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香蕉,偷食鸡蛋,猕猴与人的“邻里纠纷”

2024-12-07 08:00:00 广西崇左,猕猴进村偷食玉米。视频截图 猴子又进村了。近期,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多位村民发布猴子进村视频。视频中,十多只猴子盗食村民晾在晒谷场上的玉米,它们顺着屋外的水管、电线爬上屋顶,甚至将屋顶的瓦片揭掉往下扔。 2024年11月29日,崇左市林业局动植物保护科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针对网传猴子进村的情况,他们已接到反馈,并确定视频中的猴子是猕猴。该工作人员称,已让大新县林业局、相关乡镇林业工作站持续跟踪,关注猕猴下山的次数、每次下山做什么,以及有无伤害家禽家畜等情况,以此判断猕猴下山是偶尔出现还是长期行为。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歧海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在广西西南部,尤其是崇左、南宁等地,人猴冲突的矛盾比较突出。因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村民不能打它,不能抓它,仅能驱赶,当地庄稼破坏得较为严重。 “当场吃给你看” 黄文清是大新县下雷镇吉门村的村民,今年 33 岁。在他的记忆里,见到猕猴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就像城市里的人每天见到高楼和汽车那样简单。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他的老家,一年种两季玉米,分别在六七月份和九十月份收获。每当玉米灌浆之后,猕猴就从山上成群结队地下来吃玉米,多的时候,可达四五十只。它们像人一样把玉米棒从杆上掰下来,如果没人驱赶,它们会站在地里抓紧时间多吃几个;如果有人驱赶,它们在摘下玉米棒后赶紧跳上树或者远处的石块,等吃完了再下地去摘。 黄文清记得,因为驱赶不及时,靠近山脚的那片玉米地曾出现过几近绝收的情况,收的寥寥几个玉米棒,也是猕猴的“残羹剩饭”。 村里种的柑橘也未曾幸免,每年的十月末,到了柑橘成熟的时间,猕猴也赶来“收获”。黄文清说,猕猴喜欢吃柑橘,它们摘下柑橘后,像人一样剥开后再吃,有些胆大的猕猴遭遇驱赶也不怕,甚至“当场吃给你看”。现场吃还不够,有村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猕猴吃完香蕉后,还会用塑料袋“打包”一些香蕉带回去。 周歧海介绍,猕猴是杂食性动物,最喜欢吃成熟的果实,也会吃树叶、花,还会吃昆虫等用以补充蛋白质的小型动物。村民种植的玉米、香蕉、柑橘、甘蔗等食物,因含糖量较高,也都是它们所喜爱吃的东西。 不仅农作物遭殃,猕猴还会趁着屋里没人,从没关紧的门窗溜进去,像“小偷”一样翻找食物,崇左市扶绥县昌平乡陇茗村的一位村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自家屋子里剩的饭菜和桌上摆的水果曾被猕猴偷吃过。 黄文清记得,同村一位村民家里养的母鸡每天都会下蛋,但是鸡蛋总是莫名消失,一开始村民以为鸡蛋被蛇偷吃了,直到某次撞见正在偷食鸡蛋的猕猴,才发现“真凶”另有其“人”——那时,猕猴已盗食了十几个鸡蛋。 发表于 2009 年的论文《广西猕猴分布数量及其保护》提到,广西目前共记录野生猕猴约238群,种群大小约为1.7万只。其中猴群最集中的地区分别是南宁、崇左、百色和河池,占全省野生猕猴的90.2%。周歧海强调,1.7万只已是十多年前的数据,如今这一数据应该是明显增长的。 周歧海称,猕猴进村的现象已经存在比较长的时间了,虽然目前并无科学数据证明人猴冲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他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扩张,导致猕猴栖息地减少,食物资源不足,被迫进入人类的庄稼地觅食,导致人猴冲突在逐渐加剧。不仅如此,猕猴到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后发现,这里的东西更好吃,而且更易获得,且人类只能驱赶它,慢慢地,猕猴就形成了在人类居住环境周围增加活动频率和范围的习惯。 黄文清记得,以前开荒种地的多,猕猴也多。但十多年前,村里人多出去打工,耕地撂荒严重,猕猴却变少了,如今虽然也能见到,但只有三四只落单的猕猴。黄文清猜测,可能是不种地,猕猴没得吃,就搬到别处去了。 2024年9月5日,广西贺州,姑婆山旅游区的野生猕猴在觅食嬉戏。视觉中国图 聪明的猕猴,为难的驱赶 为了驱赶猕猴,黄文清试过很多办法。 他在田间地头立起稻草人,时间长了猕猴不怕;他用不锈钢盆盖住点燃的炮仗,砰一声,炮仗的冲击力将盆送上高空,但猕猴习惯后也不怕;他还在地头敲过不锈钢盆,但只要人一走,猕猴就下来了。 屡次败下阵来,黄文清感叹猕猴的聪明。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猕猴甚至能分出赶它们的人是男是女,如果是女性来赶,它们不仅不跑,还在树上冲人龇牙咧嘴地“嘲讽”,如果是男性来赶,它们会往山上跑。 大新县桃城镇宝贤村秾香屯村民赵玉政今年60岁了,他种了45亩沃柑,每到沃柑表皮开始变黄时,猕猴就出现了。为了驱赶猕猴,赵玉政的手腕更硬,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在靠近山脚的地头摆了铁夹,沃柑树上也挂了不少,总共约200个,让猕猴“看见就怕,不敢下来偷”。他称铁夹并未夹到过猕猴,“它们比人还精”。 周歧海不认可放置铁夹的驱赶方式,因为铁夹可能会对猕猴造成伤害,一旦伤到猕猴,这一行为就属于犯罪。 赵玉政介绍,他所在的村屯大约有二百多只猕猴,但他并不过分担心沃柑被猕猴盗食。他称,村上约有一半的土地种植甘蔗,相较于始终是甜味的甘蔗,没有完全成熟的沃柑会带着酸味,猕猴并不喜欢。 与赵玉政同在一镇的甘蔗种植场老板梁政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的甘蔗种植场面积达几千亩,其中部分位于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虽然有猕猴下来吃甘蔗,但是破坏性不大,去年被糟蹋的面积仅有靠近山脚不到十亩的地块。 梁政民称,他种的甘蔗是用于榨糖的品种,表皮较厚较硬,猕猴并不爱吃,因此他并未派人驱赶猕猴或者拉起围网阻挡,“尽它吃”。 上述论文称,广西猕猴与当地居民的冲突非常严重,种群数量超1000只的自然保护区中,大新县的猕猴对当地群众农作物的破坏最严重,当地群众对猕猴强烈不满。因猕猴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群众不敢打,采用恐吓法驱赶在短期内有效,但猕猴学习能力很强,被恐吓几次后就不怕了。 上述崇左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强调,猕猴进村后,村民不要投喂它们,因为当它们知道这里有人投喂后,可能会持续下来。除了不能投喂外,村民也不要靠近、恐吓,或者对它们动手。因为猕猴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有人拿石头砸它,它也会用石头砸回来,“它一般是有仇当场就报了”。 周歧海也建议不要与猕猴近距离接触,除了可能会被猕猴咬伤之外,还因为近距离接触容易造成人类和猕猴间疾病的互相传递。周歧海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驱赶,但是什么样的驱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还需深入尝试和探讨。 广西崇左,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被投食香蕉。受访者供图 转移猴群,是否可行 农民的农作物被破坏,由谁来埋单? 多位受访村民说法不一。黄文清称,在猕猴破坏庄稼较为严重的年份里,曾有村民到当地镇政府反映过问题,但没有获得赔偿。 赵玉政从相邻的那岭乡听说,被猕猴盗食的玉米等农作物,大新县林业局按照8元一亩的标准进行赔偿,他认为赔偿标准太低。赵玉政还听说,同村种植甘蔗的农户会购买保险,保费是每亩36元,若被猕猴盗食甘蔗,可根据保险条款进行理赔。 上述崇左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记得,此前大新县桃城镇一位农户到林业局报案,称猕猴破坏了他很多甘蔗。幸运的是,该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林业局便引导该农户申请保险赔偿,最终获得8万多元的赔偿金。如果农户没有购买保险,在损失较为明显,且能证明是由猕猴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可以向属地政府提出申请,由他们统筹解决。 周歧海称,广西尚未出台相关赔偿标准,且林业等部门也无相关经费去支付该笔赔偿。 上述崇左市林业局工作人员称,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已无法容纳如此多的猕猴,他们也考虑将猕猴转移到容量更大的保护区。该工作人员称,他们曾问过上级部门转移猴群的方法可不可行,最终得到肯定答案,但需要充分调查,确定该区域确实容纳不了需要转移,转移多少,转移到哪里等。若实在没地方可容纳猴群,也会考虑进行种群调控。 周歧海并不认可转移猴群的方法。他认为将猕猴转移到其他地区,但猕猴的数量并未减少,仍要繁殖,因此会在转移后的区域形成新的人猴冲突,实际上是把危害扩大了。猕猴的繁殖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类似,一年或一年半可以繁殖一胎,通常一胎只生一个。但因猕猴在广西的种群数量较大,增长也会较快。 此外,周歧海称,猕猴的适应性强,不仅能在自然栖息地生存,在人造森林、村庄等都能生存,因此很难界定这一种群是否已经达到环境的承载力。 周歧海建议,如果当地林业局批准,且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或可捕捉一批猕猴,卖给灵长类繁殖场,除了可以补充繁殖场的种源,还可用于科学研究,而且卖的钱能用作农户损失的补偿经费。不仅如此,捕捉猕猴威慑力更强,因为当其它猕猴知道这片区域捕食风险很高,可能会选择离开。

十二月 7, 2024 - 10:30
 4108
“打包”香蕉,偷食鸡蛋,猕猴与人的“邻里纠纷”
2024-12-07 08:00:00

广西崇左,猕猴进村偷食玉米。视频截图

广西崇左,猕猴进村偷食玉米。视频截图

猴子又进村了。近期,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多位村民发布猴子进村视频。视频中,十多只猴子盗食村民晾在晒谷场上的玉米,它们顺着屋外的水管、电线爬上屋顶,甚至将屋顶的瓦片揭掉往下扔。

2024年11月29日,崇左市林业局动植物保护科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针对网传猴子进村的情况,他们已接到反馈,并确定视频中的猴子是猕猴。该工作人员称,已让大新县林业局、相关乡镇林业工作站持续跟踪,关注猕猴下山的次数、每次下山做什么,以及有无伤害家禽家畜等情况,以此判断猕猴下山是偶尔出现还是长期行为。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歧海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在广西西南部,尤其是崇左、南宁等地,人猴冲突的矛盾比较突出。因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村民不能打它,不能抓它,仅能驱赶,当地庄稼破坏得较为严重。

“当场吃给你看”

黄文清是大新县下雷镇吉门村的村民,今年 33 岁。在他的记忆里,见到猕猴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就像城市里的人每天见到高楼和汽车那样简单。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他的老家,一年种两季玉米,分别在六七月份和九十月份收获。每当玉米灌浆之后,猕猴就从山上成群结队地下来吃玉米,多的时候,可达四五十只。它们像人一样把玉米棒从杆上掰下来,如果没人驱赶,它们会站在地里抓紧时间多吃几个;如果有人驱赶,它们在摘下玉米棒后赶紧跳上树或者远处的石块,等吃完了再下地去摘。

黄文清记得,因为驱赶不及时,靠近山脚的那片玉米地曾出现过几近绝收的情况,收的寥寥几个玉米棒,也是猕猴的“残羹剩饭”。

村里种的柑橘也未曾幸免,每年的十月末,到了柑橘成熟的时间,猕猴也赶来“收获”。黄文清说,猕猴喜欢吃柑橘,它们摘下柑橘后,像人一样剥开后再吃,有些胆大的猕猴遭遇驱赶也不怕,甚至“当场吃给你看”。现场吃还不够,有村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猕猴吃完香蕉后,还会用塑料袋“打包”一些香蕉带回去。

周歧海介绍,猕猴是杂食性动物,最喜欢吃成熟的果实,也会吃树叶、花,还会吃昆虫等用以补充蛋白质的小型动物。村民种植的玉米、香蕉、柑橘、甘蔗等食物,因含糖量较高,也都是它们所喜爱吃的东西。

不仅农作物遭殃,猕猴还会趁着屋里没人,从没关紧的门窗溜进去,像“小偷”一样翻找食物,崇左市扶绥县昌平乡陇茗村的一位村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自家屋子里剩的饭菜和桌上摆的水果曾被猕猴偷吃过。

黄文清记得,同村一位村民家里养的母鸡每天都会下蛋,但是鸡蛋总是莫名消失,一开始村民以为鸡蛋被蛇偷吃了,直到某次撞见正在偷食鸡蛋的猕猴,才发现“真凶”另有其“人”——那时,猕猴已盗食了十几个鸡蛋。

发表于 2009 年的论文《广西猕猴分布数量及其保护》提到,广西目前共记录野生猕猴约238群,种群大小约为1.7万只。其中猴群最集中的地区分别是南宁、崇左、百色和河池,占全省野生猕猴的90.2%。周歧海强调,1.7万只已是十多年前的数据,如今这一数据应该是明显增长的。

周歧海称,猕猴进村的现象已经存在比较长的时间了,虽然目前并无科学数据证明人猴冲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他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扩张,导致猕猴栖息地减少,食物资源不足,被迫进入人类的庄稼地觅食,导致人猴冲突在逐渐加剧。不仅如此,猕猴到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后发现,这里的东西更好吃,而且更易获得,且人类只能驱赶它,慢慢地,猕猴就形成了在人类居住环境周围增加活动频率和范围的习惯。

黄文清记得,以前开荒种地的多,猕猴也多。但十多年前,村里人多出去打工,耕地撂荒严重,猕猴却变少了,如今虽然也能见到,但只有三四只落单的猕猴。黄文清猜测,可能是不种地,猕猴没得吃,就搬到别处去了。

2024年9月5日,广西贺州,姑婆山旅游区的野生猕猴在觅食嬉戏。视觉中国

2024年9月5日,广西贺州,姑婆山旅游区的野生猕猴在觅食嬉戏。视觉中国图

聪明的猕猴,为难的驱赶

为了驱赶猕猴,黄文清试过很多办法。

他在田间地头立起稻草人,时间长了猕猴不怕;他用不锈钢盆盖住点燃的炮仗,砰一声,炮仗的冲击力将盆送上高空,但猕猴习惯后也不怕;他还在地头敲过不锈钢盆,但只要人一走,猕猴就下来了。

屡次败下阵来,黄文清感叹猕猴的聪明。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猕猴甚至能分出赶它们的人是男是女,如果是女性来赶,它们不仅不跑,还在树上冲人龇牙咧嘴地“嘲讽”,如果是男性来赶,它们会往山上跑。

大新县桃城镇宝贤村秾香屯村民赵玉政今年60岁了,他种了45亩沃柑,每到沃柑表皮开始变黄时,猕猴就出现了。为了驱赶猕猴,赵玉政的手腕更硬,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在靠近山脚的地头摆了铁夹,沃柑树上也挂了不少,总共约200个,让猕猴“看见就怕,不敢下来偷”。他称铁夹并未夹到过猕猴,“它们比人还精”。

周歧海不认可放置铁夹的驱赶方式,因为铁夹可能会对猕猴造成伤害,一旦伤到猕猴,这一行为就属于犯罪。

赵玉政介绍,他所在的村屯大约有二百多只猕猴,但他并不过分担心沃柑被猕猴盗食。他称,村上约有一半的土地种植甘蔗,相较于始终是甜味的甘蔗,没有完全成熟的沃柑会带着酸味,猕猴并不喜欢。

与赵玉政同在一镇的甘蔗种植场老板梁政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的甘蔗种植场面积达几千亩,其中部分位于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虽然有猕猴下来吃甘蔗,但是破坏性不大,去年被糟蹋的面积仅有靠近山脚不到十亩的地块。

梁政民称,他种的甘蔗是用于榨糖的品种,表皮较厚较硬,猕猴并不爱吃,因此他并未派人驱赶猕猴或者拉起围网阻挡,“尽它吃”。

上述论文称,广西猕猴与当地居民的冲突非常严重,种群数量超1000只的自然保护区中,大新县的猕猴对当地群众农作物的破坏最严重,当地群众对猕猴强烈不满。因猕猴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群众不敢打,采用恐吓法驱赶在短期内有效,但猕猴学习能力很强,被恐吓几次后就不怕了。

上述崇左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强调,猕猴进村后,村民不要投喂它们,因为当它们知道这里有人投喂后,可能会持续下来。除了不能投喂外,村民也不要靠近、恐吓,或者对它们动手。因为猕猴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有人拿石头砸它,它也会用石头砸回来,“它一般是有仇当场就报了”。

周歧海也建议不要与猕猴近距离接触,除了可能会被猕猴咬伤之外,还因为近距离接触容易造成人类和猕猴间疾病的互相传递。周歧海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驱赶,但是什么样的驱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还需深入尝试和探讨。

广西崇左,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被投食香蕉。受访者供图

广西崇左,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被投食香蕉。受访者供图

转移猴群,是否可行

农民的农作物被破坏,由谁来埋单?

多位受访村民说法不一。黄文清称,在猕猴破坏庄稼较为严重的年份里,曾有村民到当地镇政府反映过问题,但没有获得赔偿。

赵玉政从相邻的那岭乡听说,被猕猴盗食的玉米等农作物,大新县林业局按照8元一亩的标准进行赔偿,他认为赔偿标准太低。赵玉政还听说,同村种植甘蔗的农户会购买保险,保费是每亩36元,若被猕猴盗食甘蔗,可根据保险条款进行理赔。

上述崇左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记得,此前大新县桃城镇一位农户到林业局报案,称猕猴破坏了他很多甘蔗。幸运的是,该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林业局便引导该农户申请保险赔偿,最终获得8万多元的赔偿金。如果农户没有购买保险,在损失较为明显,且能证明是由猕猴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可以向属地政府提出申请,由他们统筹解决。

周歧海称,广西尚未出台相关赔偿标准,且林业等部门也无相关经费去支付该笔赔偿。

上述崇左市林业局工作人员称,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已无法容纳如此多的猕猴,他们也考虑将猕猴转移到容量更大的保护区。该工作人员称,他们曾问过上级部门转移猴群的方法可不可行,最终得到肯定答案,但需要充分调查,确定该区域确实容纳不了需要转移,转移多少,转移到哪里等。若实在没地方可容纳猴群,也会考虑进行种群调控。

周歧海并不认可转移猴群的方法。他认为将猕猴转移到其他地区,但猕猴的数量并未减少,仍要繁殖,因此会在转移后的区域形成新的人猴冲突,实际上是把危害扩大了。猕猴的繁殖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类似,一年或一年半可以繁殖一胎,通常一胎只生一个。但因猕猴在广西的种群数量较大,增长也会较快。

此外,周歧海称,猕猴的适应性强,不仅能在自然栖息地生存,在人造森林、村庄等都能生存,因此很难界定这一种群是否已经达到环境的承载力。

周歧海建议,如果当地林业局批准,且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或可捕捉一批猕猴,卖给灵长类繁殖场,除了可以补充繁殖场的种源,还可用于科学研究,而且卖的钱能用作农户损失的补偿经费。不仅如此,捕捉猕猴威慑力更强,因为当其它猕猴知道这片区域捕食风险很高,可能会选择离开。