阐述好总书记的思想,推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余村十八年》等一系列稿件,在省内外引发广泛关注,探索出一条省域层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的路径。又比如,发挥“浙江宣传”等理论发声矩阵作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推出系列通俗理论文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良好影响。
二是开展接地气宣讲。2015年、2020年浙江省“领导干部上讲台”“衢州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工作先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浙江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浙江省“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队伍建设的意见》,举办新时代青年学习交流活动,打响“浙青年·爱学习”品牌;组建大宣讲团,用好“8090和00后”以及社科专家“千人宣讲、百人访谈”等宣讲品牌,提升浙江故事的传播力、影响力。全省万名优秀80后、90后、00后青年宣讲员,用青春味十足、充满活力朝气的宣讲,在一线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更多人
记者:新征程上,我们应如何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郝立新:进一步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理论工作者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总结研究出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当前,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根本的是要使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大众化。理论只有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才能真正影响人、说服人、激励人。现在一些理论作品之所以吸引力不强,往往是话语表达出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更多人。
郁建兴:进一步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结合自身优势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比如,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深入研究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基于浙江实践写出新时代的“共富论”。又如,深入研究浙江各地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领域的创新经验,如“数字化改革”“县域经济”“新时代枫桥经验”等,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让党的创新理论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传播品牌。当前,要持续擦亮“第一视点”专栏、“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8090和00后”宣讲团等传播品牌,进一步讲好总书记在浙江的足迹印迹心迹。同时,借助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人才和平台资源,探索向海外讲好总书记故事的浙江路径,培育打造有影响力的对外传播品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
陈先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对照这一要求,建议把握好两个着力点。
一方面,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充分发挥好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优势,聚焦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深入开展体系化、学理化溯源研究,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提供全新案例和丰富佐证,以思想之力激扬奋进之力。
另一方面,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数字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既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应主动拥抱数字时代新变化,充分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传普及,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把“有意义”的道理讲得“有意思”,把“正能量”的故事讲出“大流量”,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